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铁骨-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朱明忠的话声刚落,那边便传来了一个叫好声。

    “好一个不得不为之,那你可知道,若是你这告示贴出,我徐家上下数百口性命,皆会为尔所害!”

    徐尔路怒视着柳如是身边的这人,尽管心底认同他所说的道理,但是他毕竟要考虑整个徐家的安危。

    “徐兄……”

    神情尴尬的柳如是看着二十余年未见的徐尔路,一时间不知如何面对他。

    “那他日徐兄身后,如何于九泉之下见文定公?如何于九泉之下见嘉定数十万冤魂?如何于九泉下下我大明天下亿兆冤魂!”

    朱明忠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徐家上下数百口重要,难道,我亿兆汉人便不重要,徐家可为一家之性命,甘为清奴,那么难道我天下汉民皆应为异族之奴!”

    直视着徐尔路,朱明忠的语中全没有丝毫的客气,在他看来若是没有徐尔路这样的心存消极避世之心的汉人,这满清又岂会坐稳天下?所谓的满清如火纯清统治之术,无非就是屠刀,无非就是暴虐,他们是要杀尽天下所有有骨气的人,剩下的要么甘愿为奴,要么便怯懦避于乡间。

    而现在,朱明忠,就是要打破徐尔路的这种念想?

    “今日朱某需借徐先生腹中乾坤北击清虏,复我汉人河山,而徐先生却甘为清奴,朱某不才,唯有以此告示张之天下,让世人尽知文定公之后是何等之忠烈,何等之慷慨,如此方才告慰文定公在天之灵!”

    这脸被打的“啪啪”的,以至于徐尔路只是怒目圆睁,却根本就说不出什么来,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但他很清楚,这告示贴出之时,便是徐家的灭门之日,毕竟,这上海,还是清虏的天下。

    “你、你……”

    就在徐尔路被激的说不出话时,他身后却冲出一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

    “父亲,这位将军所言极是,这天下是我汉人的天下,我等既为汉人,又焉能容忍那清虏窃我中华之宝器,变我汉人之衣冠?”

    “铮、铮儿……”

    徐尔路诧异的看着儿子,张张嘴却是说不出话来。只是眼巴巴的看着儿子站在两人中间。

    穿着一身儒袍的徐又铮,神情平静,既然没有激动之状,同样也不觉慷慨,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平静,其实在听说有位明军将领拜访时,他便隐约猜出对方上门拜访的用意,于是对那位将军行礼道。

    “这位将军,又铮不才,虽手无缚鸡之力,可学中所学无一日敢忘,若能有助将军,实是三生之幸!”

    瞧着这突然闯来的徐又铮,尽管不知道他是否像其父那样似柳如是所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精通西洋算术”,但相比于徐尔路的心不甘愿,徐又铮的主动恰恰是朱明忠所需要的,再说了只要儿子上了自己这条船,那离老子上船,还会远吗?

    至少,这一趟没有白来!

    新书幼苗,需要大家的关爱!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

第109章 贤才(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与其它人信什么“传檄而定”不同,朱明忠从来不相信所谓的“降书”,而且在历史上,正是那些“传檄而定”的府县,在郑成功兵败之后,更是纷纷拼命攻击郑军的现实,使得他对那些人的忠诚,从来都是持以怀疑的态度。

    也正因如引,朱明忠才会更看重实际控制,而这种控制,就是派出军队驻防,只有如此才能稳定地方,避免在局势崩坏时,地方官吏的反水。虽说忠义军兵力有限,但是并不妨碍他派出上千人马进驻嘉定。

    在安顿好嘉定的诸多事宜之后的,在离开嘉定时,朱明忠又将城内的数千民勇加以整顿,择其两千青壮带回到常州,如此一来,忠义军的兵力,并没有因为派出驻防而减少,甚至反而扩充至一万五千余人马。

    一路奔波回到常州之后,朱明忠先是与李子渊等人开了一个多时辰的会,随后才有时间与自己不惜冒险从徐家湾请来的人好好的谈上一谈。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徐又铮时,朱明忠的脑海只剩下了四个字。

    遗贤在野!

    “……铸炮首重原料,自天启年间,国内铸炮往往以废铁为原料,虽说废铁价廉,可废铁之中,杂碎繁多,用于铸炮,自然利少弊多,因此,家祖居乡后总结铸炮非得精心挑选上好的铁砂,如此,才能炼得好铁,料优方才得炮好,铁经百炼方才永无铸造之炸裂!”

    虽说只有二十几岁,且没有丝毫造炮的经验,可是并不妨碍徐又铮在朱明忠的面前侃侃而谈,毕竟自幼起,他便时常翻阅爷爷留下的书籍《武备志》、《火攻挈要》、《兵录》、《西法神机》以及《神器谱》等数十本讲述西洋火器制造、使用的书籍对徐又铮所说的“上好铁砂”,朱明忠自然深以为然,要知道,英国海军在大航海时代之所以能够纵横四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英国海军使用的瑞典低磷铁铸成的优质铸铁炮。这种优质低磷铁在中国同样也有,不过那个铁矿却在本溪,本溪特钢这个在几百年后,为中国陆海空军提供炮管管坯用钢的特钢企业之所以设于本溪,就是因为当地独有的低磷铁矿,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瑞典的低磷铁矿石能与之相比。

    但,可惜的是,本溪在东北,至少在击败满清之前,朱明忠都不可能得到那里的优质铁矿石铸造火炮。不过眼下的问题在于,必须要首先解决有与无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炮手的培训,毕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炮手,就是由徐光启训练出来的。

    “子树,其实,以现在的局势,铸炮之事,尚是操之过急,单就是筹备物料,又岂是几日可成?不知子树可知操炮?朱某军中尚有红夷炮12门,只是可惜炮手低劣,全不知如何操炮,所以朱某希望子树能亲自培训一批炮兵官校,如此,方可发挥红夷炮作用……”

    朱明忠所希望的当然不是简单的培训炮手,他希望能够成立一个培训班,进而培训出炮兵军官,甚至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设立随营学校,以培训出素质良好的军官。

    练兵不练官,等于白练,现在的忠义军看似兵强马壮,手榴弹加刺刀,看似杀伤力十足,可见识过后世军队的朱明忠很清楚,这支军队不过只是比古代军队的纪律稍微严格一些,除此之外,也就是队列还算可以。

    说到队列,淮军的队列那也是外国冒险家训练出来的,甚至就连同口令都是用英语,尽管他们在镇压太平军、捻军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却无法抵挡近代化军队的进攻。

    练兵不练官,练了也白练。

    淮军的教训,朱明忠不会不汲取。过去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更没有人。但是现在面前的这个徐又铮,却让他看到了可能,至少可以先训练出炮兵军官。

    然后什么事情都可以一步步的来!

    毕竟现在培育职业军官的军事学校,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存在,首先训练出炮兵军官,至于普通的陆军军官,可以慢慢的摸索出一个培训的体系。不过,炮兵军官的技术性要求更高,毕竟打炮是个技术活。

    “不过这事,现在不着急,我看这样,子树,你先熟悉一下军中,再制定一些教材,回头我再挑选一些兵佐由你开堂授业!”

    “全听大人吩咐!”

    既然已经决心从军,对于朱明忠的要求,徐又铮当然不会拒绝,而且从曾祖的记载中,也知道红夷大炮首重炮手培训,再者,一直以来只是“纸上谈兵”的他,当然也需要时间来了解实际操炮,从而将书面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

    随后朱明忠和徐又铮两人又谈了很多。而谈的主要是其曾祖徐光启编练新军时遗留下的著作,诸如《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军事著作,或许是其几十年前编写,但却是中国第一批传播采用西方练兵作战方法的著作,而这些都是朱明忠所需要的。

    直到传来更夫敲更时,朱明忠才意识到时间太晚了,他才抱了个歉,请其休息后,便离开了徐又铮的房间。

    这会已经是三更天了,夜静更深,如果没有算错的话,这个时间应该是十二点了。虽说夜已经深了,但是朱明忠却没有丝毫的困意,他的眉头依然锁着,心里反复的想着另一个问题——军官。

    近代军官是如何培训的?

    对于这个问题,他根本就是一无所知,毕竟他顶多也就是接触过大学时的军训,至于军官的教育,根本就是摸瞎,可即便是摸瞎,也知道军官是军队的灵魂,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军官的素质是否优良。

    如果是在19世纪,甚至18世纪,将来都可以通过聘请西洋教官,仿效西洋建立军校,进而培训军官。但现在是17世纪,17世纪的欧洲有军校吗?

    “这事难办啊……”

    新书幼苗,需要大家的关爱!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210

第110章 暗夜(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难办啊!

    更难办的是什么?

    置身于府衙院中,朱明忠紧蹙着眉,相比于训练军官,现在更难办的是接下来的事情。

    现在,随着郑成功兵败南京这一日子的越发临近,他正在面临着一个选择——怎么办?

    死守常州?

    显然不可能,一但郑成功兵败之后,那么常州就在承受十数万清军的压力,这显然不是现在忠义军所能承受的,现在的忠义军既没有数量充足的野战炮,也没有数量足够的鸟铳,远程兵器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在野战中击败清军,若是据城死守的话,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常州的最终结果,无非就是另一个江阴。

    怎么办?

    “江南掠民入舟山,再由舟山入台北,于台北淡水河登陆,再占领基隆,以台北盆地垦殖为粮仓,以基隆为港口,制造新式战船……开采宜兰小铁矿,炼铁制枪炮,开采金瓜石铜矿,铸造野战青铜炮……站稳脚后,再南下进攻台湾荷兰殖民据点……”

    又一次,结合后世于论坛上、聊天群中与他人扯淡时的内容,朱明忠暗自思索着这一办法的可行性,这倒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在台湾荷兰人的据点仅局限于南部,而台北盆地此时更是一片荒原,台北盆地的开发直到乾隆中后期方才开始,现在那里除了少数生蕃,几乎不会遭到任何阻力。

    关键就是海船……

    其实海船也没有多少问题,可以先撤到舟山,到了舟山再想办法,可以从郑成功身上想办法。

    舟山可以作为前置基地,在未来的几年中不断从江南掠夺人口,然后途径舟山迁移往台北,那里的气候与江南相比,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应该能适应当时的天气。

    有了台湾作为后方基地,未来忠义军就可以处于进退皆可的境地,至于郑成功……到时候,可以和他一同进攻菲律宾,然后在菲律宾分给他一个地盘!

    似乎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至于,其它……

    “看来,要想办法先拉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