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春牛这时反而拜道:“满总爷,祖大人,在下只是商队的护卫,卫所官衔都是为了出门行走方便才加上的,两位请恕在下粗鄙无礼,不懂官场的礼节。”
这也算是给了众人的面子,祖大寿点了点头,微笑道:“你在和裕升内是什么身份?”
“在下是团练的辎兵团大队指挥。”
祖大寿大约知道和裕升的团练武官等级,知道团指挥带三千人,大队指挥带一千人,在辽镇这里是属于游击将军或是守备的水准,比千总高。
祖大寿沉吟道:“看来这一次你们张大人是真的出力了,和裕升我知道车辆是分民用和团练军用两个体系,你们辎兵是一直在北边草原上支持战兵打北虏,是不是?”
张春牛道:“大人说的是,我们和裕升的辎兵确实是辅助战兵做战,分为运输,守备,炊事后勤等诸多部门。”
“等等,”满桂这时插嘴道:“你是说,你身后这些人是你们和裕升的辎兵,也就是辅兵?”
“是啊。”张春牛道:“有少数的战斗工兵,算是战兵的一种,主要是用来修补工程用的,其余的多半是运输辎兵,有一些是工程辎兵和炊兵。”
“好,好,开眼了。”
满桂的眼瞪的跟牛眼珠子一样,他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祖大寿也感到一种磅礴压力,他也是真没有想到,眼前这正儿八经的车营和全副武装的士兵居然从军官到士兵全部是辅兵。
张春牛看出来两个将军的惊讶,他解释道:“我们的战兵也是团练,没有朝廷允准不好擅离信地,而在下和部下说难听些就是民夫么,民夫出境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民夫?”满桂瞪眼道:“我还从未见过一群带着火铳的民夫。”
祖大寿笑道:“朝廷对火器管的可没甲胄那么严,民间用火铳打猎都行,和裕升用火铳给民夫防身也说的过去。”
张春牛笑而不语。
祖大寿这时也看出来,这个黑脸后生貌不惊人,年纪也不大,但和他还有满桂对答时滴水不漏,说话层次分明,很明显是一个脑子很清明很干练的人才。他倒是有些羡慕张瀚,和裕升在山海关的掌柜他也认得,京师的刘吉和王祥李国宾等人更是出了名的精明,连魏忠贤都夸赞过这几个人,张瀚一个西北出身的商人,居然在麾下罗致了这么多人才,眼前这么一个普通的黑脸后生,居然也是一个很过的去的人才。
其实张春牛也有一些紧张,他是头一次独当一面,先遣辎兵是早就从草原和大同一带汇集到一起,然后军司方面选派了他过来任领队,责任重大,虽然给他配了相当强的军官班子当辅助,张春牛还是感觉责任重大。
原本他是一心要调到军政司去的,感觉军政司更适合他,干两年高等吏员后可以外放任军政官,一样有战功和分田,但军司综合考虑过后还是把他留在了辎兵队伍里,好在这段时间张春牛通过了高级军官考核,并且经过了在皮岛的历练后被调回,官职一下子就提了上来。
几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的战兵到旗队长,然后转到辎兵当局百总,现在已经是大队级指挥,统率千人,俸禄和职位都上去了,也算是混出头来了。
祖大寿对张春牛道:“你们要我们怎么合作?先给你们提供住处,吃食,还是帮你们探路?”
“住处我们是住车上,吃食我们自己有,”张春牛道:“我们也有自己的探路人员,要大人们做的就是知会守堡兵马和哨骑让我们自由行动。”
“好,那就这样吧。”
张春牛的态度还是很恭谨,不过祖大寿还是感觉不悦,他觉得和裕升的人太狂傲了。
“他们已经做饭了,好香。”满桂自从知道眼前这伙灰袍军人是辅兵之后好象就陷入了一种呆滞状态,眼前的这帮人每人身上的装备都值好几十两,包括用料厚实裁剪得法的军袍和佩饰,还有悬挂的短刀,长到膝盖的靴子,腰间革带上悬挂的那些小玩意……明显看的出来,有铁罐子,应该是吃饭和饮水用的,还有装火石的小包,还有一柄小刀,应该是割肉所用,另外居然还有个半透明的小瓶,应该是琉璃制品,里头隐约装着白色晶体,满桂推断应该是青盐,不知道是吃的还是用来洁齿的,他不太自信这瓶子里事物的用法。
这支军队,就象是一群群行走着的白银打造成的银人……
“是很香。”
祖大寿也有些感觉无语,眼前的车营里靠着一道山坡挖出了十几个大灶,那些一样穿着灰袍也挂着短刀和各种物件的军人正在颠勺做饭,山坡边上靠着火铳,这帮家伙,伙头兵也带着这种制作十分精良的火铳!
菜式还明显不是一种,祖大寿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肉香和菜香,还有一种味道有些呛鼻子,他忍不住打了好几个喷嚏。
打喷嚏的不止祖大寿一个,车营外就是好几个军营,驻军们和看热闹的宁远城的民夫还有军户们喷嚏打的此起彼伏。
味道呛鼻,但肉香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人们没有一个舍得离开的,不少当兵的手里拿着黄色的窝窝头,鼻子张着闻着香气,然后用力的啃着手里的窝头。
祖大寿突然感觉一阵气沮,自己的兵除了家丁外,剩下的和眼前的灰袍兵比起来就象一群乞丐,不管是军人仪表还是武器,或是吃食,都差的太远了。
“走吧。”满桂终于镇静了下来,他道:“打仗不是靠衣袍,也不靠吃食,还得看战兵的能力高低。”
“这倒也是。”祖大寿找到了心理平衡,他的家丁可是辽镇现在最强的存在,满桂也不如他,更不要说这些辎兵了。
和裕升派这些辎兵来,当然还是为了辅助大军出征和运送粮食,没必要看的太要紧。不过祖大寿隐隐有一些感觉,怪不得张瀚在大同那边把北虏弄的很惨,他的战兵肯定装备更好,有这么多银子装备出来的军队,打不赢才怪,谁都知道,北虏就是一群叫花子了。
祖大寿突然感觉一阵不平,他家里这么多地,这么多免费的佃农,混的居然还不如一个白手兴家的少年人?
感觉略沮丧,月票很难冲上去了。
可能应该等情节更好时冲更有希望。会保持正常更新,不气馁,稳稳的坚持下去。
第七百二十一章 可怕()
刘吉和李平之彼此拜揖见礼,李国宾站在一侧和茅元仪聊天,王祥不在,他去协调山东方面的进京路线去了。
拜揖过后,刘吉对李平之通报道:“保定三十一辆,临清七十九辆,德州三十七辆,沿开封一线有一百七十多辆,现在车马已经上路好几天,算算差不多快到了。”
茅元仪问道:“河北其余地方的州县车辆,还有蓟镇车辆,宣府车辆呢?”
李平之转头道:“河北其余的车辆有一百九十七,蓟镇三百一十,宣府和大同车辆在一处,先头已经走了三百二十辆,还有三百七十辆,加上京师的一百五十六辆,加起来是一千六百六十四辆左右。”
李平之又道:“说左右是因为沿开封一线能到多少并没有确切的回报,我已经移文给河南方面,对此提出不满。”
茅元仪感觉无语,他与和裕升的人呆在一起越久就越感觉可怕!
开始时茅元仪也不敢相信和裕升能派出一千五百以上的车辆,这些车可不是普通的两车,是制作很麻烦,成本特别高昂的四马车,在大明北方原本也有一些四车,都是无一例外的造价高昂,维护代价也高,所以民间很少有人使用,只有官府在转运军粮时会使用这种大车,又因为道路要求很高,大明中期后各地的官道渐渐衰败无用,连那种运军粮的大型马车也都无人使用了。
一路行来,茅元仪才知道和裕升是怎么做事的。
每天都有塘马不计工本的向李平之通报最新的消息,然后就是李平之行文各处征调马车,并且给出明确的时间和各地马车分别报道的时段和地点。
茅元仪到这时才知道,和裕升调动马车的决断固然是张瀚做出来的,但之后就交给了眼前的这个军令司官吏,然后别的部门就一定要配合这个吏员来做事,这么大规模的调度,居然就全权交给了这个人,然后这个青年吏员就大包承揽的做事,每天从塘马处得到消息,然后不停的布命令调度,茅元仪一开始还不相信和裕升的事这么简单,等他觉自己一路向京师赶路时,络绎不绝的黑色大车也往京师赶路时才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办事简单粗暴反而最高效,象大明中枢的那种体制,固然可以说出错的机率看似小的,但互相扯皮,各势力之间使绊子拉后腿,好象出错的机率也未必不比和裕升小。
另外茅元仪后来也知道了,李平之的决断每天都要记录成档案和正式公文,前者归档记录,以备事后查察,万一李平之决断有失误,可以通过正式档案来追究责任,这使得李平之下任何一个决定都很谨慎小心,绝不会随意布命令。
公文分成好几份,有直接下执行的,有移到军司备案的,也有直接送到张瀚案头的……茅元仪和张瀚见面时听到张瀚抱怨太忙时还不是很理解,了解了这种体制后他就彻底明白了。
另外在抵达京师时就有军司人员来审核档案,当然只是初步核查,李平之也很配合。
和裕升的这一套体系叫茅元仪大开眼界,快捷高效,又是制度严密。
茅元仪道:“车辆何时能全部聚集往山海关出?”
李平之和刘吉对视一眼,说道:“这一次我们就不隐藏形迹了,各方车辆全部在京师集结,后天差不多全部到位,然后直接从东便门出城,正好可以从通州装车。这几天,要辛苦茅赞画和各部先打好招呼,另外,通州的仓场侍郎也要预先知会,要提前准备好大量的力役。一六千百四十四辆左右的车,每车我们准备装五十五石,五石是豆料,沿途喂马用,我们在沿途每三十里有兵站,可以保养车辆,出关之后到宁远都很方便,宁远到十三山已经有先遣人员在准备了。”
茅元仪感觉有大量信息灌输到自己脑子里,一时间感觉脑仁都疼。
和裕升做事的效率实在太高了,而且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把所有事情都兼顾到了,不象朝廷做事四平八稳,哪头出了事再处理哪头,看似忙碌,其实只会叫人焦头烂额,效率反而是很低。
“只要车队能准时出,朝廷那边由我去负责。”茅元仪出关时就是带着孙承宗的谕令来的,他是孙承宗的赞画,高级幕僚,又是举国闻名的兵家,和东林党的关系十分密切,朝中的这些事原本就是要做的,只是在于人去不去催促而已。
“一定要准时出。”尽管事情过去几天,茅元仪还是忍不住牢骚道:“你们张大人托我转交给督师大人的那封信可说是捅了大篓子,连我都被督师写信来骂了一顿,如果车队再不到,我可没脸回山海关了。”
李平之微笑道:“绝不会叫赞画大人为难,也不会叫督师大人失望。”
……
第二天午末时分,守备京城永定门广渠门还有西便门的京营守将都是觉了大量车队的到来。因为车辆太多,赶车人也多,尽管平时京城都有大量的驼队和车队出入,但和裕升这种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