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算打赢,可赢的还不是很彻底,女真人只是遇挫,更重要的是忌惮城头上的火炮,他们不敢过于迫近,但还是把战场控制住了,明军斩首不多,算是相当遗憾的事情了。
大明就是以斩首记功,这一条是祖宗留下来的制度,虽不能说绝对公平,也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记功办法。
但军纪废驰之后一切都会走了样子,用假首级,买首级,或是用汉军或包衣的首级充建虏首级,甚至是杀害自己一方的百姓来冒充,所谓杀良冒功也是这样来的。
但对东虏的战事中,兵部验看首级相当严格,冒功不易,明军又屡次战败,到目前为止,能成功送上斩首的也就是一直和东虏在野战的东江镇有首级送上,就算如此,兵部也指责毛文龙多次拿旗丁和汉军的首级充数,甚至将汉人包衣俘虏当真夷押送京师,一路舟车劳顿,兴师动众,殊为不智。
由此可知东虏首级有多么难得可贵,虽然大半的战场被女真人给打扫干净了,但在刚才短兵相接的激烈战事中,明军也一样大有斩首,一颗颗首级被争先恐后的斩了下来,有一群将士为了斩首,对近在咫尺的敌军都不管不顾了……
一颗首级最少二十两赏银,朝廷向来是很吝啬的,只有在首级赏功的赏银上十分大方,银子送到京师,验看过后赏银就会拨付下来,一钱银子也不会少的。
“东翁此次立下大功。”一个幕僚笑吟吟的道:“朝廷当不吝厚赏啊。”
袁崇焕自己内心也是一动,但仔细想想,这一次斩首数字不多,虏骑受挫不重,且并没有出名的大奴酋被杀或被俘,没有首级就算号称杀了哪个大贝勒朝廷也不会认可。所以此次估计封赏不会太重,想要封爵,或是世镇辽西,现在的这功劳还不够。
当下袁崇焕只是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神色淡然的道:“为国效力,为生民百姓的平安,本官所为是为生民,为朝廷为天子,自身荣辱倒不是很放在心上。”
那个幕僚有些讪讪的,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
这么多将士在旁边,袁崇焕和几个得力的幕僚都穿着明甲,按着剑站在城头,要是真的东虏杀过来,各人都得浴血奋战,这个时候,提什么功劳和前程的事,真是糊涂!
“我有诗一首。”幕僚李烟客接了话过去,众人都松了口气。李烟客与袁崇焕年龄相仿,志趣相投,都是任侠豪胆的一流人物。与邓桢和梁稷程本直等人不同,袁崇焕有军务大事愿和他商量,李烟客的诗写的尤其好,所以有些应酬用的诗文也常请李烟客代笔。
与袁崇焕一样,李烟客也是披甲按剑,赳赳武夫的形象相当显眼,他微微一笑,朗声道:“不意书生能脱剑,远携荡子去从军。心飞辽海千山月,气结胡天万里云。”
“甚好!”袁崇焕击节赞叹,说道:“烟客兄好诗,可惜此处无酒,否则当浮一大白。”
“此诗就是送于元素兄的。”李烟客与袁崇焕不以官职或东翁之类的称呼相称,而一直称字号甚至兄弟,前一阵李烟客在蓟镇和宣大一带游历,历时近一年,所以近来辽镇这边的情形有些隔膜,不过其与袁崇焕交情甚深,此诗就是写来送袁崇焕的,早就写成,今天在宁远城头,当着尸横遍野的沙场,用这样一首诗送袁崇焕,也是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到城楼里去休息。”袁崇焕披着重甲站了良久,也是疲惫了,此时精神倒是相当的亢奋,而且他看的出来幕僚们都有心事,所以含笑一伸手,叫一群幕僚跟着自己到南门的城楼里去休息。
待袁天相等人将城楼包围了,外人不得擅入的时候,袁崇焕脱了甲胄,换了文官的大红官袍,神色疲惫的坐在椅中,他的精神还是很亢奋,但黑脸一沉,一般人也看不出来他的心思到底是怎样,幕僚们也纷纷落座,只有武职官身份的周文郁不曾坐下,站在袁崇焕的右手下方侍立着。
“文郁你也坐下。”袁崇焕含笑道:“其实我也是拿你与诸先生一样看待的。”
周文郁面露感动之色,拱一拱手,说道:“多谢老大人,卑职正有话想说。”
“但说不妨。”
“此番大胜,大人声威更上一层,诚为可喜可贺之事。然而其实与大局无补……”
这话说的很重,也委实大胆,如果有外人在场,袁崇焕肯定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斥责这个一向善于察颜观色,能出主意,也习惯说好听话的部属。
但袁崇焕知道周文郁忠心耿耿,此前周文郁跟着孙承宗,后来转到袁崇焕门下,就一门心思替袁崇焕谋划未来。
镇辽这事不容易,朝廷前后换了十几任经略和巡抚了,在任时间最久,最受信任的就是老孙头。但老孙头长于理政,对军务上确实不怎么在行,而且公允的说,老孙头也不是胆气很壮的人。
袁崇焕守住宁远,从宁前道到巡抚,这一次宁锦大捷按说会前程大好,周文郁却是完全悲观的看法,袁崇焕并没有着急,他等着这个心思灵动的心腹再说下去。
周文郁的脸色很苍白,这时人们才注意到他的精气神都很差。很多幕僚会意的点点头,自从蓟镇之行以后,回到辽西的周文郁差不多就一直是这德性……没有受伤,更没有什么挫折,可是周文郁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神态,一点儿也不象以前意气风发的模样。
“和记。”周文郁道:“卑职在蓟镇亲见,以前一直没有机会和老大人细说。这一次东虏再来犯境,以卑职之见,来犯的若是和记兵马,我们没有机会取胜。”
程本直有些不悦,说道:“周兄何乃自抑若此?以本人看,祖将军一心要保宁远的家业,其内丁彪悍精锐,甲胄也全,论大炮,我们的红夷大炮重数千斤,炮子十余斤重。据闻和记的大炮不过千多斤重,炮子四五斤重,不超过八斤。诚然,和记兵精锐强悍,我所亲见。然而辽西大军,祖、赵、满,诸将都愿效死力,内丁也一样精锐。前几天我见过杨二,他在大孤堡驻守,直言现在的辽西兵差不多也和十三山的兵差不多了,就是杨二带的兵,我看也未必比内丁强多少……”
程本直的话不尽不实,杨二带的人确实就是那么回事了,比祖大寿等人的内丁恐怕还不如。在山下,给养充分,和记的内部调理的相当出色,整个体系都催人上进。军训司也有军官在山丁训练,所以杨二的部下也相当精锐和出色。
到辽西这边,顶个守备名头,部下千多人已经离开三百多,剩下七百多人和袁崇焕拨过去的几百马步,杨二领着的这些人拿的就是普通的辽镇兵的军饷,也没有人来过问军训的事,完全没有计划,全凭自觉。辽镇兵的军纪一向很差,不禁赌禁烟酒,找女人更不在话下。当官的还有几分在十三山上培养出来的自觉,士兵就普遍都放了羊,几个月下来就荒疏的不成样子了。
也就是杨二恩结部下,大家还隔几日操练一回,装备也过的去,比起普通的营兵要强一些。
但后勤,军训,参谋,还有军令体系,包括军政体系全完蛋了,到这时杨二有天大的能耐也无计可施,何况出了十三山之后杨二才意识到,此前认为自己的能力出众,连东虏也能打败的能耐完全就是一种错觉,他既不有带兵的才干,也对大局和战略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就算是徐名和成方几个也不比他能耐大多少,大家能干出这么大的大事,完全是有军司层面的指导和支持……
这些话程本直是不会说的,杨二和他说的一些丧气话更不能在今天这种场合说出来。周文郁在蓟镇是受了打击,程本直有些不理解,他在草原上也不是没见过和记兵马,是很强,可也还是一鼻子两眼,两只胳膊上扛着一颗脑袋,能比东虏又强多少?现在辽西这里能扛住东虏,和记兵马来了,难道就扛不住?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运道【大章节】()
“诸位有所不知。”周文郁面色惨白的道:“和记兵马军容之盛,兵力之强,已经是在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而火炮过百门,齐发之际,如天崩地裂,雷光霹雳下凡,诚然,咱们这里和锦州也都有红夷大炮,但移动不力,只能驻城而守,野战稍远就无用了。而和记火炮虽射程稍短,炮子稍小,但移动方便,野战得力,且火炮众多,光是蓟镇一次就有过百门火炮,轰击之时众炮齐发,威势比宁远城上的打放要强出百倍。另外其炮手训练有素,以卑职所见,我们打放一炮,其最少打放三次,以宁远十余门炮对和记百门乃至更多,虽然我大明的火炮要重很多,威力大一些,然而以卑职判定,宁远城头被轰烂了,咱们的火炮也打放不了几轮……”
在场的幕僚都算是知兵的,哪怕原本是用来参理文墨的幕僚在前线呆久了也知道一些军务。众人都知道周文郁没扯瞎白话,宁远城现在十一门炮,虽然都是重炮,威力极大,但重炮就得有重炮的毛病,打放慢,调整角度慢,炮手的训练也不能与和记比……再蠢的人也知道和记是靠火器打跨了北虏,当然人们也不愿承认和记是真刀真枪的干翻了蒙古人,并且已经有了大量的出色骑队。
对和记的火器犀利人们还是愿意承认的,李庄那边的铸炮厂和靶场都相当的出名,很多对和记稍加关注的人都知道,那边的靶场曾经每天都有轰隆隆的炮响。也就是和记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商行能这么玩儿火炮,不仅铸的多,而且不惧损耗,不管是炮弹,火药,火炮,这都是相当昂贵的东西,也就是和记这大户消耗的起,并不吝惜火药硫磺的消耗。再加上在草原上的实战演练,大明任何一个军镇也不能同和记比火器,这也是从所周知的事实。
和记的火炮数字,大家都不是很清楚,袁崇焕估算在三五百门左右,他感觉这个数字相差不多。
没有人知道,和记已经有两个整编的炮团,每团都有过百门火炮,而且是正经的大炮,同时在组第三和第四炮团,军司的目标是天启七年年底之前,所有火炮列装到位,开始对新炮兵进行不间断的操练,包括日常维护保养训练,虚弹射发训练,实弹训练,行军训练,行军转为交战的实战演练等等。
四个团超过五百门炮,恐怕袁崇焕等人想都不敢想。
这还只是集中起来使用的火炮,四磅炮都少,主要是六磅炮和九磅炮,野战轰击,哪怕是攻城都足够用了。
十几磅的重炮最少三千斤以上的重量,这年头火炮工艺只能循序渐进,和记的水平也没有办法甩开时代太远,想要打的远,就得炮身更大更重,装填更多的火药,用更重的炮弹,没有别的办法。
带着几千斤重的火炮行车,就算有大量战马和炮车也是会严重拖慢行军速度。在欧洲战场就没听说过用十几磅二十几磅的重炮来打仗的。
哪怕是二百年后的拿破仑时代,主流也是九磅炮,不到两千斤的重量,四匹马或六匹马能带动火炮和装着补给弹药的炮车行军,速度也不是很慢。
而分散在各团里的四磅炮也有很多,每个团都配置三个炮兵连,共二十四门炮,十八门四磅炮,六门六磅炮。
加上各连都有的炮兵中队,用的是虎蹲炮和佛郎机,是六十步到八十步距离的轻型火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