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由于阿鲁埃的野心勃勃,他不单想编撰悉伯附近的蛮族,还想编撰南疆大陆所有的蛮族,甚至包括已经消逝的蛮族,这样一来书籍中所需要涉及到的蛮族就非常之多,并且不是悉伯一国学者可以达成的,必须要求助外国学者的帮忙。
再加上开始编书的时候阿鲁埃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能到开拓行省算是表现出自己积极的态度,剩下就真的不能指望太多,因此串联主要是由马里来完成,也因此后世在这本书的作者中,会着重标出马里的名字以证明他的功劳。
确定计划以后,马里首先去找了巴蒂罗斯当局,成功获得了巴蒂罗斯当局的鸡毛令箭,接着便开始串联阿鲁埃旧时笔友,也是那些曾经在启蒙主义大旗下奋斗,如今因为理念不同而行同路人的启蒙主义者。
不过启蒙主义者正式分裂,是在2692年时候的事情,如今都已经过去快二十年,再加上分裂的时候启蒙运动就已经传播了十多年,两下加起来都三十多年了。
也因此,那些昔日雄心勃勃,批判这批判那的启蒙主义者,如今不是和阿鲁埃一样退休,便是走上了官府的高层,失去了过去锋芒毕露的锐气,人到暮年也开始反思过去的行为,对于没有接下死仇的老友也有了几分宽容。
再加上马里这个选题选的非常好,完美避开了大部分启蒙主义者的分歧点,最听从阿鲁埃的原初派肯定会加入编撰,支持开拓的管控派和自由派也肯定会大力支持,乃至反动派也会看在这个议题与分歧没有关系和阿鲁埃的面子上,加入这次编撰。
因此通过马里的串联,绝大多数昔日的启蒙主义者,只要已经从官府辞去职位的,都加入了这次编撰,少数没来的理由是看编撰者中的某些人不爽,而他们虽然没来却仍然给予资金支持。
就这样,三派分裂近二十年之后,启蒙主义者再次聚集在一起,恢复自己昔日写文的初心,而在场的人也心中有术,这恐怕是启蒙主义者最后一次聚集了,在阿鲁埃死后不可能再有人有威望召集各个派系的启蒙主义者共聚一堂做同一件事。
此前是用巴蒂罗斯的鸡毛令箭召集启蒙主义者,接下去则是用悉伯的鸡毛令箭去寻求南疆诸国的帮助,毕竟想要编撰涉及整个南疆蛮族的书籍,仅靠悉伯的记载是不够的。
于是一批人留在悉伯整理蛮族记载的同时,另一批人在马里的指挥下,派出自己的代表,由身强力壮的马里作为领头人,离开悉伯去南疆其他国家,请求其他国家提供自己历史上对蛮族的记载。
对于马里一行人的请求,南疆诸国大多都采取同意的态度,随着大开拓时代的开始,没有人想去打仗,只要还有新征服领地的话。
再加上马里请求的并非什么机密,而只是古老的蛮族记载,这些记载很多都已经过时了,自然没有什么不准,并且马里有着悉伯提供的文件证明自己合法来历,各国脑抽了才会因为这点小事恶了马里一行人。
再说了,把蛮族有关信息写出来,也能丰富各国对蛮族的认识嘛,让其他国家写出来也没事,蛮族情报这种东西就算被其他国家掌握了又能怎么样?
各国是会因为蛮族的骚扰而头疼,但那也只是头疼而已,无非就是蛮族全都是穷鬼,打赢了只能捡到一堆鸡毛,放任不管的话自然会有想要发财的雇佣兵去对付他们,所以说到底蛮族不过是无所谓的东西,给了也就给了。
最多是有些有想法的国家,比如奥雷蒂亚,要求派出自己一些贵族去参与蛮族书籍的编撰,对于这些请求,只要对方国家派来的贵族能经过文化考试,马里都可以答应,毕竟编纂组里有对方国家的贵族,显然能更了解当地的蛮族情况。
编纂从2707年就开始,起初阿鲁埃才刚刚六十岁,还挺有活力的各处指挥,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很快阿鲁埃这辈人就只能退居二线,让马里主持年轻一辈的人去进行编纂。
殖民时代的开拓者,多哥多·钟铭,他倒是很希望看到这本书出版,看看和他纠缠了一辈子的蛮族究竟是什么存在,可惜钟铭只活到2718年就去世了,年仅55岁,没能见到书籍出版的那一天。
这也是正常的事情,猎奴者早年长期的奔波和过度的透支精力,让他们的寿命大多都不长,钟铭也没能例外。
而钟铭虽然去世了,但是他是带着笑意去世的,自己一手开拓的殖民时代将会风起云涌,而作为开拓者的自己,也是时候为更有闯劲的年轻人放开道路了,就像当初裴思琪培育自己一般。
涉及所有与蛮族有关的书籍,最终在钟铭死了4年后,即大历2722年时出版了,名称为《蛮族大典》,第一本《蛮族大典》被马里放在钟铭的墓中,以纪念这位开创了殖民时代的伟人。
《蛮族大典》出版后4年,阿鲁埃也去世了,享年78岁,阿鲁埃出殡的那天,所有还建在的启蒙主义者都来参加他的葬礼,不论是否有与阿鲁埃对骂过,都无可否认,他带领着悉伯走进理性启蒙时代。
。乐文更新最快网址:
第七百零五章:环南疆(始)《蛮族大典》()
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汇,甚至可以这么说,蛮族便是文明族群的母巢,所以文明族群都是源自于被他们蔑称为蛮族的族群,也正是因此,蛮族与文明族群息息相关,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一般。
祖神(此祖神并非冷弈,而是冷弈降临之前的祖神)创造人类时,为世间创造了13氏族,这个世界所有人类都是源自这13个氏族的后裔,其中被分配到南疆大陆的,便是奥瑞部落和法菲悉多部落。
其实这13个氏族最初是没有称呼的,而是后来文明发展起来以后,神界为了简便,将其定名而称呼,以其分化出来的敬重音节作为首个字,因此从氏族的称呼中就可以看出各个族群之间最初的血缘关系。
奥瑞部落最初被祖神放置在南疆大陆西部,在远古时代与法菲悉多部落有过无意识的交战,即各个分支部落之间的交战,交战的结果是奥瑞部落败退到更西方,将中部让给了法菲悉多部落。
这也是远古时代部落之间的交战规则,说着相似语言的族群,总是会得到更多的优待,起码比说不同语言的族群得到更多优待。
败退到西部以后,奥瑞部落逐渐分化为南方的奥克米人和北方瑞旁人,其中奥克米人产生奥迪文明,瑞旁人产生瑞英文明。也就是说,瑞英人与奥迪人之间的血缘关系要多于其他族群,不过这似乎没什么用处。
较为强盛的法菲悉多部落最初被放置在南疆大陆东部,击败奥瑞部落以后又占据了中部。
随后,法菲悉多部落逐渐分化为东南方的法卡人、东北方的菲利多人、西北方的悉栗朵人和西南方的多来那人,其中法卡人产生法克尤文明,菲利多人产生菲力文明,悉栗朵人产生悉尼文明。
多来那人最为特殊,由于产生文明的法卡人部落位于法卡较西方,导致一开始法克尤文明就和多来那人离的很近,使得多来那人受到了法克尤文明的影响。
又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导致多来那人最终没能产生自己的文明,反而是因为入侵了法克尤的国土并长期居住下来,使得后世虽然有所谓的多迪人,表面上看起来敬重音节仍然是“多”,实际上则是法克尤化的多来那人。
名义上是阿鲁埃主编,实际上是马里主编的《蛮族大典》中,主要就是分为六篇,来介绍这六个蛮族及其分支的历史。
而《蛮族大典》除了介绍蛮族历史以外,还帮助完成了一项连天界此前都一直忽略的事物,即给蛮族国家分类。
蛮族除了部落以外,也是有建立起自己国家的,只是神界不认,不认的原因是蛮族国家大多旋起旋灭,并且中央控制力极度低下,“国王”不过是强大一点的酋长而已。
在《蛮族大典》中,马里系统的给蛮族国家分了类,最高级的是蛮族王国,之下是大部落,再之下是小部落,然后便是各个氏族,总之虽然比起后来成熟的蛮族学来说略显粗略,但起码有个模板了。
《蛮族大典》中,第一篇是“瑞旁人篇”,介绍的是瑞英人的祖先兼蛮族同胞瑞旁人,之所以挑瑞旁人作为开篇,是因为这个蛮族的历史记载最为稀少。
瑞旁人的资料全部来自于瑞英和瑞英麦邱早期的记载,由于瑞英和瑞英麦邱如今皆以亡国,历史传承之中蛮族资料缺失了不少,再加上悉伯不关注这方面,导致马里能找到的资料寥寥无几。
对于瑞旁人,有记载名称的蛮族部落仅有18个,其中15个皆在古典时代作为早期文明国家的生死大敌,之后3百年就只能了解3个比较强盛的部落,其中有2个部落还一个叫“贝伦加里奥”一个叫“贝伦伽尔”,关是为了争论这两个部落是不是一个就吵了半天。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瑞旁人究竟是什么时候灭亡的,从史料中可以看出,至少在758年开始,原本是瑞旁人分布的区域就出现其他蛮族。
目前能找到的最后一条有关瑞旁人的历史记载,是822年时一个不知名的瑞旁人部落来到瑞英麦邱边境线请求得到庇护,被拒绝以后怒而劫掠边境村镇,被驱除以后便再也没有出现,一直到今天为止。
所以在《蛮族大典》中,马里也只能肯定,瑞旁人至少是在822年之后被灭亡的,更具体的时间便无法知晓,是谁灭亡的也无法知晓,只能从占据原本瑞旁人活跃区的蛮族来推断,大概是悉栗朵人或者多来那人。
在“瑞旁人”之后的第二篇是“菲利多人”,菲利多人最先活跃在牛尾半岛,逐渐扩张到整个南疆大陆的东海岸,原菲力的史料,尤其是比伯边区的史料对于菲利多人有着最为详尽的记载。
早期菲利多人分布的范围还算广阔,可是到了6世纪开始,就不断被悉栗朵人的分支悉尼吉人侵蚀,逐渐丢失领土,10世纪开始菲力的边境线上便没有菲利多人部落,而都是悉尼吉人部落,即便是比伯边区也只能从零星的消息中得知南方还存在菲利多人。
最后一则有关菲利多人的史料,是来自比伯边区的记载,根据记载在1128年时,一个名为“卡塔兰尼亚”的菲利多人蛮族王国被悉尼吉人联军击败,这是比伯边区祭司与蛮族贸易时从蛮族口中得知的。
其实那时候比伯边区对菲利多人的信息就相当迟钝了,甚至连“卡塔兰尼亚”这个蛮族王国是如何成立的都不清楚,而在这个“卡塔兰尼亚”被悉尼吉人联军击败以后,便再也没有菲利多人的记载。
因此在《蛮族大典》中,马里断定菲利多人至少在1128年以后被悉尼吉人灭亡,然后笼统的估算为12世纪。
可是在后来“新蛮族学”兴起以后,《蛮族大典》中马里得出的结论,被“新蛮族学”的学者通过考古挖掘而推翻了。
“新蛮族学”的学者前往人烟稀少的东海岸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挖掘考古,探寻到许多成果,证明了在那个所谓的“卡塔兰尼亚”王国覆灭之后,菲利多人至少又存在了2个世纪左右,有过3个以上的王国,直到13世纪左右才彻底没有菲利多人的遗迹存在。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