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谢你,迪迦,谢谢你在这种情况下,还愿意给我这个罪人一次机会,”礥站了起来,目光如炬的望向京观之处,“那么,复仇吧。”
远方突然刮来一阵狂风,几个卫兵顶着狂风眯着眼睛向那里看起,发现一个巨人正在缓缓站起来,但是和报告中不同的是,这个巨人的体表不是由红紫二色组成,而是完全由红色组成。
“目标已经出现!”警报声传到玛奈三世的大营中时,玛奈三世露出了得计的笑容,“不就是不朽史诗么!只要肯耗费资源,不朽史诗又如何!我们也不是没有杀过!正好,伊萨凡洛开国至今还没杀过不朽史诗,现在这第一滴血就由我来完成吧!”
当迪迦站起来以后,他那庞大的身躯就成为最好的靶子,周围埋伏以好的军队一齐对他发动攻击,第一波齐射制造出了轰鸣的爆炸与夺目的炫光。
迪迦努力抵御住对自己的伤害,此时迪迦没有灵力的缺陷在这里暴露无遗,正常史诗生物起码要等灵力护罩被击破以后才能造成真正有效的伤害,然而迪迦一开始就会被击伤,即使变成通体红色的强力型,也无法支撑多久,因此迪迦知道,给自己完成计划的时间不多了。
几步向前,尽管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但是迪迦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终于到达京观盛放之处了,迪迦一只手掌盖了上去,那些京观就化作流光消失在迪迦的体内,迪迦接着开始将手掌朝向下一个京观。
这下玛奈三世终于看明白迪迦想要干什么了,他顿时纳闷道:“我还以为他是过来报复性袭击的,结果只是为了拿京观,他的脑子坏了吗?”
“上王大人,众所知周巨人的脑容量一向很小,”盘侧的小丑说了句俏皮话,引得营帐内哄堂大笑,玛奈三世直接下达了指令,“既然如此那就再好不过,借用这个机会,把这个脑容量很小的巨人给抹杀在此!”
滴嘟滴嘟,迪迦胸前的水晶(起码这里的人是这么看来的)从蓝色变成一闪一闪的红光,这么明显的提示让伊萨凡洛军队很容易就猜到,迪迦要不行了,想到伊萨凡洛开国以来第一个死掉的史诗居然是在自己手里完成的,围攻迪迦的军队就更加卖力了。
不行了吗?连礥都在劝迪迦可以走了,已经拿走了大部分的京观,只剩下小部分的京观没有拿而已,为他们复仇的方法还有很多,不值得在这里将迪迦折损,就当为了大部分,为了将来的事业而牺牲这小部分。
真的不行了吗?迪迦吃力的看向最后几座京观,自己就这么走了?可是那剩下的小部分又何辜啊!他们也不是什么恶人,为什么要被牺牲?
就在迪迦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股熟悉的力量涌进了自己的身体。
第五百六十二章:奥特曼在人间(十四)摧毁与蛰伏()
尽管山之巨人做了发疯的举动(在玛奈三世看来,搭上性命去抢无用的人头,一开始还能说是增加士气,而居然想全部带走,只能说是发疯),军队们也差点就将那个巨人狩猎于此,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巨人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虽然光芒在巨人身上持续的时间很短,却足以让巨人将剩下的京观给转移走,毕竟一开始玛奈三世就没往京观那里放多少守备力量,这也是迪迦所能达成自己愿望,达成礥·须伟里愿望的原因之一。
借助着短暂的光辉形态,迪迦将京观掠走以后迅速离开,因为他察觉到此时的光辉形态和自己与加坦杰厄战斗时的光辉形态并不相同,并不像地球那样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相反,不但少得可怜还断断续续。
逃脱之后,迪迦到达礥与手下约定好的地点,然后将化作光辉并入自己身躯的头颅重新变成实体,整齐的安放(不是做京观)在平地上,然后便离去。
礥从昏迷中醒来,望着眼前整齐的人头,一时间心中满是悲凉,或许那些人不全是自己的领民,不全是忠于自己的人,有给自己捣过乱,有过独走,但是他们终究是山民啊!昔日拉迪沃战役大胜时是如何豪情万丈,如今却只剩一颗腐朽的人头。
悲戚之中,礥习惯性的触摸腰间的召唤器,与迪迦相处了那么多年,礥早就可以通过召唤器的质感和重量,判断出此刻召唤器是正常状态还是石化状态。
召唤器是正常状态,说明自己与迪迦之间的裂痕暂时恢复。握着召唤器的指关节是那么的突出,礥用仇恨的目光瞄向玛奈三世的方向:“只要迪迦还在,那么我们还有希望。上王!一切还没有结束,而我会变得更加狡诈与谨慎。”
此时,礥的手下已经聚拢了过来。一开始不是没有人试图逃脱或者投降,然而玛奈三世不接受任何的俘虏,对玛奈三世抱存侥幸心理的人,如今几乎都变成头颅安放在眼前,所以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玛奈三世在这里待了整整3年,也扫荡了整整3年,用给他唱赞歌的宫廷诗人的话来说,那就是“灭村数百,屠戮无数,京观高垒,暴民莫不胆寒,远遁千里而不敢弯弓抱怨”,可谓是战果辉煌。
而那个对贵族们犯下累累血案的礥·须伟里,也在走投无路之后,带着手下发动了自杀式袭击,最后“通过英勇而睿智的玛奈三世巧妙的指挥,将其陷入一层又一层的蜘蛛网当中,最后在巨人状态瓦解以后跌落悬崖,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这是在1837年发生的事情,而随着礥的死亡——尽管仅仅是跌落悬崖而生死未明,但是在玛奈三世看来,这已经可以宣布他绝对的胜利,所以他也就此鸣金收兵,宣布平叛已经结束。
平叛也不得不结束,玛奈三世的辉煌胜利,是建立在庞大的财政支出之下的,群山起伏曲折,使得外界运粮进来的损耗极其严重,玛奈三世剿匪三年,就耗费了伊萨凡洛大量的财产,所以玛奈三世也不得不将自己预计的计划给提前。
可是在出征之前,玛奈三世不是说要将山民全部杀光吗?现在虽然匪首已经伏法,但是群寇还在极其遥远的大山深处游荡,这该怎么办?于是玛奈三世决定,将群山中的熟山全部破坏。
虽然在外界看来,群山都是蛮夷危险之地,但是山民自己则是将群山分为生山和熟山,区别就是是否开发过。熟山是山民所居住的地方,这里开发程度深浅不一,但是至少有开发过,而生山,则是魔兽群居住的地方。
在生山,迷雾终年不散,堆积在泥土上的树叶能有半个人那么高,而在这么高的树叶之下,隐藏着无数毒虫蛇蟒。除此之外,每一座山头都是一只或一群可怕魔兽的栖息地,有威胁的闯入者将会遭到魔兽的疯狂报复。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存在,就如千年来泽湖水怪一直是腹里地域经久不衰的怪谈一样,群山之中的百臂巨人传说也是游吟诗人口中不朽的诗篇(实际上玛奈三世宫廷的供奉都在怀疑,礥就是侥幸获得了百臂巨人的血脉,才能变成山之巨人迪迦)。
不过和泽湖水怪不同,百臂巨人或许不存在,但一定有一只或者几只体型极其庞大的怪物生活在群山深处,这一点是可以被肯定的。
当初伊萨凡洛与萨贝交战时,只不过是将山民们从熟山赶到熟山与生山的交界处,那里有一定开发的基础(尽管少得可怜但是还是有),所以死的人相对不多,而如今玛奈三世相处的绝户计,就是将山民彻底赶到生山中。
那么怎么赶呢?这多简单,除了官道两侧的群山以外,更深处的地方统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下毒、火烧等等,总之将他们驱除出这里。
当玛奈三世率军离开群山时,身后是熊熊燃烧的大火,以及浓厚到升天的毒烟,这象征着玛奈三世作为伊萨凡洛上王的不朽伟业。
玛奈三世居留的这短短一段时间,当然不可能将所有熟山破坏殆尽,所以玛奈三世在做了象征意义的启动工程以后,撤军之前还留下一批人,让他们慢慢的完成这一项大业,将山民彻底逼死。
在玛奈三世看来,随着这3年毁灭性的打击,尽管还有一些耗子(玛奈三世语)勉强逃脱了正义的惩罚,可是他们肯定也饿的浑身无力,对于自己留下来的精锐铁定无可奈何,所以大军已经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撤军之后,正式恢复伊萨凡洛对群山的统治这一项工作也提上议程,这一次玛奈三世直接将自己中意的庶子罗布图提拔为萨凡大公,命其前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群山,罗布图则继任为萨凡公国第二任大公,罗布图一世。
罗布图一世上任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几年破损严重的官道重新修缮起来,恢复拉迪沃通往南方哈巴罗的官道。
要知道在山间自由地的南方,有着价值不凡的图瓦克金矿,此外还是下一步战争时的重要据点。
玛奈三世已经和罗布图一世透露,下一次对萨贝战争的战略,就是要以图瓦克、哈巴罗为据点,切断依文公国和萨贝本土的联系,然后先伊萨凡洛大军东进,将一望无际的诺夫哥平原摧枯拉朽的拿下,控制这一片伊文克努多崛起之地。
这可是了不得的战争,而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孙将会在这场战争中承担如此重要的责任,罗布图一世已经明白自己的责任了,为了自己的子孙能在萨凡公国世袭罔替,他对公国的治理打起了十二分的心。
萨凡公国此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拉迪沃通往哈巴罗这条至关重要的道路,在这几年的战争中损失殆尽,而由于玛奈三世血腥的屠戮,此时这一条官道已经是千里无人烟,因此罗布图一世第一步的任务,就是迁移过来贫民以恢复当地的人口。
当罗布图一世正在忙着恢复萨凡公国的大动脉之时,一本被翻译为《萨凡公国沦陷2年之怪象》的书籍,已经借由伊萨凡洛官方渠道发表,在各地学院上架。
这本书据信是由一个被俘虏的暴民领袖口述而成,再经历了宫廷文书整理编撰以后正式成书,书中以他亲身经历讲述了暴民王礥·须伟里控制山间以后2年的所作所为,透露出一个比蛮族王国和普通暴民政权还要荒诞的国度。
《萨凡公国沦陷2年之怪象》一经出版就大获成功,可以说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腹里地域的游吟诗人们又有一本必备的书籍了,因为民众们对那些只有十几号人就自称大公的搞笑事很感兴趣,他们时常会捧腹大笑。
至于贵族,也很喜欢让民众们去读这本书,因为他们可以指着这本书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看看吧,要是没有我们对你们的庇护,你们现在的处境和遭遇,比起这帮可鄙而又可怜的暴民好不到哪去!”
《1832年至1834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本《萨凡公国沦陷2年之怪象》,不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史学上都有着不可剥夺的地位。文学上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说,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就是他最好的注解,这本书已经可以当做笑话集来看了,即使是今天很多了看了也会哈哈大笑。”
“不过还是要注意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书已经不是玛奈三世(下令编撰这本书的伊萨凡洛统治者)命令编撰的那一本了,他早就因为各种原因而损毁,如今的这本是现代人重修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