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的官兵,顺带再搞它一波“宣传战”。
当天下午,远东阵地上又竖起数以千计的广播喇叭,播放经过剪辑加工的新闻报道,内容都是关于南线战事的最新消息。奥列维要塞的迷锁结界能抵挡来自空中的炸弹,却挡不住随风飘来的新闻广播,一夜过后,“匕首塔”陷落、“奈落空母”坠毁、“奈落教团”覆灭等消息传遍全城,成为当地驻军私下甚至公开讨论的热门话题。
自从退守奥列维要塞以来,帝国军团上至总司令下至普通列兵,对于收复远东行省就不再报以幻想,唯一的指望就是守住这最后一块地盘。然而面对城外日益壮大的远东兵力,所有人都清楚当前的对峙局面无法长久维持下去,若想守住奥列维要塞,至少需要确保两个前提条件:首先是来自帝国内陆的增援,其次是远东部队在南线战场遭遇失败。
整整一个月来,恩格尔将军望眼欲穿的增援迟迟未到,本该送到的后勤补给也是各种拖延,各种短缺,前线官兵在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肉体折磨,现在连最基本的军粮供应都无法保障了,这场仗还怎么打下去?在这危急关头,暮光谷地又传来噩耗,奈落教团溃败的消息如同一个晴天霹雳,使困守奥列维要塞的帝国军团彻底没了指望,处境如同雪上加霜。
援军久候不至,盟友已然覆灭,恩格尔将军心力交瘁,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深深的绝望,甚至为当初策划出征远东暗自后悔,而他的悲观心态也使麾下将领受到传染,整个奥列维要塞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的气氛当中,所有人都知道大限将至,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候宣告“死刑”的那一刻到来而已。
7月3日,饱受煎熬的日子终于到了尽头。当天上午,远东摄政罗兰·寇拉斯致信帝国军前线总司令弗朗茨·恩格尔,在信中阐明当前西线战场上的局势,直言不讳的指出帝国军团已经陷入绝境,摆在恩格尔总司令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负隅顽抗直至全军覆灭,或者识趣的率军撤离奥列维要塞。
罗兰写这封信的目的就在于敦促弗朗茨·恩格尔认清现实,给他自己以及麾下官兵留一条生路。如果恩格尔将军识时务,于三天之内率部撤出奥列维要塞,并且将奥列维要塞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那么罗兰将允许帝国部队平安撤出远东,不予追击;反之,如果他们在撤离之前试图破坏奥列维要塞内部设施——包括城市迷锁以及任何一栋民居或者公共建筑,罗兰将派出远东空军轰炸撤退中的帝国部队作为报复。
为了加强这封信的说服力,7月4日清晨,罗兰亲自搭乘魔导要塞“鲁道夫”号重返西线战场,傲然凌驾于奥列维要塞上空,毫不掩饰地恫吓处于炮口下的帝国守军。
。。
第2040章:战争与和平(Ⅱ)()
恩格尔将军在司令部紧急召开作战会议,当他向麾下将领公开展示罗兰那封充满威胁意味的来信,整个会议厅随之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麟甲天”已经坠落、“鲁道夫”号却还好端端的悬在头顶,恩格尔及其麾下将领只能把罗兰这封信理解为底气十足的最后通牒。
“我军当前的景况正如罗兰·寇拉斯所说,坚守要塞注定要付出巨大且毫无意义的牺牲,与其将这些年轻的官兵葬送在异乡的土地上,我宁可带领他们活着返回故乡。”恩格尔将军苦涩地叹了口气,最终做出了艰难的决定——放弃在远东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率领残余部队撤回帝国内陆。
听他做出决定,会议厅中的将军们大多暗自松了口气。事实上他们也都怀有同样的打算,只是不便公开表态,毕竟撤军就意味着东征作战的彻底失败,这口“锅”太沉,他们这些小人物可扛不动,还是请恩格尔总司令亲自背起来吧。
“总司令阁下,我不反对撤军,但是不得不考虑到一种可能性,撤军之后的处境恐怕会比眼下更艰难。”帕拉丁娜忍不住开口发言,面对众位将领诧异的视线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罗兰·寇拉斯在他的来信中没有做出任何关于结束战争的承诺,这就意味着当我军撤离奥列维要塞以后,远东部队有可能冲出乌利诺山口向帝国腹地挺进,将战火燃烧到内陆省份……倘若我的顾虑不幸成为现实,总司令阁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帕拉丁娜的问题立刻在会议厅中引起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她的顾虑很有道理,然而更多人却像是受到了严重的冒犯,以至于激动得无法自持。仿佛远东人从他们手中夺走奥列维要塞已经是犯下严重的罪行,倘若贪心不足,还想入侵帝国内陆行省,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丧心病狂!帕拉丁娜仅仅是指出这种可能性就触犯了众怒,严重刺伤了众位帝国将领的自尊,仿佛出现在鸟群中的一只乌鸦,立刻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帕拉丁娜将军,从暮光谷地到浊浪江两岸,战争在这片土地上持续了大半年,远东人为输送兵源和筹备军需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今他们已经攻占暮光谷地,又即将夺取乌利诺山脉以东的全部土地,叛党当局所谓‘解放远东全境’的战略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战斗下去?就算那些野心勃勃、急于建功立业的叛党将军们渴望征服帝国内陆辽阔的沃土,赎罪堡执掌大权的内阁政客们也不会允许军方的野心与影响力进一步膨胀,更何况远东民众大多渴望回归和平,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想来也不会支持军方继续扩大这场战争。”卡尔将军摸了摸花白的鬓角,苦笑着又补充一句,“当然,我说这些纯属个人臆测,战争就好比一台蒸汽机车,一旦发动起来就很难刹车,战争的走向未必如我所愿,倘若远东人真的入侵帝国内陆,我也只能豁出这条老命跟他们拼了。”
“正如卡尔将军所说,叛党当局一直以来打着‘解放远东’和‘保家卫国’的旗号动员民众,如果他们拿下奥列维要塞以后还不感到餍足,继续出兵侵占无论从法理上还是事实上都不属于远东行省的帝国领土,岂不是与他们之前宣传的反侵略口号自相矛盾?”恩格尔将军深深看了帕拉丁娜一眼,接着说:“只要远东部队跨出乌利诺山口一步,就从自封的‘反抗者’变成他们一直以来所痛斥的‘侵略者’,受到公众舆论的抨击,我军则是在自己的家园上肩负起保卫同胞的使命,占据大义名分,必定会得到更多来自后方和民间的支援,而孤军深入的远东部队在一片陌生且充满敌意的土地上战斗,注定会尝到失败的苦果。”
恩格尔将军这些分析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帕拉丁娜心里明白这并不符合现实,只是恩格尔将军的一厢情愿而已。
当恩格尔将军设想自己的部队占据保家卫国的大义名分,由此赢得民众支持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一件事,就在短短一年之前,他手下的这支军团还被派往帝国各地镇压农民起义,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无数曾经被起义军占领的村镇被屠杀得十室九空,以至于帝国民间普遍认为正规军比土匪流寇更恐怖。
如果帝国部队在内陆行省作战就会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这些民众又为何悍不畏死的参加武装起义?为何以简陋的农具充当武器,向前来镇压的帝国正规军发起形同自杀的攻击,以至于使她这样被迫率军镇压起义民众的帝国将领双手沾满血腥?
如果帝国军人真的深受民众爱戴,为何当大军行经的时候从来见不到民众自发前来迎接犒劳,反而全都将粮食藏进地窖,驱赶着牲畜、拖家带口的逃往山林深处躲避起来?
如果帝国民众真的那么在意自己的国籍,真如远东人那样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观念,不惜为保家卫国倾尽财产、上阵捐躯,为何这些年来不断向国外迁徙逃亡,以至于仅仅从帝国内陆逃往远东定居的流民就不下百万之众,为何远东军队乃至游击队中不乏这些昔日帝国子民的身影?当他们拿起“风之枪”向昔日同胞射击的时候,可曾手下留情?
帕拉丁娜在心里叹了口气,最终没有将这些肺腑之言当众说出来。毕竟这些问题的根子不在军事层面,说出来也无助于解决当前的困境,徒增烦恼而已。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1625年7月5日,亦即罗兰以远东摄政的名义向帝国东征军团总司令弗朗茨·恩格尔上将发出最后通牒两天后,帝国大军趁着夜色悄然离开奥列维要塞,灰溜溜地撤往赫伦堡。
第二天上午九点三十五分,远东西线集团军在帕维尔元帅的率领下开进奥列维要塞,远东全境得以光复,西线战事就此告一段落!
请记住本书:。。文学馆
第2041章:战争与和平(Ⅲ)()
一六二五年七月六日当天下午,光复奥列维要塞的消息经由魔导广播网传遍远东各地,举国民众为之欢欣鼓舞。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劫后余生的孤儿寡母,那些盼望儿子、兄长和丈夫由前线归来的军属们,在得知这一胜利消息的时候,大多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场喜极而泣。然而就在同一时间,寇拉斯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内阁议事厅”中,众位内阁大臣与前来参加“国防委员会临时扩大会议”的元帅和将军们爆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执!
以劳埃德首相为首的内阁群臣一致认为,奥列维要塞的解放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表明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已经在事实上宣告结束,接下来军方只需要将部队驻守在奥列维要塞增强防御,从而尽快结束这两年来已经给国家和民众造成沉重负担的“战时经济体制”,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上,凭借发达的农、工、商业体系——而非军队——实现和平崛起。
“战争已经持续得太久,我们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付出太多的牺牲,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再给我们十年和平发展机遇,不费一兵一卒,只凭强大的经济实力就能取代亚珊帝国成为瓦雷斯世界国际舞台上说一不二的霸主!”农业大臣约德尔这番宣言代表了全体内阁大臣共同的心声。
军方将领们则一致坚决反对上述言论,甚至普遍认为文官根本不懂战争,妄自宣称停战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
“摄政殿下,首相阁下,在座的诸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遗憾地不能同意约德尔先生的高论,事实上战争并未结束,无论诸位喜欢或者讨厌,敌我双方的战争机器还是会遵循其内在规律继续运转,直到其中一方彻底丧失动力。”
帕维尔元帅作为西线总指挥,代表军方将领慷慨陈词。
“哪怕是两个人在街头打架,当其中一人将另一人击倒在地,也不能就此认为这场斗殴已经结束,你怎么能确保被击倒的人不会爬起来反扑?只有当其中一方被打到彻底丧失反抗能力并且愿意向获胜者低头认输,这场争斗才算画上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战争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帝国当局至今仍未承认失败,在这种局面下,我方单方面宣布胜利是既可笑又危险的行为,倘若帝国重整军队,趁着我方松懈的机会发起反击,重新夺回奥列维要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岂不是很尴尬?”
“基于以上浅显的常识,我等远东军人一致认为,作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