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上示以优宠,实际上夺其兵权。
果然不出代宗所料,李光弼的反应和当初的仆固怀恩如出一辙。他以保护江淮地区的粮食转运为由,始终待在徐州,拒绝赴任。
保护江淮粮运?
这样的借口是何等牵强啊!
代宗在失望之余,内心不免生出更深的担忧和疑虑。
当时,李光弼的母亲住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市),于是代宗便频频派遣宦官前去“慰问”,以此向李光弼施加压力,目的是促使他服从调遣。然而李光弼却不为所动。
代宗一狠心,断然把李光弼的母亲和弟弟从河中接到了长安,表面上礼遇甚周,并安排李光弼的弟弟在禁军中担任职务,但谁都知道,这是天子攥在掌心里的政治筹码,目的是以此要挟李光弼,防止他像仆固怀恩那样起兵造反。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代宗李豫与功臣李光弼之间的君臣关系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有可能破裂。
对此,李光弼的心里当然不会好受。
自己戎马一生,对天子和朝廷忠心耿耿,为国家出生入死,屡建殊勋,不料到头来却成了天子的眼中钉和肉中刺,这叫他情何以堪?
可是,让李光弼放弃兵权,去洛阳当一个不大不小的东都留守,他实在是不甘心。更何况,就算他老老实实到洛阳去上任,天子对他的猜忌也不见得会就此消除。更有可能的是,解除兵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随便找个罪名贬谪流放,到最后很可能就是兔死狗烹!
自古以来,“功高不赏”几乎是每个功臣的必然结局,他李光弼又岂能独免?
所以,李光弼只能硬着头皮和代宗死扛。
这一扛,很快就扛出病来了。
而且这病来势凶猛,一下子就把李光弼击倒了。史称“光弼御军严肃,天下服其威名,每申号令,诸将不敢仰视。及惧朝恩之害(实际上是惧怕代宗之害),不敢入朝,(部将)田神功等皆不禀命,因愧耻成疾。”(《旧唐书·李光弼传》)
李光弼很快就病入膏肓。临终前,左右问他有何遗言,李光弼只说了一句话:“我久在军中,不得奉养母亲。既为不孝之子,夫复何言!”
很显然,最让李光弼抱憾的事情,就是一生为国尽忠,却不能为母尽孝;而最让李光弼至死难以释怀的事情,就是一辈子替朝廷征战沙场,到头来居然连累母亲成了天子和朝廷的人质!
广德二年七月,李光弼带着诸多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终年五十七岁。当然,李光弼的身后事是极尽哀荣的。代宗不仅为之辍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武穆”,而且为李光弼操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他派遣宦官鱼朝恩到李光弼母亲的府上吊唁,命京兆尹第五琦负责丧葬事宜。葬礼举行那天,代宗还专门下诏,命宰相率文武百官护送李光弼的灵柩,并一直护送到了延平门外。
仆固怀恩借张韶之手除掉了浑释之,紧接着又收拾了张韶,把留守灵武的朔方部众悉数收入麾下,于是兵势复振。
眼看一场战乱已经迫在眉睫,代宗深感忧虑。
为了避免战争,代宗不得不采取了高姿态,不仅对仆固怀恩留在河东的家属厚加安抚,而且专门下诏吹捧仆固怀恩,称其“勋劳著于帝室、及于天下”云云,还说:“朝廷和你之所以产生猜疑和误会,都是因为一些小人从中挑拨离间,仔细考察爱卿的内心,事实上并无反叛之意,还是让君臣之间的大义和深情恢复如初吧!只不过河北既然已经平定,朔方也已有了新的任命,所以就解除你的河北副元帅和朔方节度使之职,但是太保、中书令、大宁郡王等官爵,则全部保留。盼望即刻来京,不要再有猜疑。”
看着这道假惺惺的诏书,仆固怀恩冷笑不已。
都到这个时候了,还跟我来这套?你当我仆固怀恩是吃素的?
广德二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联军共计十万人悍然入寇,一时间京师震骇。
该来的还是来了。
代宗一想起去年吐蕃大军入侵长安的那一幕,心中犹有余悸。
这一次,长安能守得住吗?
【力挽狂澜:郭子仪单骑盟回纥】
边境战报传来,代宗紧急召见郭子仪,问他有何御敌之策。郭子仪胸有成竹地说:“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作为。”
代宗颇感意外,问他何故。
郭子仪说:“仆固怀恩虽然勇悍,但为人刻薄寡恩,将士并不拥戴他。况且,怀恩麾下将士都是臣的旧部,他们必不忍与我刀刃相向,所以臣料定,仆固怀恩难以有何作为。”
代宗闻言,大为欣慰,随即命郭子仪率部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以御西来之敌。
九月下旬,仆固怀恩率回吐联军逼近邠州(今陕西彬县),当时的邠州守将是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他立刻派人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即命其子郭晞率数万人马驰援邠州。
十月初,仆固怀恩的前锋进抵宜禄(今陕西长武县),被白孝德击退。数日后,仆固怀恩率大军进抵邠州,开始攻城,白孝德和郭晞据城力战。
十月六日,仆固怀恩意识到邠州不易攻克,遂带着大军绕过邠州,直逼奉天。朝廷闻讯,立刻宣布京师戒严。郭子仪麾下诸将纷纷请战,郭子仪说:“敌军深入我方腹地,急于速战速决,我军应坚壁以待,绝不主动出击。敌人认为我们怯战,戒备自然松懈,届时才有机会将其击破。如果现在马上出击,万一失利,军心势必离散。胆敢再言出战者,立斩!”
七日夜,郭子仪在乾陵以南选择了一个险要地形,命士兵构筑了一座坚固的营寨。
八日拂晓,回吐大军进抵奉天。仆固怀恩原以为郭子仪没有戒备,到此一看,才发现唐军早已严阵以待。而且,城外的营寨与奉天互为掎角,无论回吐大军攻击何处,必然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如果兵分两处,同时进攻,又担心被唐军抓住破绽,各个击破。尤其是像回吐联军这种临时凑在一起的部队,在协调、配合方面本来就存在问题,一旦分兵,形势肯定更为不利。
因此,当回纥人和吐蕃人见到郭子仪给他们摆下的这个阵势后,顿时大为惊愕,观望良久后,终究不敢进攻,遂不战而退。
郭子仪抓住战机,命部将李怀光率五千精骑追击,一直追到了麻亭(今陕西彬县南)。
十月十三日,回吐大军退到邠州。仆固怀恩很不甘心,再次对邠州发起进攻,但强攻七八天,始终未能攻克。此时回吐联军粮草已尽,仆固怀恩无奈,只好于二十一日率众渡过泾水,向西而遁。
仆固怀恩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就这样无果而终了。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再度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吐蕃军团从北路进攻奉天(今陕西乾县),回纥军团继之,仆固怀恩率朔方军殿后;党项军团从东路进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吐谷浑及奴剌军团从西路进攻周至(今陕西周至县)。
郭子仪向代宗紧急奏报:“胡虏全是骑兵,进军速度如飞,绝不可掉以轻心,请皇上下令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滑濮节度使李光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镇西节度使马璘、河南节度使郝庭玉、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各部,火速出兵,扼守各个军事要地。”
代宗随即颁下诏令。然而,除了李忠臣部接到诏令即刻开拔之外,其他各藩镇都反应迟钝,并未及时出兵。
如果不是接下来发生的这个重大意外,致使整个局势为之逆转,大唐王朝很可能又要继两年前的吐蕃入侵之后,再次经历一场严峻的战争考验,而西京长安也很可能再次陷落,代宗李豫也很可能再度狼狈出逃。所幸,这个意外发生得非常及时——仆固怀恩死了。
就在多国联军一路向长安猛扑过来的中途,仆固怀恩忽得暴病,旋即被转移到后方,于这一年九月初八死于鸣沙(今宁夏中宁县)。
仆固怀恩一死,多国联军顿时失去联结的纽带,开始各自行动。而仆固怀恩所率的朔方部众则数易其主:先是被仆固怀恩囚禁的张韶逃出监狱,纠集旧部夺取了指挥权;紧接着将领徐璜玉又杀了张韶,接管了朔方军;没多久大将范志诚又杀了徐璜玉,再次夺取了指挥权。
九月十五日,吐蕃十万大军突然进抵奉天城下,京师再度震恐。
吐蕃人正在城下列阵之际,奉天守将、朔方兵马使浑闷淞⒆阄次龋蝗宦柿於冁缙锍迦氲姓蟆;氍{一马当先,左砍右劈,吐蕃部众大为惶骇,无不披靡。片刻之后,浑妥セ褚幻罗欤潘呗肀蓟兀嫘械亩冁缙镂抟簧送觥3峭飞系奶凭考饲榫埃偈笔科笳瘛�
十六日,吐蕃军开始大举攻城,浑手谒朗兀漳谟胪罗笮《儆嗾剑渡蔽迩в嗳恕M罗思凭绱撕酚拢缓冒斡ァ�
就在浑芡罗耐保凭母髀繁硪逊追捉胝铰砸刈し溃汗右锹仕贩骄ゃ簦ń裆挛縻粝兀钪页冀ざ记牛ń裆挛鞲吡晗啬希罟饨ぴ蒲簦ń裆挛縻粝乇保憝U和郝庭玉进驻西渭桥(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李抱玉进驻凤翔,宦官骆奉仙与将军李日越进驻周至,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进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最后,代宗李豫亲率禁卫六军屯驻禁苑。
为了鼓舞士气,代宗于九月二十一日下诏,声称要御驾亲征。
皇帝调门很高,说要亲征,可有人却一心只想着逃跑。
这个人就是禁军统领鱼朝恩。
自从听说吐蕃的十万大军在攻打奉天后,鱼朝恩就开始计划逃跑了。他准备挟天子逃往河中,又担心百官反对,决定以武力威逼,迫使百官就范。
某一日早朝,文武百官在宫门外站立多时,眼见上朝的时间早已过了,可宫门却迟迟不开。就在众人大惑不解之际,门忽然开了,只见鱼朝恩一脸阴沉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数十名刀剑出鞘的禁军士兵。
这唱的是哪一出?
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所为。
紧接着,众人听见鱼朝恩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吐蕃屡屡进犯京畿,天子车驾准备巡幸河中,诸位意下如何?”
百官大为错愕。
可他们都知道,鱼朝恩这句话不是设问句,而是陈述句;他不是在征求众人的意见,而是在宣布他的决定。
一瞬间,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姓刘的给事中忽然大步走出队列,面对鱼朝恩厉声道:“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想造反吗?现在京师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同心戮力抵御敌寇,却想裹挟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不是造反是什么?”
此言一出,鱼朝恩当场语塞。
他又惊又怒,可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一句反驳的理由,只好拂袖而去。
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元人胡三省在这个地方写了一句批语:“给事中刘君,身立庙堂,刚正不阿,有如此英雄表现,史书中居然连他的名字都没有,不知道唐朝设立史馆是干什么用的。”
诚哉斯言!
中国历史上的史官虽有秉笔直书、不畏强权的传统,但这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能按照这种精神行事的史官恐怕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的。大部分史官,拿的是皇帝的俸禄,看的是大官的脸色,在作历史记录时,或许都会遵循某种约定俗成的行规,那就是:乌纱帽大的,不仅要录其言,载其行,更要留其名;至于乌纱帽小的,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