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同志共事,黄克诚心情十分舒畅。
黄克诚刚刚安顿好,来不及休息,便投入了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
打土豪、筹款、扩军、协助地方党委作群众工作,一切忙忙碌碌。
这时,黄克诚得知中央苏区成立了苏区党的中央局。根据中央决定,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等为中央局成员,以周恩来为书记,但是,周恩来正在中央工作,一时难以脱身。于是,中央就派项英带领一部分干部先行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并代理中央局书记。
第四章反“围剿”攻赣州征程起波折1931年2 月初,蒋介石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开赴江西南昌。
何应钦曾与蒋介石有同窗之谊,相交甚密。何应钦进驻南昌后,立即对红军的情况进行综合查核,组织部署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
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围剿”计划,先后调集兵力约二十万人,配以三个航空队,妄图彻底消灭红一方面军,摧毁中央苏区。
蒋介石审阅了何应钦的“围剿”计划后,甚表赞成,公开叫嚣“三个月内消灭共军”。
4 月初,各路敌军云集中央苏区周围。
何应钦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略方针,兵分四路、形成了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东西八百里长的战线,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大举迸犯。
4 月中旬,以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江西宁都县青塘。
4 月17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召开扩大会议,商讨退敌之策。会上对反“围剿”方针出现了分岐。
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主张红军撤退,他说:“我们才有三万多人,怎么能打得过人家二十万大军?只有离开中央苏区才是出路。中央有过这样的指示,当红军有被消灭的危险时,可以抛弃旧的,组织新的苏维埃区域。”
进而,项英竟然提议:“斯大林同志说过,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据地,我们是不是撤到四川去?”
项英的主张获得了部分同志的首肯。
中央代表团有的同志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采取分兵退敌的方针。
毛泽东坚决反对这种离开根据地,到外线作战的主张,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说:“我不赞成退出中央苏区到四川去。根据第一次反‘围剿’的经验,虽然敌人比我们强大得多,但是只要我们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依靠苏区人民,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打破第二次‘围剿’是完全可能的。”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经过反复讨论,终于获得苏区中央局和中央代表团的同意与支持。
根据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的命令,红军主力首先集中龙冈,尔后西移东固隐蔽集结,待机歼敌。
东固,群山环抱,宛如一个盆地。
它的西北方向是两座险峻陡峭的山峰——九寸岭与观音崖,由此向北,便是富田了。
“九曲十八弯,弯到东固山”。从这句民谚中可见东固山的险峻。
时值暮春,山花烂漫,映山红开遍山山岭岭。
黄克诚、彭邀率领三师,会同大部队在这群山掩映之中,隐蔽待机二十多天了。
三万多红军在二十多天里集结在东固这个不太大的山区,是让许多人捏了把汗的。要知道,这里正处于敌三面包围之中,北距敌郭华宗第四十二师仅有十多里!这种“钻牛角”的阵势无怪乎有人担扰。
自从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对于毛泽东那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黄克诚深有领略,因而这次隐蔽待敌,他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不过,黄克诚心里也不无忧虑:部队给养发生了困难。全军上下缺菜少粮,连柴禾也得派人上山去打。
黄克诚清楚,由于国民党军队长期包围和进攻,同时实行经济封锁,苏区经济出现了困难,所以东固山区粮食远不能满足三万多将士的供应。虽然当地老百姓节衣缩食,自愿把粮食拿出来支援红军,但杯水车薪,难以解决大部队的给养。
黄克诚向来注意关心、体贴手下的干部战士,视之为亲兄胞弟,如今部队生活窘迫,发生了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恰在此时,上级指示,红军各部一边抓临战训练,一边抓生产生活,克服目前困难。于是,黄克诚亲自带领干部战士们挖野菜、背柴禾、掘竹笋,与他们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隐蔽待机二十多天,连敌人的影子也没见着,许多干部战士沉不住气了,情绪急躁,甚至有的干部战士发起了牢骚。
有的说:“要打仗就勇往直前,于革命就要敢于进攻嘛,现在可好……”
有的则说:“敌人修了坚固工事,就不会再前进了。哪能那么傻,像第一次‘围剿’那样,吃了亏还来……”
针对部队中的不稳定情绪,身为政委的黄克诚在三师干部战士中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
三万红军在三面重围中整整等了二十五天,战机终于来了!
5 月13日,敌第四十七师伸出了乌龟头,抛下坚固的工事,出富田,进军东固。
同时,敌第二十八师经中洞向东固方向推进。
5 月1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下达了歼灭由富田出犯之敌的作战命令。
红三军团奉命,作为左路军,首先于15日到达江树头隐蔽,然后向固陂、富田攻击前进,迂回包抄,直逼敌第二十八师。从5 月16日起,毛泽东、朱德等来临白云山指挥作战。黄克诚、彭邀率领三师,似雄踞丛林中的一只猛虎,下山直扑离巢而来的敌人。
他们与兄弟部队一起,将敌二十八师分割包围,一举歼灭。接着,又奉命急行军二百多里,迂回穿插到富田,兜住了企图逃窜的敌四十三师的尾巴,猛打猛冲,将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口气吃掉敌人一个旅,俘敌三千余人。
随后,部队连夜行军,又赶赴中村一线,充当主攻先锋,与敌二十七师展开激战。在红一方面军包抄之下,敌人一败涂地。
黄克诚、彭邀率部乘胜追击,进入福建境内。
这样,红一方面军主力直逼建宁县城。
建宁县城守敌有国民党军队三个团,他们凭借坚固的城墙,顽强抵抗。
黄克诚、彭遨一商量,为了便于指挥,干脆将指挥所搬到了建宁城下。
五月的阳光直刺人眼。
因为离城太近,黄克诚那副大眼镜片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特别招摇。
果然,城头守敌发现了正在观察敌情的黄克诚。于是,敌人慌忙掉转两挺机枪,对准了红三师指挥所。
黄克诚视力极差,竟然全无觉察。
就在这时,师长彭遨猛然间一抬头,发现了敌人的举动。他眼疾手快,几乎在敌人机枪向他们俩人扫射的同时,猛地一拉黄克诚,向后疾退了两三米,黄克诚顿觉重心一失,与彭遨一起卧倒在地。“扑!扑!扑!”一梭子机枪子弹正打在他俩刚才站立的位置上!
子弹溅起的沙土飞扬,落了两人一身。
黄克诚顿然醒悟过来,与彭遨一块趁势向旁边的一处掩体滚了过去,这才算是躲过了敌人的机枪扫射。
黄克诚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喘息片刻之后,他站了起来。彭遨一边拍着军衣上的尘土,一边用手指着黄克诚的眼镜,忍不住开玩笑道:“人家这一梭子子弹可是冲着你这副眼镜来的,知道戴眼镜的一定是个大官,人家想拣个大便宜。结果,差一点把我也捎带上了。”
黄克诚从心底里感激这位好搭挡。后来,他在回忆录里专门提到了这件事,他写道:这次要不是彭遨反应得快,我们两个人就在一块报销了。
经过激烈战斗,红军于5 月31日攻占了建宁县城。
守敌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抢了一只小船逃窜,遭红军阻击,小船冲上岩滩,被撞碎。刘和鼎落水后,被其马弄拼命拉上对岸,仓皇逃命。
建宁是敌人苦心经营的八百里防线的终点。攻克建宁后,红一方面军总部进驻建宁。第二次反“围剿”以红军的彻底胜利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反“围剿”成功地实现了毛泽东的战前设想,回顾这些天来的战斗历程,让人历历在目: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攻克建宁后,根据红一方面军总部的命令,黄克诚、彭遨率部向黎川迸发。
队伍途经沙县时,大批当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这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也跑了过来,要求加入红军。
一个红军连长见他瘦骨嶙峋,年纪大小,不肯收他。
但是,这个男孩子异常倔强,一直跟着部队走。
队伍停下来吃饭,他就站在旁边看。
连长见他这样,就叫炊事兵盛饭给他吃,并让人打发他吃完饭回家。
谁知,今天刚走,第二天又在连队面前出现了。
事也凑巧,黄克诚正好下到这个连队视察,连长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黄克诚。
黄克诚闻听此事,笑了,他说:“好啊,有这样的倔劲,将来说不定是个好兵。”
连长心神领会,决定破格收留了这个小鬼。
他向小鬼笑着说:“小鬼,批准你当红军了,你叫什么名字?”
小鬼干脆地回答道:“张廷发。”
于是,连队里多了一名小兵。小兵穿着一件长及膝盖的灰布军衣,肩背一枝显得比他还高的长枪,雄赳赳走在队伍当中。
红小鬼从此开始了他那艰苦而漫长的战斗生涯。
谁会想到,这个当年差一点参不成军的红小鬼,数十年后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空军司令员,而且还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闽赣边界的夏天秀丽迷人。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
到处是绿色,到处呈现勃勃生机。
硝石。江西黎川境内的一个小镇,红三军团第三师师部驻地。
黄克诚与彭邀正在师部商讨事情。
一个哨兵走了进来,行了个军礼:“报告!我们查获了两个从白区来的人,他们声称要面见彭军团长。”
“让他们进来。”黄克诚吩咐道。
不一会儿,有两个人被带进了师部。
前面一位是个中年人,他一见黄克诚与彭邀,立刻抱拳作揖,满脸堆笑,作了一番自我介绍:“敝人黄枚庄,乃是黄公略将军的长兄,此次特地前来拜访彭德怀将军,有要事面告。”说完,他一指身后那人:“这是我的随从。”
黄克诚警觉地将此人上下打量了一番。
黄公略时任红三军军长,是红军中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毛泽东十分欣赏他,在毛泽东的两首著名诗词中都提到过黄公略,特别是其中一句“飞将军自重霄入”,更使黄公略闻名全军。黄克诚十分敬重黄公略。不过,这位自称是黄公略将军兄长的黄枚庄,从白区来到这里干什么?
黄克诚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不久前,他从国民党的一张报纸上看到,蒋介石委任黄公略的堂叔父黄汉湘为宣抚使,进驻南昌宣抚使署,企图通过宣抚手段,策反红军。这位黄枚庄……想到这里,黄克诚急忙给黎川县城的彭德怀军团长打了个电话,向彭德怀报告:“军团长,有个黄某人自称是黄公略军长的兄长,现在到了我的师部,要求见你。”
“我看来者不善。”黄克诚又补充了一句。话筒那边传来彭德怀响亮的声音:“知道了,你立即派人把他给我送来。”
黄克诚打完电话,不动声色地与黄枚庄闲聊了几句,然后按照彭德怀的嘱咐,派人把他送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