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管理差点,只要扩张一番,加强管理,就可以提供很不错的用纸。
徐用宿则不然,他虽然对收益很动心,但是却没有心思去正儿八经的经营一个纸厂,张超摇摇头,这个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反而是平江伯陈锐的三儿子,也是国子监的监生陈豹很有兴趣,张超十分配合,就详细解释了一番,两人聊得很投机。
原来平江伯世代负责漕运,陈豹在运河边长大,对商业并不陌生,他见张超所说的纸厂确实很有赚头,就有意参与进来,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让张超很是刮目相看,谁说勋贵都是是纨绔子弟,明显是没有用对地方嘛!
第168章 华家()
纸张的事情有了头绪之后,油墨也有了进展。大规模印刷,张超弄得油墨的产量立刻就跟不上了,幸运的是这个时代玩活字印刷的并不是他一个,还有无锡华家。
没错,就是唐伯虎点秋香故事中的那个傻乎乎的华家。当然唐伯虎现如今刚刚中秀才,还是一个可爱的小正太呢!
华家的家主华燧家有良田千顷,十分富裕,因为酷爱读书,喜欢藏书,现在正窝在家中潜心研究铜活字,希望用来印书。
没想到济世报的消息传了过来,张超有意用铅活字印刷永乐大典,这可乐坏了他,那还等什么,赶紧去南京见一见这位种痘秀才吧。
谁知道乐极生悲,华燧突然生了病,幸亏有黄连素在,辗转病床多日,等身体见好了,年也不过了,就急忙赶往南京。
路上华燧收到了消息,朝廷的印书局成立了,所以按照报纸提示,来到印书局,已经是腊月二十几了。
印书局此时已经关门了,华燧见状就旧病发作了,被家人拖到了济世医院治疗,然后张超就知道了这位书痴。
张超十分感动,虽然他没有听说过华燧,但是他知道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的脊梁。所以一听到消息,就立刻带着礼物去看望华燧,然后就在病床两人开始了交流。
华燧研究铜活字已经有几年了,他没有张超穿越的条件,只得花了大本钱,费尽心思的弄出活字,但是印刷的质量又不好,只好又去改进墨汁,到了弘治元年末,他的铜活字印刷术只差大规模制作活字了。
张超听完华燧的介绍后,也只能对这位前辈表示遗憾,张超的铅活字,成本更低,更容易制作,这样一来华老先生不大病一场才怪,几年的功夫白花了!
没想到华燧根本就不是这么想的,他对花了那么多钱打了水漂,一点概念都没有,病床上的华燧拉着张超说道,
“张帮办,老夫一生就喜欢读书,藏书。见雕版印刷费时费力,就想着活字印刷。我费时数年都没有成功,没想到你却成功了。
老夫现在就想看一看这铅活字印刷的效果如何?按照你所说,五年内能一览永乐大典,老夫也死而无憾了!”
张超见老先生这么说,连忙让人拿来几本活字书,让他看一看。华燧拿出来,翻了翻,竟然抱着书哭了起来。老泪纵横的对着服侍他的儿子华安说道,
“安儿,活字印书成了,真成了呀!”
华燧如此激动,也让张超很感动,连忙和华安一起安慰这位老人家。原来华燧痴迷于研究活字印刷,他选择的技术路线是铜活字,那花费是非常大的。
为了研究,他家中的千顷良田不断的被发卖,这样就引起了家人和族人的不理解,他却不理不顾,但是内心深处的压力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这一次见到了实物,他能不老泪纵横吗?
张超发现这个时代不是没有追求技术进步的科学家,是缺乏让他们能够安心研究的社会制度。他现在开办的济世学院开了一个很好的头,那么这位老先生也要吸收进来,一起进步才是。
两人就开始聊各自研究活字印刷的故事,说着说着张超就提到,他的铅活字用的油墨,因为原料的问题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让他伤透了脑筋。
华燧听完,拍着大腿说道,“我家的铜活字虽然现在已经没有用了,但是我们的油墨可以用呀!”
张超大喜,得来全不费功夫,就主动邀请华燧父子参加印书局,负责油墨和管理事宜。
张超又劝老先生把无锡家中的印书作坊迁到南京,和他的济世书社合并,两家一起合作,一起印刷永乐大典。
说起来张超的济世书社开张没多久,现在发展已经非常快,到了年底竟然盈利很多,这可乐坏了国子监的老师们,明年一开春就可以动工盖房子了。
一方面是活字印刷大大的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是张超独出蹊径,弄出了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话本,不断推陈出新,现在插图版的话本,连环画都已经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成本低,质量好,这样一来,就不断的有人过来进书,利润逐月攀升。
但是张超知道济世书社底子太薄了,在印刷这一行的资历太浅,现在突飞猛进,肯定得罪了不少人。这一次印书局开张,就出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要不然他的油墨问题早就解决了,何必等到华燧父子到来。
而华燧的会通馆则是老字号,雕版印刷的经验丰富,又对活字印刷有一定的研究,两家联合起来正好可以取长补短。
张超如此一说,华燧父子当然也非常乐意。说起来他们这个会通馆经营的不是很好,因为华家父子豪富,对于成本的控制做得很不到位。
在他们看来,这是张超感激他们帮他解决了油墨问题,投桃报李呀,谁都知道张超的济世书社经营的十分红火。
华燧了了心事,又得到了济世医院的精心照顾,很快就没什么大碍了。这个新年张超过得很好,小妹的肚子一天天的长大,栓儿也健康的成长,生意也很红火,最头疼的科举看起来也问题不大了,他当然很幸福。
除了走亲访友,拜访南京的大小官员,与留守南京的王六丁淳等人聚会等等,他特别抽出时间陪陪身在异乡的华燧父子,与他们谈天说地,古往今来,南来北往,凡是能够想到的都能聊。
这就引起了丁淳的疑惑,这对父子才来南京几天,怎么就入了张超的眼了?要知道张超现在已经闻名天下了,这对父子虽然喜欢读书藏书,但是说实话顶多就是一个地方名士,张超已经把他们拉开了距离。
张超笑着解释道,“你不觉得这对父子跟我是一类人吗?我以前痴迷于八股,现在痴迷于医药,这对父子痴迷于藏书印书,都是同道人,当然心心相惜。”
丁淳不屑的说道,“你以前痴迷于八股,我相信,但是现在你不是痴迷于医药,而是痴迷于赚钱,别再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张超无言以对,他在外人面前当然形象很高大,但是在熟悉他的人面前,就是另外一种样子,赤裸裸的伪君子呀,看来掩饰的功夫还不到家呀!
第169章 苏州四大才子()
张超很没有面子,主动转移话题,“你年前不是说大名鼎鼎的祝枝山在给你打下手吗?什么时候让我见一见呀?”
丁淳嘿嘿了两声,毕竟是老板,不好太让他下不了台,“祝兄早就想见你一面。可是年前那么忙,你早出晚归的,一直也没捞着机会。
这不,他刚刚来信,说过完了元宵节,就过来。这一次不仅仅是他,他的好友文徵明,唐寅,都穆也会一起过来。”
张超立刻站了起来,兴奋的走了两圈,“我的名气竟然这么大了吗?苏州四大才子竟然会结伙拜访我,那可要好好招待一番。”
张超知道后世的苏州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宾。唯独这个周文宾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有人说是他们的后辈徐祯卿,但是张超看来这个人原型很可能是都穆。
因为徐祯卿一来不擅长诗画书法,二来年纪比唐伯虎还小了不少,算起来比祝枝山差了将近二十岁,他们活动的时期明显凑不到一起。
反而都穆在为官之前,跟其他三人有长期的交往,诗文书法也很出色,但是为什么他被开除出四大才子了?
也许就是源于让唐伯虎倒霉的那一起会试舞弊案,据说都穆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另外唐伯虎倒霉之后,跟老婆闹翻了,都穆又接盘了唐伯虎的夫人。
这两件事交缠起来,大家对都穆就有了看法,最终干脆虚构了一个周文宾,取代了都穆。
丁淳很是白了一眼张超,你现在早已经是妇孺皆知,还在我面前装蒜,太过分了吧。
“就算他们是什么苏州四大才子,在我大明首屈一指的大名士张子卓面前,他们就算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要卧着啊。”
张超很不好意思,“丁兄,言过了,言过了,我就是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不能这么说嘛!”
张超嘴上谦虚,却眉开眼笑,心里却乐开了花,丁淳很是鄙视的摇摇头,跟这样的装逼犯没办法共处一室,还是找我的宋娘子去。
再说祝允明跟着丁淳接待了不少订购永乐大典的客人,等临近新年,才陪着夫人一起回了苏州。
回去之后,祝允明就开始遣散身边的众多侍女,只留下了日常服侍的梅香。梅香以为是夫人容不下这些人,兔死狐悲,一直有些闷闷不乐。
祝允明回到苏州,最开心的就是唐寅,两人虽然相差九岁,但却是忘年交,唐寅来祝家都不需要通报。
唐寅进了祝家,见梅香一个个愣愣的发呆,就笑着说道,“梅香,怎么在发呆呀,赶紧泡去哉呀!”
这里面有一个轶事,梅香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个猜谜对诗的能手,时常和主人以谜语对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欢。
一天,唐伯虎来访,祝枝山说声:“梅香,来,泡茶!”梅香即应声道:“晓得,泡去哉!”少顷,梅香就端上两杯茶来,却都放在祝枝山面前,听主人发落。唐伯虎有点不解,心想,这又是要用谜来难我了。
果然,祝枝山笑着说:“刚才我与梅香的对话,是一则谜语,要求打七言诗一句,打得中方能饮茶。”
唐伯虎笑着边想边自语:“梅香,定与春有关,茶乃草、木、人……,他一下记起宋代张栻的春日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间草木知”。
对了,他喊“梅香,来”,正是“春到”二字,“茶”就是“人间草木”,梅香答:“晓得”,正是“知”字。于是他大声把这句诗念了出来。
祝枝山笑说:“对了,猜得好,猜得捷,请用茶。”
唐伯虎接过茶来,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说:“这个谜很精彩,可谓字字相扣。可借你喊的是‘泡茶’,这个‘泡泡’字是多余的了!”
祝枝山哈哈大笑说:“君不闻梅香又说了声‘泡去哉’吗?”
唐伯虎笑得几乎把刚饮进口的茶都喷出来,大呼:“妙!妙!”
唐寅今天说起这个轶事,本来以为梅香会很开心的回应,没想到她惨然笑了笑,施了一礼然后就引着唐寅来到祝允明的书房,然后默默的离开了。
唐寅就十分好奇,“祝兄,你这个丫头梅香怎么这般魂不守舍?”
正在埋头苦读时文的祝允明抬起头,“原来是唐贤弟,你稍等等,我看完了这篇文章,在与你分说。”
然后继续埋头看书,唐寅见这对主仆今日都有些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