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小官员-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氏被亲弟弟这么一劝,也有些冷静下来,只是她还是有些不甘心,说是太皇太后,可是张氏现在五十岁还不到,而小皇帝才两岁多,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出这么一口恶气呀,更何况张超比她也只大了七八岁,鬼知道什么时候告老还乡。

    张鹤龄压低声音说道,“姐姐,您不用担心,张超主持国政,事务繁忙,这样长久操劳,岂能长寿?再说张超自出仕以来,一直边疆拼杀,这身体又能好到哪里去?

    弟弟听说,张超每一年都要病上几回,那济世医院的医生都住在张家,随时听候吩咐,可以说他现在是强撑着在做事,您呀应该等不了多久。”

    张氏的脸色这才真正缓和下来,只听张鹤龄继续说道,“姐姐您呀要是心里还不痛快,何不给他找点事情做?”

    张氏一愣,这如何说的?只听张鹤龄神秘的说道,“本朝的麻烦第一当属各地的藩王,贪婪无耻消耗大量民脂民膏不说,还非常的不安分。仅仅先帝一朝,就先后有安化王,宁王造反,要是这么下去,可如何得了?

    可是这些藩王都是圣上的长辈,等以后圣上长大了,却又没办法处置这些祸害。张子卓不是能干吗,国士院不是也抱怨抱怨吗,姐姐您可以下懿旨赞同国士院的主张,并下令军机房拿出妥当的解决办法,一来可以收国士院之心,二来这么大的麻烦让张超来弄,嘿嘿,张子卓想不折寿都难。”

    “各地藩王都是皇上的亲戚,这么做岂不是有违亲和各藩,皇家和睦之道?”

    “嘿嘿,您只是赞同国士院的主张,让张超处置不法的宗藩,可不是任由他胡作非为。到时候张超若是做的过分了,您再说上两句好话。

    等有朝一日,嘿嘿,各藩王抱怨,咱们再推出张家作为替罪羊,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处置张子卓和他的后人。”

第586章 暂时的胜利() 
张鹤龄出了这个主意之后,见自家姐姐很是有些意动,不由得十分得意。张鹤龄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要不是姐姐当了皇后,他是会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可是谁让他摊上大明这种变态的制度。

    皇亲国戚一律不准参与国政,到了后来连勋贵也不敢掺和国政了,这样一来,大明皇帝一旦被文臣欺负了,还能依靠谁,只能是那些太监。这让张鹤龄很是有些遗憾,所以只得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敛财上。

    但是当从政不成改成经商时,闯荡了很久,张鹤龄才发现时代又变了,来自南方的土包子张超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在捞钱根本不需要再像他们张家那般铆足了劲去偷,去抢,而是生产出一堆东西,然后卖到海外去,就可以赚到大把大把的银子。

    恍然大悟的张鹤龄想进入这个圈子,却发现这个圈子通行的规则却出奇的诡异,权力可以用来交换利益,但是想不劳而获,巧取豪夺那是门都没有。事实上据他所知,不适应这个规则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无数个豪门,他们太过习惯利用权力分配来占有一切,实在不适应,也不能接受张超创造的游戏规则。

    等到见识越来越广,年岁越来越大,张鹤龄就看出了真相,要想拥有更多的财富,就必须要打破这个圈子通行的交易模式,甚至于控制它,才有可能改变规则,但是这个圈子的势力太庞大了,庞大到他根本没有勇气去与它相抗衡。

    但是正德之死,张氏上台却改变了这一切,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大明最强大的势力的全力支持,如果这样的势力都没办法控制这个圈子,那就干脆毁了它吧,而毁了这个圈子前提就是要消灭这个圈子的领袖张超。

    幸运的是张超给了他这个机会,你张子卓不是善于利用民意来进行改革吗,那就让你改个够,改到所有人都对你怒目而视,太监不是好东西,那各地的藩王就是好东西了,主宰军队的勋贵就是好东西了?

    改吧改吧,改到家破人亡,张鹤龄对于自己这个主意赞叹不已,什么叫做顺水推舟,什么叫做顺势而为,什么叫做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我昌国公就是如此呀!

    张鹤龄献计完成,得意洋洋的回府,可是他并没有想到还没有他回到家中,张超已经得到了他与太皇太后谈话的密报。

    张超微微一笑,只是小试牛刀,就有人上钩了,那就好好养病吧,因为小恙待在家中的张超有翻起了明海的报告,因为一切如计划那般顺利,张超也就没有动用到海外的军队,所以明海就带着大军去日本转了一圈,很是抢劫了一番,然后才得意的率军回到南洋。

    当年张超派出的四只船队,已经回来了三只,每一只船队都残破不堪,十不存一二,但是他们却带来了更加广阔的世界,去往日本北方的船只还没有消息,也许再也没有,所以明海继续派出了一只新的探险船队。

    而去往欧洲的那只船队给他们带来了无数西方的书籍,按照张超的要求,正在组织人翻译,西方文明向大明敞开了怀抱。

    而从日本往东的那一只船队则已经回到了吕宋城,他们传来了美洲的消息,古老的印第安民族似乎与大明很是相似。而南洋诸岛的更南面的一块大陆已经被找到,那是一片无限广阔的草原。

    张超看着这些资料,不由得心潮澎湃,一个大时代已经呼之欲出,他还需要更加努力,让大明的老百姓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的辽阔,守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该是多么的愚蠢呀,这是一个大争之世,你不努力只有被人取代。

    明洋看着张超不断批阅这些文件,也是抓耳挠腮,他猛地跪倒在地,“孩子想去这些地方看看,请爹爹应允。”

    张超站起身,在书房中转了转,久而久之,他猛吸了一口气,“这四只探险队的报告你都已经看过,既然还敢请命,想必你也想清楚了其中的风险。

    既然如此,爹爹不拦着你。你年后可以去南京,在航海班学习两年,然后再实习三年。在此期间,你要成婚生子,五年之后爹爹给你一只船队。”

    明洋欣喜若狂,“孩子遵命!”

    张超看了看这个孩子,唉,这些孩子一个个都长大了,有自己的理想,去吧,世界之大,足可以让他们纵横驰骋。

    到了此时,张超突然间放下了对于明威的执念,每一个人教育和经历的差异,必然会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巨大的影响,既然明威已经如此,那就让他开开心心的过下去吧。

    张超病好后,回到了军机房,他突然发现往日的同僚对他似乎更加尊重,但也似乎更加遥远了些,看起来这一次对于太监的打击同样给他们上了一课。

    太皇太后张氏统统批准了军机房的奏报,即使是总管太监秦福被杀,张氏也是一声不吭,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既成事实。

    所以张超就毫不客气的趁热打铁,对太监集团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清算,随着一条条罪状的公布,一个个太监的死亡,正德年间势力大炽的太监集团被迫收缩于内廷之中,锦衣卫东厂也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只能是瑟瑟发抖的等待着张超的进一步清洗。

    到了此时,张超才停下了清洗的步伐,他十分清楚最后一击还没有到时候,他还需要忍耐,他十分清楚这一次他对于太监集团的进攻仅仅是扫清了外围,并没有摧毁太监集团的根本。

    事实上张超这段时间的作为已经让国士院和天下士绅惊叹不已,张超竟然做到了这一步,太不可思议了。

    抓捕诛杀了多少人倒是其次,更关键的是在外的无数经济衙门比如市舶司,织造司,税关的提点太监统统被撤销,更换成了了户部派出的官员,这样一来中央户部的收入直线上升。

    当然张超也没有把事情做绝,他按照正德元年到十一年平均数据,每一年从户部拨出相应的银两给内承运库,这样一来皇帝的收入看起来没有减少,只是消除了太监们的贪污。

    而众多的守备太监则是大部分被撤销,最后整个大明在外的镇守守备太监只有寥寥几十位,刚刚达到弘治年间的水平。但是张超限定了这些守备太监的权限,连他们的人员花费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每年都会派出御史监察他们的花费,可以说这些人的权势远不如弘治年间。

    事实上张超还可以做的更多,比如对军中太监和御马监太监动手,夺取太监们的兵权,但是思之再三,张超还是没有动手,因为太多人已经满足于眼前的胜利果实,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一切只是过眼云烟,也许等皇帝长大很快这些太监又回来了。

    事实上也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他们没有想好拿掉了这些太监,用什么去取代他们,抢皇家的钱还有缓和的余地,若是动了兵权可就不那么善了了。

    大明朝的士大夫或者说是文官集团们可以做做梦想着皇帝垂拱而治,却从来没有想过与皇帝彻底决裂,这就是他们的软弱性,也可以说他们只愿意享受权利带来的利益,而不愿意承担起国家的责任,这就是晚明一切悲剧的根源。

第587章 宗藩改革() 
随着对太监们的反攻清算的完成,另一个大问题宗藩也提上了日程。因为国士院河南的代表痛苦流涕诉说藩王在河南的坏影响,一边说一边涕泪交加,不仅仅所有的国士伤感不已,甚至于听讲的官员们也是不断流泪,无他,河南的藩王实在太多了,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这样悲惨的情怀反应上去,还不等军机房表态,太皇太后的懿旨就下达了,责令军机房会同礼部户部商议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既能体现朝廷对于各地宗藩的亲情,又能彻底解决大明面对的宗藩问题。

    张超等人接到懿旨后,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个张氏还真会将军,好话歹话都让她说光了,不是让我们这些当政者作难吗?

    张超摇摇头,不干也得干呀,现在宗藩一年吃掉了佐渡金山的产量,而且宗藩还在不断递增,我等当政不解决问题,难不成留给后人吗?

    张超知道有明以来,宗藩问题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分封藩王,是历代封建王朝的通用制度,太祖建立明朝后,也沿用了这一制度,从目的说,正如太祖所说:“以藩屏帝室”,就是用藩王权力来巩卫中央。

    本着这个目的,太祖做了一件公认的错事:洪武年间分封的藩王,不但待遇优厚,而且军政权力极大。尤其是有兵权,北方几个藩王,诸如宁王,燕王,谷王,辽王等王爷,更掌握着明朝精锐武装,各个雄视天下。

    但对这个潜在威胁,朱元璋也不是没有预判,明朝藩王制度比较前代,一个进步就是管理严格:特制了《天潢玉牒》,凡有皇室子弟出生,就要记录在册,封赏赐爵乃至皇位传承排序,都是按照玉牒来。

    另一点就是重视教育,朱元璋还编写了《永鉴录》和《御制纪非录》,这俩个材料,记录了历代藩王的作恶教训,发给各地藩王学习,告诫他们要忠心为国,免倒覆辙。

    同时规矩也多,藩王们穿衣服不注意,盖房子盖出格,出门仪式招摇点,都很可能给扣上“违制”的帽子,按谋反来处理。

    但千防万防,却还是防不胜防。手里有兵,就有造反的风险,外加朱元璋的制度,本身还有个漏洞:明朝藩王制度规定,如果中央有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