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宋做权臣-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邓元觉对大宋朝廷并没多少好感,但他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给张宝“招祸”,在得知朝廷派人前来的消息以后,索性便与贝应夔一道带人协助进城负责维持治安的韩五去了,来个眼不见为净。

    而张宝却不能像邓元觉那样来个“避而不见”。对于黄经臣的到来,张宝也感到有些纳闷,早在出兵以前张宝便与官家赵佶商量好了相关的事宜,一旦辽国遣使向宋国抗议,朝廷只需咬死不认账便可,实在不知黄经臣此时到来有何贵干。

    张宝跟黄经臣也算是老相识,虽然由于二皇子赵柽对张宝的“疏远”而少了来往,但彼此那份交情还在,面对老友的来访,张宝也不客套,直奔主题询问黄经臣此来的用意。而黄经臣也是知道张宝脾气的,面对张宝的询问,他也不废话,直接说出了自己此行的主要目的。

    不是因为辽国向宋国抗议擅自撕毁合约,妄动兵戈一事,而是宋国内部出了大事,河北田虎、淮西王庆以及江南方腊这三方势力竟然相继起兵造反。这三人都是张宝曾对赵佶提起过的大寇,原本赵佶还不太相信这世上会有这种胆大包天的人,不想却真被张宝言中,如今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黄经臣此来,就是带来了官家的旨意,要张宝率兵回大宋平叛。

    “开什么玩笑?我这里已经开打,这时候让我回去?那先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都白费了。”张宝大为不满的抱怨道。

    “张大人,老奴也就是负责传旨,回不回还要你自己拿主意。”黄经臣见状说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回军大宋协助平叛是不可能的。大宋也不是没有兵马可以平叛,朝廷招安的宋江一伙,还有官家出资组建的新军,不都可以拿来用嘛。干嘛非要让我率军回去?黄中官,烦你回去转告官家,前功尽弃非是我张宝的习惯,当初接受朝廷雇佣协助西军攻打西夏,可不代表我梁山军就会听从朝廷的指手画脚,军事独立指挥权可是官家亲口答应的条件。”

    “可这样一来,很容易引来朝臣的攻讦。”黄经臣担心的说道。

    “哼,我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人捣鬼!”张宝冷哼一声,又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梁山军拥有独立指挥权,那些狗屁不懂的嘴炮少他娘的瞎指挥。”

    张宝态度强硬,而黄经臣又不敢在张宝的地盘上“撒野”,在确认了张宝打算抗旨的态度以后,便起身告辞。张宝也不怕黄经臣回去以后在官家面前告自己的黑状,梁山军对朝廷的依赖几乎没有,无论是兵械还是后勤,梁山军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朝廷就算是想要“拿捏”一下梁山军,也是无处下手。

    至于官家的态度,张宝更是不怕。手里有兵,心里不慌,眼下是赵佶在求着张宝办事,张宝完全没必要表现的太软弱。没听说求人办事还态度趾高气昂的,那不是求人办事,那是找抽。

    张宝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方案,被朝廷招安的宋江,朝廷新组建的皇卫军,有了这两支人马,要说朝廷缺少平叛人马并不可信,无非就是朝廷有人想要借平叛之机削弱梁山军,来个搂草打兔子。

    可惜张宝不是兔子,没那么蠢,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为由断然拒绝了朝廷的这个决定。梁山军不是接受朝廷招安的宋江一伙,也不是由朝廷组建的皇卫军,朝廷的圣旨在梁山军这里并不好使。

    不过黄经臣在张宝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却不代表在童贯的西军那里也同样会碰壁。童贯可不敢像张宝那样恣意妄为,没办法,谁让他童贯端的碗是大宋的呢。在接了朝廷的圣旨以后,哪怕是会影响到西军接下来对西夏的战事,他也只能忍痛抽调出一部分西军交给黄经臣带回汴梁听候朝廷差遣。

    童贯的郁闷,张宝是不在意的。他自个眼下一大摊子事要管,哪有闲工夫去操心别人。若是只为了完成阻拦辽国介入宋夏之战,张宝完全可以只以流寇的身份在西京道四处点火,只要搅得西京道鸡犬不宁,辽国自然也就没“闲心”去管西夏的死活。可张宝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流寇。表面上他是大宋的雇佣军,但实际上张宝却是想要借此机会在辽国西京道建立属于自家的一块“根据地”,为将来收复幽云提前准备好内应。

    想要在西京道站稳跟脚,强大的武力保障是必须的,而除此之外,更要做的一件事便是争取当地百姓的支持。没有百姓的支持,再强大的武力也只是无根漂萍,随水而走。而想要争取到百姓的支持,光喊口号那是远远不够,实际的利益,才是笼络人心的正道。

    拿下了武州以后,辽人自是被单独关押起来,用以将来与辽国谈判的筹码,而对于城中的汉人,张宝自是也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趁着城破打砸烧抢的人,无论辽汉,一律当众处死,以儆效尤。而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汉人,张宝则是以分发土地作为主要的拉拢手段。

    幽云之地胡汉杂居百余年,辽人虽只是少数派,但由于其统治地位,辽人在幽云之地占据了大量财富,其中土地则是重中之重。汉人虽多,但属于他们的土地却极少,多是辽人的佃户帮工,能拥有一小块自家的土地,便已经算是汉人当中的佼佼者了。

    此时武州被张宝攻破,原本属于辽人的土地也就成了张宝的战利品。张宝用这些带不走的土地作为拉拢当地汉人的手段,倒也不失为一记妙招。汉人属于农耕民族,与四海为家的游牧民族大不相同,对于土地的眷念,更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一个能够在满是石头的岛上种出西瓜,能够在炎热少雨的沙漠里种出庄稼,能够在严寒无比的南极建起蔬菜大棚的民族,举世无双。

    土地,是大多数汉人难以割舍的情怀。通过发放田地的举动,张宝的梁山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武州城内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不为别的,单是为了保住自己刚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那块土地,就值得冒着身家性命去支持这些“流贼”。

    利益,永远是打动人心的最有效武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利不起早,为了自身的利益,武州百姓对于张宝的募兵那是踊跃报名。不报名也可以,但因为只有成为了张宝的兵才有资格享受优先分配土地的福利,为了可以分到一块肥地,当然要报名。

    当初耶律楠征召城中三千青壮汉儿协助守城可说是阻力重重,但此时张宝这个外来户招兵却是响者云集。耶律楠的承诺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是会重赏,却没让人看到具体会重赏什么。可张宝的承诺却是能够亲眼所见。土地就摆在那里,谁参了军,谁就能优先挑选一块肥地,而且梁山军的待遇也足以让那些过惯了苦日子的穷哈哈们心动。

    而让张宝更加高兴的,则是生活在辽国的汉人相比起宋国的汉人更加好斗一些,大多数人都是略通武艺,骑术也不错,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派上用场。不像从宋国招募的兵卒,需要先进预备军训练个大半年才能放心用。

    在武州城,张宝招募了四千人,并且将这四千人尽数归入亲卫营,交由刚刚成为自己亲卫将的韩五统领。至于早先便进入西京道的孙安、杜壆、唐斌、郝思文四人,张宝并不打算此时就将他们召至麾下,依旧让他们留守在各山头,各自为政。

    未算胜,先算败,这是张宝做事的一个习惯,他不喜欢把事情想得太乐观。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考虑事情越是从坏的方面开始着手,越是容易发现潜在的问题。兵者,国之大事,关乎自家生死存亡,不能不谨慎对待。

    此时将孙安、杜壆等人召至身边虽可以壮大自身的力量,但同时也就暴露了自家的底牌,远没有让孙安、杜壆等人继续蛰伏有用。万一事有不谐,孙安、杜壆等人还能起到奇兵的作用,进而让张宝可以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眼下在武州城的张宝手里有两万余人,这份力量足以自保,而张宝为了不再继续被人称之为流寇,决定将此时聚集在武州城的兵马命名为武胜军。而新建立的武胜军除了已经摆在明面上的亲卫营以及栾廷玉、邓元觉、鲁智深三营人马外,在大宋境内草城川尚有高宠、杨再兴招募人手组建的两营人马以及受命继续蛰伏的孙安、杜壆、唐斌、郝思文四营人马。

    外人眼里武胜军不过只有两万余人,但实际上张宝隐藏着超过一半的兵力。而这个布置,导致任何轻视武胜军的人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

    武州的失陷,自是引起了辽国上层的重视,不过此时的天祚帝耶律延熹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付金国这件事上,对于边关一座小城的得失,并没往心里去,只是吩咐西京道官员尽快收复失地后便不再理会。

    而得了圣旨的西京道官员却是左右为难,若是没有宋夏之战暴发这件事,西京道官员早就调兵谴将对武州冒出来的这支武胜军予以清剿。西京道不是无兵可用,天德、河清、金肃三军紧挨着西夏,名义上是防备宋军,实际上就是用来替西夏“保驾护航”。若是没有武胜军跳出来坏事,此时这三军已经进入西夏阻止宋国对西夏的入侵,可偏偏就是多了一个武胜军坏事,以至于西京道官员难以决断。

    救助友邻固然重要,但保护自家利益不被侵犯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得知武胜军在武州大分田地争取民心的举动以后,西京道官员更是觉得不能任由武胜军在武州长久盘踞。别看此时宋国还没承认与武胜军的关系,可一旦武胜军在武州站稳了根脚,到时宋国是个什么态度可就不好说了。趁着宋国还未公开支持的时候将武胜军消灭或是驱逐才是上策,拖得越久,对辽国越是不利。

第252章 武胜军() 
要搁以前,管你是什么来路,辽国早就动手先灭了来犯之敌,之后才是向宋国抗议,继而武力威胁捞取好处。但今时不同往日,辽国如今最大的对头已经成了新崛起的金国。在对金国的战事中屡战屡败,逼得辽国不得不改变了过去对待宋国的态度。

    虽然辽国骨子里并瞧不起宋国,认为宋国软弱,但眼下有了金国在旁掣肘,辽国也就无法像过去那样集中力量针对宋国。而宋国虽然军事力量不强,但却十分富有,一旦与金国练手,将会给辽国带来极大的麻烦。

    若是只有宋国西军入侵西夏这一件事,那辽国联合西夏倒也不怎么犯愁,可偏偏现在又冒出来一个武胜军。虽然辽国已经认定这是宋国搞得鬼,可宋国君臣死不认账,辽国手头上的兵力又不足以三线作战,而且更要紧的是,辽国不知道除了这个武胜军,宋国会不会还安排了别的什么军,自己兵分三路应对,万一宋国再闹出一支什么什么军,到时怎么办?继续分兵?本来就兵力不足,再继续分兵岂不是更容易被人各个击破。

    辽国在犯愁,宋国君臣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这三位就跟事先商量好的一般,竟然相继起事,各占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原本宋国君臣还打算坐看辽国上下焦头烂额,没想到自己屁股下面的椅子也着火了。

    田虎、王庆、方腊三人聚众造反,自封为王割据大宋江山,身为大宋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