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朱厚照就又道:“朕这就亲口告诉你,你为何当得起朕的“英雄”二字!又犯了何罪过!”
听朱厚照这么一说,郑延贺自己也好奇起来,坦白讲,他这种有勇无谋的莽夫悍将是对自己没多少了解的,对于什么罪过他自然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一心求死,但他的确不知道有何拿得出的功绩,所以当朱厚照这样说起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由得竖立起耳朵来。
“弘治十八年,红番鬼(荷兰人)侵犯马祖,杀我渔民达一百四十余人,毁坏渔船达数十艘,你一怒之下将这群红番鬼全部烧死于祚都湾;
正德元年秋,佛郎机人企图侵犯金门,被你击退,夺其软帆大船三艘;
在这方面,你的的确确算是英雄,至少对大明的子民还是做了些好事的,但你却同样会劫掠沿海渔民,甚至如今还敢对朕出使琉球国的船队下手!这岂止是大不敬,这简直就是形同谋反,你以为就只是掉颗脑袋就能轻易能算了的吗!”
(本章完)
第504章 卫生部,金吾将军()
郑延贺可从没想到过自己和欧罗巴的人争斗时也算什么有光彩的事,也更没想到这些事居然会被皇帝陛下知道,而且还说自己做的这些都是英雄之事;但当他听到皇帝陛下朱厚照再提到自己出击朝廷的船队如同谋反时,他刚刚燃起的希望忽的一下就被浇灭了,他知道,陛下依旧是不会肯饶过自己的吧,但他自己也的确没话可说,他为了他们郑家必须得这样做!
“看在你有过驱除外夷的微薄功勋的份上,朕可以饶你不死,但你必须归附朝廷,做朝廷的人,如何?”
朱厚照这时候才抛出了橄榄枝,意思却已经很明显,朕是看在你有点功勋的份上,再加上的仁德才对你宽宏大量。
但郑延贺却并没有接受朱厚照的好意,当陛下朱厚照这么一说的时候,他也就知道陛下这是要让自己做朝廷走狗的意思,但一想到这样会让自己郑家陷入被动,便还是磕了一头,回道:“请陛下治草民死罪!”
朱厚照微微一愣,心里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滋味,他可没想到这郑延贺如此的冥顽不化,还跟自己玩起了忠烈而来,可惜自己不是曹操,而这郑延贺也算不上是张辽,所以,朱厚照见此就直接笑了起来:“也罢,朕也就成全你,来人,去给朕拟一道旨意,将这郑延贺先打入诏狱,然后给他拷上五十近重的镣铐,让他去北海舰队做一个做杂役的辅兵!”
郑延贺的心情也很是复杂,如果朱厚照不说那几句什么大英雄的话,他或许会一直简单的认为自己被俘虏后唯一的结局就是死亡,但眼前这个励精图治到连龙椅上都堆满了奏疏的大明皇帝陛下却会因为见自己这一个小小的待斩贼寇而激动的把墨汁染到了龙袍上,甚至也还拿昔日自己不过是为了郑家争权夺利而做出的几件抗击外夷的事来给自己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但自己没有选择就此服从这位陛下的意志来行事。
郑延贺不知道自己这样是不是真的激怒了这位皇帝陛下,但他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位大明的皇帝陛下的确让他捉摸不透,好像比他兄长郑延深都还要狡猾。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在预料之中的,他郑延贺最终的归宿还是在诏狱,这个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监狱,以关押达官贵人而闻名于世,他郑延贺今日也有幸一回这样的待遇。
……
与郑延贺的归宿是诏狱不同,此次琉球海战的最大功臣,北海舰队的都督佥事,北海第一舰队的参将罗麻子的归宿却是在医院。
不过,这个医院可不是私人开的医馆,而是大明版的公立医院,也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新词。
朱厚照前世虽然不是医生,但是对于大明的瘟疫史还是有所了解的,而且他也知道,无论是大明还是华夏的其它朝代,瘟疫永远是一大威胁。
毋庸置疑的是,正德年间这一段时期也是疫病高频率且密集大规模生的时期,虽然现在大明的卫生等各行各业各方各面都有所提高,但是瘟疫仍然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而且如果瘟疫发生了,对于大明王朝而言却是一场不亚于流贼作乱的灾难。
比如著名的鼠疫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播范围很广,传播途径也很广泛,但一旦传染上却又基本上无药可治,只能靠自身免疫去抵抗,虽然有部分人因为基因的更优良而能在疫病的肆虐下存活下来,但大多数人却会因为这种陌生的抗原而被夺去生命。
因而,朱厚照便早在正德三年就开始着手在大明建立完整的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如果没有朝廷的宏观调度,单单靠几个名医是没办法在以后的将来应对各种疫病的肆虐。
要知道在各类变换气候的影响下,并不单单是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直接导致大量原本不会肆虐与蔓延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因为气候的改变和常年的战乱而活泛起来,导致原本就脆弱的古代公共卫生系统失衡,使得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不断出现。
不过,在对大明公共医疗和卫生体系的建设上,朱厚照可没有来什么循序渐进的法子,为了能在大瘟疫大规模肆虐之前让整个大明的医疗水平特别是对疫病的控制力度迅上升一个大的台阶,他直接就命锦衣卫将当世名医给请到或者抓到了京城。
可不要小看这些所谓的古代名医,他们的理论知识并不比现代医学要差多少,汉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唐有孙思邈的《千金方》,宋有宋慈的解剖,可以说,整个华夏在医学上就没有落后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医学理论和人才并不少,而现在需要的是则是通过朝廷将这些散漫的医学积淀和人才统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随时应对各类大型疫病的体系。
但一个可以应对大规模疫病的医疗组织体系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一家医院的背后肯定得有一所医科院校和他配属的医学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应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
但一般而言,第一步都是先有一家医院。
罗麻子现在被抬进京城后入住的就是大明第一家公共医院,即皇家第一医院,朱厚照直接成立了卫生部,大明现在的神医吴清任担任卫生部尚书并兼任了这所医馆的正卿之职,也就是说,这家医馆即便是同大理寺和光禄寺等一样的正三品级别。
闲言少叙,罗麻子算得上是此时此刻最郁闷的一个人了,此次琉球海战,算是他最扬眉吐气的一回,可偏偏也是他受伤最惨的一次。
要知道,搁在他以前当海盗的时候,他一直是被郑延贺追着屁股打的,见了郑氏的船队就只能躲避,如今却能利用朝廷的力量将昔日自己不敢招惹的强敌郑延贺给活捉了,还得到了皇帝陛下的嘉奖圣旨,加封了自己正二品的金吾将军的武散官,虽说这个金吾将军也代表不了什么,但也是一种荣誉。
(本章完)
第505章 皇家第一医院()
可是,他罗麻子哪里想到此次琉球海战中自己这边伤亡损失并不严重,但偏偏受伤最狠的就是自己,整个腿部被铁弹砸得脱了臼,错了位,连带着还因为伤口发炎而导致感染加重,烧得他是昏昏沉沉,没有半点精神。
伤痛倒在其次,让他更是受不了的是,自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福桐在送自己回京后就会回去南京,然后与返回的北海第一舰队从泉州巡航到津门,并沿途在南京、杭州、临清、登莱等地招募新兵,同时在舟山、刘公岛等地进行演练。
而他罗麻子却只能老老实实的待在这所谓的皇家第一医院里,当然,罗麻子并不知道这皇家第一医院是什么,他从出生以来就基本上得过什么病,即便有个头疼脑热也是能熬则熬,熬不过去大不了就挂,找郎中都嫌麻烦。
这对待疾病与伤痛的方式在大明很普遍,讳疾忌医自古以来都存在着,罗麻子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这什么皇家第一医院就是一家很大的生药铺子而已,只不过添上皇家二字,似乎是跟陛下有关系,要不然自己这个禁卫军的伤号也不会免费入住这里。
罗麻子听人说过去皇家第一医院就跟进青楼一样,身上的银元都会花得跟流水一样,但去青楼虽然花了钱可身心是愉悦的,而去皇家第一医院除了几个好看的医护外,就是又花钱又挨痛受苦了。
好在,罗麻子是皇家禁卫军体系的人,特别是这种因战争而受伤的情况是可以享受免费治疗,而且走的是绿色通道,再加上他自己又算是正三品(散官除外)的高官,待遇和特权也就更高了些。
所以,等他一入京城,人有些昏昏沉沉,嘴里还喊着放炮放炮的时候,他就被装进了一辆漆了白色油漆的白色马车里,罗麻子也不知道这白色马车具体样子,只知道这马车车皮外面还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十字,还有一个神农氏的像。
反正,只要这白色马车行驶在车水马龙的京城大街上,就比内阁大学士的轿子,锦衣卫的马还好使,没人敢阻拦,如果一旦有人看见这白色马车出现而不避让甚至耽误了皇家第一医院治病救人,你就会被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的人请去喝茶。
这是皇帝陛下给皇家第一医院的特殊权力,光禄寺正卿就是因为被御史弹劾其子阻拦皇家第一医院的救护车去救某屠户女儿而被朱厚照直接罢职。这白色马车的确是叫救护车,但同皇家第一医院一样,大明的百姓们对这些新事物还处在适应与磨合期,但对于他们的好奇却也是越来越浓烈。
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京城后,京城这个超级大城市就更加显得拥挤,嘈杂声也是从未停歇过,尤其是大明门一带,安静在这里简直就是奢侈品,罗麻子即便被平放在车内,也没办法安睡,只能痛苦的忍耐着。
等过了大明门没多久,才进入一条比较安静的胡同,这一带之所以安静是因为他挨着锦衣卫北镇抚司,而大明的皇家第一医院就挨着北镇抚司。
之所以选择将皇家第一医院设在北镇抚司,一是因为有北镇抚司镇着,这里本来就安静,而诏狱内也的确经常会出现需要救治的人,同时,朱厚照可是要大力发展大明的医学解剖事业的,北镇抚司关押的一些犯人正好派上用场。
当然,这样的话,由于旁边就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马,因而也没什么人敢来这皇家第一医院闹,只是这两处国家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里面都会发出鬼哭狼嚎的声音。
好在,皇家第一医院没有北镇抚司显得那么阴暗,虽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丽堂皇,但也算是粉墙黛瓦,窗明几净,还专门拓出十几亩大的花园来供病人修养,有芭蕉海棠杂植其间,来到这里似乎就跟京城的繁华与热闹隔开了一般。
等到载有罗麻子的救护车到了皇家第一医院后,就早有专门准备好的担架将他接了下来,因为伤口发炎而全身乏力的罗麻子也懒得动弹,入眼处是一座巨大的雕像,雕像是神农氏,这位尝百草的华夏先祖算是华夏医学的开山鼻祖了。
但罗麻子对这个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雕像背后出现的那一抹倩影,穿着裁剪得很别致的白色棉布衣服,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与蓝色相间的帽子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