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皇纪-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海运,朱厚照就想到了杨廷和,杨廷和去天0津也有一段时间了,这蒸汽机驱动的大轮船到底造的怎么样了谁也不清楚,朱厚照对此事过问不多,一是因为他相信杨廷和的能力,并不想过多的干涉下面人的做法,二是因为这一段时间朱厚照确实有不少事情要做,远的不说,单是思恩府的处置问题就令朱厚照忙活了好一阵。

    还有凤阳商业税的试点征收,陕西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甚至是实验性的发电机制造,这每一件事朱厚照都事必躬亲,好在朱厚照身体强壮,而且平常也注重锻炼身体,若不然,换了任何一个人可能都做不下来。

    “你先下去吧,容朕再考虑考虑。”朱厚照不想浪费钱财去发展漕运,但是这个问题又必须解决,而且这还涉及到黄河的整修问题,此事并不是一件小事情。

    等到黄金玉退下去之后,黄宝才恭恭敬敬的给朱厚照行了一礼,朱厚照倒也没有拒绝,毕竟黄宝是来此做任职陈述的,该有的规矩还是不能少。

    朱厚照对黄宝的要求并不多,他任命黄宝为山0东巡抚,是为了在山0东进行官绅一体化纳税做准备,这是一件比修漕运和开展海运更为棘手的一件事情,这可是在向天下的士绅官绅挑战,此前商税的征收就已经引起了轩然大波了,《大明日报》,《京城快报》等报纸上的骂战直到现在还未停止,可想而知,这官绅一体纳粮政策将会多么的难以执行。

    所以朱厚照需要一个可靠的人选,这个人是不是黄宝还不一定,皇帝陛下自然是先探探黄宝的口风。

    “你对于官绅一体纳粮是何看法?”朱厚照开门见山的问道。

    他是皇帝陛下,说话做事没必要拐弯抹角。

    “回陛下,孔家在这山0东境内可谓是德高望重,每每扶危济困,赈灾助学,所行善事倒也难以计数,微臣当年进京赶考时因贫寒无钱住店,也是得他的资助才没有被冻死在荒郊野外。”

    黄宝在听到皇帝陛下的问话后先是大吃一惊,他并不知道朝廷居然想要有官绅一体纳粮之举,但是既然皇帝陛下问到此事了,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陛下肯定是有这个意思,黄宝略一思索,也就更深一层的明白了朱厚照的意思,皇帝陛下其他人不问,专门问他,黄宝明白,陛下肯定是有了想法,准备在山0东实行官绅一体纳粮政策了,但是山0东最大的官绅世家就是孔家,孔圣人的思想传了上千年,孔家也存在了上千年,比这大明存在的时间还要久远,既然要官绅一体纳粮,这孔家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新任山0东巡抚黄宝看似答非所问,实际上回答的却很巧妙,朱厚照心中对其点了点头,这黄宝给朱厚照的第一印象是他倒是个聪明人,说话做事滴水不漏。

    ……

    (本章完)

第381章 大明盐税() 
朱厚照随后故作不解的问道:“哦?朕问的是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和这孔家有何关系?”

    黄宝答道:“如今陛下欲行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如此有利于国家之事,微臣如果所料不差,孔公必定第一个肯做……。”

    “行了。”

    黄宝话音未落,朱厚照就出言打断了,他没想到这黄宝看似如此聪明的一个人,依旧难逃书生之见,将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想得太简单,黄宝也不知如何违逆了陛下,只好闭嘴。

    朱厚照随即召东厂大档头吴进进宫,他虽然觉得黄宝的那些话是书生之见,但是他也想知道山0东孔家是不是真如黄宝所说的那般。

    吴进虽说是东厂大档头,但主要负责的是京畿和江南的情报,因而对山0东尤其是曲0阜之地的情况也并不知道的很清楚。

    吴进不知陛下为何问起了山0东之事,他只得苦笑道:“回禀陛下,微臣对山0东的事情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在东厂之中,臣近几年来也没有听闻这位孔公有什么恶迹传来,地方官员倒是与其相交深厚,时常与之有往来,但他们之间俱无什么过分之事。”

    朱厚照没想到这孔家的后人竟然能如此经营,叫这许多人等都为其交口称赞,他算是看出来了,这孔家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要不然也不会让这么多人替他说话,甚至于连专门搜集黑材料的东厂都没找到他的恶迹。

    朱厚照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失望还是该高兴,这位在山0东地界最大的乡绅孔公居然如此得民心。

    再加上这位孔公在士林中的地位,朱厚照似乎已经感受到此次在山0东实施官绅一体纳粮的关键了,如果这位孔公带头支持的话,一定会事半功倍,但若是不支持的话,那自己要想搬走这块挡路的顽石得要费不少力。

    朱厚照只得先命吴进退下,并将官绅一体纳粮之事搁置一旁,与黄宝说起了在山0东开设大明皇家银行分行之事。

    黄宝自然是第一个举手赞同,这大明皇家银行能为地方带去不少好处,虽然现在贷款的人并不多,但是据黄宝在河0南施政的经验来看,他知道大明皇家银行所推行的贷款政策确实能解一些中小企业,中小公司的资金经济来源燃眉之急,现在在皇家工业公司的带领下,各种中小企业实际上已经遍地开花了,连药铺也都注册了商标,以免被人抢注了商标影响自己商铺的名誉和收益。

    在见过皇帝陛下之后,黄宝对于自己任职山0东巡抚之事更有信心了,他在河0南施政之时,赶上了河0南大旱,虽然久经弥补,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做出什么政绩来,现在到了山0东,他自然是想着好好施展拳脚。

    黄宝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官员。

    ………………

    在对黄金玉之前的提议考虑了许久之后,朱厚照决定先把发展海运和漕运都放一放,暂时这两个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如今大明皇家银行的资本并不是那么充裕,投资这些项目并不是很划算。海运方面尽管远洋贸易利润较大,但暂时没有海军,坚船利炮也没有造好,船开到汪洋大海上被海盗抢了,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这年头正处于大航海时代,海盗可是不少!不仅有本土海盗,荷兰人同样也是到处抢劫,大明也已经开始组建并发展海军了,只是现在进展比较缓慢,据朱厚照估计,等到杨廷和的大轮船造好之后,海军的征兵计划完成之后,大明就可以开展海军训练和开启大明的海洋时代了。

    只是现在,朱厚照只得先一些比较容易改革的方向进行,第一个就是盐业。

    天下私盐暴利无比,造就了一大批身家巨富的扬州盐商。

    此时明王朝的人口,肯定是远比黄册上所记载的要多的多,上百年繁衍下来,早就产生了大量的黑户,人口甚至可能达到近亿的水平。

    现在王琼所负责的大明户籍制度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黑户而言朱厚照并没有严令细查,那是因为朱厚照有更简单有效的方法使得这些黑户主动去申报自己的户籍。

    在早先皇家工业公司在劳动市场招收工人之时,就明确要求必须有户籍才能参加招工,朱厚照也令教育部下令,没有户籍者或者是户籍不完备者不得参加新科举考试,不得入学堂学习。

    这些举措自然使得许多黑户都赶紧去申报了自己的户籍,而且生怕自己去的晚了户部不认自己的申报了。

    尽管现在的全国人口普查才刚刚开始,但是仅仅是根据京师这里的情况,朱厚照就知道黑户的人数比他所想象中的还要多,但是尽管人口基数上去了,盐税的征收却还是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而且经过对比,朱厚照还发现,朝廷征收的盐税数额实际上竟然还在逐渐降低。

    去除掉官员贪污的那一部分,这盐税的数额也得在现在朝廷所征收税额的数倍之上,很显然,很大一部分盐税,是被私盐给侵吞掉了。

    尽管朝廷有严旨,禁止私盐的贩卖和生产,但是由于盐业利润巨大,使得许多人铤而走险,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也要生产和贩卖私盐。

    除了盐利被侵占之多,让人触目惊心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老百姓,还吃不上盐,有的甚至只能吃硝盐,甚至是淡食。

    市场被私盐侵占的主要原因,除了和盐业利润巨大之外,和生产技术也是有很大关系的。另外,就是明王朝的行政方式属于地方高度自治的类型,这种近乎自治的行政制度好处在于行政成本低。坏处就在于对地方掌控能力不强,地方上的利益勾结等等行为太多,朝廷根本管不过来。

    生产技术方面,主要是晒盐和煮盐的问题。此时明王朝的官盐多是采用煮海为盐的生产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其中产量最高的淮北地区,因为草滩被权贵侵占,以及开垦等等原因,造成燃料价格居高不下。

    至于晒盐就不需要燃料,成本自然就降了下来,可以达到一个比较低的成本水准。

    ……

    (本章完)

第382章 盐业改革() 
晒盐技术的改进问题,朱厚照在之前已经责令皇家工程院去做了,只是之前朱厚照并未想过大明的盐税征收会有那么大的缺口,现在既然知道了,朱厚照自然就要去动动这些盐商的利益了。

    私盐虽多,他们实际上都是和地方上有勾结的,若不然怎么可能会屡禁不止,所以称呼他们为盐商比称呼他们为私盐商人更为准确一些,毕竟盐税征收缺口的问题不能全甩给私盐商人。

    为了对大明的盐税有个了解,朱厚照随后向六部有关部门和皇家工程院的有关科研人员详细了解了大明的盐业和盐税以及生产技术方面的事情。

    据皇家工程院的调查报告所知,海水晒盐自大明开国之时便已有之,只是当时仅限于福0建一带,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盐业制度之时,则采用煮盐之法,优点在于便于控制食盐产量,从而杜绝私盐。

    朱厚照看到这份报告忍不住的笑了笑,太祖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如今私盐遍地,煮盐所费颇高,从而致使官盐无法与私盐竞争,这可是太祖皇帝未能想到的吧。

    朱厚照忍不住的摇了摇头,对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这一做法有些不以为然,无论管制的多么严重,只要利润足够高,只怕也会有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去做这些犯法的事情。

    看来盐税改革和采盐技术的更替是极有必要的,但是要了解到症状之所在才行,朱厚照只好继续先看下去,只见报告上写着大明的晒盐技术到现在可以说是十分成熟的,福0建当地每斤食盐售价颇低。而大明其他省份,官盐价格则非常之高。这自然是由于福0建地区使用的是晒盐之法,而其它省份则使用的是煮盐之法,仅仅是产盐方法的改动,就在成本和售价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产量,拿淮北一带来说,大明朝廷曾在那里以盐田晒之,一亩盐田多年产三千五百斤,五千斤亦有,若是夏季炎热少雨,产量更高。而渤海海水咸度较高,滩涂皆是淤泥,不似南方的沙滩那样会产生渗漏,更加适合晒盐。更为重要的是,海水晒盐产量这么高,然而却不需要一点燃料。

    在私盐非常泛滥的福0建,也因为使用晒盐法,使得福0建的食盐价格已经降低了许多,尽管如此,在福0建这样的价格依旧存在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利润,而且生产中由于少了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