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马的体力已经有些透支了,再跑下去会对战马造成损伤,这些战马可宝贵得很。而大部分的敌人,都已经被歼灭了,只有少数成为了漏网之鱼。
大明的军队在打扫战场后的统计显示,孙赋的骑兵部队只有一百来人受轻伤,一人受重伤,并无人员伤亡,而敌军可就是损失惨重的多了,仅仅是投降的,就超过了三千余人,孙赋手下的骑兵斩获首级两千余颗,此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不过孙赋得知战报之后并不骄傲自满,他很清楚,这次作战,大明的骑兵战损如此之低,主要还是由于敌军大部分都是由没有任何军事素养的普通百姓组成,手里的武器更是烂得不行。
一些农具如钉耙、锄头这些东西,根本就无法对全副武装的大明骑兵造成有效杀伤。所以骑兵只是冲进人群到处乱砍,根本就没有战损。而那些岑浚的亲兵‘精锐’人马,他们虽然有战斗力,但同样也缺乏相对应的作战素养,而且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和骑兵接触,就被溃败的友军给淹没了,连抵抗的阵型都没有组成,在没有任何阵型可言的情况下,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失败,这是毋庸多想的。
同时这样的战损,也让孙赋想明白了一个问题,眼前这些被鼓动造。反或者是被胁迫造。反抑或是自愿入邪教想要发达的百姓,实则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与此同时,大明朝廷同样也是受害者之一。
岑浚鼓动百姓造。反,所为的不过是自己的实力与今后的荣华富贵,他们从未想过百姓将会如何,大明的军队到了之后又将会如何,在岑浚想来,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大明的朝廷派来大军强力镇压自己,然后自己只需要再回到思恩府好好待个几年即可,等到大明朝廷对这里放松警惕了,自己再起兵重复先前的战乱,反正这一亩三分地,永远是他们这些“夷族”说的算。
对于岑浚的想法,朱厚照只能对其说一声“不好意思”了,因为朱厚照并未想着再让这些为祸边疆的土官再继续当下去,当然了,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
对于投降之人,经查,大部分为当地的百姓,他们或为被胁迫非自愿加入,或为被岑浚所谓的神力所吸引,想要加入之后学得一些本领,对于这些俘虏,孙赋将那些被胁迫的百姓放归故里,让他们回去之后尽可能的学习一些本领,至少是学得一些防身的本领,以免再被敌军抓住胁迫。
对于那些本想加入岑浚军队的百姓,孙赋还不敢放心的将他们放回去,最终是用保甲制对其进行半军事化管理,防止他们逃跑之后再做出什么幺蛾子来,对于以后的事情,孙赋还没有想那么远。
宣布了处置方案后,这些被俘的百姓终于是彻底的放心了,最坏的结果并不是杀头,因此不少百姓还欢天喜地的想要庆贺一番。但伤心流泪的却也不少,尤以那些自愿加入岑浚军队的百姓为多,混乱之中走失、损失了亲人的,此时也只能默默流泪了,这也怪不得朝廷,战争的伤痛只能由他们自己承受了。
……
派去阻击明军的军队战败而归,令岑浚勃然大怒,他在斩杀了几名主要军官以正军纪之后,就陷入了沉思之中,毕竟来人的实力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在岑浚看来,明军的实力和自己的军队的实力相差无几,怎么经此一战,居然有这么大的差距!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他在为如何阻挡孙赋的军队而头疼之时,思恩府那里又传出了噩耗,广0西总兵毛锐率领大军驻扎在了思恩府城外,正在养精蓄锐只待蓄力一击了!
说实话,岑浚其实是有些慌乱的,他虽然起兵谋反,但是并没有想要与大明中央朝廷一争长短的打算,他不过是想谋些利益,最好是能够占领了田州府,这样他的地盘不仅扩大了,而且实力也将随之增强不少。
但是现在,朱厚照治下的大明显然不会妥协,更不会默许他就这样占领田州府而不受到惩罚。
岑浚现在也已经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在明军未完全站住阵脚之前,岑浚开始了自己的谋划,他先是命人防备好自己的大本营——思恩府,同时伺机而动,毕竟这里的风土人情与地形等与明军之前所在的地方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所以这一方面的优势岑浚是必然要用的。
其次,他自己坐镇田州府,做好军事防御的姿态,私下里却是联系了此前田州府的守将李蛮与黄骥两人。
这两者本是田州府的土官,受命于岑猛,不过因为岑浚派兵攻打并占据了此地的缘故,所以他们两人才有慌忙逃乱之举,现在岑浚之所以想把这二人找回来,并不是为了将自己辛苦打下的地盘拱手让出去,而是为了借他二人牵制住明军,好增加自己胜利或者是与大明中央朝廷谈判的资本。
(本章完)
第353章 改土归流、商业税()
只是李蛮与黄骥两人却是各怀鬼胎,他们本来与岑浚之间算是仇敌,然而现在由于岑浚同时找上了二人,二人各怀心思,反倒是放下了与岑浚之间的矛盾,二人之间逐渐生有嫌隙,恨不得对方出个意外才好。
在大明朝廷派来的大军面前,他们三人实现了表面上的团结,岑浚还好,毕竟田州府乃是他自己占据的,并非是自己的大本营,丢了倒也罢了,但是另外两人可就不是这个心思了,田州府虽然不大,好歹也是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汉人恋家,夷族又何尝不是?
后来,在孙赋等待步兵抵达的时间里,李蛮与黄骥两人之间又发生了新的矛盾,原因是李蛮的传令兵未按照约定穿着,被黄骥手下误杀,此举虽不是黄骥有意,却被李蛮误以为黄骥有取自己性命的打算,所以二人之间的交流更少,嫌隙更胜。
其实黄骥比李蛮手中多了一副牌,那就是田州府土官岑猛,岑猛此时虽是年幼,但是却是田州府的正统土官,现在岑猛在黄骥手中,田州府这边的军队战败之后,岑猛就被黄骥带走了,连岑浚都不知晓此事。
但是此时为了自己的性命和今后的荣华富贵,黄骥也就顾不得许多了,他在与岑浚和李蛮两人结盟之后,就寻思着自己如何加强与岑浚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最终,黄骥选择放弃了自己的前主岑猛,转而将自己的女儿送给了岑浚做妾,同时还胁迫岑猛同意将田州六甲之地割让给岑浚,丝毫不顾及大明是否同意了他的这一做法。
………………
就在岑浚那边还在勾心斗角之际,大明朝廷这边却在商量“改土归流”之事。
大明皇帝陛下朱厚照知晓土司制度对大明边疆发展的限制和弊端,但是这一制度施行的时间比大明存在的时间都要长,是被公认为一种较好的管理边疆“夷族”的方法,只是这种方法的弊端太大。
本来这种朝廷大事,是轮不到一个小小的户部左侍郎发言的,王琼倒是不客气,他知道在朝廷建制更改这一大问题上他没有发言权,但是没有发言权不代表不可以抢戏。
最终,在御前会议结束后,王琼赶在陛下离开之前,恳请与陛下私谈一会儿。
不顾众人非议的眼神,王琼的脸皮也算是厚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他知道此事他非要与陛下详谈不可。
“陛下,土官为祸甚广,且不知收敛,此次岑浚只是众多土官的一个缩影罢了。”
王琼等到其他人都离开之后,对朱厚照行礼说道。
朱厚照笑着点头道:“朕知道。”
王琼惊讶不已道:“陛下,您都知道?那您刚刚怎么还与李大学士他们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朱厚照用手敲了敲桌子,思索了一番后回道:“朕知道你们都是忠贞体国之辈,但是有些时候,尤其是军国大事,不是只要忠贞体国就可以的,比如岑浚之事,朕就算是派广0西总兵与贵0州总兵去了,到时候岑浚打不过我大明的军队之后,只需要投降即可,毕竟他们在那里已成气势,旁人也很难插足管理。”
王琼心中对朱厚照十分钦佩,皇帝陛下看事情倒是十分的清楚明白,甚至于比他这个曾任湖广总兵的户部左侍郎还要明白一些。
“陛下,那您的打算是什么?”王琼心中纳闷,陛下既然什么都知道,干嘛不想办法解决呢?
朱厚照摇头轻笑道:“这些你还没必要知道,王琼,朕问你,你对我大明的税赋有何看法?”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王琼为人八面玲珑,他可不敢拿这种有可能掉脑袋的事情乱说。
见到王琼不答,朱厚照笑骂道:“你倒是知道脑袋要紧。”
说完之后,朱厚照摇了摇头,继续道:“不过这也不怪你,王琼,即日起你与王鏊等户部官员商议一下大明赋税改革的问题,过两天拿出一个方案来,朕不要你们拍脑袋乱想,而是要根据我大明历年的赋税情况,尤其是近年以来的,所给出的改革方案要有根据。”
赋税改革是天大的事情了,王琼之前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陛下有改革赋税的打算,所以朱厚照说完之后,王琼整个人就直接愣住了。
最后朱厚照施施然离开了西苑,只留下还有些目瞪口呆的王琼在胡思乱想。
随着皇家工业公司和大明皇家银行的发展,朱厚照现在已经开始逐步控制着京城甚至是整个北方的商业经济,财政基本上摆脱了靠着可怜兮兮的农业赋税来维持军事和民政开支的窘境,同时随着禁卫军在各地的募兵扩充,以及皇家军事学堂的培训开始进行,朱厚照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军队做保障以支撑自己的改革措施。
除了北方之外,大明在南方的改革实际上进行的更早,尤以江南制造局为首,现在再加上大明纺织大学与皇家织造公司,实际上朱厚照对南方的控制也不少,只是不如北方这般明显且更为见效罢了。
对于赋税改革之事,朱厚照在此之前就已经命锦衣卫与东厂秘密调查了全国的财政和税收,毕竟赋税是一国之大事,任何一点变动都将影响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上千万人,不能有丝毫马虎,对于士农工商各阶层的情况,现在朱厚照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除去士绅阶层之外,其它阶层均需要纳税纳粮,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士绅阶层最为有钱有势,如果朱厚照不在此时想着改革大明赋税原则的话,明朝的发展只怕还会如历史中所记载的一般,最终沦落到与外敌内患同时作战的情况。
而且此时不改革税制,到了最为紧要的关头,比如后世满清入关之际,只怕大明还会发生三饷加派不从富得流油的地主士绅和与其保持紧密联系的文官开刀,反而竟然从本已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农民手里拿救命粮的地步,所以士绅阶层纳入纳税体系是改革的重点。
……
(本章完)
第354章 摊丁入亩()
换句简单粗暴的话来说,即朱厚照早已考虑如何朝这天下士绅们动手,如何强制或威逼这些特权阶级放弃自己的特权地位,并同样为大明王朝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日之后,户部拿出了自己的意见,朱厚照还没看完就将奏折扔在了一旁,户部的官员们终归还是士绅阶层,其思想上自然是向着特权阶级的,其实对这一情况朱厚照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十分清楚,这一现象是自太祖就默许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