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皇纪-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朱厚照想要发行银元,还与大明官员的作风有关,正德之前官员的俸禄已经很低了,朝廷还发一堆废纸(就是纸币,不值钱)给他们当工资,他们自然是变着法的想要贪污了。

    于是种种捞钱新花样纷纷出炉。对于大明的官员而言,最主要的捞钱手段有两招,其一就是是折色火耗,由于大明之前的税收制度并未统一,当时所交赋税往往是实物,如谷物,丝织物等,但有时也会改征银两和铜钱,而熔锻碎银时候可能会有损耗,官府就用这个名义来征收多余的银两,这些多征的赋税就称为火耗。

    换句明白话来说,如今大明的官场上,向中央上缴赋税都是先扣除火耗,所谓火耗就是官府将税收征收上来之后,将各种成色、大小的白银熔炼出官银,这些官银一个个都非常大,五十两、六十两、七八十两、一百两等等皆有,为了防止银匠在熔炼中偷银,每个银锭上都会打上工匠的名字,以及银锭重量等信息,然而其实到底有没有损耗,也只有官府自己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多收钱的借口罢了。

    还有一招叫做淋尖踢斛,大明的百姓在交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来装的,百姓将粮食放进斛里,再称重,计算自己完成的粮食份额。谷堆要按尖堆型装起来,会有一部分超出斛壁,而官吏也正是借用斛的形状之便利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对准斛猛踹一脚!此时超出斛壁的部分谷粒会倒在地上,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谓粮食运输中的损耗,这部分就成为官吏的合法收入。那么老百姓呢,只能回家再送粮食来。

    如果铸造银元的话,日后直接用银元缴纳赋税,就不存在上述问题了。再有一个,银元在成色、重量上一致,方便百姓使用,进而可以在银元中掺入其他价格低的金属,使得一块银元中只有八九成是白银,由此可知铸币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

    皇帝陛下相信,等到银元全面普及之后,老百姓也会因为银元比较便利而接受银元的。

    既然朱厚照选择了妥协,王鏊等人也不好再反对,也选择了让步,同意配合朱厚照实施货币改革。

    有内阁和户部的支持,这事也就毫无阻碍了,六科郎官和都察院的御史们现在已经无法对朱厚照形成威胁。

    按照朱厚照的旨意,此事由户部和皇家工程院共同承办,先由户部根据全国流通银两的数量进行一个大致的估算,然后确定要赶制多少银元,并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银元面额分类和与金银、宝钞、铜钱等的兑换比例。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好在朱厚照之前在大学之时曾选修过金融经济类的相关专业,在大明这个还并未完全理解何谓金融何谓经济的年代,他也算是半个金融学家,再加上在黄金玉等有实际经验的大明金融人才的帮助下,这些问题倒也容易解决。

    而皇家工程院则要确定银元中白银与其他金属的比例,在银元中掺杂其他金属一是利用银元实际价值与白银的差额来赚钱,二是通过这种方法来防止别人进行造假。

    在此之前,民间私人铸钱是屡禁不止,朱厚照现在要通过制造难以仿造的银元来杜绝这种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

    最终,杨廷和与孙义一道确定了银锡铜各类元素所占银元的金属比例,其中每一银元中含纯银六钱五分一厘,含银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基本上与纯银的差额不大,这样也较易于被大明的经济市场所接受。

    当然,具体配方和制造方法在被杨廷和与孙义确定后就成为了绝对机密之事,朱厚照甚至直接下严令,若有丝毫泄露,负责制造银元的工匠一经查实会被全部处死,不论官职高低,也不论之前对大明的贡献!这其中也包括杨廷和与孙义。

    铸币厂很快也建立了起来,地址就选在了禁卫军训练营边上,这样一来方便银元押送,二来有禁卫军在一侧作为守卫,就没人胆敢再打铸币厂的主意了。

    大明皇家银行行长黄金玉已经招募了许多隶属于工部的工匠,就等铸造模具做好,随时准备全面铸币了。

    银元要造成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是需要好好考虑一番的。

    要想让老百姓接受银元,最重要的是方便二字,只有老百姓觉得方便了,他们才会乐意接受银元。

    所以银元的重量和外形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后世清代银元主流都是重七钱二分,这基本上是西方人的银元重量。清末时期,满清政府不是没有铸造过一两重的铜钱。张之洞在湖北就试制过一两银元,结果推出之后,因为与铜钱、铜元兑换挂钩不是五、十进制,导致老百姓感觉麻烦,因而并不受欢迎,只铸造了一批就停产了。

    ……

    (本章完)

第334章 发行问题() 
如今朱厚照要改革货币、铸造银元,自然也要考虑新铸银元、铜币与铜钱、银钱等的兑换模式之间的问题。

    在户部与财政部两部门联合一道经过大量的抽样考察并确定了银元的重量后,朱厚照又为银元设计了铸造图案。正面是“正德通宝”四个大字,按照上下左右分布,中间是一团火焰,象征大明火德。银元外围则是“大明皇家银行铸造”等字样。

    其实朱厚照这是在模仿后世的铸币样式,尽管设计的还较为粗糙,但是仍旧让杨廷和与孙义等人对此惊讶不已。

    经过朱厚照的亲自设计,很快正德通宝的模具就被打造出来了,随后又历时一个月,第一批准备投放市场的银元被赶制了出来。

    这批银元一套共有五类,分别是壹圆、伍角、贰角、壹角,同时还附带一批铜币,面额只有伍分、壹分两类。

    铜币自然是为了方面百姓们日常生活购买小件商品或者更换零钱所需,如同大明皇家银行虽不发行纸币,但依旧发行同银票具有同等性质一样的钞票一样,为的是方便大明的经济生活。

    不过,大明皇家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代表的至少是五千银元以上的面额,为的是方面大宗买卖的交易,但为了稳定钞票的价值,以免出现之前宝钞大幅度贬值给百姓和国家信用带来损害的问题,钞票数量是被严格限制的,大明皇家银行发放多少钞票就得储蓄多少同等价值的银元,因而也不必担心这个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

    且说这一日,朱厚照在批阅完奏章之后,准备亲自去铸币厂考察一番,他对铸币厂是极为上心的,这可关系着巨额财政收入。除此之外,此次经济金融改革,将极大的影响大明今后的发展历程,是华夏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至关重大之事,朱厚照可不敢有丝毫马虎。

    而在刚成立不久的铸币厂内,此时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一炉炉的白银熔炼成银水,然后工匠们将其中的其他金属分离出来,再混入一定比例的其它熔融态金属,随后浇筑在模具上。

    随着工人们的忙碌,一枚枚银元就这样被铸造了出来。

    铜币方面更是如此,铜水中又参入了更廉价的金属,每一枚铜钱中含铜约为百分八五,每钱重一钱二分。

    同时随着大明皇家银行被皇帝陛下授予铸币权,如今全国各省钱局钱监已经被朱厚照下旨撤销,铸币权已经被完全收回。

    皇帝陛下在一众锦衣卫的陪同下坐着銮驾来到了铸币厂。

    看着一块块铸造出来的银元、铜币,朱厚照脸上不由露出欣喜的神色,他学着电视上所演的那般,拿起一块银元在嘴上使劲一吹,然后放到耳边聆听。

    随后他又仔细看了看银元的样式,对于工匠的手艺朱厚照感到十分满意,他设计的银元被铸造出来后还是挺漂亮的。

    陪同皇帝巡视铸币厂的大明银行行长黄金玉说道:“陛下,我们铸币厂所铸之钱,全都是精工打造,质量绝对是上乘之选。”

    “这就好。”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转头对锦衣卫都督孙东远命令道:“你马上让锦衣卫在全国范围内彻查私自铸钱之人,尽可能将私铸铜钱的现象一网打尽。”

    “臣遵旨。”孙东远领命,随后说道:“陛下,这民间私铸铜钱是死罪,然而依旧有人铤而走险。以臣之见,锦衣卫一边清查,一边发榜让民间百姓举报。而且就算是同犯举报,也一律给予丰厚赏赐,并可免除死罪,这样一来,臣以为民间私铸之举将会减少许多。”

    “准。”朱厚照点了点头,从内部瓦解犯罪份子显然是最有效的。就像是后世的禁毒一样,那些毒贩经常是被内部成员给出卖的。

    “不过朕刚刚所说的可不是让私自铸钱之举减少,而是要将其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孙东远知道自己刚刚说错话了,忙应诺道:“是,陛下,臣定当竭尽全力,将这些敢铤而走险者一网打尽!”

    朱厚照点了点头,毕竟从事铜钱私铸不可能是一个人完成,在朝廷的严厉打击之下,谁心里都会打鼓,想着哪天会不会被朝廷抓住给砍了脑袋。既然这样,还不如把同伙举报了,不仅可以免除死罪,还能拿到一笔丰厚的赏赐。

    而且就算他们没这个心思,也难免会怀疑别人有没有这个心思。时间一长就会相互猜忌起来,猜忌一旦产生,往往意味着他们之间将不再团结,这也就会在很大可能上出现有人前去官府举报同伙之举的事情。

    这些私自铸币的团伙就算是把人封闭起来铸钱也没办法逃脱猜疑和举报的可能,毕竟最终总得有人把铜钱运出去分销吧!总得有人接手这批铜钱吧?

    参与的人员多了,只要一个环节出错,这些犯罪分子就会遭到打击。所以朱厚照才敢给锦衣卫都督孙东远下令,让他在整个大明范围内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将那些人给一网打尽。

    接下来就是发行银元的问题了,这新铸钱币到底能不能被老百姓接受还是一个未知的事情?

    按照朱厚照的安排,这第一批货币将首先用作对官员和皇家科学院、皇家工程院以及军械局和江南制造局与皇家工业公司等各类国家产业的工匠的俸禄发放上,只有这些新货币被各级官员和国家人员接受了,民间才能选择相信朝廷,若不然,连大明朝廷内部都不愿意使用新钱币的话,老百姓肯定是更不愿意并且也不敢使用了。

    随后,朱厚照命禁卫军与锦衣卫一道将一部分新钱币押解进大明皇家银行内储备,以准备应付百姓们的兑换和取款。

    为了鼓励百姓兑换银元进行经济活动,朱厚照已在新钱币出炉之时命令《大明日报》花大篇幅宣传统一货币、不直接以金银为货币的好处。

    ……

    (本章完)

第335章 挤兑风波() 
虽然朱厚照此举不一定保证百姓们都能听懂,但只要官方一致说好,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朱厚照相信这样也能潜移默化的让百姓们觉得这是好事。

    更何况,与此同时,户部与财政部还直接公布告示于《大明日报》和各大城门门口,并抄送文书至各级地方衙门,日后赋税征收只收银元。

    而储户在取钱的时候,大明皇家银行自然都会推荐他们取用银元。并且表示将以大明皇家银行作为担保,只要银元拿到银行,就绝对能够换到银子。

    可谁知,这消息一经公布在大明顿时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