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方洛点头答应就出去了。
李向又回到屋中写了一些东西,拿着去高府去了。
杨广自从李向在大厅里把裴虔通和元敏战败之后,就一直没有再见任何人,自己一个人呆在屋中,思前想后的把所有关于李向说的,做的事情重新的捋了一遍,得出的结论就是,重用李向并且按照李向提出的方案进行操作的话,自己的天下会比现在安稳的多。于是杨广再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便又给李向升了官。
李向还在高府中与长孙无忌和无忧说着上朝的事情,之后教给无忧现代的记账方式和经营上的一些小技巧,弄的无忧不时的发出惊叹,大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这时胡德奇居然找到了高府,说杨广立刻要见他。李向只好把写好的那些东西留给无忧,让她自己琢磨,便匆匆的又回到了李府。
刚见到杨广,杨广便把他交上去的奏章拿出来说:“李爱卿的建议,朕都看了,就按你说的办吧,只是你现在的职位有些低了,朕加封你为中书侍郎兼匠作少监,专事负责你说的那些事情,可以便宜行事。另外朕再给你配两个人帮你。”
李向一听是这事,便很用心的记着,听到是自己全权负责的时候,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有两个帮忙的,那就有些不太方便了,只是又没有理由拒绝,只能先走着看。
杨广安排完,便叫人把他派来帮李向的两人叫了来。一个是匠作监百工长窦成,一个是著名工匠李春。李向在看到李春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些小小的激动,这个李春就是小学课文中赵州桥的设计者,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没想到他居然成了自己的手下,李向还是偷偷的窃喜了一下。
几人见过面后,杨广便回去了,只是嘱咐李向要尽早的完成奏折上说的那些事情,还有就是又把胡德奇派给了李向,有用到钱的地方,就让胡德奇去内库支取。李向谢恩后便领着三人往后院走去。
经过两三天的忙碌,李向终于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全部写好了计划,然后把所有参与的人员全部叫到了自己的书房里。他要在这里安排好最近一段时间的事情,因为他要出去一趟。
这几天魏征已经把拼音全部印成了几张纸,然后订成了薄薄的一本册子,准备和印制好的书籍一起出售。原先的书作坊又扩大了好几倍,把后面所有挨着的院子全部买了下来。前面还是原来印书的地方,后面单独辟出一个地方做其他研究。书铺已经开张了,一时间读书人纷纷前来买书,由于印制的量还是比较少,不够出售的,李向便采取限量的办法,每日只卖五百本,卖完就要等第二日才能买到。
另外准备新建的学堂也找好了地址,就在南城外汾河边一座不高的小山上,李向专门去和杨广请了圣旨,把整座山都围了起来,将来学堂一定是要扩建的,所以提前就做了准备。这会儿窦成正在那里根据李向画的图纸在施工呢,估计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就会初步完成。招生的工作魏征也和严慕说过了。李向的意思是第一批学生还是在就近的县里招收就好,毕竟学堂的名声没有出去,也不会有太多的人来,以后再说以后的,先把第一批学生教好。
长孙无忌也开始了收留孤儿的事情,只是比他意料中要好找的多,城外有很多符合李向要求的孩子,大多都是战乱中失去父母的,索性李向便把这些孩子都收留了,根据年龄分配开,适合年龄的留在了秘密的庄园中,准备开始从小训练。年龄大的便分配到书作坊还有其他几处新开的产业里去当学徒。
无忧这边也开始了盘账,招聘掌柜的工作。李向在晋阳城中一下子就新开了十几处产业,当然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或者是卖的东西这个时代没有的。
李向在无聊的时候便把蒸馏酒的技术告诉了无忧,而且也重新做了蒸馏器,虽然还是木制的,但比这个时代的技术要高出许多,做出的酒都能高价卖给各个高档的酒楼,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还有就是人力独轮车已经做了出来,李府已经开始使用开了,加上家具等的发明,李向直接就开了一个木器行,专门卖他发明的这些东西,也是顾客盈门,生意大好。
大家都在有条不紊的干着各自的事情,李向也感到轻松了不少。
056感恩的心()
听完大家的汇报,李向也把自己的计划拿了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堂教师的人选,虽然学生不多,但总要有老师来教的,而且李向要求的是要教学生一些不同于府学的知识。李向根据脑中资料的显示,锁定了两个目标,因此才来找大家商量的。
魏征问是哪两个,李向说一个是秘书郎虞世南,一个是现在被贬朱鸢县的前治礼郎高士廉。
长孙兄妹一听李向居然选中的是他们的舅父,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如果高士廉真的能来学堂当老师的话,那很快就会回来了,一家人终于能团圆,但杨广当时暴怒把他贬到岭南那么远的地方,会轻易就赦免吗?即使回来身体一定也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能恢复过来,这样就会耽误李向学堂的进度。
于是长孙无忌便说道:“公子真的要把舅父请回来?皇上能同意吗?再说从朱鸢到晋阳少说也要一年时间,怕会耽误了公子的正事。”
无忧也是期待的看着李向。李向笑笑说道:“你们也不必担心了,我既然已经说了,就一定会办到的,高大人是难得的有识之士,我也是早就想拜见了,再说学堂建好还要三个月,学生正式开学后可以先让虞世南先来授课的,而且不是还有你们几人在吗?大家多辛苦一些,等高大人回来一切都会好的。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把高大人请回来的,陛下那里我去说。”
长孙兄妹大喜,便要向李向拜谢,李向慌忙拦住说道:“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以后这种礼节就省了吧,再说请高大人回来也是为了我们的大计,不要谢我了,还是大人本身就有才能。”长孙兄妹只好作罢,但心里对李向的感激还是让他们更加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
这时李向又说出了他的另一个计划,因为屋中人比较多,所以他只留下魏征、长孙兄妹和张方洛几人,其余的都各自散去。
李向说他要去一趟榆次,并且要救出前陈公主陈莹莹。一时间除了张方洛外,其余人都很惊讶。
李向说道:“其实这件事本身我也是存有私心的。”看看他们又说道:“本来我和陈莹莹是有一面之缘的,只是当时情形下并没有作深谈,而且我也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现在有了目标,我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来实现它。陈莹莹是前陈公主,前陈刚刚亡国才几年,朝中也不乏一些前陈的大臣,只要陈莹莹可以帮助我们的话,我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和这些前陈旧臣取得联系,这也是我在朝堂上的一些助力,所以我还是决定去冒这个险。况且杨月萍和她都算是救过我命的人,现在她身陷囹圄,我既然知道了,也一定要帮忙的。”
李向说完示意大家都说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又都低下头在那里思考。长孙无忌先站了起来,他看看魏征笑了笑,说道:“公子,其实在我看来,这件事应该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实施,然后再考虑如果没有成功,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李向点头,等着长孙无忌继续说。
长孙无忌又看看无忧说道:“其实这件事情,归结起来就是两部分,怎么去做,失败了怎么善后。我先来说怎么去做,直接安排咱们的人去把陈莹莹救出来肯定行不通,那样我们也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救出来直接开始干咱们的大事就好了,也没必要去和前陈旧部去接触了,所以这个方法肯定不行。然后就是公子说的,咱们可以李代桃僵,但这需要一些时间去准备,起码在榆次县衙里要有咱们自己的人做内应,要不然成功的几率会很小。接下来说说失败后怎么善后,如果失败了,我们面对的第一道难关便是榆次县尉的追捕。榆次是有越骑卫的,就凭咱们这些人,我想不出半日就会被抓到,所以我们在去之前就要想好退路。至于是什么,在下还没有想清楚。”长孙无忌说完就坐下了。
李向点点头没有说话,也在那里考虑着。
张方洛大声说道:“辅机还是多虑了,要是真的到了短兵相接的时候,俺们这些公主亲卫也不是吃素的,就那些越骑卫几年都没有打过仗了,哪有战力,小菜一碟,公子放心就是。”
李向笑笑说道:“张大哥的话我信,但我们还是能不起冲突是最好的了,毕竟我们做的事情皇帝是不知道的,咱们可都是要去救前朝公主,被皇帝知道了,麻烦会很多的。”
魏征也是点点头说道:“公子说的是,在下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李向看看魏征问道:“先生说说还有什么问题?”
魏征说道:“我考虑的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救的问题。”
魏征说完大家都楞了一下,然后长孙无忌首先说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
李向皱了一下眉,然后又恢复原样说道:“先生还是说说吧。”
魏征站起来说道:“咱们为什么去救,刚才公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陈莹莹是前陈公主,也是唯一一个跑出来的皇室成员,那么她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救她就可以笼络那些前陈旧臣为我们效力,成为朝堂上一股隐形的力量。”说着又看看李向道:“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衡量一下得失利弊,先不说这件事情成功的几率很低,单就说救出来后,陈莹莹会不会帮助我们,就算她帮助我们,那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还忠于前陈,忠于她。那么我们救她到底值不值?”说着站到李向面前道:“在下的意见是不要去救了,救出来我们不知道可以得到多少力量,救不出来,我们自己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得不偿失啊。”魏征拱拱手站在了一边。
那边长孙无忌也同样站到了魏征一边,对着李向点点头没有说话。那意思是同意魏征说的。
李向再看看张方洛和无忧,两人都是皱着眉头,一时也没有说话。李向其实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要去救的话付出的代价确实有些大了。
无忧看了看李向说道:“我没有什么意见,只听公子的,你决定就是了,我支持你。”
李向正在犹豫,听到无忧的话,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失去本心了,感激的对着无忧点点头说道:“多亏无忧提醒我啊,李向着相了。”
然后对着众人说:“我很清楚大家担心的事情。第一我们还没有实力正面与朝廷的军队发生冲突,更加不希望暴露在皇帝面前,所以去救的风险很大很大;第二如果去救,我们需要动用的资源就会消耗不少,这对我们前期的发展很是不利;第三,就算是救出来也不一定对我们起到什么帮助。所以先生和辅机都赞成放弃对吗?”李向看着魏征和长孙无忌。
两人互相看看都点头称是。李向又看了看无忧和张方洛,两人没有表示,大概是等李向拿主意呢。
李向摸了下鼻子笑笑说道:“其实一开始我是想去救的,但刚才两位说完后我犹豫了,确实有些得不偿失。”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