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王恭是针对王国宝去的,但他在某种程度上变相地打击了皇权,得到高门士族的支持,包括有野心的桓玄,不得志的王珣等人。
所以王绪出主意,让他假借司马道子的命令,杀掉王珣、车胤,以除时望,巩固已方人心,然后再挟天子和相王调兵讨伐二藩。
王国宝不得已同意了这个计划,可等王珣、车胤二人到了以后却又不敢动手了,还傻呼呼地向二人咨询起来。
王珣和车胤是当之无愧的效忠先帝的人,他们此时被王国宝请来哪还不知他所想?此时听了王国宝的咨询,自然是大跌眼镜,也只好装傻充愣起来,“王孝伯和殷仲堪跟你也没什么深仇大恨,所争的不过权位罢了,你放弃权位不就没事了?”
王国宝有点不自信,“莫非把我当成曹爽?”
王珣是想让王国宝交出权力免祸,曹爽却是因为交出兵权,而被司马懿杀死的。
王珣见他起了疑心,连忙说,“你这是什么话呀!你哪有曹爽那么重的罪过,王恭又哪里是宣帝那样的人呢?”
车胤也在一边趁人打铁道,“当初桓公何等威武?当日他围困寿阳,也是很长时间才攻克的。如果朝廷现在派兵去攻王恭,他一定会退回京口坚守。倘若京口一时无法攻下,上游的殷仲堪又带兵乘虚而来,你又准备怎样办呢?”
王国宝听了王珣和车胤的分析,吓得脸色大变,惊慌之下便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解除一切官职;可奏章刚送上去他就后悔了,随后又让人弄了一道诏书,让自己官复原职。
王国宝犹豫不决,司马道子也像是无头的苍蝇一般,王珣却在此时成了香饽饽。
司马道子也将王珣召到了东府城,开门见山地问道,“王恭和殷仲堪一起造反这件事,你应该知道吧?”
王珣却装模作样地回答道,“朝廷内外的事,我一件都不曾参与,他们造不造反的,我又能从哪得到呢?”
司马道子听了这个回答,便知王珣不会出面调解双方的纠纷了。
司马道子的爱好倒是挺多的,清谈服散、贪花爱柳、饮酒泡妞什么都可来得,只可惜他的性子还是太怯弱了些,他对王恭和殷仲堪的联军,自然是不敢缨其锋芒的。
既不能和,又不敢打,唯一的办法也就只能牺牲王国宝同志了。
反正王恭指名道姓是要王国宝的嘛,以此弃车保帅,似乎也适逢其会呢!
司马道子将一切罪过都推到了王国宝身上,随即派骠骑谘议参军谯王司马尚之,前去逮捕了他,而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赐王国宝自尽,斩王绪于建康街头。
司马道子派使者前去面见王恭,对自己的过失表示深深的歉意。
既已失去了起兵的理由,王恭便只得带兵返归京口。
殷仲堪虽然响应王恭,但他的胆子与司马道子也差不多,并不敢真正出兵;等听说王国宝被杀了,这才威风凛凛地挥师东下。
司马道子再次写信道歉劝阻,殷仲堪算是赚足了面子,遂班师。
这场中枢与藩镇间的准军事对抗,是以司马道子擢升王珣为尚书令、王国宝为尚书左仆射且领东宫卫率为导火线的,最后却以司马道子的妥协而告终。
对于这样的结果,年近十五岁的司马元显,以实际行动对他的父亲表示了不满。
若是放在后世,司马元显的年纪最多不过是一个初三的学生,但他因为出身好而官拜侍中,并且从豫章回京后就成了亲,马上也是要当父亲的人了。
此时此刻,他向司马道子进言,“若是让王恭和殷仲堪继续做大,以后咱们就无法收拾了!这次咱们还能用王国宝的脑袋来丢车保帅,下次又能拿谁的呢?所以一定要做好万全之备。”
司马道子眼见儿子雄心勃勃,便拜他为征虏将军,又将中央警卫部队和徐州的文武官员都配给了他。
除了司马元显之外,司马道子最信任的人便是负责逮捕王国宝的司马尚之,以及他的兄弟司马休之。司马尚之是晋元帝司马睿叔父司马承的曾孙,他和司马休之是当时皇室中最优秀的人物。
他向司马道子提出建议,“如今各地藩镇强大,而中央弱小,宰相权轻,相王应该挑选最亲近的人,在外边建立起忠于自己的藩镇。”
司马道子深以为然,随后做出第一个重大措施,——任命王国宝的二哥王愉为江州刺史,防备荆州的殷仲堪。
早在王国宝被赐自尽前,他的两个兄长侍中王恺和骠骑将军府司马王愉,便向朝廷提交了辞职信。
在王国宝自尽后,他的母亲范盖则与他的次子王绵,一起乘船离开了京城。
0208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将王国宝的兄长王愉提拔为江州刺史,一来可以让王愉防备荆州的殷中堪,二来也可以安抚太原王氏失去王国宝和王绪后的情绪,这的确是一石二鸟的好计策!
问题是,现任江州刺史王凝之又该怎么安排呢?厚太原王氏而薄琅琊王氏,这对政局的稳定很不利啊。。。。。。
司马道子正在为这个问题而伤透脑筋时,却意外地接到了,正在吴郡为母守丧的王廞送来的急信,他在信中极力请求司马道子举兵讨伐王恭,并承诺自己可为先锋。
司马道子将信捏在手上,心中不由感叹,“这封信来得不是时候啊。”
司马元显却一语道破天机,“王廞这老小子不厚道啊!他本就是与王恭一伙的。如今煽动咱们出兵,多半是得罪了王恭。。。。。。”
司马道子点点头,“让他们狗咬狗才好呢!”
王廞出自琅琊王氏,他的祖父便是与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的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他的父亲则为会稽内史王荟,王珣、王谧、王凝之等都是他的堂兄弟。
与所有出身琅琊王氏的子弟一样,王廞也是一出生就有了朝廷的铁饭碗,他先任太子中庶子,后任司徒左长史,故人称“王长史”。
王廞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吴郡丁忧,但他随后却接到了王恭发来的邀请函,以他为吴国内史、建武将军,让他起兵三吴以做声援。
王恭的兵谏虽是以“清君侧”为名的,实际上却是对王权的一种打击,这对世家大族来说是喜闻乐见的事,特别是对日渐没落的琅琊王氏而言。
王廞拿着王恭的鸡毛当成令箭,当即与前吴国内史虞啸父商量起来,后者原就是先帝的心腹,理所当然不受司马道子待见且对司马道子充满恨意,所以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
又因为虞氏本就是会稽的大族,所以两人的招兵买马做得异常顺利,几日之内就召集一万多人马。
掌握了这支武装力量之后,王廞便意气风发地往西而去,做起排除异己的恶事来,真可谓是大肆杀戮了。
王廞带着这支队伍走到半路时,王恭却从京城传来了新的命令。——“兵谏的事已和平解决,咱们不玩了,你还是将队伍带回去就地解散吧!”
接到王恭的最新命令时,王廞当时就懵了,——造反这种事本来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怎么能够中途妥协呢?
造反是什么?
古代的人对“造反”的理解其实很单纯,就连伟大如项羽者,能够说出的豪言也就只有“彼可取而代之”罢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诸如“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类的想法。
对于“造反”的理解,阿q同志的心声或许可以代表大多数人。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泡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杀人、抢钱、抢娘们!——这就是绝大多数古代人对“造反”的最单纯的理解。
王廞提着脑袋响应王恭起兵,当然不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什么的。
王廞虽身着丧服,却到处诛杀异己,一边当孝子一边作屠夫;他是因有私心而被人利用,又因被人利用而结怨于人。
他这一路上可谓是做尽了坏事,所以才担心解散队伍之后遭人报复。
王廞的担心并非多余的,古来造反的、兵谏的那些人,投降后又有几人有好下场呢?
淮阴侯韩信投降刘邦,被吕后杀了!李密投降李渊,也被人家设计杀害了!梁山好汉就没几个善终的,还有吴三桂、张少帅什么的。。。。。。
既已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道理,王廞也就只能进言王恭继续围攻京城了,后者或许无法理解王廞骑虎难下的处境,所以果断拒绝了他。
王廞受到王恭的冷落之后,顿时意识到自己被孤立了,所以才转向司马道子,可后者给了他同样的答复。
进不能进、退无可退的王廞,权衡利弊之后还是以以卵击石的方式,将兵锋指向了王恭。
王恭得知王廞的意图后,派出了北府军猛将刘牢之在曲阿以逸待劳,大败王廞。
刘牢之身形高大,面如重枣,胡须和双目生得奇异,而且深沉刚毅、足智多谋。他的曾祖父刘羲曾奉侍晋武帝,以善射著称,做过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武将的才干,官至征虏将军,以勇猛雄壮著称。
谢玄创建“北府兵”时,招募勇壮威猛之士。
刘牢之与东海人何谦、琅王牙人诸葛侃、乐安人高衡、东平人刘轨、西河人田洛以及晋陵人孙无终等响应招募,以勇猛被选中;并被任命为参军,率精锐之师作前锋,使敌人望而生畏。
苻坚部将句难率兵南侵,谢玄率何谦等迎战,刘牢之在盱眙一带夺取句难的辎重及运输船只,以功升为鹰扬将军、广陵相。
在后来淝水之战中,刘牢之亲率五千北府精兵连夜冒雨突袭了驻洛涧的五万前秦军,并派军将秦军的退路切断,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
在决战当天,刘牢之又当上了老角色——先锋,率军一路猛冲,将前秦军打得四分五裂,在前秦军队败退后,穷追猛打几十里,连皇弟苻融也去黄泉路找梁成叙旧去了。
大战后,朝廷论功行赏,由于刘牢之初战告捷对整个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被拜为龙骧将军、彭城内史。
此时离淝水之战已有十三年了,参加淝水之战的谢安、王彪之、桓冲、谢玄、桓石虔、朱序等名将全都离开了人世。
如果现在的江左还有什么人可以称之为“百战百胜”的话,最容易令人想起的名字一定是“刘牢之”,尽管此前他在慕容垂手上吃过一次败仗。
百战百胜的猛将刘牢之,带兵狙击王廞这支“杀人、抢钱、抢娘们”的乌合之众,其战斗过程可以用“易如反掌”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倾国倾城第一人”慕容冲在战场上使用了女性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