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大土豪-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此时站在门口的人谁不知这层意思?

    但明白是明白,但因为面子的问题,某些时候还真就得含糊过去。

    原本范宁已不打算追究这点小事了的,可几个百济士卒对江左的面子问题,认识得实在不透彻,却又讷讷地辩解道,“小的也知他是使君,但他说什么也不愿意戴这个。。。。。。这个安全套啊!”

    说着话,这百济士卒便将用柳条编成的安全安全帽举了起来,范二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呵斥起来,“安全套你个头啊!这叫安全帽。”

    刘穆之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安全帽,他实在无法理解范二反应这么强烈。

    范宁便顺着这个话题责问刘穆之道,“这几个守卫,刚才非要让本官换上这什么安全帽才让进去,这。。。。。。这又是哪门子的规矩?”

    范宁这是摆上官威了啊,看来是真的生气了。

    范二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顿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平静地解释起来,“叔祖父有所不知,咱们这里面不是有两个升降机嘛?上面挂着各种建筑材料,除此之外还有上百人在高空作业。叔祖父您想啊,工地上这么多人这么多事,错漏之处是在所难免的,万一有东西从上面掉下来,砸到人的脑袋会怎么样呢?肯定会将人砸伤,要是大件的物品从上面落下,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可要是头上顶着头盔呢?没错,这个安全帽起到的便是头盔的作用,咱们不是没有资格带钢铁的头盔嘛,所以只能用柳条了,就这还是提前花高价向附近的村民定做的呢。所以,为了您的生命安全,在进入工地前,请戴上安全帽。”

    听完范二这一大通解释,范宁算是明白了人家非要自己戴安全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了,同时也意识到刘穆之在管理方面的专业性。

    “能想得这么远,你很不错。”范宁当即向刘穆之伸出了大拇指,后者自是受宠若惊,连称不敢。

    夸赞往刘穆之之后,范宁又向前走到几个百济士卒面前,郑重其事地对他们鞠了一躬,并诚恳地说道,“尔等在为我的生命安全着想,我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请诸位原谅我的无知。”

    几个百济士卒见范宁如此,当即肃然而立,情不自禁地向他行起了范二发明的军礼。

    范宁只以为这是百济的礼节,也不去多计较,只是接过了两个安全帽,戴着一个后又将另一个给了范中规。

    做完这些,范宁才与范二和刘穆之往工地走去。

0146建筑工地半日游() 
范宁走入工地的大门后,视线顿时就被矗立在工地上的两台升降机吸引了过去,这也是范二为了将更方便地将建筑材料提升到高处,而专门设计出来的。

    范二之所以想出制造升降机,到底还是因为脑子里突然闪过“电梯”这个词语。

    在范二另一个灵魂的时空中,电梯和升降机是两个可以通用的名词。

    但眼前的两台升降机却不能被称之为电梯,毕竟现在的人所能理解的电,也就只有雷电一种。

    不过,范二设计出这两台升降机的工作原理,还是与电梯有共通之处的,区别在于想要让电梯工作需要有电,而升降机的动力来源是工人本身。

    范二并不知道第一台升降机诞生于何时,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一定用到了它。

    升降机的结构很简单,其主要工作部件是几个滑轮组、能够承重的踏板,以及四根柱子固定成的长方形的电梯井。

    电梯井的底部需要用厚木板连成一体,这样也就省得移动之后来回组装了,在这块木板上当然也还要用大石头之类的重物压住,以免头重脚轻而倾倒。

    顶端同样需要连接四根柱子,这样才能做到这些柱子平均受力。

    升降机结构简单,但要将之造出来,却需要考虑到坚固耐用这个最大特点。

    范二最先想到的材料便是钢铁,可钢铁实在不好找啊,光是一台升降机就需要用到四根铁柱,这些铁柱至少得全长五丈粗如手臂。

    先且不论没有焊接技术的现在,如何将铁柱一根根连接成五丈长,单是想想这样一根铁柱的重量,范二顿时就摇头了。

    五丈长手臂粗细的铁柱,其体积大约在四立方米左右。

    范二代入铁的密度后,很快就算出了这玩意的大体重量是三万斤,一台升降机用到四根,其总重量最少十二万斤!

    就算铁的来源不是问题,就算能将它们固定在一块,又该用什么办法将它立起来呢?

    就算能够将它立了起来,又得需要多少人才能将它移动呢?

    铁这种材料,想想就算了吧!

    范二第一时间屏弃了以铁为材料,而后就想到了水泥。

    可水泥的材质毕竟不如铁,同样大小的铁和水泥,铁肯定远远要坚固得多。

    要想做出手臂粗细的铁柱的承重量,水泥柱的粗细程度必须得做成碗口大小才行,水泥柱里还得以编织成网状的铁丝为骨。

    或许是中国的拉丝工艺又出现了断层吧?

    反正范二现在想要得到铁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需要铁丝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再者说,碗口粗细的水泥柱,其重量又是多少?

    混泥土的密度大概只有钢铁的三分之一,但碗口粗细的水泥柱,肯定要远比手臂粗的铁柱重得多!

    范二能够选择的材料也就只有木头了,好在这个时代的生态资源丰富,想要找适用的木头并不是难事。

    所以当范宁走入工地后,首先见到的便是着两座庞然大物。——范宁心一眼看到这用竖立的木头,做成的升降机时,心中出现的量词便是这“座”字,而不是“台”。

    升降机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此时正有几个工人用绳索操纵着滑轮组,缓缓将足有半方已打成捆的木板送到了第一层楼面上。。。。。。。

    范宁很直观地认识到了升降机的妙用,随之转头问刘穆之道,“这个就是升降机?”

    刘穆之点点头,认真地回答道,“明公所料不错,这就是升降机了,其主要功用就是将重达千斤的水泥柱子、木板等物送到高处去,而铺设楼面时所用的混泥土,还是得让人挑着走梯子更快。”

    三人说着话,便往工地里面走去,范宁看着里面的工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便不时点起头来。

    刘穆之则边走边介绍,“那边的五十个人正在碎石,就是大块的石头打成碎块,这些碎石块与沙石、水泥混合起来再加上水,便成了混泥土。混你土是浇筑楼面的最重要的原料,将石头打碎更容易将楼面铺设平整。碎石的工作是最累的,我将他们半天一轮换,当他们每人轮过两遍后,第二楼就差不多盖起来了。”

    范宁听刘穆之说完,顿时诧异起来,“你招了五百人来此,听你刚才这么一说,是打算十日之内完成盖楼的工作?”

    刘穆之再次点头,指着远处的楼面道,“明公您看,我们的工作是从前天开始的,第一天主要是磨合,但也将第二楼的框架大体立了起来。又经过半天之后,他们便基本熟悉了在这工作的节奏,昨天中午前开始进行建筑的准备工作,半天内就已浇完了一个楼面。他们今天的进度明显比昨天更快了,我想今天浇筑两个楼面是没有问题的,后天就能将第一层楼面全部竣工了。。。。。。”

    范宁便听便点头,范二则适时地补充道,“浇筑第二层的时候,其实可以直接在第一层楼面上和混泥土,将梯子也一并搬到第一层楼面,所以速度上不会差太多。也就是说,两天浇筑完一层楼面是没有问题的,盖楼全部完工也就是六七天时间,十五之前肯定能够完成了。。。。。。”

    “有这么快?”范宁不敢相信地问道。

    “其实也不算快了,咱们建这楼应该从筹集各种材料开始算起的,建筑材料和人力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有足够多人的人,一天时间我都能将这楼给盖出来。”范二继续解释起来,而后越说就越兴奋。

    使用钢筋水泥和砖头瓦块盖楼,明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传统的建筑方式,一般都是从下往上盖,讲究的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而用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却可以由上往下盖,或是先盖其中某一层,或是同时几层一起盖。

    二十一世纪的长沙某五十七层的高楼,建造的时间不过十九天而已,平均下来正好一天三层。

    更快的建筑速度是神奇的印度人创造的,他们仅仅用了四十八个小时就造了十层楼。

    平均每天盖五层!

    当然了,印度人这一天是满打满算的。

    范二肯定不能跟他们比,毕竟这个时代的晚上照明就是一个大问题,毕竟他也没想过创造记录不是?而且,现在时间绰绰有余,盖楼什么的,不用太赶的。

    他这话听在范宁和刘穆之耳中,实在有些吹牛之嫌,好在两人都只是笑笑,并没有开口反驳。

    范二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铺设模板什么的的确可以几个楼层一起进行,但木板下面的支撑呢?这个时代没有足够多的钢筋,浇筑第二层楼面时还是得需要将支撑点设在第一层上的。

    明知自己失言,他只得尴尬地笑着补充道,“其实盖楼本身并不太难,难的是后面的装潢工作,咱们还有二十天的时间搞装潢,但也还是时间紧迫的。不过,到了装潢的阶段也就不需要看老天的眼色行事了,晴天雨天都一个样。

    刘穆之听了范二之语,也意识到工作越来越有难度了。

    如果说建楼只需要把握大方向的话,装潢可就需要面面俱到了,现在盖出来的楼还只能说是半成品,可装潢之后就不能这么说了。

    无心之失,也会成为话柄的。

    刘穆之表示鸭梨很大。

    范宁却为范二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表示欣慰,行百里而半九十,能够认识到后面的艰难,表明他的确是成熟了。

    他继续在刘穆之的讲解下往里走,听他详细介绍起各种工种、各种工作的优缺点以及工作重心后,他不但对井井有条的工地甚为满意,对刘穆之亦是十分欣赏了。

    而后几个人从第二楼的另一边转了出来,便看到了前方从码头处延伸出来的水泥路。

    这条水泥路也是,在范二的亲自指挥下造出的第一条水泥路,她长有二三十丈,宽一丈多,仿佛如同一匹缎子扑在路面上。

    看惯了黄泥地面和青石板铺就的路面的范宁,看到水泥路时,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范宁走到水泥路上,感受了她的坚硬之后,又用脚跟踏了几下,“这是混泥土铺成的?现在做出的楼面也会和它一样吗?”

    刘穆之笑答道,“这条水泥路是一个多月以前铺就的,当时舍不得多放水泥,而且还下着雨,所以在质量上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现在做出来的楼面肯定更好,但您最后可能看到的楼面上是铺上木地板,或者地毯的。”

    范宁“哦”了一声,又忍不住问道,“既然还要铺设木板或地毯,何必用混泥土做楼面?想着这玩意就足够冷,而且这么重。”

    刘穆之也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才好,只得转向范二,后者当即笑道,“混泥土的隔音效果比较好,也能防火,这是用木板的楼面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