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唐金宝连忙应道。
听的这话,薛良辅不由一喜。难道要对倭国动手了?联想到刘思武这几日也赶来了汉武,他越发的肯定这一猜想,当下他便含笑道:“东边是时机了?”
“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先蚕食。”胡万里说完便不再吭声。
薛良辅以为他是在想官员考核的事情,犹豫了下。才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小琉球官员着实是不好做,上下为难,少爷还的宽厚些。。。。。。。”
“这官员考绩制度怎么样?”胡万里闷声问道。
“别出心裁,利于官员亲民,清廉,勤于政务。”薛良辅毫不迟疑的道:“不过,上下级关系不好相处,不利于团结,不利于政令下达,难收以臂使指之效,也就东兴港能用,在大明,朝廷必然乱成一锅粥。”
胡万里缓缓的踱着,走了一段,他才语气平淡的道:“为什么大明不能用?”
思忖了片刻,薛良辅才道:“简单,小琉球官员不多,而且俸禄也高,是大明官员的五倍,不用捞银子也能过的体面,大明不可能开出如此高的俸禄作养官员,再则,官员只顾地方,不顾大局,屡屡抗命,数万官员岂不乱套?以大明之辽阔疆域,政令不通,后果难以想象,因此这法子放之一隅尚可,推行天下,则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胡万里不以为意的道:“只有侵害到地方的士绅商贾百姓的利益,地方官员才会抗命,再则,抗命的也只是地方府州县官员而已,其他官员的考核,还是掌握在都察院和吏部手里,不存在上下乱套和政令不通的弊端。
小琉球之所以能够实行这法子,根本这于咱们重视士绅商贾百姓的利益,维护他们应有的权益,遇到抗命,咱们不是一味的强制推行,而是反思,更改,甚至是放弃,但可以肯定的是,地方官员抗命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因为咱们在不断的积累经验。
你留意到没有,咱们小琉球的田赋商税实际没比朝廷优厚什么,唯一减少的是役。。。。。。。”
听的这话,薛良辅不由苦笑着道:“少爷应该很清楚,最扰民的也恰恰是这徭役,大明的赋税并不重,就算是现在的新商税也不重,不堪承受的就是徭役,再说了,小琉球的田赋商税虽说跟朝廷一样,但仍然是有很大的区别。
田赋一块,都是上缴银子,农户一半田地是种甘蔗,这甘蔗可比稻米赚钱多了,商税看起来与大明一样,货物税都是十五税一,但小琉球货物税却只收一次,不重复征收,要说税重了点的是行业特种税。”
说到这里,他发现被胡万里带偏了题,赶紧的将话题转了回来,“各地的情况都不一样,小琉球毕竟只是一隅之地,不能以偏概全,少爷不妨在南洋各地都尝试一下。”
“各地情形不同,可以因地制宜。”胡万里沉声道:“这法子能够长期保证吏治不败坏,这点才是我最为看重的。”
听的这话,薛良辅点了点头,道:“这倒确实难得,府州县的官员不贪,就没银子给上官孝敬,就算是孝敬也是极为有限,官场贪腐之风没有盛行的根基。。。。。。。”略微一顿,他才道:“不过,朝廷的徭役却是无法跟小琉球一样,完全免除的,无法根除徭役,就无法根除贪腐。”
免除徭役,这对大明来说,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胡万里微微颌首,便不再吭声,这些年,东兴港在大明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着重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若是不能根除贪腐,若是只能施行于一隅之地,不仍旧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可是清楚明清官员的贪腐有多厉害!(未完待续。。)
。。。
第430章 出兵理由()
离开港口越远,会同大街也就越冷清,虽然不过亥正时分,大街上已经看不到几个人影,没有灯光的大街一片黑暗,胡万里默默无语的在黑暗中漫步,想着心事,薛良辅也是一声不吭,心里默想着方才的对话,唐金宝等一行亲卫则如暗夜幽灵一般,消无声息的在四周警戒。
不紧不慢的脚步声在经过仔细打磨青石铺砌坚固平坦的会同大街甚是单调,没有人为胡万里提着灯笼在前面照路,这既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也是胡万里的一个特殊爱好,他喜欢在黑暗中漫步。
胡万里很清楚,薛良辅的话极有道理,小琉球是小琉球,大明是大明,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小琉球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由财大气粗的他肆意挥毫描绘,而大明却是一幅已经成形而且没有留下多少空白的画,想要添加改动一丝一毫都的花费极大的气力,况且,他的财大气粗也只能相对于小琉球而言,对于大明来说,这点家底怕是只能塞个牙缝。
或许推到重建,将大明变成一张白纸,才是最为正确的,胡万里缓缓的长吁了口气,很快就将这一想法驱散开去,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就算能够推到,大明也不可能成为小琉球这样的白纸!
“哗哗”的水流声在黑暗寂静的大街上分外清晰,胡万里缓缓停下了脚步,距离他不远的树影下立着一个人影,当街小便!他不由皱了皱眉头,随即继续迈步,轻声吩咐道:“随地小便,揍他一顿。”
听的身后传来的惨叫声,薛良辅苦笑着道:“少爷这可是滥用私刑。传出去可不好听。”
“没那么严重,不过是小惩罢了。”胡万里闷声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小琉球百姓这些年越来越富足,但素质却是没有丝毫提高,在这方面要加以引导约束。。。。。。。”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引导约束怕是效用不大,还须的强制规范行为准则。”
听的这话,薛良辅不由暗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胡万里喜欢洁净,小琉球上下官员都以洁净为荣,就连城池港口也处处追求洁净,但百姓一时间却是很难养成洁净的习惯。略微沉吟,他才道:“穷人乍富,很多习性不是短时间就能纠过来的,这至少要一两代人的时间。”
“靠自发形成确实要几代人的时间。”胡万里沉声道:“不过,可以强制,不论是护卫队还是学校都是在强制灌输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百姓也可以强制灌输。可以利用罚款苦役来约束百姓,这事。我回去订个制度。”
有必要如此认真?薛良辅犹豫了下,才道:“少爷,这会不会有些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胡万里放缓了脚步,缓声道:“这不是小事,你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人口众多。居住密集,医疗又跟不上,若不讲究卫生,一旦爆发疫病,后果不堪设想。欧洲爆发鼠疫,动辄死亡数以百万计,四川、福建历来也是役区,如今小琉球的港口城池人口密集,流动性又强,这事丝毫疏忽不得。”
他可是很清楚,压垮大明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应该是北京城的一场大鼠疫,否则,李自成根本不可能轻松攻下北京城,而且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也同样是败于鼠疫,小琉球如今的情况说是逆天而行也不为过,他可不想被一场瘟疫夺走这数年的心血。
听的胡万里是出于这个考虑,薛良辅连忙正容,道:“少爷高瞻远瞩。。。。。。。”
生化战或者是说细菌战,胡万里没听他奉承,脑子里却是猛然冒出这个念头,这年代瘟疫的杀伤力要远超过战争,鼠疫、天花、痢疾、霍乱、流感、脑膜炎,不论哪一个,这时候都无法控制根治,新物种入侵,带来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这一点,欧洲人可没少用,美洲现在流行的天花,应该就是西班牙人有意散播的。
而且倭国在历史上也用过细菌战,如果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胡万里是丝毫不介意的,只不知道对倭国来说,什么疫病是新物种?这要经过详细的调查!
七月初,天气依旧酷热,虽然有风,却也并不凉爽,总兵府,书房,胡万里摇着折扇,缓缓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茂盛的桂花树,半晌才沉声道:“小琉球为官不易,俸禄虽高,却根本不及海贸和开办作坊,这一点,我清楚,小琉球新建,官员政务繁多,差事繁忙,我也清楚,但官员自有官员的体面和尊荣,你也不用为他们说好话,制度制定了下来,就必须执行。
东丹、归仁两县的知县既然不得民心,就必须撤换,事关东兴港声誉,不能徇私,愿意留下来,降级使用,不愿意留下来,另行公开招聘选拔,这事不用再议。”
听的这话,薛良辅不由的一阵无语,犹豫了下,仍然是力争道:“少爷,东丹、归仁两知县三年考绩,前两年都是平常,独独今年是不称,不能抹杀了前两年的功绩不是。”
“不称就的撤换,这没什么好说的。”胡万里转过身来,看了他一眼,道:“知道你为难,再难也的咬牙挺着,不能百姓看了笑话。”
话音才落,李风烈在门外躬身禀报道:“伍子顺、刘思武、李健在外求见。”
“让他们进来。”胡万里说着缓缓的踱回主位上坐下,这才放缓了语气道:“管官员要能上能下,才识不逮,换下来慢慢磨练,上位者,凡事必须持之以公,再则,公开招聘选拔官员也有利于笼络士绅商贾百姓,这事没必要犯难。”
伍子顺三人进来,敬礼道:“见过少爷。”
“坐。”胡万里用折扇指了指座位。
三人落座后,伍子顺看了薛良辅一眼,便直接说道:“报告少爷,足利义维回信。婉拒了联手合击大内义隆。”
婉拒了!胡万里还真是没料到一手扶持起来的足利义维居然有胆子婉拒他的要求,不由一愣,见他不吭声,刘思武沉吟着道:“少爷,足利义维如今已成气候,完全掌控了京都附近和四国的大部。与大内、北条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他不敢与咱们合兵攻击大内,并非是没有胆量,而是担忧咱们在倭国立足后吞并倭国,收拾了大内义隆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他。”
听的这话,薛良辅有些难以置信的道:“足利义维如此忘恩负义,就不怕东兴港的报复?”
“不怕!”刘思武沉声道:“倭国极少遭遇外敌入侵,只有元蒙打过倭国。如今咱们不过六万兵力,他估摸着咱们不敢打倭国,再说,足利义维所在的京都,乃是倭国中心,咱们若是攻击他,大内、北条必然同仇敌忾,不会袖手旁观。因此,他料定。即便咱们要攻倭国,也只会从大内和北条入手。”
薛良辅接着问道:“足利义维就不担心咱们转而大力扶持大内家?”
“三家必然暗中有协定。”胡万里沉声道。
书房里登时一片安静,半晌,胡万里才道:“你们是何意见?”
“倭国多是山地,若是征倭国,短时间内怕是难以全歼。”李健开口道:“再则。一旦开战,倭国海贸必然大受影响,大明这方就的延误,同时断绝大明和倭国的贸易,小琉球怕是难以承受。属下窃以为,大明更重要。。。。。。。”
要与大明争天下?薛良辅虽说早有猜测,但亲耳从李健嘴里听到这话,仍然还是有些震惊,这可真真是蛇吞象了!东兴港虽说发展的快,但兵力毕竟有限,胡万里这胆子也太大了点!
刘思武亦接着道:“大明的发展潜力远大于倭国,属下也倾向于先打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