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枭将-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和辽军在京师城下的气氛异常的诡秘。

    作为死敌的秦军和辽军双方,两军顿兵京师城对峙却毫无动静。秦军不向辽军发起攻击,冲破辽军的军阵入城,同样的辽军夜对秦军毫无动作。两军只是很有默契一般对峙着,谁也不先动手。像是商量好了一般。

    大战在即,双方的这般作态让人感到很不解。

    不仅仅是第一天如此,第二天,第三天也是如此,秦军和辽军就这么干对峙着。

    还有传闻说辽东总督彭朝栋因为这次辽军入关要负很大的责任。这一点全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大赵立国近三百年,京师城让蛮夷的军队给团团包围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穆宗时期,穆宗乱政。导致大赵国力衰弱,北面的萌古部族乘势崛起,大赵边防不振,没几年,萌古部族便大兵压境,直逼京师城下。这便是有名的穆宗九年的虏变。

    穆宗九年的虏变,都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尘封往事。而且对于这段往事赵人很忌讳提及,更不用说谈论此事。毕竟穆宗九年的那场虏变,是赵人的耻辱。每个人对自己的耻辱的往事对讳之莫深,更何况一个从来都是以****大国而自居的泱泱大国。

    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心人在作祟,穆宗九年的虏变,传的满城风雨。

    在这么敏感的时期的提及穆宗九年的虏变,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穆宗九年的那场虏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当下的辽军围城。

    一百多年前,当时的京师城和今天一样岌岌可危,甚至可以说比今天还要糟糕。当时当政临朝的国君是穆宗皇帝,而穆宗皇帝是大赵十几代皇帝以来,唯一一位连皇室都不得不承认是昏君的皇帝。可见其昏庸至极。

    而当今的皇上却是公认的英主,国有王国之相,而君非亡国之君,这也是三朝以来,大赵能在国力衰退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一直坚挺到今天的原因。对于大赵王朝和他的子民这是一件幸事。但对于宋宇仁本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宋宇仁时常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个。假如宋宇仁接手的不是一个烂摊子,不是一个奄奄一息,江河日下的帝国。或许宋宇仁可以做的更好吧。

    穆宗九年的虏变是大赵王朝的一个转折点,同时穆宗九年也是最血腥的一年。血腥不仅仅是指萌古人包围京师城,对京师城造成伤害。而是指因为穆宗九年,因为这场虏变引发连锁反应。因为这次虏变,大赵的官场发生一场大地震。

    粉碎萌古人攻占京师城的新党官员,趁势崛起。这些官员此前多数遭受到穆宗信任倚重的老派官员打压。

    萌古人退去之后,外患刚刚平息,在追究萌古人入关的责任的时候。老派官员入狱的入狱,罢黜的罢黜,能够留在朝堂上的老派官员十不存一。

    在那场权力气转移的腥风血雨过后,新党正事宣告崛起,开始了大赵王朝漫长而又艰难的中兴之路。

    这场权力洗牌的诱因便是外地入侵。

    今天,外地入侵是否会再次成为大赵权力重新洗牌的一个诱因?而今大赵官场的局势和穆宗九年确实有些相似之处。秦党官员和浙党官员势同水火,就连市井小民都知道。

    而彭朝栋正是秦党的核心人物。这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

第二百七十六章:暗流(二)() 
第二百七十六章:暗流(二)

    在抵达京师城城下的三天之后,彭朝栋终于在第三天开进京师城。

    戏剧性的是辽军很守信用,三天之后辽军将一路上的战果之一:大赵镇军降族和抢来的百姓悉数放归。同时还想彭朝栋表面,大辽国有议和之心,还休了一封文书让彭朝栋代为转达给大赵皇帝宋宇仁。

    这一次辽军的确是表现出了相当大的诚意。以往大赵也和曼舒族有过几次行款(也就是议和)。但是这些议和无一例外全部都告吹,没有一次成功。原因很简单,曼舒族不仅没有议和之心,就连议和表面的功夫都懒得做。

    大赵又是极为重视面子,既然曼舒族连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做,自然是认为曼舒人没有议和的诚意。这个议和也就无从议起。最终双方都是不欢而散。

    而这一次,先不说辽国到底是不是真心实意,有意和大赵议和。但是至少表面功夫,辽军是做足了。

    彭朝栋在进入京师城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要打一场恶战,突破辽军的坚如磐石的包围圈,进入京师城的打算。

    正当彭朝栋的秦军要开拔进城的时候,辽军的举动出乎意料。辽军非但没有阻挠秦军进城,反而让开一条大路:任由秦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京师城。

    京师城上的军民呆愣楞地看着秦军从辽军让出的大道直抵京师城下。一路上辽军就像是仪仗队一般目送着秦军,没有丝毫的阻拦。真是咄咄怪事!

    京师城的城门并没有打开,在这非常时期,有权力打开城门的人只有一人。那就是大赵皇帝宋宇仁本人,除了宋宇仁本人之外,没有谁再敢私自打开城门。

    现在京师城的城墙是京师城安全的最后屏障,没有离开京师城高达厚实的城墙作为屏障。京师城将成为辽军砧板上的鱼肉,任由辽军宰割。宋宇仁一再下令没有他的命令京师城的城门绝不能开启。

    没有人能够负得起开启城门之后产生的后果。

    “我们是秦军,快快打开城门,放我们入城!”

    秦军在到达京师城城下的时候,京师城的城门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打开,然后是京师城内的人们敲锣打鼓地迎接他们进入京师城。

    京师城的大门依旧是冷冰冰的关闭着,没有为他们开启。在等了片刻之后,城下的秦军终于不耐烦,喊负责守卫京师城的禁军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

    “千户大人,这门开还是不开?”守门的禁军小卒没有主意,像他这样的小人物,自然没有打开京师城城门的资格,因此,这名小卒问负责城门的禁军千户道。

    “开个屁!”禁军千户还没有开口,另一名禁军小卒便忍不住插口道,“秦军来到京师城下多少天了?为什么今天才要进城?我听说,秦军的主帅也就是彭朝栋彭总督,这些天一直往辽军大营跑保不准秦军和辽军事在商量什么龌蹉的勾当!现在秦军和咱们是不是一条心都说不准。这门可开不得!”

    禁军千户阴沉着脸,也不知道这名小卒是从哪里听来的谣言,训斥道:“闭嘴!这里没你说话的份!”

    那名多嘴的士卒在挨了训斥之后很快老实离开下来,不再多言。

    “千户大人,这门开还是不开。”那名小卒问道。

    禁军千户沉吟半晌之后,皱着眉头说道:“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准打开城门,擅自打开城门者,以叛敌之最论处!兹事体大,本千户要向上头请示!”

    禁军千户也不敢擅自做主,下令暂时不打开城门。禁军千户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为秦军开启城门这么大的事情不是他能够做的了主的,要是出了半点差池,他全家的人头都不够砍。

    禁军千户不敢懈怠,交代手底下的士卒看好城门以后,向他的上官禀告此事。这件事情还是交给上面决断,只有将这件事情上报,基本上就没有他这个小小的禁军千户什么事情了。

    秦军将要入城的消息经过层层汇报,最终送到了宋宇仁。秦军入城这样的大事最终还需要宋宇仁决断。

    曾几何时,在京师城被围困的时候,彭朝栋的秦军是宋宇仁的最大的希望,也是宋宇仁坚守住京师城的决心。

    就是这样一支一直让宋宇仁苦苦等待翘首以盼的军队,此刻宋宇仁竟然犹豫要不要放秦军的入城。这是何等的可笑。

    如果是在几天前,宋宇仁会包不犹豫地打开城门,放秦军进城。宋宇仁和全城的百姓一样,在潜意识里也将秦军视为京师城最后的救星。

    然而现在,宋宇仁却是对这颗救星产生了怀疑。彭朝栋的秦军这些天表现的实在太过反常,反常到让宋宇仁不敢再继续相信彭朝栋。

    彭朝栋为何在抵达京师城没有在第一时间突破辽军的防线进入京师城。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这件事情的话,还不足以让宋宇仁对彭朝栋产生怀疑。毕竟虽然秦军表现反常,但还都只是他的猜测罢了,猜测并不能说明什么。

    真正让宋宇仁对彭朝栋产生的怀疑的是冯伯成潜逃回京师城。

    冯伯成是密云监军,密云城失陷是辽军破边入关的开始。作为监军的冯伯成对密云城的失陷要付很大责任,况且密云城在一夜之内失陷的原因就是因为密云城的将领在给冯伯成祝寿,导致密云城出现无将指挥的荒唐局面。

    冯伯成是宋宇仁亲自派出去的亲兵,冯伯成丢失边塞重镇密云城无异于丢失了宋宇仁的脸面。

    宋宇仁本来不想见冯伯成,直接将冯伯成斩首示众。但是冯伯成在被带走之时直呼他有关乎京师城安危的重要信息要当面告诉宋宇仁。

    宋宇仁这才决定在冯伯成行刑之前见冯伯成一面,看看冯伯成到底有什么好说的。丢失封疆,再轻难逃一刀,区别就只是挨一刀还是挨几百刀和几千刀的区别。

    这一见,便是宋宇仁对彭朝栋起疑心的关键原因。(。)

第二百七十七章:暗流(三)() 
第二百七十七章:暗流(三)

    冯伯成很清楚自己丢失封疆死罪难逃,唯一有可能活下来的机会便是立大功。将功赎罪。

    辽军的高层也也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冯伯成,在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局。

    冯伯成在辽军故意的松懈下,成功地“逃出”了辽军军营,并且成功地回到了京师城。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是冯伯成确实是逃了出来。

    在逃出来之后,冯伯成本人甚至都不敢相信他逃离了地狱般的辽军军营。

    冯伯成逃离了地狱,但也只是从一个地狱迈向另一个地狱罢了。

    有失陷密云城的污点在,就算活着回到了京师城,宋宇仁也不会放过他。

    而冯伯成在辽军军营内偷听到的耸人听闻的“秘密”,则是他唯一立功的希望。冯伯成一定会仅仅抓住这颗救命稻草,洗淡他的污点,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辽军破边而入,出于畏罪的心理私下里和辽军和谈,以达成某种协议,减轻自己的罪责。这也可以解释彭朝栋和秦军这些天举动异常的原因。

    宋宇仁叫退了殿内的所有人,偌大的宫殿之内只有宋宇仁。宋宇仁感到心里空荡荡的,有些失落感,这种感觉或许便是所谓的孤家寡人的感觉罢。宋宇仁这么想着。

    彭朝栋是他极为信任的封建大吏,是为数不多能够让宋宇仁一直相信到现在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彭朝栋是先帝托孤之臣的缘故。能连续获得三代皇帝的信任,在两度权力的交接中屹立不倒,彭朝栋个人的因素居多。

    没有能臣,仅仅只凭借他宋宇仁一人的“英明”,是无法支撑住这个庞大的帝国。事情总要有人去做,宋宇仁一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事事都事必躬亲。

    彭朝栋现在还值得信任吗?彭朝栋和辽军是否忙着他和辽军私下里达成的某种不为人知的协议?这是宋宇仁现在心头最大的顾虑。

    “皇上用茶。”在这个时候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