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夏历史上虽然已经有了诸如秦律、汉律这些东西,但是这些律法并没有流传下来,并且其中的条文正如之前所说杂七杂八,很难称之为真正的律法。
历史上真正有成文记载的华夏法律被认为是《唐律疏议》,已经是盛唐时候的事了,而这个时代自然没有这东西存在。
唐代之所以开始逐步意识到成文律法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天下各地的交流和沟通随着盛世的来临而不可避免的增多,朝廷自然也不可能再让地方保持不同的律法条文形成差异,因此自然就需要站在中央的角度上来制定一个能够约束整个天下所有人的律法条文,一来能够保证江山社稷的稳固,二来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
而在之前的南北朝侧重点在统一或者自保,归根结底都在战争上,自然没有人会在乎什么律法,真的要有律法的话,世家豪强们当然不愿意遵守,因为在大多数的世家眼中,他们应该才是立法者,或者换句话说,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的才是法律,才是所有人都需要遵守的社会规则。
而朝廷自然也不愿意真的有一种东西来限制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苛捐杂税,否则设立了法律再违背的话,和打自己的脸没有什么区别,毕竟朝廷要是真的颁布法律的话,自然就需要维持和保护法律的正确和公义。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李荩忱已经快要完成天下的一统,并且打破了原本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的隔阂,再加上他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压制世家,法律的制定不仅仅是让大汉内部加速变成一个整体、一个中央集权的整体,也是在打压世家的道路上再向前走一步。
当世家的命令和话语已经无法撼动朝廷的权威时候,世家自然也就彻底变成了屈服在朝廷统治下并且和朝廷合二为一的贵族,甚至也就不再有世家这种称呼,因为他们的家族不再是不可取代的了。
不过李荩忱到时也没有打算一步到位就建立起来完善的法律体系。毕竟法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还不是什么熟悉的东西,人们对于这个不过是有初步的概念。
李荩忱选择税收作为试点,一来是解决现在各地税收不一、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些仿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思,二来也是想要再试探一下世家的态度,毕竟很多事情李荩忱还没有胆量一步到位。
对付世家,他倒是比较倾向于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方法,不断地从各个方向侵蚀世家的地盘,最终彻底将世家推翻,实现中央集权。
第一四五七章 几个字的重量()
李荩忱记得清楚,历史课本上总是写着“加强中央集权”。当时李荩忱还并没有在意,加强中央集权在他看来对于中央王朝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现在李荩忱才发现,事情绝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不仅仅很困难,而且简直就是在玩火。
在世家的面前玩火。
在世家面前玩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历史上杨广就是这么一个玩火的家伙,他大刀阔斧的进行各式各样的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却忽略掉了自己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中央集权,当时的山东世家、关陇集团乃至于被打压的东南士族,都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间,当杨广开始压迫他们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反抗。
纵观整个隋末的战乱,依旧还是各个世家的主场。
李荩忱不打算成为另一个杨广。
从自己入建康府将南陈取而代之到现在,李荩忱方才敢说,自己要着手开始进行加强中央集权了。之前建设书院和推行科举制度是第一步,而现在制定律法则是第二步。
李荩忱径直说道:“关键就在于收入高的人和收入低的人,税收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设立税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不同收入的人向朝廷提供不同额度的财物,以个人的收入而不单纯只是以人头数量计算税收,否则的话对于收入低的人来说。
如果朝廷提高税收,不啻于直接增大了生活负担,进而会直接引起社会的动荡和骚乱。
对于收入高的人来说,如果朝廷税收不高,那么自然就很难影响他的财富积累,天长日久,家中富足之后,朝廷的存在意义自然也就变得淡薄,很容易导致这种人对朝廷心怀不轨。
因此税收的制定肯定也要根据个体的不同。
华夏古代在税收和类似的徭役上一般都会采取公平的方式,但是这种平均分配的方式实际上又是很不公平的,毕竟每个人的收入不一样,如果承担相同的税收和徭役,只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贫富差距就是社会矛盾,而且是很容易引来整个社会动荡的不容忽视的矛盾。
而后来朝廷也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增加对商人、赘婿等社会低下阶级的徭役,增加对商贾等高收入群体的税收,以求能够拉平这种差距。但是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作为,毕竟真正手握社会主要财富的还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尤其是在东汉之后的世家,朝廷的重税无法落在他们的头上,那么社会贫富差距和由此带来的矛盾就会一直存在。
加大对世家的税收,进而进一步打压世家、减少世家和平民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李荩忱要求按照收入征收税款的根本目的。
陈叔慎额头上已经有些汗珠出现。
李荩忱的目的,他可是看的很清楚。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李荩忱会让他来做这件事,毕竟东南士族之中没有谁比曾经的皇室陈氏更加尊贵了,而陈氏带头主持,和陈氏有利益纠葛的各个家族不管愿不愿意也只能跟着。
李荩忱的要求很容易实现。
问题就是陈叔慎愿不愿意或者说敢不敢去实现。
“这个问题臣已经有所考虑,并且会在近期付诸实际,并给陛下呈递一个详细的奏章描述臣的打算。”陈叔慎沉声说道。
年轻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在其位的压力。
李荩忱微微颔首。
他也知道自己这是让陈叔慎在做选择。
伸手拍了拍陈叔慎的肩膀,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此事慢慢来,包括整个税收法,朕要的不是漏洞百出,而是一个真正能够实现、能够推行下去的税收法。而这,只是开始。”
“这只是开始”。
几个字从李荩忱的口中吐出,压下来。
陈叔慎感觉力道千钧。
这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郑重一拱手:“臣遵旨。”
是为了一个家族和一个世家团体的利益,还是为了一个时代、天下万民的利益,这一刻陈叔慎已经做出了选择。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也希望这三百年的迂腐和冲突,有所改变。
人活了这一辈子,既然明知道有些错误不能再延续下去了,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着去改变呢?
李荩忱看了一眼陈叔慎,露出笑容。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背叛自己的阶级而为了新的时代拼搏的人。
或许他们还不足以被称为“解放者”,但是他们都是高尚的。
一个税收法或许不足以说明什么或者确定什么,但是更多的律法汇聚到一起的时候,大汉的法律体系就会形成,那个时候皇权将会被摆在更加至高无上的位置上,任何人都无法再撼动朝廷或者皇权的威严,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自己的小天地。
当然了律法制定出来了归制定出来,真正想要确保各地都能够遵守,还需要朝廷通过暴力推行。
毕竟作为朝廷的暴力机关,刑部和军方都不是吃干饭的,维护朝廷的律法通行,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
至于律法继续发展,会不会最终替代皇帝的威严,成为一个国家统治的根基,那李荩忱旧部知道了,毕竟就算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也是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了。
在李荩忱的推动下,商贸和工业在发展,因此勉强也可以说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这萌芽还很弱小,并且也没有任何的思想家能够站出来解释和进行思想启蒙。
历史上的欧洲之所以快速的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资本积累和工业的发展,还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启蒙运动等等一系列的开民智的行为,让普罗大众也逐渐对思想的解放和自己能够争取到的权利有了深刻的认识。
而至少现在李荩忱还没有见到这样的思想家。
从封建时期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短短几年、几十年和几代人的问题。
儿孙自有儿孙福,自己之后再会发生什么,李荩忱自己也无从判断。但是他并不拒绝华夏会完成类似于光荣革命的皿煮过渡,毕竟这是时代必然会发生的进程。
第一四五八章 每个人都在努力()
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华夏就是因为拘泥于原来的辉煌和故步自封,才会最终落后于时代的进程,导致百年的国运艰难。
而如果完成光荣革命那样的变革,对于李荩忱显然是最好的结果,因为这样或许可以保证皇权依旧还在自己的后人手中。
这是李荩忱能为后人所做的唯一了。
看着陈叔慎等户部和刑部的官员,李荩忱知道他们为了能够寻找一个适合于大汉复杂现状的税收方法,也已经非常努力了。
“赏赐户部和刑部蜀锦百匹,西域白玉二十方。”李荩忱吩咐跟在身后的新任秘书监徐敞。
“遵旨!”徐敞急忙答应。
他是南陈太尉徐度的孙子,也是淳于岑的得意部将,淳于岑率军入华阴,归于萧世廉的麾下之后,奉命抽调出之前关中之战的有功将士和精锐之士,总计千人,入侍卫亲军轮值。而带着这群人前来的便是徐敞。
护卫陛下左右,是每个人的荣耀,也是每支军队的荣耀,因此淳于岑也丝毫不敢怠慢,让自己的得意副手前来,自然也是希望他能够带着自己麾下的这些虎狼之士给陛下留下一个好印象。
事实证明,徐敞还是颇有本事的,跟在李荩忱身边的第三天,他就向李荩忱献上了进攻邺城的计策,兵分五路,同时从淮南、南阳、华阴、蒲坂和银州出兵,分别进攻北徐州、洛阳、潼关和晋阳,最终会师邺城。
这个计划相比于之前太尉府和其余的将领们曾经提出的计划,第一次将北方的银州归入计划之中,并且把侧重点放在了洛阳和晋阳方向,不管可行性有多少,至少在所有的计划之中独树一帜,有些类似于当时北周平定北齐的战略部署,也符合现在大汉的兵力部署。
李荩忱正是看中了徐敞准确的战略把持能力,于是把他调到了秘书监,接替前往华阴担任华阴郡守和监军的黄琦主持秘书监。
当然了这一次秘书监的轮换倒是没有引起什么水花。
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一直都待在皇帝的秘书这样不上不下的位置上,这是陛下的信任和恩宠,但是总让人觉得难以施展手脚,之前的黄琦就有类似的想法,毕竟年轻人也不能一直都在朝堂之上,应该放出去历练一下。
所以陛下更换秘书监的人选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徐敞是徐度之孙,黄琦是黄法氍之子,都是南陈将门之后,在现在大汉朝堂上各方势力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可以说是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