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人和鬼相比,更需要钞票。所以,这些经验丰富的场记、编剧、布景、化妆等等人才无不在山呼老板万岁后,安安分分的干活去了。
而演员,余生早有人选。余生觉得,以青小艺的气质,演冯程程就非常合适,而以张爱玲的气质,可以尝试一下方艳芸。至于冯敬尧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就是要蔡楚生来演。此时的蔡楚生虽然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但是气度已经有了,算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大叔。丝毫不逊于后世的那些娱乐圈闻名的大叔们。
原本余生以为,说动这三个人都要费些唇舌。毕竟,这三个人其实都算不上正经八百的演员。张爱玲更是从来没接触过这一行当。有些抵触情绪,实在正常。却不料,余生一开口,这三个人都是欣然应允。
蔡楚生是因为余生在电影界的名气和余生的奇思妙想,他的拍摄技巧在渔光曲后已经达到圆熟,却也遇到了瓶颈,在没法推陈出新的情况下,蔡楚生只能去找同行交流一二。可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电影界,能和蔡楚生的电影素养一较高下的没有几个,能指导蔡楚生更进一步的更是没有。蔡楚生久久没有突破时,却恰逢余生来到香港,对他说起要拍一部上海滩!这便把蔡楚生的兴趣引了起来。
对于一个文青病深入骨髓的人而言,一旦被什么东西引起兴趣,那简直就是心痒难熬。蔡楚生听余生说完对上海滩的大体构思后。回家琢磨良久,正想着如何再和余生沟通一下这部电影的精髓时,余生便给他打来电话。蔡楚生自是欣然应允。
而张爱玲就更是容易说动了。张大才女信奉的一向都是出名要趁早,以余生的名头,这部上海滩无论如何也不会默默无闻。更何况,张大才女对自己的才华一向很是自负,她也想倾力一试,看看自己能不能就此名动天下。
青小艺原本是不想当演员的,抛头露面这种事情,既不符合她的性格,也不符合她一向所受的传统教育。只是,当青小艺知道张爱玲要演方艳芸之后,便毅然决然的以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姿态,答应了余生出演冯程程。
至于许文强,自然是由余生亲自主演。其余几个一起来香港的少年,则饰演其他配角。其中,常不已饰演的丁力,在试镜的时候,简直就是传神。
试镜过后,电影正式开拍。第一天,拍两个场景——许文强乘坐火车到上海滩找方艳芸,遇到冯程程被劫持。而此时的方艳芸正陪着冯敬尧接待宾客。
余生自不必说,在后世看过许多遍上海滩和新上海滩,对许文强这个人物的理解,比后世的周润发和黄晓明还要透彻。演得自然是极为传神,一步到位。
而让余生有些惊奇的,却是青小艺的表演。青小艺毫无演出经验,最多不过是给女儿情这部动画片中的女儿国国王配过音而已。可是,这一场戏,青小艺很明显的入戏极快。一场戏拍下来,连在旁边观看的蔡楚生都叫了一声好。
作为枕边人,余生自然要给青小艺些鼓励。青小艺面色羞红、低声对余生道:“其实我只要想想当年你是怎么对我当街唱歌的、然后让我把你扛回去的,自然就明白戏怎么演了!”
余生目瞪口呆,可是青小艺说的确实有道理,无论是英雄救美,还是美救英雄,其实都是一样传奇的相遇,不过是换了个位置而已。怪不得这丫头入戏这么快。
青小艺拍完第一场戏后,剧组众人拾掇好各种布景所用。第二场,方艳芸和冯敬尧的对手戏开拍。
方艳芸是上海滩著名的交际达人,自然要是艳光四射、充满女人味的那一种。而此时的张爱玲,在现实中却不过是个带着大眼镜、穿着学生制服,头发梳的也不甚齐整的学生妹。要不是余生念及他在后世看过的、张大才女光华绽放时的照片,是断断不会让张爱玲出演方艳芸这个角色的。
而此时的张爱玲,换上旗袍,改变发型,拿掉大眼镜,一番装扮后,已然褪去青涩的气息!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以才气自傲的女子,在一番装扮后,仿佛是蝴蝶破蛹而出,在众人面前绽放出她光彩华美的羽翼来。
而这种华美中,却仍旧有一种高蹈于红尘之上的气质,正如张爱玲在真实历史上对于爱情与相遇的理解——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
这种与世间只有一步之遥的疏离和艳丽,对人的冲击,远比后世原剧中的方艳芸更有冲击力。余生作为导演,也挑不出张爱玲表演上的一丝毛病,他对方艳芸这个人物的理解已经和张大才女相差甚远。而蔡楚生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戏剧和电影经验的老戏骨,自然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所以,这一场戏除了余生为了以防万一,补拍了一遍外,也是顺利通过!
这样拍戏的效率极为惊人。由于演员都算得上自己人,所以彼此了解甚多,演对手戏时,也会有默契。即便有生疏的地方,余生也说得。
如此,每天都可以顺利的拍完两三场高质量的戏。被改编成电影的上海滩,不过是有二百余场戏而已。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竟然拍完!比余生预想的速度还要快一倍!
第一百一十七章 演戏(二)(第二更)()
戏拍完后,余生便和蔡楚生一起,将胶片剪辑出来。香港大学此时已经放了暑假,张爱玲拿着余生给她的片酬四处乱花,和青小艺一起,逛遍了香港所有堪称繁华的地方,买了无以计数的零碎东西。
而常不已带着拍完戏的少年和孩童们,按照夜无光和余生商量好的计划,或者分批去往澳大利亚,接收余生买下的牧场和产业,要么暗中潜回上海滩,帮助夜无光。潜回去的人,会由恢复南造云子身份的廖雅权重新安排一个让日本情报机构放弃关注的身份。游离于日本人的视线之外。
而去往澳大利亚的人,从此便远离二战的战火,可以太平度日。
二战中,虽然日本也曾派飞机轰炸过澳大利亚,但是,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先后用兵于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又惹恼了美国,兵力极为分散,并且绝大多数陆军兵力被中国人给牵制住了,所以根本无力入侵澳大利亚本土。
而反观之澳大利亚,虽然曾经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并在一九零一年才成为独立的联邦国家。但是,移民澳大利亚的大多数是欧美人。欧美的先进工业文明,加上澳大利亚自古以来就没有被怎么开采过的一整块大陆的丰富资源。实力其实极为雄厚。
一九四二年三月,日军和澳大利亚军队在巴布新几内亚的几个海岛上遭遇。从此,日军便陷入噩梦之中。
澳大利亚军在新几内亚岛上,并不依靠美国的援助,单独作战。在原理海岸线的原始丛林中,由于对地形和气候的熟悉,对日军产生了极端的压制。而新几内亚由于靠近赤道,完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蛇虫众多。日军自被澳大利亚军队的火力压制在地道内后,便开始大量的死亡。
一开始,是蚊虫传播的各种稀奇古怪的疾病。随后,就是热带雨林中,各种毒蛇在日军毫无防备中的撕咬。一旦咬中,基本无药可救。再随后,大量的真菌和细菌在伤病员的伤口中生长。有的伤病员的伤口中甚至能长出青苔,而这种微生物的生长,日军毫无应对之策。
此时的日军并没有抗生素可用。第一代青霉素要在一九四三年才会大量生产。而且,即便大量生产,其技术也是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也是为美国人和其盟国拯救战士。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日本士兵受伤,几乎就是必死无疑!战损极高!
而且,在这种极端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日军没有任何保养武器和保存食物的经验。枪炮损坏极多。食物大量腐烂。日本士兵没有食物可吃的时候,只能吃同伴的尸体求生。
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并非没有遭遇过残酷的战争。被称为“饿岛”的瓜达卡纳尔岛,被称为“白骨街道”的英帕尔战场,日军都遭受过重大伤亡。可是,瓜岛三万六千日军中死了二万二千人,死亡比例不过是接近三分之二;英帕尔战役九万日军中战死二万六千,死亡比例不过是接近三分之一。
而新几内亚之战,日军先后投入二十万兵力。可是到了战后,活着回到日本本土的日本士兵,还不到一万八千人!死亡比例居然高达百分之九十!
而澳大利亚人之所以如此憎恨日本人,也是有原因的。在战前,日本和澳大利亚并无任何冲突,甚至连经济上的纠纷也没有。但是在被日本拖入战争后,驻守新加坡的英国守军中,一万多名澳大利亚士兵,在日本集中营中,被活活折磨死了八千多个。
消息传出,澳大利亚人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不但在新几内亚收割了十几万日本军队的性命。到了战后,也坚持将日本天皇作为战犯,进行审判。而美国人为了说服澳大利亚人放弃这个对美国利益不利的计划,甚至不得不将首席法官的位置让位了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而澳大利亚人毫不犹豫的处决了一百四十名日本乙丙级战犯。数量为同盟国之最!
有这样一个国家在,余生丝毫不用担心,已经通过沙逊获得澳大利亚国际的少年和孩童们在远离日本轰炸范围的牧场中有什么危险。而这个地方,也是他留给自己的退路。
而在众少年都各自出发后,别墅中便只剩下余生和青小艺两个。此时,自青小艺和余生相遇,已经有四年有余的时光。三十六个孩童中,有半数已经长成少年。学识也远比同龄人高一些,完全可以独立。而青小艺照顾这些孩童数年,虽然知道他们已经可以独立于人世,乍一分别,却仍觉得伤心牵挂。
接连几天闷闷不乐。幸有余生陪伴,心情才平复下来。而余生和蔡楚生在讨论中,已然将电影上海滩剪辑好。并制作了几份拷贝送回上海。余生以往的电影,总是在上海滩或者一地上映火爆之后,才会向其他地方辐射开来。可是这一次,余生打算在离开中国之前,玩一把同时上映。
而为了保证上映的效果,余生不得不故技重施,先将上海滩的同名唱片发出造势。而上海滩众人在听说久已不闻声响的余大才子又有作品出世,不由得都起了好奇心,买了一张回家。
一时间,上海滩的曲调在上海滩有了万千回响!沧桑有力的歌声,让人精神陡然一振!
“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未有!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又有喜、又有愁,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
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爆()
上海滩这一首歌,在后世能走红,并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