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即便中国再如何疲敝凋零,一旦有外敌入侵,抵抗侵略仍旧是主流!而作为一个从文艺复兴开始,便崛起的法国,作为一个近代的工业革命一次不拉的法国,作为一个曾拥有拿破仑和太阳王的法国,作为一个军队装备完全现代化的法国。这样的选择,着实令人扼腕叹息。这不是武器和战略的问题,而是抵抗意志的问题。
而在法国维希政府建立后,原本与日本人对立的法国公董局。立刻与德国人的盟国日本达成了友好合约。日本人已经开始实际上掌管法租界。
幸亏余生所买的别墅,是属于英美公共租界区域。否则,这次便连安身之处都难找了。而作为巡捕房对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没有好感的巡捕官,卡特雷斯在得知日本人即将掌管公董局的时候,便辞职不干了。
卡特雷斯非常庆幸自己听余生的话,已经将家人送到中立国瑞士去了。而他辞职后,也没什么事情可做,便要去瑞士和家里人团聚。临别前,和余生喝了个酩酊大醉。余生也有些感慨,虽然老卡这货重达三百斤,并且是个法国人,但为人还是真不错。算是他穿越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朋友。
所以,第二天卡特雷斯在去往瑞士的船上醒酒之后,便发现怀中多了一张支票。支票上的数字是二十万美元!按照此时的物价,这已经是一笔足够让他和家人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巨款了。
而此时的余生,婚期将近,虽然张啸林被刺一案,也让他一惊。可是经此一事,南造云子对他和陈天的监视,反而放松了很多。这却让余生放松了不少。
穿越而来的余生,前世今生都并没有结婚的经历。幸亏灵魂已死的那个余生,记忆中有和叶轻语结婚时的种种记忆,都是传统的习俗和细节,可以让余生借鉴一二。
这个时代,西方文化东渐。自一九三四年,老蒋为了统一国民思想,开始鼓励新生活运动以来,上海各政府部门要员,无不响应老蒋号召,将“生活艺术化、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在遵循礼义廉耻和中国传统道德的同时,却将中国许多传统习俗,作为陋习给革除掉了。
一九三五年,上海便由市政府出面,举办过一次符合老蒋新生活运动标准的集体婚礼。有五十七对新人参加。男子身穿西式礼服,女子身穿白色婚纱。一字排开,非常震撼。并有当时的上海市的市长吴铁城、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参加。影响极大。
而有政府的态度在前,社会风气在后,上海滩的西式婚礼便成了主流。可是,当余生问夜无光和青小艺时,夜无光和青小艺还是喜欢中国传统式的婚礼。
此时的上海滩,国民政府的影响力几乎等于没有,新生活运动也被抗战搁浅。即便余生和青小艺办一场传统婚礼,想必也不会有人指责。余生便答应了下来。
只是,这一应婚礼的操办,无论夜无光还是余生都没有做过。这个年代又没有婚庆公司存在,所以,便弄得手忙脚乱。幸亏有张善琨和新华公司一众经验丰富的人帮忙。余生才知道该如何准备。
其他的事情好办,却唯有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办。青小艺既不喜欢中国传统女子嫁衣,单一而沉闷的衣服质料,又不喜欢西洋婚纱的通体纯白。话说,在中国,白色可从来都不是用来结婚的颜色。
***************
筒子们,点娘大姨妈了,登陆了一晚上,终于传上了。扫瑞
第九十五章 嫁衣(一)(第一更)()
不过,这样的要求,对于余生这个现如今已经身家近千万美元的大财主而言,并不成什么问题。这个时代的上海滩,已经并不流行中式的嫁衣。大部分女子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喜欢雪白轻柔的西式婚纱。
而且,这种喜欢甚至到了盲目崇拜的程度。能有一件价格不菲的西洋婚纱,便足够普通女子回忆一生。像青小艺这般,能沉下心来挑剔颜色的,着实少见。也就是余生这个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才不会有太奇怪的感觉。后世不但有白色的婚纱,红色的婚纱,甚至连绿色和黑色的都有。
余生在后世时,便见过顶着一顶硕大的绿帽子,穿一袭绿色婚纱结婚的新人。和穿着一身黑色婚纱走t字台的模特。如果把这两件婚纱拿到这个时代,岂不是要将一些老顽固酸爽致死。
所以,青小艺的要求并不难办。只需要定制一件西洋样式的红色婚纱而已。只不过,在此时的中国,根本没有什么服装设计师。余生思来想去,便联系了在好莱坞的阿尔伯特,想来,以华纳巨头的身份,在好莱坞这个仅次于法国的时尚之地,找一个服装设计师,定制一件婚纱还是很容易的。
其实,新娘结婚穿婚纱,并不是自古以来便有的习俗。真正的盛行,也不过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婚纱礼服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到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古希腊米诺三代王朝贵族妇女所穿的衣裙。到了后来,这种式样的衣服逐渐发展。这种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成为了天主教徒的典礼服。
由于古代欧洲许多公国臣服于教廷,在实质上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所以,那个时候的人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与祝福。并且,只有经过这个仪式,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
而这种下摆拖地的白色典礼服,便演变成新娘的婚纱样式。
在十九世纪之前的西方,少女们出嫁时所穿的新娘礼服没有统一颜色规格。虽然还是以白色为主,但也有粉色、蓝色及其他受少女们喜爱的颜色。
而到了一八四零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结婚时,维多利亚女王让宫廷的裁缝们缝制了一件拖尾长达十八英尺,并配有白色头纱的礼服。这件礼服的主要面料,选取中国出产的绸缎和西方手工编织的蕾丝。并镶嵌珠宝。完全改变了以往英国皇室成员身穿晚礼服、披着昂贵毛皮大衣的传统。
以维多利亚女王的青春貌美和高贵气质,穿上这一身白色婚纱自然惊艳全场。那个时代的欧洲皇室,彼此都有姻亲关系。维多利亚的婚礼上更是云集了欧洲上层所有的贵妇人和少女。这一来,白色的婚纱,便成为欧洲最流行的一种婚纱!
时间一久,这种流行便固定成为习俗。以至于婚纱上的白色也演变成为贞洁纯净的象征。而粉色和浅蓝色等其他颜色的婚纱,便只适用于再嫁的女子。与初婚的女子区别开来。
不过,余生和青小艺都并不信仰西方的文化风俗,所以,借鉴美丽就好,约束大可不必理会。
阿尔伯特最近这几日,正在公司中分析华纳最近这一两年中的赢利点,并打算以此作为以后华纳发展方向的参考。可是,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华纳这两年,几次利润率最高的收入,并不是华纳公司自主的投资拍摄,而是引入余生的几部电影!
自万里长城永不倒到大闹天宫,华纳公司基本上算得上是一本万利。而且,在推广这两部电影的过程中,竟然还无意之间开拓出许多新的销售渠道。这让华纳兄弟几个喜出望外。而就在阿尔伯特思考如何将余生长时间的绑上华纳这条船的时候,余生的越洋电报到了。
告知阿尔伯特自己要结婚,请阿尔伯特和华纳公司的众人参加婚礼。并且,求助阿尔伯特,帮忙找一个不错的婚纱设计师。毕竟,结婚没有婚纱可不行。
此时的美国,自从法国投降后,便成了许多服装设计师的云集之处。从法国巴黎来的设计师们,几乎将好莱坞女星们的钞票一网打尽。而这个时代,也正是诸如香奈儿等服装设计行业大师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设计的服装,有许多哪怕到了余生穿越之前的后世,也是经典款式。
所以,阿尔伯特很快便找了一个从法国巴黎移民美国,有十余年从业经验,并且设计过婚纱的女性服装设计师,名字叫做玛丽的,带着其专业的装备和几个助手。乘着飞机,直奔上海滩而来。并且,阿尔伯特明言,一切制作婚纱和聘请设计师的费用,都算在他头上。这件婚纱,便算是给余生的新婚贺礼了。
这个玛丽虽然有法国人固执的骄傲,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可是在美国混迹许久,倒是也学会了说英语。只是英语水平并不高,和青小艺也差不了多少。不过,这个玛丽虽然在后世名不见经传,本事倒是不俗。
和青小艺两个说着并不顺溜的英语,比比划划之间,便按照青小艺的要求和青小艺的身材,把青小艺的婚纱设计的**不离十。而且,无论玛丽和青小艺都算的上是才色兼备的女子,交谈之间,女性间天生就有的同属**友功能萌发,只是三两分钟之间,青小艺和玛丽两个人便成了可以贴着耳朵相互嘀咕的好友了。
一战期间,欧洲的男性死伤惨重,整整少了一代人。社会的经济以及其他运转的正常维持,基本全靠女性来完成。所以,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并且有了独立的收入和切实的财产权力。并且,由于经济的紧张和劳动的要求,女性的服装也被要求尽量的简洁朴素。
第九十五章 嫁衣(二)(第二更)()
服装设计上,给女性穿的短装第一次出现。而婚纱的风格也大大改变,长裙太贵,只能逐渐缩短。最后,便有了短裙设计的婚纱。上海滩也受这种风气影响,记载此时社会细节的照片中,并不难发现,有一些新娘结婚时穿的婚纱是短裙的。
不过,这样的短裙设计并不符合青小艺的身材,而且阿尔伯特大财主也不是个缺钱的人。所以,婚纱的基本构架和风格,仍旧是维多利亚式的。
由于青小艺的身材并不高,属于娇小玲珑型的,所以垂直线条的高腰长裙,便显得极为必要,有此设计,即便身材娇小的女子,也会有挺拔之感。而由于中国文化并不同于西方,所以,原本打算用的低领口是绝对不能用的。谁要是敢用,余生绝对会用武学宗师的身手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除了这两样之外,其他的设计要求并不严格。不过,玛丽还是遵循传统,设计了长及足踝的婚纱款式。前幅裙用直线剪裁,后幅则缀上另一幅拖地的裙摆。有这样的裙摆,当女子走过众人面前时,裙摆便会随着女子的步伐飘舞轻扬。如同行走云端之上。
至于头饰,玛丽的设计则很有想象力。她设计的头饰夸张而巨大,是镶嵌满钻石的花朵。虽然沉重无比,但是青小艺在看到镜子里光芒四射的钻石后,便再也舍不得替换掉了。全然不顾这个头饰能遮住她的半边脸,也完全不顾这样沉重的东西戴在头上,颈椎受不受的了。只要阿尔伯特大财主的钱包能受得了,就都好商量。
不过,因为余生和青小艺对这件婚纱的要求尽善尽美,所以,最花钱的地方并不是在钻石头饰上,而是在婚纱所选用的面料上。这个时代一般的婚纱,大多选用塔夫绸。即便是当年的维多利亚女王,用的也不过是中国出产的上等锦缎而已。只不过,由于余生在后世见过的婚纱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便插了句嘴,问玛丽道:“为什么这蕾丝之用在装饰上呢?”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