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不但中国还是中国人的,连日本的那些岛屿,也会名正言顺是中国人的。甚至连整个东亚都会是中国人的既然,按照如今的态势发展下去,三四代以后,日本早晚是中国人的,我又干嘛要阻拦这大势的发展呢?只需要找个安全的工作,好好活着,争取活个一百年,到时候,中国自然还是中国人的。”
李香兰被夜无光的一席话惊得目瞪口呆。这本是余生在后世看来的历史发展推测,虽是幻想,不过也有几分道理在。于闲谈中和夜无光、青小艺说起,把两个人也吓得目瞪口呆。所以,夜无光自然对这个发展预测记忆深刻至极。
此时夜无光见李香兰也被唬住了,不由得大笑道:“淑子,我这只是随口胡说,开个玩笑,你可别当真啊!”
李香兰也是一笑,她是最不希望中日两国打仗的人之一。一个是生母,一个是养母,手心手背都是肉,伤了谁她都会心痛。甚至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当同学问起如果日本侵华她该怎么办时,李香兰还曾答道:她会站在城墙上。这样不管谁开枪,第一个被打死的都是她。一了百了,眼不见心不烦。如果真的融合了,倒是真的满足了她心中所想。
不过,听夜无光胡说八道了一番后,李香兰的心情也明显好了起来,竟是缠着夜无光要听夜无光唱歌:“夜君,我每天都会唱歌给你听,你也唱一首给我听吧?”
这个女子自到了上海后,便没有一个朋友相伴,能说说话的同龄人,也只有夜无光一个而已。夜无光拗不过她,便只能开口,唱了一首余生临走前教给他的日文歌曲。
第一句歌声,便将李香兰的心神牢牢抓住——“あ地平线(ちへいせん)辉(かがや)くは”
如果日本宪兵队的厨子还活着的话,自然会记得这是余生跟着陈天混入日本宪兵队后,冒充日本人哼出的那首歌。这首歌是后世日本的反战人士,百年以来最伟大的动漫大师宫崎骏作词,久石让作曲的那首天空之城!与歌曲同名的动画片余生在后世曾反反复复看过十几遍,而这首天空之城,更是其在后世心神俱疲时,获得宁静的良药。单曲循环的次数不可计数。
所以,即便余生在后世从来都没有学过日文,也能准确的唱出歌词。只不过是不知道意思罢了,教给夜无光自然也是日文版:“啊诺记黑衣赛唔卡嘎亚库诺瓦”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国文物(一)第一更()
在后世,天空之城这部作品本身,便是影射日本某些人的野心。超越地球文明的天空之城拉普达,被海盗和穆思卡所图谋,但最终失败。拉普达解体,只剩下象征着梦想的飞行石和象征着和平的拉普达生命之树,上升到天空尽头。
这首天空之城的歌词翻译成中文的大意就是——伴随着你,远处闪耀着光辉的地平线。是因为你在后面,点点灯火让人如此怀念。是因为你在后面!
来,出发吧,把面包、小刀和手提灯塞进背包里,还有爸爸留下的热情,妈妈眼中的深情。世界不停转动,你隐藏其中。闪烁的瞳孔,闪烁的灯火。世界不停转动,伴随着你,伴随着我们,直到我们重逢的那天。
还有爸爸留下的热情,妈妈眼中的深情。世界不停转动,你隐藏其中。闪烁的瞳孔,闪烁的灯火。世界不停转动,伴随着你,伴随着我们,直到我们重逢的那天。
与天空之城这个故事的主旨极为吻合的歌曲,意境自然空灵宁静,丝毫没有暴虐的气息。夜无光唱完第一遍的时候,李香兰便被震撼。她作为一个歌者,自然能听懂歌声中的意味,这简直是她梦想中的生活!所以,即使夜无光只唱了一遍,歌词也已经深深印刻在其脑中。
当夜无光唱第二遍的时候,李香兰已经可以跟着曲调唱了。到了第三遍的时候,夜无光已经停下不唱,只剩下李香兰用婉转如同云雀的声音,将天空之城的调子张开羽翼,直到白云之上。仿佛白云之上,真的有那么一处所在一般。
一曲歌罢,李香兰心结纾解,但脸色复杂。正待说些什么的时候,她练歌的房间的大门,破天荒的被人撞开。来者容颜俏丽,一袭华美的旗袍在身,正是陈云裳。只是,此时的陈云裳却全然没有平时的气度,双眼红肿,泪流满面,抽泣不已。心神激荡之下,走错了路才一头撞进她平日从不涉足的李香兰的屋中。
而且脚下不稳,在撞开门的时候,踉跄倒地。李香兰见状,赶忙上前扶起陈云裳。并善意的问道:“陈小姐,出什么事情了?”
陈云裳一见是李香兰,一扭身,挣脱开李香兰的搀扶,低声骂了一句:“小日本都不是好东西!”然后,又大哭起来。
夜无光见状,搬来椅子,请陈云裳坐下,又端来茶水,待陈云裳心情平复后,问道:“陈云裳小姐,究竟是怎么回事?哭也不是办法,如果有什么麻烦,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然后,陈云裳才边哭边把事情说了出来。陈云裳自出演木兰从军后,便在上海滩大红大紫,几个月前,又在张善琨的一手操纵下,成为了新的“电影皇后”,声名如日中天。
枪打出头鸟,日本人很快便盯上了陈云裳,想要她在宣传日本亲善的电影中出演角色。而陈云裳幸亏有川喜多长政和张善琨的庇护,才逃过一劫。可是,张善琨和川喜多长政也不可能将手下每时每刻都庇护到。
几天前,川喜多长政接到海军的命令,要川喜多长政挑选手下出色且有名望的艺人,去日本军舰给军舰司令献花。献花这件事情,看似不过是个礼节,但此时的中国人谁要是给日本人献花,就基本上意味着投靠了日本人,变节当了汉奸。
而日本人也知道这一点,丝毫不给川喜多长政和陈云裳以退避糊弄的机会。直接点名要陈云裳这个新晋的“电影皇后”去给日本军舰的司令献花。军部直接下令,陈云裳和川喜多长政必须执行,否则便只能是死路一条。可是,这献花也分怎么献,如果不拍照片,不登报纸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只是局限在小范围之内。还有挽救的余地。
川喜多长政便上下疏通,和军部的人说好,陈云裳可以去献花,但是,不拍照片,不登报纸,只是献花而已。军部的人也满口答应。只是,日本人请陈云裳去献花的目的就是要逼迫陈云裳投靠日本,又怎么可能说话算话!
因此,陈云裳不但给军舰司令献了花,而且被早已埋伏在旁的摄影师挑了个绝佳的角度,拍了好几张献花时的大特写。陈云裳有所察觉,但是在日本人的地盘上,也没有办法查问。惴惴一日,第二天,陈云裳给日本司令官献花一事果然在上海滩的各大报刊上刊载出来。
陈云裳无可奈何,上海滩众人愤怒不已。由爱生恨这种事情,实在常见。一旦粉丝发现自己崇拜的偶像做出了挑战其道德底线的事情,原本的喜爱赞美就会化为一腔感觉被骗的愤怒!做出什么事情来都有可能。
陈云裳给日本司令献花的事情登报几个小时后,陈云裳便接到了大量的信件,无一不是斥责其卖国求荣的,其中甚至有不少恐吓信。这个年代,上海滩地下斗争不绝,某某某被暗杀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些恐吓信,未必就全是假的。
正所谓,登高跌重,陈云裳自出道以来,何曾受过这样的打击。一时间心神失守,便大哭不止。离开自己的房间,想找一个清静的所在,自己一个人好好哭一场,舒缓一下心情,却误闯到李香兰练歌的房间里。
李香兰和夜无光听完,相顾无言,叹息一声。李香兰起身对陈云裳深深一躬。她不愿意中日有所冲突,最终却变成了这个样子。自觉对不起陈云裳,只能以此一礼略表心意。
陈云裳也是一惊,按说,虽然在这部万世流芳中,李香兰不是主角,但在这些演员中,以李香兰与日本人的关系最好,地位最高。连张善琨和川喜多长政也要笑脸相待。
不过,以陈云裳这些年的阅历,一起拍戏的这段时间也看出来李香兰的秉性不坏。只是,平日碍于其日本人的身份,总是有些刻意疏远。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国文物(二)第二更()
陈云裳却不曾料到,在自己最伤心的时候,给自己安慰的却是这个平日自己疏远了的小姑娘。尽管此时和李香兰本身毫不相干。
李香兰这一躬到底,两个女子之间的隔阂全消。女人之间,与生俱来的交友本能又占据了上风。陈云裳把李香兰扶起来,两个女子叽叽喳喳,三两句话中,便熟悉了起来。看得夜无光目瞪口呆,觉得女人这种生物果然是深不可测。在两个女子说私房话的时候,起身离去。
在上海滩的另一个角落,傍晚时分,隐居于此的陈天收到了夜无光传递过来的消息。此时的陈天,已经全然变了模样。不但留起了胡子,而且发型也变了许多。并且带上了眼镜。自突破至诚之境后,陈天的气质也是一变,从赳赳武夫,转而为平和自然。根本让人看不出身怀绝世武功。此时的陈天,身穿长衫,在一个小学当起了中文教员。如果不是熟悉至极的人,是断然认不出他来的。
余生借鉴后世各种谍战片中消息传递方式设计出来的联络方法,极有创意,不是穿越众,根本学不会。只教了夜无光和陈天两个人。在离开上海滩之前,余生也没有给两个人布置什么具体的任务,只不过是潜伏和记录而已。平日如果有什么行动,都会由夜无光打探消息,并决定是否进行。而陈天,便是单纯的执行者。
只是自两个人潜伏下来之后,夜无光打听的消息一直都是鸡毛蒜皮。只有这一次,李香兰说日本宪兵队的人会把一批从中国劫掠的文物送回日本,算是比较准确,也值得出手的。
所以,夜无光在从李香兰处离开后,以安慰陈云裳的名义和日本的海军军部通了几个电话,旁敲侧击的打听到,军舰会在半个月后返航,回到日本。并且,从几个相熟的日本侨民那里打听到在军舰前三天会允许一些有关系和人脉的侨民或机关,将一些杂物搭载军舰,运回日本。
在所有的消息的都精确后,夜无光便毫不犹豫的给陈天送了消息。务必要把属于中国人的宝贝留在国内!
二战之中,日本人从中国和其他被其入侵的亚洲国家劫掠了无数财富。不但包括各种工业资源,而且包括大量的珠宝黄金、文物典籍。据后世统计,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从中国劫掠到的黄金便有六千吨之多,而从其他亚洲国家劫掠到的黄金数量,总计竟有一万吨!而这一万六千吨黄金的数量,甚至远远超过后世超级大国美国的黄金储备数量。
除了黄金外,中国大量的文物被日本人强取豪夺。根据后世的日本官方统计,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以来,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从中国掠夺的文物多达三百六十万件。
而且,日本人和当年的八国联军不同。八国联军对于北京城的掠夺毫无组织和计划。一通乱抢之后,焚毁的圆明园的价值,恐怕比所有抢劫到的文物的总价值还要高。而日本人对中国的劫掠,则是经过长时间的侦查和计划的。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中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