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盖不善言词,听李元利一吩咐,便转头招呼外面的亲兵。李元利见高夫人和黄氏也要一同前往,就对她们说道:“太后,火药坊不是安全所在,您们在这儿等候就行了!”
人多的时候,李元利也会象大伙一样称呼太后,高夫人也不以为意,想了想那火药坊确实脏乱,而且还有些危险,原来就出过事伤过人,就叫了黄氏又回到屋里去烤火。
说是作坊,其实就是几顶用牛皮制成的军帐,因为要防潮,这几顶军帐都是最好的,一个孔眼也没有,里面堆的都是油纸包好的成品火药和各种材料。
忠贞营本就是大顺军余部的主力,这些年来走南闯北,缴获甚多,火器火药自然不缺,并且还有打造火枪和制造火药的匠作坊,原来还有从明军处缴获的火炮,只因后来山路难行,才不得已丢弃。
李元利走进军帐内,仔细查看一应物事,硫磺还算可以,炭也是上好的柳木炭,因柳木炭磨出来的粉末细腻,燃烧起来充分快速,所以是做黑火药的好材料,至于硝石,看上去就感觉不纯净,必须再提纯一下才能配出好的火药。
硝石提纯比较简单,其实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提纯方法,在溶解硝石后,先加些明矾、广胶,再和萝卜一起加水煮。再经过过滤、浓缩、结晶,已经能够有效地去除硝石中混有的细沙泥、石膏、铁质、镁盐等杂质。
明末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用灰霜来沉淀清除硝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铁盐,其效果更优于水煮萝卜法。
所以这些硝石不纯,不是这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而是出售硝石的商人有意为之。
这是摆在明处的事情,杂质多,硝石才会更重,才能卖出更多的银钱。
材料找齐就开始动工,当然不是李元利自己亲自来做,刚才一起过来的几名亲兵就是干活小能手,他也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
先把硝石放进木碾内碾细,这些都是要经过再次提纯的,要先一步碾出来,这是第一道工序。
等到几名亲兵把差不多二十斤硝石都碾成粉末,李元利这才带着这些硝石粉回到屋子里,找来一口行军锅,把硝石粉和草木灰混合溶水倒进锅内,并开始加热搅拌,一直到硝石粉全部饱和溶解,再用一张粗布过滤掉渣滓,留下来的液体再进行冷却。
这个过程不需要很久,水冷后再过滤,析出来的晶体就是比较纯净的硝酸钾,也就是火硝。
如果将这个过程重复几次,还能够得到更高纯度的火硝,但李元利不准备这样做,他现在只是做一个试验品,只要比原来军中用的黑火药效果好就行。
趁着这等待的时间,李元利走出屋子,来到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这时已经过了正午,雪后的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当空,却没有感觉到一点暖和的味道,地上的积雪也没有化开的迹象。
从穿到李来亨这具身体上到现在为止,已经过了大半天时间,但李元利却总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现在也不准备咬咬舌头掐掐腰间软肉什么的来验证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为早先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就已经试过。
答案很唯一,那就是痛,而且是很痛。
如果再回到从前
所有一切重演
我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
不怕挫折打击
没有空虚埋怨
再也回不去了!老天爷救了他一命,却又将他不负责任地扔到了这乱世!
莫名其妙地,他想起了这首歌,并且不经意地轻声吟唱起来。
李元利想起了幼时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宠溺,战友间的笑骂,前世已成过眼云烟!
父亲、母亲,儿子再也见不到您们了!
李元利长长地呼出一口白茫茫的浊气,正准备继续悲春伤秋,却听见铜头在屋里惊喜地喊:“侯爷,出来了,出来了!”
第7章 火药(二)()
李元利慢条斯理地走进屋内,探头往铁锅里一看,果然水里面的硝结晶都已析出。
铜头在李元利的指挥下手忙脚乱地过滤,看着这一堆白色的颗粒,他转头问道:“侯爷,这不就是盐么?这样的好盐,起码也要好几十文一斤呢!”
“这还是硝石,不过纯度更高而已。你要把它当盐吃,是嫌死得不够快?”李元利鄙视地说了一句,却一下想起铜头刚才说的盐来,如果能够弄出盐,倒是个生财之道。
四川历来就盛产井盐,自贡盐井天下闻名,只不过离得太远,再加上现在兵荒马乱,连活人都没几个,估计那些盐井都早已废弃,但归州、夔州也出井盐,离这儿也没多远,倒是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硝石虽然可以入药,但吃多了可是要中毒的。”老神仙悠悠地说了一句,作为老中医,对于这个他最有发言权。
李元利没有管他们,他现在是要专心配火药而不是去探讨硝石中毒的问题。
几个人急匆匆地又往火药坊走去,安排了几名亲兵去搬硫磺和柳木炭,自己则拿起一杆秤准备把硝石秤重。
一只手提着挂了硝石的秤,李元利数了好几次秤杆上的秤星,却还是没有弄清楚有多少斤,无奈只得把铜头叫过来说道:“你看下这是多少斤?”
铜头凑到跟前数了一遍道:“侯爷,这是十六斤二两。”
“再仔细数数!怎么才十六斤?肯定是看错了。”他感觉这起码有二十斤硝石,便以为铜头认错了秤,其实这时的一斤是十六两,差不多有六百克,只是他不知道。
“侯爷,没错啊,就是十六斤二两!”铜头又数了一遍秤星,然后肯定地说道。
李元利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他放下硝石,看着抬了硫磺和柳木炭走过来的几名亲兵,栓柱、三元、赵明朗、祁金彪,都是最亲近的,看样子没有必要对他们隐藏秘密,再说以后这种火药还要大量生产,也不可能不让人知道。
古时将领的亲兵,都是最能打而且最信得过的手下,关键时刻,人家可是要拿命来保护主将的,历史上将领带着兵丁投敌的多,但亲兵背叛自己主将的却寥寥无几。
李元利不怕他们背叛,就怕他们无意之中泄露机密,这个时候的人可没有什么保密意识。
你没看茅元仪写的武备志,不但把西周至明代以来的各种兵诀、战略、阵法、军资都图文并茂地写得详详细细,而且还把大明的地理形势、关塞险要、海陆敌情、卫所部署、督抚监司、将领兵额、兵源财赋等等内容都写得翔实,最后还怕人家看不明白,全部都配上高清大图。
这部书甚至远传到日本、朝鲜,不用说,满清将领之中只要识字的,对这部书都深有研究。
这特么是明目张胆地全方位资敌,比投敌还更令人可恨,就是拉出来枪毙十次都不为过!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被后世称为科学家的沈括,就在他著作的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炼钢法、炼铜法以及弓弩等军械的制造方法。
除了沈括外,还有奉旨泄密的,曾公亮和丁度就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武经总要,其中大篇幅地介绍了各种武器的制造,有弓箭、刀枪、铠甲,也有战争利器神臂弩、床弩、弩炮,还有各种攻城、守城的器械,甚至还有火药的制造方法!
这简直就是作死!火药传到西方,就是元蒙在这些宋朝贱人这儿学到后传过去的。
北宋是个奇葩的朝代,从皇帝到大臣都充满了逗性,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把常备军队变成了“厢军”,专收各种地痞流氓破落户垃圾,并且领兵的还是啥也不懂的文官。
宋钦宗赵桓见金兵打到开封城下,亲自出城到金军营中投降,如果他知道他一家老小日后得到的待遇,估计不会如此高风亮节。
至于大臣,宋真宗的两位宰相争娶一位寡居的富婆双双被降职,成为一时笑谈。变法斗士王安石更奇葩,他是一个超级邋遢的粪娃儿,连见皇帝的时候虱子都能爬到胡须上。
诡异的是,他的老婆却有洁癖,也不知道他儿子王雱到底是不是姓王。
相比起来,写书的这几个更令人愤恨,一没有保底,二没有分成,还要倒贴出书的银子,你特么那么拼命干吗?
李元利现在就要给眼前的人打预防针,他把铜头等几人叫到面前,严肃地说道:“咱们马上要制的,是这世上威力最大的火药,这东西将成为咱们征战天下的利器,如果以后咱们立国,这就是国之利器!”
“我不想有朝一日,这种火药落到咱们自己头上!”
说完这几句话,他就停了下来,紧紧地盯着铜头等人,看他们如何应对,哪知几人根本没有明白李元利说这些话的意思,只是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作答。
旁边的老神仙人老成精,却是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厉害之处,他躬身向李元利行了一礼,郑重地说道:“小侯爷,火药之秘断然不会从老夫这儿泄露出去!”
铜头听老神仙如此一说,方才明白李元利说这些话的原因,他单膝跪地,向李元利说道:“侯爷放心,就是别人拿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绝不吐露只言片语!”
栓柱等四名亲兵也跪到地上大声道:“我等死也不说!”
李元利扶起几人,方才说道:“不是怕你们故意去说,而是怕你们无意之中泄露出去!你们记住,从今日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和任何人说起这火药之事!”
“遵侯爷将令!”铜头几人又是一拱手,齐声叫道。
“大伙谨记!”李元利又叮嘱了一句,“好了,现在开始干活。先秤出十五斤硝石、两斤硫磺、三斤木炭,要做到准确。”
接下来就是粉碎研磨这些材料,粉碎也有窍门,不能把三种材料混在一起研磨,那样容易出事,单独研磨也不好,硫磺容易产生静电而粘结到一起,硝石很容易吸潮而沾到木碾壁上,导致最后分量不够,木炭磨细后粉尘太大,容易起火。
第8章 试爆()
最好的办法就是两组分粉碎法,秤出半斤木炭和硝石混合在一起研磨,剩下的两斤半木炭和硫磺一起研磨,这样就解决了所有问题。等到全部研磨到细腻了,再拿来一起混合。
所有的工具全部都是木质的,李元利一边用木棍搅拌,一边对旁边的几人说道:“在制火药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铁器,因为铁器碰撞会产生火星,产生燃烧和爆炸,那可是要死人的!”
“嗯,知道了!”铜头等人连忙点头,“侯爷,你不会以后叫我们来制火药吧?”
“怎么会?只是让你们学点常识而已,以后肯定要大量使用火药,还要让全体将士都知道这东西的危险性!火药最主要就是要防潮、防火,水火都是火药的大敌。特别是火,任何能够产生火星的东西都不能靠近火药!”
“知道天启年的大爆炸吗?就是火药!受潮容易爆,着火是必爆。”
铜头等几人点头如同小鸡啄米,只要不叫他们来制火药,其他事情都好说。
其实黑火药的威力并不大,如果不是在密闭的容器内点燃,那也就是看看烟火。
李元利理想中的炸药是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需要用到浓硫酸、浓硝酸、甘油以及多孔硅藻土,这些东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