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方才来宗道的请辞行为彻底把他们心里原本已经快要熄灭的小火苗又成功地点燃了,在场的官员们的政治嗅觉全都异常敏锐,立刻就从中嗅到了将来可能会有加官进爵、位列台阁的机会。原本大明官场的发展方向虽然在皇上“出巡”之后的干扰之下偏离了原有的轨道,但随着来宗道刚刚提出了辞官归田,大明的官场形势将极有可能再次走上正轨,回到原本就应该走的路上来。
萧木“出巡”归来的这一小段时间当中官场的“非正常”状态,则似乎像是历史的逗号,尽管引起了一点点小小的波澜,但最后恐怕还是被原本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所以,几乎所有心中还算又那么一点野心的官员心里都在思量着将来官场的走向。从来宗道开始,他最终的归属就是大明官场最最准确的风向标——只要他最后真的辞官归田,那么肯定会引发大明官场的一场地震,其余那些原本早就应该卷铺盖走人的阁老们的位子肯定全都保不住,很大可能性是他们也会相继上述乞修,其他的官员们自然也会从中推波助澜,帮助他们尽早实现畅享天伦之乐的愿望。倘若其他的阁老当中还有一两个不知好歹,赖着位子不走的人,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将会成为朝堂当中其他所有官员攻讦的对象,毕竟内阁大学士的位子是有限的,你们要是不主动让出来,其他人就只好亲自动手去抢了。
不过在场的人也不见得全都是那种有野心的,还是有那么一些没有什么进取之心的官员,他们关注的又是另外一个不同的角度:
就比如说徐光启,对于争夺阁老之位就没有什么兴趣,他一向所关心的就是他生平所倡导的那些关于怎么提高农作物产量,怎么造枪铸炮,如何计算天体运行规律的方法。然而就是这样并不喜好争权夺利的徐光启在原本的历史上却当上了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官居内阁次辅;而那些费尽心思,相互串联以求入阁而不得的人,则是大有人在,就比方说钱谦益,在原本的历史上,终崇祯一朝都没能成功入阁,反而连原本的官职都没得做,只能回家赋闲,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感慨造化弄人。
所以,在徐光启的眼中,来宗道请求辞官归田的行为是在给皇上施加压力,是一种变相表达皇上阻止小太监们拜孔夫子行为的不满,想要让皇上收回成命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自然也不是来宗道独创的,历史上很多的大臣都用过这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来劝谏皇上,给皇上施加压力。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数北宋的王安石了,在王安石实行变法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许许多多的官员对于王安石的新法并不赞成,而是激烈地反对,这一度让启用王安石决定要进行变法的宋神宗心中也十分犹豫,对于继续推行新法还是回复旧制也是瞻前顾后。就在宋神宗的态度暧昧,新法的实施受到阻扰的时候,王安石也同样提出过辞官归隐,最后自然还是受到了宋神宗的挽留,新法得以继续推行。
所以,在徐光启眼里,来宗道的做法也是效仿王安石而为,目的则是为了规劝皇上,不要阻挠新一批的蒙童拜至圣先师。
如何判断徐光启的猜测是否是对的呢(虽然实际上并不是对的)?这也十分简单,那就是:皇上对来宗道的辞官请求自然会十分惊诧,肯定会关心其原因,问一些“爱卿何故要辞官归田”的话,然后来宗道不再继续坚持辞官,而是借机说一些诸如“大明堂堂天朝,礼仪之邦却礼仪不在”这样的话来引起皇上的兴趣,然后对皇上的行为加以规劝。如果事情是按照这样的路线发展,那么就可以证明徐光启的猜测正确。
尽管分析了这么多,但对于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还能在官场当中屹立不倒,反而位列重臣的这些三品以上官员们来说,这也不过就是几个念头的事情。所以,不管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皇上的答复以及来宗道的反应,所以大臣们全都几乎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皇上的回应。
来宗道本人也是如此,虽然心里知道皇上肯定不会立刻就同意自己的辞官请求,但心里还是十分紧张,忐忑地等待着皇上将要说出来的话。
第八十五章 晕倒与假装()
只是来宗道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皇上开口做出回应,反而等来了群臣的一阵骚动,来宗道心中疑惑之余,抬起头看了一眼,发现原本站在台上的皇上已经不见了。
来宗道的目光又向下方移动一些,这才终于明白了群臣骚动的原因——皇上又昏倒了!
跟皇上的龙体比起来,什么应不应该拜孔夫子,内阁首辅应不应该辞官这样的问题全都不再重要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每个人的选择都很明确和毫不犹豫的,那就是一切都要以皇上的龙体为重。
于是整个场面又一次变得混乱不堪,每个人都手忙脚乱,想要为皇上做一点什么,但又都无处下手,只好“皇上”、“皇上”地高声喊着,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皇上的关切之情。
最后还是由林檎这个皇后出面,示意王承恩赶紧把皇上抬回去,并且召太医前来诊治。王承恩当然也知道应该如此行事,但又怎敢在皇后娘娘面前抢功?于是便很自然地在娘娘“临危不乱”的“英名”指挥下,吩咐了细心的手下们将皇上抬了回去。
萧木被抬走了,林檎又对在场的大臣们说了一些“君父是大明的天,是大明江山社稷的指望,做臣子的,怎么能够不顾君臣之礼,如此逼迫君父呢?”这样的大道理,让刚刚那些跟萧木据理力争的大臣们哑口无言,说的他们纷纷表示“臣等糊涂,罪该万死”,这才总算是帮萧木控制住了场面。
“这个木头脑袋的智障,自己给自己招来了那么大麻烦,解决不了就想要假装晕倒蒙混过关,结果却还要我来给他善后!”林檎挥手示意大臣们从哪个衙门来的还是回到哪个,继续各司其职之后,也起身离开,“急切”地去关心皇上的龙体去了。
来宗道仍然跪在原地,此时也是不知所措,有心想要追上去关心一下皇上龙体的情况,但又在心里认为皇上的晕倒就是自己辞官之举所引发的,心中自责的同时,也觉得没有颜面再去见皇上,等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之后,也只好默默地站起身来,还是回到了内阁值房。
先于来宗道回到内阁值房的杨景辰、李标等阁老们看到来宗道心情沉重地回来,也都想对他宽慰开解一番,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好对来宗道报以一个理解的微笑,来宗道也明白他们的意思,也对他们拱了拱手,权当对他们关心之举的感谢了。于是众人又开始继续处理积压下来的政务,整个内阁值房都充斥着十分尴尬和微妙的气氛。
和来宗道这个原本的“过渡型”首辅一样,内阁值房当中的其他阁老们原本也都是“过渡型”阁老,本来早就没有打算能当多久的大学士,只求不被卷进阉党余孽的名单里面,处理政务不出什么差错,能够平安无事地辞官归田就心满意足了——杨景辰就是最恰当的例子。
虽然皇上从未表露过要重新推举内阁成员的意思,反而对现有的内阁大学士们十分信任,而且还实行了大赦天下的政策,对阉党余孽的界定也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没有过多株连的打算,即使被划为阉党余孽的大部分官员也不过分追究,只是对其中的骨干分子加以了惩处——比如顾秉谦、冯铨等人。这也让杨景辰等其他的阁老们渐渐地收起了原本小心翼翼的心态,开始真正地以阁老自居的同时,也更加主动地开始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和谋划起来,毕竟成为辅佐一代中兴明君的贤相几乎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即便是这几位曾经已经是无意仕途,但求自保的状态了。
但就在今天来宗道当众提出辞官之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整个大明的官场下方的暗流肯定又会开始涌动起来。内阁值房的阁老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刚刚升起不久的要做王佐之臣的心思也消散殆尽,总而言之,其他的阁老们也都做好了辞官归田的准备——只要来宗道最后真的不当首辅了,他们就立刻跟进,一起给皇上乞修的折子。不然的话,要还是厚着脸皮留在内阁之中,也免不了被人架空的命运,还占着位子找人记恨,这样的待遇,肯定是谁都不想要的,还不如辞官隐居,含饴弄孙的日子来得滋润。
……
对于林檎来说,萧木此番的“晕倒”肯定还是故技重施,毕竟萧木第一次去上朝,面对满朝请求清算阉党余孽的大臣们的时候,就曾经用过这个办法,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今天在关于要不要让蒙童拜孔夫子的问题上萧木又跟臣子们较上了劲,场面一度剑拔弩张,甚至连内阁首辅来宗道都要用辞官这样一个极端的方法来劝谏萧木收回成命(林檎对于来宗道辞官原因的猜测跟徐光启是一样的),萧木这么一个长着木头脑袋的智障没有了其他的好办法,再假装一次晕倒,在林檎的心里简直是再合理不过的解释了。
林檎可不是大明王朝的人,著名的“狼来了”的故事自然是听过的,既然萧木此前已经假装过晕倒一次,那么萧木这次的晕倒,在林檎眼里当然同样还是假装的了,就算萧木刚刚的表演确实十分得逼真完美、无懈可击,对林檎来说也终归只是表演,也就只能骗骗那些大臣们,却逃不过林檎她的火眼金睛。
所以林檎的心里对于萧木的“病情”并没有十分紧张,反倒是对萧木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存有一丝埋怨。当然了,这些都只能是在心里想的,在表面上,林檎作为大明的皇后,自然表现的十分紧张和着急,把对皇上龙体的担心和焦虑全都写在了脸上,所有的人看到之后都对皇后娘娘更加的敬服了。如果萧木此时能够看到林檎的表现的话,也肯定会认为林檎不去拍电影那影后简直太浪费了……
林檎紧张地赶到了萧木的寝宫,王承恩也已经派人把太医请了过来——果然还是萧木和林檎的老熟人,传说总李时珍的弟子李太医,林檎自然没有任何耽搁,立刻请李太医来为皇上诊脉。
李太医自然恭敬地从命,简单地准备了一下之后,便开始仔细地为皇上诊起脉来,脸上露出十分认真的表情,林檎和王承恩等人全都安静地在旁等候,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一面影响到李太医诊脉。
王承恩和其他的太监宫女当然不知道萧木装晕的黑历史,对于皇上昏倒的事情自然是发自内心地感到紧张,王承恩在紧张的同时也有些自责,对自己的疏忽感到痛恨:自己光看到了皇上这两天能多吃一碗饭,还在心里为此高兴,但却忽略了明明皇上每天读书已经十分劳累,自己却还多嘴,引得皇上去了内书堂授课的现场,这才晕倒的,如果不是自己多事的话,万岁爷自然也就不会有事。
与王承恩的紧张和自责不同,林檎虽然表面上也表现得十分焦急,但内心里想的却完全是另外的东西,比如说:“李时珍这个人似乎在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了,到现在都快半个世纪了,也不知道这个李太医到底是不是李时珍的徒弟,不过这个李太医的岁数看起来也不小了,这个事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