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作相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的众人不禁傻了眼。
刘尚清率先起身鼓起掌来,张作相跟着鼓起掌来,众人都鼓起掌来。
两日后,张学良身着总司令军服,正式宣布就职。同时,设置了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委员共十七人,其中杨宇霆提出辞职。尔后不久,虽然还有人暗中活动,不拥戴张学良,但木已成舟,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从此成为东三省最高军政部门。
二十七岁的张学良,在徐彦卓的劝说之下,首先抚慰三军,对奉军将士给以充分信任,稳定军心,继而果断决策,息争议和,将关内所有军队全部撤回东北,保境安民, 休养生息,很快便控制了形势,保持了东北政局的稳定。
张作霖之死而造成的危机,虽已扭转,但危险并未完全消除。日本人的狂妄阴谋没能完全实现,但却贼心不死,紧接着又打起了东北独立的旗号,逼迫张学良实现其父生前对日所作的所谓保证与许诺,在东北享受更多的特权;同时也准备把他变为一个听凭他们摆布、对他们唯命是从的傀儡
蒋志清则极力策动张学良“易帜”。与南京携手并进。为此,蒋志清多次给徐彦卓去信,要他在其中撮和。
张作霖在撤离北京时,已有与南京修好之意,这一点张学良也是赞同的。皇姑屯事件发生后。更促使张学良进一步增强了与南京接触的愿望。
东北何去何从。在当时就成为矛盾的焦点,也是张学良所面临的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
张学良身处东北边疆,长期以来。内忧外患,特别是日本人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以张学良的地位而言,他只要答应日本人的要求,马上就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当一个有日本人撑腰的东北王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但这却是他不愿意、也是决不能走的一条路。可如果他立即改换门庭。进行换旗,不谈将来命运如何,只这一步,日本人也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特别是父亲的惨死,使张学良亲眼看见了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危险性;加之,国仇家恨的痛苦,让他刻骨铭心。时时不能忘怀,所以他决定不作历史的罪人,决心换旗易帜。
张学良决定东北易帜的消息,像一声惊雷,触动了各派人物的神经。他们从各自利益出发,纷纷出手。
最先出手的是日本人,日本奉天领事林久治郎在携日本首相田中的训令会晤张学良,警告张学良不能与国民政府合作,不然日本政府不会坐视不理。
在会客室里,以张作霖老朋友自居的林权助软硬兼施,逼张学良放弃东北易帜,林权助说:“东三省与国民政府妥协,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将受到极大损害,如果东北当局蔑视日本的警告,而率行易帜,则日本将采取自由行动,这一点日本政府是有决心的。”张学良打起太极,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的想法当然是以中国人为本位。我必须以东三省人民的意志为依归,我不能违背三省民心而作为。”
日本人文攻不果,就来武迫,八月十日,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日军分乘百多辆汽车,在奉天火车站示威,以武力相威胁。
……
“徐公子,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张学良无奈的向徐彦卓问道。
“沉住气!”徐彦卓气定神闲道:“日本人那里你先应付着,先慢慢与国民党的代表先谈判,待一切水到渠成之后,再一举成事,到时候日本人就是想反对,也无济于事了。”
“那好,日本人那里我来应付,至于谈判的事就拜托徐公子你替我出面了。”张学良无奈道。
国民党先后派出三批谈判代表,但与徐彦卓都没有谈得拢,甚至连白崇喜也无功而返了。
白崇禧回南京时,徐彦卓让袁锐也跟着一起去见蒋志清。
蒋志清见了袁锐后,直截了当问道:“老五这是什么意思?”
袁锐摇摇头道:“我不知道,但少爷让我带一句话给蒋先生!”
“什么话?”
“东北易帜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只二哥派的人不对!还有更应该派去谈判的人。”
蒋志清听罢,先是愕然,接着摇摇头自言自语笑道:“这个老五,好事他总忘不了兄弟!”
蒋志清对袁锐道:“你回去告诉老五,下次派去的谈判代表,定会让他满意。”
蒋志清很是了解徐彦卓,知道他是重感情的。他们结义兄弟五人,老大陈其美已经不在了。自己作为二哥,在徐彦卓的鼎力相助之下,现在已经开辟出偌大的天地。老四何敬之在自己手下掌管着军权,也算是春风得意。唯独老三张群默默无闻,张群在蒋志清身边,为蒋志清出谋划策,四处游说。蒋志清经常把最不放心、最难处理的事情交给张群去办理,张群也最能领会蒋氏意图,而不折不扣去执行。徐彦卓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他三哥张群领了这份功劳。
徐彦卓想和如此周全,蒋志清当然也乐的做这顺水人情。不过,此时他还想起了另外一个人,这人便是戴笠。
前不久,蒋志清看了一本名叫《墨索里尼传记》的小册子,给了他很大启发。墨索里尼原是一 个新闻记者、社会党党员,他依靠资产阶级右翼分子和一部分军人为骨干,成立法西斯组织黑衫党,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建立起独裁统治。蒋志清当即把《墨索里尼传记》批给黄埔学生的骨干分子贺衷寒、邓文仪、康泽、郑介民、戴笠、桂永清等人去看。(想知道《抗日之白眼狼》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qidianz”,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874章 谈判人选()
后来,蒋志清在中央军校官邸召集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萧赞育、周复、滕杰、郑介民、邱开基等黄埔学生中的领袖人物开会,密商对付时局的办法。戴笠作为唯一的黄埔六期后进,亦被蒋志清指定参加会议。经过几次开会研究,贺衷寒、康泽等人领会小册子的主旨,建议以黄埔学生为主体,成立一个 类似墨索里尼的黑衫党一样的组织,名之为复兴社,来保卫蒋志清的领袖地位。
当时,黄埔学生们领会小册子的精神仅到此为止,唯有戴笠经反复阅读揣摩,进一步提出建立黑衫党或褐衫党一类的复兴社组织必须强化特工力量,用非常手段 打击反对领袖的异己力量,保卫领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此,戴笠写了一份建议书,单独呈给蒋志清。蒋志清看了后,感到很满意,并考虑要在未来的复兴社组织之下成 立一个独立的特工系统,同时萌生了要戴笠去主持这个特工组织的念头。
复兴社组织成立前,先由筹备人员推荐复兴社书记、中央干事、中央监察以及各处处长人选,最后由社长蒋志清指定。在整个复兴社组织机构的安排中,蒋志清最重视的是特务处长,它实际上是复兴社的核心。但在特务处处长的人事安排上,却颇费了一番周折。当时,各方面的关系一共向蒋保举了6 个人,其中有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郑介民等人。戴笠虽名列其中,却因资历较浅,多数人都持不赞成态度。
蒋志清经过对各方面推荐保举的人选反复比较平衡,决定选择戴笠任特务处长。
蒋志清找戴笠谈话时,戴笠却断然拒绝了:“报告校长。 我不能做这个工作。”
“为什么?”蒋志清愕然地问。
戴笠回答道:“团体中很多人都是我的老大哥,并且这种事情本身就不容易做好。 我想由我做这件工作,必定会有不少人反对。”
蒋志清安抚他道:“这不要紧,一切有我,你不必顾虑。现在就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只要有决心,事情就一定可以做好。”
戴笠当即表示:“如果我接受了命令,我的这 个头就拿下了。这就叫一手接受命令。一手提着头颅。”
“此话怎讲?”蒋志清张大眼睛问。
戴一挺胸脯,义无反顾地说:“这是我的决心,我这个工作做得好,我的头一定给敌人杀掉,若做不好。当然要给领袖杀掉。再者,积劳成疾,所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岂不外只有这三种情形?”
蒋志清双目莫测高深地注视着戴笠,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黄埔学生中有人知道由蒋志清有意让戴笠主持成立特务处,立即表示反对。更有人提出要打倒戴笠。大家都不满意这个没有毕业的黄埔六期生,靠一些鸡鸣狗盗之术爬到许多黄埔老大哥的头上。
如今,有了徐彦卓给的这个机会,蒋志清准备让戴笠也跟着沾点光,好增加他的功劳。减少他任特务处长的阻力。再说了,戴笠本来就是徐彦卓推荐给蒋志清的,派戴笠同张群一起去谈判,想必徐彦卓也不会说什么。
第二日,蒋志清就派张群与戴笠作为谈判代表,前往奉天,就东北易帜一事,再次与徐彦卓展开谈判。
就在徐彦卓与国民党秘密谈判易帜之事事,奉系内部也是暗流汹涌,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亲日人士,极力反对东北易帜。
以杨宇霆的眼光和智慧,他应该知道采取东北易帜,“分治合作”是眼前最佳选择,这样不但保存了奉军实力,还实际控制着东三省。但他异常反常,伙同常荫槐在大小会上坚决反对,理由是刺激日本人,东三省将永无宁日,其心颇测。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张学良掌控了东北后的一系列举动,让日本人感觉到他和他父亲一样,不会对日本俯首帖耳。特别是土肥原,他认为日本要在东北取得最大利益,没有再比杨宇霆更合适的人选了,而要让杨宇霆上台,又非打倒张学良不可,所以,日本人和杨宇霆的接触更加频繁了。
杨宇霆此时把目光投向了张学良的二姨太谷瑞玉。
皇姑屯事件后,谷瑞玉没通知张学良就回到奉天,日本有份报纸凭此推测张作霖已死,这使张学良很不高兴。俩人之间虽有隔阂,但他们是患难夫妻,经过战火的考验,这些事情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张作霖死后,谷瑞玉要求搬进大帅府,由于于凤至不松口,张学良也不能强来,谷瑞玉就一直住在经三路。谷瑞玉心中渐渐对张学良产生了怨怼,这些都没逃出杨宇霆的眼睛,他决定乘隙而入。
10月7日,是杨宇霆父亲的60岁生日,杨宇霆大肆庆祝。十天前在府中就扎了彩棚,请了戏班演戏。东三省军政界及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地去祝寿。
通过谷瑞玉,张学良也收到了杨宇霆的请柬,请张学良合府赴宴。在东北易帜上张学良与杨宇霆虽然闹得很僵,这是政见不同,张学良也没有太在意。但杨宇霆飞扬跋扈,处处以父执自居,时时对他指手划脚,极不尊重,令张学极不愉快,就想不去。
张学良对于凤至道:“杨宇霆父亲生日,送来请贴,我不想去,你去吧。”
于凤至想了想说:“汉卿,你还是去吧。大帅生前杨宇霆出了不少力,他父亲生日你都不去,别人会说我们薄情。我不去了,你和瑞玉去吧,多带些人去,以防万一。”
张学良觉得于凤至说得有道理,便点头首道:“也好,我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