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了!”张之江疑惑地问道:“可是,徐树铮……”
“记住,徐树铮已经死了,是陆承武为报父仇将他杀死的!”冯玉祥脸上露出了怪异的表情。
见张之江还要问,冯玉祥不耐烦地摆摆手:“此事到此为止,今后不准对任何人提及此事。”
于是,陆承武被人用汽车接到廊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糊里糊涂地唱了一出替父报仇的戏”。
他的戏码极其简单,只奉命向被拘的褚其祥、徐赞化、薛学海、段茂澜、孙象震、李骏、刘卓彬、韩宾礼等十几位随员们宣称:“过去徐树铮杀了我的父亲,今天我杀了徐树铮。我杀徐树铮是为家父报仇。”随后,陆承武以自己的名义向京津各报馆发出通电:“先君建章公,曾以微嫌,竟遭徐贼残害。承武饮泣吞声,于兹七载,本月二十九日。遇徐贼于廊坊,手加诛戮,以雪国人之公愤,藉报杀父之深仇……”
接着,徐树铮被关押的随员们。被迫各写保证书。按上指印,发誓对当天的案情不泄漏一字,否则各人全家性命难保。还合拍了一张照片。
获悉徐树铮被杀,段祺瑞禁不住痛哭失声,连呼:“断我股肱!断我股肱!”
第三天, 段祺瑞专程乘火车出京前往廊坊。
到了廊坊车站,段祺瑞向身边的随从人员乘问道:“又铮被杀。是在站内还是站外?”
段祺瑞就这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口唇微动,喃喃若有言,老泪盈眶。
……
蒋志清等人来到苏联庄严肃穆的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红旗,意气风发和充满自豪的苏联人民,这一切都让代表团成员兴奋不已。他们被这个国家呈现出的蒸蒸日上的建设局面深深吸引。
代表团在苏联前后逗留3个多月,先后与军事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外交人民委员齐采林、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等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代表团还访问了莫斯科、彼得格勒的一些党政军机关,参观了一些工厂、农庄、学校、军队、博物馆。蒋志清甚至还登上了一个拿破仑曾到过的山头。
“拿破仑上这个山头干嘛?”蒋志清问。
“他想察看地势,”陪同人员说,“拿破仑的部队经过艰苦跋涉。已被饥饿、寒冷折磨得士气低落,终于被俄罗斯人击败!”
“噢噢,你们的士兵了不起!听说当时拿破仑是这个样子站着的!”蒋志清双手叉腰,挺胸昂首,俯瞰四方,皱着眉头,“是吗?”
“是的是的。”陪同人员笑着说,“你学得很像!”
在场的人大笑。蒋志清洋洋得意。
在访问期间,蒋志清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就是苏联的建军经验,他率领代表团用大量的时间深入到苏军部队、院校学习取经,先后参观了苏军步兵第144团、步兵第二学校、军用化学学校、高级射击学校、海军大学等,并拜访了苏军教练总监。
令蒋志清不满的是,由于列宁当时有病,未能接见代表团。蒋感到受了冷落。
同时,徐彦卓也让蒋志清感到疑惑不解,因为他从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就消失了。
徐彦卓到达莫斯科后,也没闲着,他与先期到达的张孝淮一直在密谈。当他掌握了苏联高层的全部动态后,便决定开始行动了。
首先,徐彦卓拜访了病中的列宁。尽管列宁的病情已经相当糟糕,可徐彦卓曾经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老朋友来访列宁无论如何还是要见的,他们谈话的时间并不长,没有人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之后,徐彦卓又拜访了托洛茨基,他们谈话的时间也不长。同样,,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最后,徐彦卓来到了斯大林的家中。
“斯大林同志,好久不见了,你还好吗?”
“徐彦卓同志,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能再次见到你,真是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两人热情地打完招呼后,徐彦卓问了句莫名其妙的话:“你家中有可以说话的地方吗?”
斯大林心领神会地回答道:“当然有,请随我来!”
徐彦卓跟着斯大林来到书房的内间,两人坐好后,徐彦卓直截了当道:“约瑟夫,你现在的情况很不妙呀!”
“此话怎讲?”斯大林故作不解道。
“你跟我装糊涂有意思吗?”徐彦卓不悦道:“要知道我前两天才刚拜访过列宁!”
“他都说了些什么?”斯大林有些紧张道。
“他觉得你这个人有问题,而且问题还很大,他下一步准备对你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采取什么措施?”斯大林的手有些颤抖了。
“他没说,我也没有问,不过,你可以自己设想!”徐彦卓摇头道。
斯大林沉默了,他知道徐彦卓说的未必是假的!
斯大林一直担任着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管理着苏联近一半人口的事务。内战结束以后,他又赢得了第二个重要职位,工农检察院人民委员。
工农检察院这个部门是列宁决定设立的,目的是和党内日益增长的官僚主义和徇私舞弊行为作斗争。它的权力相当广泛,可以对其它任何委员部的行动进行监视、提出检控,可以派员旁听所有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查阅各种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具有特务机关的性质。政治局委员们都不屑于出任从事这种冷酷的清洗活动和肮脏的间谍行径,所以当季诺维也夫建议斯大林出任这一职务时,没有一个人反对。(未完待续。(llwxs520 ……》
第766章 攫取权力()
苏联成立的初期,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往往比较随意,也没有认真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定这个新机构的权力。这就为野心家提供了可趁之机,他们可以想法把权力扩大到他们满意为止。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的设立,就是列宁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通过的,然后由列宁任命斯大林为人民委员,再由斯大林全权负责去挑选或招募机构工作人员,就开始运作了。至于这个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实行监督,是否允许在党的机构内收买告密者,甚至设暗探,这种监督在什么程度内才能不干扰各部门的正常工作、不侵犯个人**,以及如何防止它成为个别野心家打击异己的工具,怎样防止这个机构本身成为官僚主义和徇私舞弊之所……
所有这些,都没有经过认真考虑,或者说至少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过。这些小小的疏忽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碰巧遇上一个处心积虑的阴谋家,它就会像洪水冲击下的蚁穴,溃倒千里大堤。而新生的苏维埃遇上的,乃是阴谋家中的集大成者,上面提到的所有考虑不周之处,都在工农检察院的实践中迅速成为现实。当政治局的对手们忙于争论各种“重要问题”的时候,斯大林正在勤勤恳恳的为独裁打下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从不放过任何扩大自己权力的机会,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很快感觉到自己不得不重视工农检察院的存在。它有一种死死盯住不放的做法,使人们产生恐惧,并且鼓励告密。斯大林通过工农检察院,轻而易举的为自己找到了一群善于阴谋暗算的幕僚和冷酷无情的执行者。这些人将很快成为斯大林核心集团的智囊和党卫军。同时,他还利用工农检察院的特权秘密收集政…治…局委员的各种资料。
1922年。俄共决定中…央…总…书…记…一职,中…央…委…员…会…书…记…处是处理委员会日常事务和整理传达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和党的代表大会决议的机构。它起初并没有设立总…书…记一职。十月革命成功后,党的中…央…机…关迅猛发展,1917年,中…央…委…员…会…书…记…处还不到30人。一年之后已经有602个工作人员了。这还不包括担任守卫和执行通信勤务的武装部队在内。到了1920年,中…央机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几千人,作为常设机构的书…记…处要正常工作。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领导人。
斯大林以他灵敏的嗅觉感到了这种需求,以及这种需求带来的机遇。中…央的官僚机构急剧膨胀,设立随意、分工混乱,权力的分配与制约关系也许只有经过长期的专门研究才能搞清楚。不过,不喜欢抽象理论的斯大林同志却很乐意花功夫去钻研这个复杂的课题。他同时在各种机构。尤其是工农检察院任职,使他可以清楚的洞察整个中央机构的运作机制。这个天生的权术家很快就认识到一个真理:打开**之门的钥匙,放在中…央…书…记…处的办公室里。
他清楚的知道:中…央…书…记…处能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他是中央权力机关;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与他们的执行机构之间的连接点,就像人的脖子一样连接头脑和他的身体。
在中…央…书…记…处的大门内,只要一个抽屉和一把钥匙,就可以够埋葬中央委员的任何一项决议,甚至是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谁掌握了这个机关。谁就可以封锁住政…治…局或政…治…局委员的指示,同时又能通过中央机关,冒充中央的指示,改而贯彻自己个人的指示。
斯大林要把自己想法跟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商量了一下,之所以要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商量。是因为之前他已经选择了与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组成对抗托诺茨基的‘三巨头‘同盟。
在政…治…局中,斯大林的排名是第五,前四名分别是列宁、托诺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托诺茨基是十月革命具体行动的总指挥,又在随后到来的国内战争中,作为苏联红军的创始人和一个出色的军事将领而树立起崇高的威望。他具有和列宁一样的雄辩的口才、敏锐的头脑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他直到十月革命前夕才加入布尔什维克,就迅速上升为党的二号人物。在所有人看来,列宁去世以后,党的领袖一职肯定会落到他身上。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是一对政治双胞胎,他们的意见总是惊人的一致。政治局中,他们追随列宁时间最长,长期担任列宁的助手。在这两个人当中,加米涅夫更具有理论家的气质,并没有问鼎头把交椅的野心,但他显然希望自己的同伴季诺维也夫而不是托诺茨基继承列宁。季诺维也夫则显得沉着冷静,精于算计且富有野心,被认为是仅次于托诺茨基的列宁继承人的有力争夺者。
在三巨头中,斯大林心甘情愿扮演最微末的角色。他从不主动攻击任何人,反而喜欢在政治斗争中扮演老好人的角色,所以不论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对他放松了警惕,使自己在激烈的斗争中免受伤害。在列宁面前,他是一个忠诚而严厉的执行者;在‘三巨头‘联盟中,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跟班;在托诺茨基眼里,他是一个才智平庸的对手;即使在普通的中央委员心目中,他也只是一个踏实肯干,没有独立性和个人野心的行政工作者,而不是什么党的领导核心。总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在才智上比斯大林高明。
果然,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一致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趁机削弱托诺茨基的影响力。
在一次中…央…委…员…会的特别会议上,由加米涅夫出面,建议用斯大林来领导书…记…处的工作,用总…书…记的职务来代替责任书记的职务。立刻有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