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顶着孔有德部叛军的火铳,张可大熟练地指挥着部下反击李九成,一开始确实很顺利,守备姚士良一马当先,率军迎击李九成部,杀的叛军接机后退。
随后,他看到了让他吃惊的情况,张焘麾下的游击将军魏望侯,居然出现在了叛军之中,接着斩杀了姚士良,张可大就发现问题大了。
这魏望侯肯定是投敌了,而且他手下的辽东战兵,一开始就被隐藏在卫所兵后面,战场上扬气的阵阵烟尘,将他们很好的遮挡了起来,以至于张可大根本就没有发现他们。
姚士良一死,加之魏望侯所部战兵的出现,本来追出去的右翼兵丁,瞬间被打的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支撑不住,防线被攻破了。
张可大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将自己手下最精锐的浙江兵,投入了五百到右翼,帮助防守。
嘉靖年间,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被调往浙江都司任都指挥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
他发现东南一带的卫所兵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前往招募了三千人,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这就是后来连战连捷的“戚家军”。
戚继光就是依靠着这支军队,配合着其他将领,一举肃清沿海倭患,随后被调至蓟镇北御鞑靼,后鞑靼部多次企图从蓟门入寇,均被戚继光率军击退,他们又准备进犯辽东,被戚继光和李成梁联合击退。
作为在浙江镇守过的将领,张可大对戚继光的事迹了如指掌,所以他也在浙江义乌招募了不少士兵,现在手下最强的战力,就是这些浙江兵。
果然,这五百浙江兵一投入到右翼的战场,本来被打的节节败退的局势,瞬间被稳住了,但由于魏望侯麾下的辽东兵数量不少,双方呈现了胶着的态势,谁也无法取得优势。
不光南面的孔有德部,西面的魏望侯李九成部,都与张可大部明军出现僵持的局势,北方的骑兵战场,也一样是僵局。
青州一战后,李应元连同把总毛承福,以及三百骑兵都归属了李九成,那一战李九成缴获了差不多五百多匹战马,也扩充了骑兵队伍,达到了八百人,交由李应元统领。
就在步兵交战的这段时间,李应元也没闲着,率领麾下骑兵与张可大麾下的明军骑兵交战,明军的将领是游击将军陈良谟,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
李应元麾下骑兵人数占优势,但除了三百老兵,其他的都是经过短暂训练的卫所兵,单兵战斗力却处于劣势,双方骑兵的总战斗力其实是持平的,所以谁也奈何不了谁。
第123章 陈良谟之死()
陈良谟也看到李九成和他几个亲兵的举动,但是并没有做出什么额外的反应,骑兵队伍已经全速冲锋起来了,根本来不及调转马头。
现在能做的,只有硬着头皮冲锋,击垮敌军,反正火铳命中率低,他就不信自己会那么倒霉,刚好撞上弹丸。
随着双方距离的不断拉近,李九成和亲兵们的火铳,也都瞄准了陈良谟,等待着时机差不多的时候,他果断的扣下了手中的扳机,‘嘭’的一声,一发铅制弹丸从枪口飞了出去。
几名亲兵也都扣动了扳机,随后也不管弹丸究竟打到哪里去了,拔出马刀,就准备与敌人接战。
也不知道是李九成真的是‘神枪手’,还是陈良谟太倒霉,这一发弹丸,不偏不倚的命中了陈良谟的面部,在弹丸巨大的冲击力下,陈良谟面部的骨骼和血肉被击穿,顿时鲜血飞溅。
战马也被其他的弹丸命中,吃痛的扬起马蹄,将马背上的陈良谟摔落下来,后面的士兵难以置信的看到这一幕,还没有接敌,他们的头领陈良谟,就被战马跌落在地上。
后面的骑兵本能的绕过了地上的陈良谟,然而他们看到的是一副服恐怖的景象,只见陈良谟面部是一个巨大的窟窿,根本看不清五官的形状。
李九成看到这一幕,不禁大喜过望,本来他接敌之前用火铳射击一次,就是看看运气罢了,就算打偏了也无所谓,没想到这一下命中了,还将他击落马下,而且还被后面的明军士兵看到了。
明军骑兵们顿时士气大跌,换做谁都是一样的情况,这还没开始交战呢,就一个照面的功夫,自己老大就被干掉了,这接下来怎么可能打得赢嘛。
李九成高喊一声“陈良谟已死,跟着我冲散敌军。”
身后的骑兵们原本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听李九成这么一说,顿时士气大振,都跟着高声附和“陈良谟已死”
本来还有些明军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但是听到敌军这么一喊,本能的看向己方的帅旗,然而并没有找到主帅的身影,士气就跌落的更厉害了。
本来还算是比较平衡的局势,瞬间向李九成这边倾斜,即使明军想退却已经不可能了,双方的距离已经不足以让他们掉头了,双方接战的一瞬间,效果就完全凸显出来了。
李九成这边因为击杀敌军将领,士气正盛,气势如虹,明军主帅被杀,无人指挥,各自为战。
明军骑兵们被砍得七零八落,即使没有被砍杀的,也想方设法的想要逃走,本来就一边倒的局势,更是朝着李九成这边倾斜,战场之上一片混乱。
砍杀了上百人之后,残余的明军骑兵们都已纷纷调转了马头,向着东边和北边逃跑,李九成已经砍杀了六七个明军,但是觉得还不够过瘾,继续带着骑兵追杀。
这一支明军骑兵,就这样被完全被击溃了,成功逃出生天的还不到一百人,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
张可大一直在关注的三个方面战场的局势,对于骑兵之间的交锋,自然也是尽收眼底,当他看到爱将陈良谟莫名倒地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一战,他已经彻底失败了。
正面在与孔有德部叛军僵持,右翼又再跟反叛的张焘部人马缠斗,虽然他还有一支差不多近千人的骑兵,但是现在已经无法挽回局势了。
孔有德部的叛军骑兵一直在右翼骚扰,张可大如果把自己手下的骑兵队伍,调派一部分到北边,迎战李九成,那么右翼肯定会被孔有德部的骑兵突破。
他能感觉到,孔有德手下的骑兵都不是善茬,最重要的是,他们人数非常多,足足有一千二百人,自己这边也就不到一千人。
孔有德的骑兵一直在战场边缘游走,没有跟他们发生大规模交战,但是分出一部分人马,进行试探性攻击的动作,一直都在进行,基本都是两边总人数加起来,不超过一百骑的小规模战斗。
然而战果不尽人意,基本都是自己这边勉强占了一点优势,如果调走一部分骑兵去北边,那么叛军骑兵肯定会抓住这个时机,来一次强攻,到时候,一样是阵线被突破的结局。
所以,张可大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李九成的骑兵刚刚进行了一场厮杀,然后又追击陈良谟麾下参与的骑兵,人和战马都在休息,不多久,他们一定会朝着本阵冲锋。
如果不抽调东边的骑兵,李九成的骑兵会攻进来,如果抽调东边的骑兵,孔有德的骑兵会攻进来,张可大无论如何也没料到,这场战斗,会变成这么个局势。
但张可大不是优柔寡断之人,只纠结了片刻,便做出了一个目前情况下,最为明智的决定……壮士断腕。
没错,他就是准备抛弃一部分士兵抵挡敌军,掩护其余的人马撤退,如果再这么僵持下去,等着李九成的骑兵休整完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
第一波与孔有德的交锋之中,已经损失了八百人,与李九成部的步兵,以及和反叛的魏望侯部交战中,差不多也损失了五百人,刚刚陈良谟麾下的五百骑兵可以说全军覆没,南面孔有德部的火铳兵也在不断地攻击,虽然有盾牌和盔甲的双重防御,损失并不是很大,但是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有一百多人的伤亡了。
总的算下来,这支八千多人的军队,已经伤亡了接近两千人,伤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两成半,张可大自己都能预判出来,如果再有一成的伤亡,不用敌军骑兵冲击,这支军队自己就崩溃了。
很快,张可大就下定了决心,将正在与魏望侯部,以及南面与孔有德部僵持的人马舍弃掉,然后以骑兵开道,带着剩余的四千余人,撤回东校场大营。
因为再不行动,最多半个时辰,最快一刻钟,这支军队就要全军覆没了,那个时候即使自己单枪匹马跑回登州城,登州城和可能也守不住了。
现在张焘部已经溃败了了,手下要么被李九成俘虏了,或者是像魏望侯这样的,直接反叛,投靠叛军了,逃回登州的人马本就不多,如果自己再不带点人手回去,登州城迟早陷落。
第124章 正面突破()
虽然登州城和蓬莱水城,还有差不多一万人的兵力,但是很多战斗力都不是很强,其中还有一千多人的卫所军,都是碰巧登州府内各个卫所过来,参加秋操的,基本没啥战斗力。
现在城内并不太平,辽民和登州本地人的矛盾更加激烈了,需要调派大量的士兵弹压,否则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乱子,然而这样一来,能够守城的士兵就会少很多。
张可大的撤退计划是这样的,东边的骑兵按兵不动,缠住孔有德部骑兵,然后组织起一支五百人的火铳兵和长矛兵,缠住李九成部的骑兵,当然,这一批士兵,也是要被抛弃的。
接下来,除了其他被抛弃的士兵,余下的士兵有序撤退,撤往东门外的东校场大营,实在是抵挡不住的话,直接从东门撤入登州城。
随后,张可大下达了有关命令,传令的骑兵迅速将命令传达给几个主要将领,他们也迅速按照张可大的命令,开始组织撤退行动。
从李九成部的步兵与明军交战开始,一直到李九成亲自率领骑兵,消灭掉明军骑兵的这段时间,孔有德都没有派人发起总攻,一直都是火铳兵在开火。
孔有德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避免出现太大的伤亡,反正张可大战败已经是注定了,没必要用人命去堆胜利,让张可大多消耗一些李九成的兵力,也是极好的。
而且,张可大现在肯定不敢攻过来,两个火铳营还有很多新兵,趁着这个机会让火铳兵们实战练习一番,提升一下战斗力和战斗素养,岂不美哉。
孔有德的估计,再过两到三刻的时间,张可大部就会接近崩溃,到时候再发动总攻,一举击溃张可大,然后一路追击溃兵,说不定就能一路杀进登州城。
然而,现在通过望远镜看到,不断地有骑兵从张可大身边离开,很有的可能是去传达命令,准备撤退了。
果然,正如孔有德猜测那样,敌军的阵型,明显地发生了改变,这这种改变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准备逃跑了。
孔有德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立马下达命令“传令下去,准备全军进攻。”
很快,传令兵将孔有德的的命令,传递给了几个主要将领,在他们的指挥下,这支大部分人都在看戏的军队,要开始属于自己的表演了。
和第一次的进攻不同,那时候两军的距离有一里多远,而现在的距离只有三十多丈,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这支五千人的军队,开始朝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