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和天策军谈判的事情,他当然知道,而且他也觉得这事儿能成,虽然现在事情还没有结束,但他还是试探性的写了一封求援信。
这封求援信,言辞很是恳切,以下官自居,而且绝口不提之前双方的战斗,孔有德跟他也没什么私人恩怨,所以就打算去看一眼,顺便跟鞑子过过招。
虽然现在他还没准备跟鞑子大规模交战,但多谢了解总是没问题的,鸭绿江一线的战斗,虽然徐文仪跟他汇报了,但终究是没有亲眼所见来的真切。
消灭鞑子天经地义,不说让中华大地沉沦三百年,单单是入关之后的各种大屠杀,还有文字狱,搞得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一堆遗老遗少在为鞑清招魂,很多跪的太久站不起来的牧羊犬横行网络。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鞑清的奴化政策,同时科技,文学,经济等全方面的衰退,使得新天朝成立的时候,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花了六七十年,才重新崛起。
大明灭亡是必然的,这点无可争辩,任何王朝都有自己的寿命,二三百年的王朝是常态,基本上没有哪个王朝能够摆脱这个循环,虽然汉朝和宋朝延续了四百年,但基本都可以拆分为两个朝代,只不过名字都叫汉和宋罢了。
但鞑清的入关,却不是必然的,而是种种偶然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实在是太多了,有运气的因素,比如李自成打进北京的时候鼠疫大规模肆虐,等到鞑清入关,鼠疫却渐渐平息了,有明朝自身的原因,比如党争严重,互相扯后腿,既得利益集团根深蒂固,财政入不敷出,最后崩溃。
还有一些鞑子自身方面的因素,比如鞑子内部出了几个有脑子的人,眼光比较长远,皇太极和多尔衮。
皇太极自不必多说,如果不是他一改努尔哈赤对汉人随意屠戮的政策,同时战略方面也一改老奴的正面强攻,而是先进攻朝鲜和蒙古,减掉大明的羽翼,同时绕道入寇,一步步削弱大明,如果换一个和努尔哈赤差不多的继承人,估计后金到最后都只是一个强大一些的部落联盟,根本不足以威胁到大明的统治。
而多尔衮则更值得撑到,如果不是老奴死的时候他还太小,权势还不足以支撑其登位,估计他上台比皇太极做的更好。
他的突出表现有很多,比如崇祯十六年的继承人之争,当时皇太极突然挂掉,但死的太突然,没来得及制定接班人,很快就陷入了谁来继承皇位的争端。
当时支持皇太极长子豪格继位的人不少,有索尼,鳌拜,图赖,遏必隆,何洛会等人,而且豪格自己也是战功赫赫,有相当大的威信,成了这些人的支持对象。
但多尔衮身为另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也有不俗的实力,先不说有多择,阿济格这个两个同胞兄弟,三人掌控了满八旗的两白旗和镶红旗,还有其他诸多支持者。
诸如正红旗,正蓝旗,正黄旗内很多人都暗中支持他们,此外镶蓝旗的济尔哈朗,也更加倾向于多尔衮继承皇位,此外顺承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甚至明言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
八月十四日,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睿亲王多尔衮等都一起来到崇政殿,举行决定皇位归属的会议。最后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相争,委决不下。
双方的实力相差不大,但谁也没有办法让对面屈服,尤其是皇太极自己两黄旗的亲信大臣,他们对多尔衮极度抗拒,而且他们也掌握着不小的权利。
多尔衮知道如果继续争执下去,延误政事是小事,如果双方的矛盾激化,很有可能陷入内战之中,就像历史上许多强大游牧民族一般,分崩离析,最后彻底衰落下去。
就比如离他们最近的蒙古,北元之后,陷入各自为战,互相攻伐的地步,再也没有崛起的希望。
skbshge
第669章 多尔衮()
原本一触即发的内战,也因为多尔衮这个能人,最后被避免了。
多尔衮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便放下自己的利益诉求,与支持豪格的那些大臣互相妥协,建议改由皇太极第九子福林继位,双方各让一步,不再为皇位争的你死我活,将一度快要陷入内乱的鞑清,从内战的边缘拉了回来。
两白旗不能容忍多尔衮继位,但对于福林继位,也没有太大的抵触,多尔衮虽然没能成为名义上的皇帝,但也通过各种运作,是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
虽然多尔衮改为支持福林,跟大玉儿有一腿之外,更多的是他的远见,能够看到争端继续持续下去,将会面临的恶果。
如果当时没有多尔衮这么有魄力的决断,内战几乎是不可避免,历史上太多强大的国家,是倒在继承人之争引发内战之中,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帖木儿死后的分成四大阵营,互相攻伐,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多方面因素,外加一些偶然因素的作用,才造成了鞑清的入关,即使如此,后来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希望,但南明内部继续内斗,李自成还没有把自己从一个流寇头子,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统治者,最终还是让鞑清夺取了天下。
而孔有德身为后世人,知道因为鞑清的入关,让中华大地饱受的痛苦,当然要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至于大明朝,已经是指望不上了,既得利益集团根深蒂固,而且内部争斗太严重,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否则以大明朝的体量,哪怕已经日暮西山,对付体量不到百分之一的鞑子,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一切,还得靠自己。
山海关距离觉华岛并不算远,不到四个时辰,船队就抵达了觉华岛。
觉华岛暂时是徐文仪在打理,孔有德登上岛屿的时候,徐文仪便迎了上来“大人,您来啦!”
“老徐,这觉华岛怎么样,适不适合当一个水师的基地?”
徐文仪乐呵呵的说道“大人,这觉华岛确实是个好地方,距离宁远比较近,无论是从此地海州还是耀州,亦或是关宁防线任何一点,距离都不算太远。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深冬之后海面会结冰,这十多里的海面不足以成为觉华岛的屏障,觉华岛的防守就会变得艰难,当初努尔哈赤就是从冰面上攻陷觉华岛的!”
“这倒是个棘手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大人,依我看,修建菱堡最合适!地址我已经勘探好了,只需要修建三座菱堡,再配备足够的防守火力,互为支援,除非皇太极愿意以两万人阵亡的代价强攻,否则绝不可能攻下来!”
孔有德点点头,对于这个法子很满意“那好,就按你说的这么办!所需要的材料,我会通知孟有才负责,人手的话你自己想办法,那些俘虏不够用的话,就去陆地上招募一些,从登州运送过来太麻烦了!”
“大人放心,在海面冻结之前,属下一定能完成任务!”
接下来,孔有德便在徐文仪的带领下,沿着觉华岛走了一圈,确实和徐文仪说的一样,觉华岛除了冬天海面结冰之外,绝对是一个上等军港,建设好了,将会起到大用处。
而那三个菱堡所设置的地方,也互为犄角,就算鞑子渡海来攻,想啃下来也没那么容易。
走了一圈后,孔有德重新登船,舰队再次起航,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进。
“嘟嘟嘟嘟……”
黄昏时分,舰队快要抵达锦州湾的时候,瞭望台上的战士却突然发出预警,嘹亮的号角响彻整个舰队。
“发现敌船,两艘,二号福船!”
听到遭遇敌船,众人根本没有太大的反应,反而会心一笑,就算鞑子整个舰队出动,也不过是送死,区区两艘二号福船,小问题而已。
很快,这两艘鞑子的战船出现在了视野当中,看上去这两艘船还有不少损伤,虽然修补了一些,但明显能看出来战斗过的痕迹。
孔有德传令给李明达,让他带五艘船围上去,尽量捕获。
得到命令之后,李明达率领五艘战船,脱离队列,朝着敌船扑了过去。
很快,鞑子的战船速度也慢了下来,并且开始转向,很显然他们也发现了天策军的战船,这么大的一支舰队,肯定不是他们能对付的,看样子是要逃跑。
但他们的逃跑注定是徒劳的,这两艘船吃水都很深,而且甲板上都堆满了货物,再加上船上破损不少,很显然是拿战损的战船,当运输船用的,而且水手看到这么多敌船,慌乱中总是出错,速度根本提不起来。
双方的距离快速拉近,两艘鞑子战船也开始炮击了,不过这两艘船的火力是在不咋地,两艘船加起来才区区六门佛郎机,那实心炮弹根本对天策军的战船没什么威胁。
看到炮弹不断地落在周围水中,李明达也是冷笑,当初自己跟着徐文仪打皮岛和铁山,对付的是尚可喜率领的东江镇水师,鞑子舰队则是张华去打的,原以为他们水平和东江水师不会差太多,没想到连东江水师的一半都不如,怪不得张华能把他们打的不敢出港口。
不过六门佛郎机,对于他来说不痛不痒,他也不打算浪费炮弹,直接下令全速靠近,凑上去狠揍一顿。
“开炮!”
接近到差不多半里的距离,李明达果断下令。
孔有德说的是尽量捕获,敌船又跑不快,那散弹自然是最佳的选择,打完之后就可以跳帮了。
“轰轰轰……”
一连串的散弹下去,甲板上的鞑子和汉军,顿时损失惨重,其余的鞑子也被吓得躲进了船舱,他们纵使再勇猛,也对火炮没有丝毫的抵挡能力。
没有人操控船帆,这两艘福船就只能依靠原本风帆的位置,继续向前移动,无法改变方向,也没办法规避李明达的追击,只能静静地看着天策军的战船靠近。
不一会,李明达率领的五艘战船,就贴近了鞑子战船。
突击队的战士们,则互相掩护着,提着孟侯枪和短刀纷纷登上敌船。
孟侯枪是短管燧发枪的名字,取自于毕懋康的字孟侯,毕竟天策军的燧发枪,根基就是毕懋康的自生铳。
突击队的武器装备不同于陆军,为了应对跳帮作战的需要,必须要配备这种近距离作战的枪,虽然现在产量还没办法做到人手一支,但装备量已经接近一半了。
随后,他们便三人一组,互相配合着,冲入了船舱。
船舱内响起了一阵阵枪响,同时传来一声声惨叫,紧接着就是求饶声。
战斗很快就平息下来,这两艘船都不是战船的配置,每艘船上的水手加士兵只有六十多人,连标配的一半都不到,前面的几轮炮击又消灭不少,每艘船剩下三十多人,又处于惊恐不安的状态,根本没办法抵挡突击队的进攻。
随后,李明达就开始负责清点缴获的物资,同时处理俘虏,那些受伤没死的,直接一刀结果扔海里了,手上不重的先看押起来,等待后续处理。
两艘船上的鞑子和汉军旗各一半,汉军旗都是原天津水师的水兵,后被跟着孙应龙被耿仲明一锅端了,又被耿仲明带到了辽东,他们擅长操控战船,鞑子水兵又没培养出来,战船的操控仍旧由他们负责,不过一半的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