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见礼后,姬弘从王位上站起身来道:“欢迎诸位高才来相投大姬,想必诸位仕子已然对诸位先生都已然相识,这文选算是过去了大半,而后诸位就要在国政大学学习三个月,大姬明年三月立朝之日,根据国大的毕业成绩,做相应的安排。”
姬弘微顿,扫了一眼众厅中的仕子,又继续道:“韩非子,可在。”
你道这是谁,这正是在南郡江陵办完母亲丧事,与其弟分道扬镳,赴长安的韩非子。
韩非子的气度,在众历史名人中,都是鹤立鸡群的群在,他出列行礼。
“你可知,为何诸位仕子要在国大学习三月?”姬弘问道。
“回主公,因大姬之路,有别于先朝,主公志向远大,其政皆是以建万载盛世之基,我等之前,都不过坐井观天下,要想为天下黎民尽,承担大责,为学是为基。”
“那你知道我为何转点名于你?”姬弘再次追问。
“这学生不知。”
“哈哈哈,仲傅,你来说吧。”姬弘未有回答,而是点名姜尚,姜尚之才之智这时又岂能不知。
只见姜尚出列后,走到韩非子跟前,躬身行礼,韩非子立马还一大礼,要知道这如今天下,谁人不知姜尚,谁人不知他是姬弘之师,不论学术,光论其辈分,天下何人敢当姜尚之礼?
“主公复洛阳和长安不久,便对臣说,天下有一人名叫韩非子,此人身负经天纬地之才,文可为丞相,略可为一族留万载盛世,道之开创华夏先河,此人当要寻得。”
“学生惶恐,当不起主公如此抬爱。”韩非子顿时躬身行礼,不吭不卑,殿中诸人,除了姜子牙外,皆都惊讶万分,姬弘是谁?姜子牙是谁?能得二人夸奖,天下有几人敢受此夸奖。
“非子不用谦虚,你当的起如此夸奖,不说你夺得了此次文选的第一名,我对你知之甚详,你师从荀先师,你是先韩王族之后,我可说对?”
姬弘的以对熟知历史,简直是连哄带骗,不过韩非子也的确是当的起,他以不惑之年逝世,但其仅半生所取得的成就,就照耀千古。
他是中国哲学的先哲,他是史上第一位提出:对立统一矛盾论问题的哲学家,也就是辩证法思想,还有相互论的唯物主义学说,也就是反对天命思维,主张天道自然,也是第一次提出“理”的哲学思想。
在政治上,他第一次提出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他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主义理论的奠定者,秦国统一六国的理论指导者,秦始皇在第一次看到韩非子著作时,就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说,自己如果能见此人,与其同游谈论一番,那就是死也都无憾了!
由此可见,韩非子之才华,对后世的影响,当不在姜公之下,可谓更甚。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2章 广文殿任命()
“主公说的一字不差。”韩非子回道,此时他的内心又岂能真的平静,毕竟此时的他也才二十余岁,这身在乱世,无功名傍身,无传记问世,就算在当地小名气,但也是局限。
“韩非子听命,我封你为国略委太师,主责研究与监测国家战略与运营体系,有弹劾和强行启动国家战略与体制之权,管辖经略、殿行、思政三省,此委虽未有朝堂的实际经营权,亦,一旦发现国家体系存在之漏洞,可以枉顾朝中群臣反对,而强行实施,这责任与权利,可谓六委之最,国略委太师永为储君之师,写入大姬国法,万世不得更改,国略委之重任,在于大姬传承千载万世,事关炎黄子孙之福祉,你可能做到永遁权利之外?只为炎黄而生?”姬弘自然中,就把忠于大姬省略,他心中所想,一个不能领导炎黄子孙永守富足的皇帝,是不配成为他子孙的。
姬弘的此道命令一下,可谓全场皆惊,纷纷余光扫向韩非子,如此年轻就能高居六委一品大员,更得姬弘如此看重,其他还要看成绩在行任命,而他,永为帝师,只要自己不作死,日后的韩氏,当屹立于天下顶级大族之列。
当然,韩非子可不这般作想,常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长安之行,就如同他现在所感应的一般,真有伯乐相候于他,他以为是姜尚,却不曾想是姬弘,如此委以重任,此刻便是一种视为知己者死的感动,虽然这更是一份责任。
姬弘如此不是纯于语言之上,让韩非子效死命,而是韩非子当有如此平台。
广文殿面见仕子结束后,姬弘就赴长安州治府,那里要举办谋选的复赛。
国政大学,坐落在长安外城,占地总计十二里,除了十二里围墙均建起外,大学内,建成面积也不过两里,其内有学员三十,是三个月前,范蠡从百姓中,选取比较灵光、识一些基本文字的孩童,年龄在十二岁至十八岁之间。
当任大学学丞大夫,自是范蠡兼任。
国政大学,分为三级,殿学部、大学部、州学部,英雄会的文选仕子,过了复试的,自然是入殿学部,过了初试的入大学部,未过初试的,则和这些孩童一同入州学部。
根据姬弘的设计,关中和洛阳郡两地五百余万百姓,日后将在劳作之外,要学习文化,只是现如今师资太少,许多政策还存在于书简之上。
国政大学,紧邻浐河,是整个长安外城的地标性建筑群,此时的这里,除了国政大学外,一片荒芜,因为这里是规划出的国学城,未来将筹建不下五所国政大学同级的大学。
二十余位学子,在范蠡的引领下,来到国政大学,当然也包括韩非子,虽然他接受了任命,但他也需要通过这三个月的学习,来了解姬弘的国家治理之道。
马车在国政大学的东门,也就是正大门前便停下,庄严肃穆的学政之风扑面而来,这是有别于时代的建筑,没有过多色彩的装饰,五根一人才可怀抱的青石柱矗立,连接五根青石柱的是四快巨大的大理石墙,丈高不下五丈,宽度在六丈左右,这花费了上百个匠工月余的时间,方才篆刻上了万字余的手书,这同样是姬弘的杰作,字迹用黑色蜡油浇染,硕大而醒目,仕子郡在石墙前,驻足阅读。
屋顶同样是青石原色,标准华夏古典建筑,八角延伸,门前两对肃然的飞鹤巨雕,其寓意不言而喻,既有对学子的期望,也有国政学院的意义。
简单方能大气,这始终是姬弘坚持的品味,即为学,便要单纯,才有多少个日夜的建筑构图,对于水泥等黏合之物,有宋应星等妖孽级的大才,加上姬弘的知识储备,这就化难为简了。
看着诸多学子在墙书前观看,管仲、比干、姬昌、范蠡、苏芬生、苏从等十多同行来到这国政大学,除了范蠡和姬昌来过,其余之人皆是初识,因为日后他们均是国政大学殿学和大学两部的老师。
“范丞事。”管仲对范蠡叫道,转身对着身后的范蠡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
范蠡不明所以,众人当然明白其意,管仲可是他的顶头上司,这些时日的相处,范蠡也知其人之才,只在自己之上,顿时立刻还礼。
“丞相,您这是折煞晚生了。”范蠡行礼中道。
“范丞事当受得起老夫这一拜,范丞事要是不嫌弃,老夫以后便称呼范贤弟了。”管仲起身后拉起范蠡的手到。
“随丞相便好。”范蠡立刻回道。
“范老弟随主公起事,关中的与洛阳两地的变化,可谓天地之别,范贤弟居功至伟,兄长这一来,便夺了贤弟之尊,望贤弟莫怪。”管仲也是性情中人,这十来人,都是未来大姬的核心权利之人,当着这些人等的面,算是给范蠡抬高声望了,当然,这些人基本都是后来者,皆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范蠡虽然是从一品,位列六委一品之下,但姬弘对其的信任,又焉能低于那六位一品大员?
管仲当然也是诚心一拜,范蠡的挑灯夜功,主管政务后勤,光是让这五百余万关中百姓井井有条,天下能有几人做到,其才当不下汉之萧何,可谓还远在其上。如今来这国政大学,震惊中便是如此了。
“谢丞相抬爱,主要是主公统御有方,乾坤均于胸,不缺钱粮,少伯只要依策而为便可。”
“主公当是千年难遇之雄主,但少伯也不可过分谦虚。”说话是苏忿生。
“御史大人严重了。”范蠡再次转身行礼。
“诸公都莫要在谦让了。”比干出来说话,“不知道主公是如何筹划这未来大学的。”比干是主管立法,自然是对姬弘的想法不清楚。
“这还是请教有太傅大人吧。”范蠡将发言交给姬昌。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23章 国学前攀聊()
“还是范丞事说吧,昌入洛阳还日浅,如今这战事为重,国教这一块,还未找范丞移交过。”姬昌本就是一个心境极其豁达之人,身为姬弘的亲叔父,姬弘迟早是要称帝的,获亲王之封,想必也是当然的,他无需与群臣去争夺什么,当然这也是范蠡本该享有的功绩。
“既然太傅吩咐,晚生也就承命了。”历史上就进退自如的范蠡,当时情商相当高者。
“主公设想未来的天下教育,是为民生最为重之部分,朝廷建立六级学府,最高为国学,次之为殿学、再大学、州学、郡学、乡学,入殿学既为仕,国学当为各级官员晋升之备学,州设州学、郡设郡学、县设乡学,逐一考升,炎黄子民,凡到六岁者,必须入学接受教育,起码保证六年乡学、四年郡学完成,而男女皆是如此,未有区别。”姬弘知道教育的重要,不论男女皆要如此。
“可这般,百姓的负担就更重了。”苏忿生不由的担心道。
“其实不然,六年乡学、四年郡学,这是为十年义务教育,朝廷免去一切学杂费,只要没月上交一定的生活费即可,而生活费,就算不上学也是要生活的。”范蠡替众人解惑道。
“那这朝廷的负担可就重了。”苏忿生可能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了,这自然也是惹来其余之人的频频点头,当然姬昌除外,他是了解姬弘的,姬弘又岂非只有这点道行,如果这点道行,姬弘又怎可能一下如此铺开。
“主公打算以金银为钱币,以国票为流通,取缔现下的铜钱货币,金银的铸造马上也就要提升日程了,所以国库是相当充盈的,足够主公一系列的计划开展。”
“范大人,老夫孤陋寡闻了,这国票如何定数发行?”问话的还是苏忿生。
“这关中和洛阳两地的百姓,统筹计划是五年,五年时期内,所有的物资都是统筹有数,百姓五年内是有工时记录的,兑换多少钱财,一清二楚,故而这国票发行的基数便有了,这是其一;其二,在主公辖内地经营的外地商人,可用手中的贯钱按照正常之市价找朝廷兑换,这市价也便有了数量;其三,而后每年,物价多少,便以物价增长的速度,发行国票,铸造相应之黄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