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士嘛,讲究的是“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时候,当然要无为了。

    有了宁王背书,钦天监、太常寺那帮贱格到了极点的神棍又没有反驳,那么当然就要照着做了,毕竟宁王和天师府交情好,毕竟老蔡的师父是天师府出来的,要“尊师重道”,总之……没毛病。

    杨尚荆这一通儿分说,忠叔脸上紧张的神色也是渐渐敛去了,有这么好的条件,这时候要不趁着远在江南、朝堂上乌烟瘴气一片的时候来上一发,简直对不起杨荣嫡次孙这个名头啊。

    “自太祖立国,大明无处不在打压邪教,永乐年间白莲教起义,更让朝廷加大了力度的,出了此事,便是少爷不去上报朝廷,也自然会有人上报。”忠叔的脸上也是泛起了笑容。

    杨尚荆嘴角一翘,呵呵直笑,明太祖起事那些事儿,别说他穿越成的这个杨戬系统地学过了相关的姿势,就是他自己在穿越之前,也看过不少什么正史、野史,朱元璋和明教之间那股子切不断的纠葛,实际上就是让他最直观地感受到宗教威力的缘由。

    那种亲身经历,可远比什么史书里的黄巾起义之类的要直观得多。

    所以从开国之后,明朝就开始拼命地打压各种宗教,邪教的满天下追杀,正教的能挂起来就挂起来,挂不起来的用高官厚禄挂起来,看看天师府现在这个狼狈样,想要抓一个徐珵都能被他自杀了,就知道这套东西的效率有多好了。

    “忠叔所言甚是,不过嘛,这奏疏,还是要戬自己来上的。”杨尚荆喝了一口茶,这才说道,“立塑像,乃是民意,戬总要先违民意不得,上书请求朝廷才是正理。”

    指了指面前写好的策划,杨尚荆继续说道:“这文昌殿,是必须要封上数月的,到时候民情汹汹,朝廷也就有旨意下来,这旨意却也不是甚么大事,主要是让宁王和陛下……来上一次正面交锋。”

    吉祥物是没什么权力,就比如圆滚滚的团子,它们有个卵的权利?整天吃喝拉撒睡,加上一个玩,可是你随便谁想要大摇大摆地弄死一个团子,还不得被喷一个半身不遂?

    利用宁王的话,让皇帝和宁王干起来,或者干脆坐实了他文曲星下凡的事儿,总归他杨尚荆这一波是不亏的。

    而不管宁王下不下场,整个京师之中,怕是要形成另一股势力了——宁王派。当然了,他们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被打上了标签之后形成的,这些人的共同点就是身居高位,和宁王有过书信往来。

    宁王朱权……他好学习啊,当初除了天师府的天师之外,他和京中大臣也有不少有交情的,皇权稳固的时候没事儿,现在这种撕逼的关键时候……他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第三九九章 选择很重要() 
    第三九九章

    千里当官只为财。

    换句话说,只要能捞着钱,能舒舒服服地捞着钱,能舒舒服服地捞着他妈的大钱,谁还管其他的?别说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了,就是封建地主阶级,他一样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体来说,都是垃圾。

    所以杨尚荆往鸿胪寺去的文书,就被悄默声地扣住了,连内阁都不知道这事儿。

    毕竟吧,虽然鸿胪寺卿杨善杨思敬也姓杨,但是呢,他是京师大兴人,和建安杨氏那个杨不一样,哪怕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哪怕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现在的大兴杨家也和建安杨氏搭不上边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杨善抖搂着手上的文书,是这么说的,“杨尚荆以少詹事之职代三府备倭事宜,却又想掌联通外夷之职司,若是捅到了朝堂之上,难免又是一番厮杀,平白乱了如今的大好局面。”

    杨善其实也是羡慕嫉妒恨,他这个鸿胪寺卿虽说沾了礼部的边儿,清贵得紧了,然而他这一路升迁的速度和杨尚荆比起来,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从永乐元年开始在鸿胪寺装逼,狂喷四夷都是傻逼,博了个“雄辩”的名头,然而这能顶个卵用?仁宗元年的时候,给他封了个鸿胪寺卿,然后他一直到现在都没动地方。

    巴拉巴拉手指头,这特么都快二十年了。

    再看看杨尚荆,正统九年刚刚回京的时候,还在翰林院做个正七品的编修,谁知道出了京师没多久,又是外朝公推,又是藩王力荐,又是内廷煽风点火,这一路就火箭一样窜上去?哪怕是虚职,那也是特么的正四品啊!

    而且,按照惯例,特么的地方官回调京师,最次最次也得升一格,从三品起……

    虽然不知道自家老大心里想的是啥,但是为下之道,那必须是老大英明神武,老大刚毅果决啊,所以鸿胪寺接触到这份文书的几个人当即表态,坚决拥护鸿胪寺卿,谁做寺卿拥护谁!

    “唉。”看着手底下的小猫小狗都出去了,杨善瞅了瞅时辰,站起身来往外走,差不多到了下班儿的点儿了,现在这鸿胪寺也没个要紧的差事,他得寻思寻思晚上吃个啥,这两天猪肉羊肉有点儿吃腻了,前些天好像听说城南有一头大水牛想不开了,跳崖自杀,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弄条牛后腿回家过过瘾?

    刚刚出了书房没多远,就看见右寺丞张枫张炳安站在廊下等着他,不由得挑了挑眉毛,这个张炳安也是京师人,和他是正牌的乡党,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会儿自己准备给他走动走动,外放个佥事镀镀金什么的呢,毕竟党羽这一块儿……还是很重要的。

    就看见张炳安向前一步,脸上有点儿犹疑:“下官方才思虑良久,总觉得将那文书扣下,不甚合适。”

    这也就是张炳安,换个人过来,杨善都能喷死他,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问道:“炳安何出此言?”

    “下官新近看了看江南传来的奏报,魏国公嫡子徐尚庸,如今在海上可是多有杀戮,数封奏报之中,便有近两千贼寇被杀。”张炳安担着几分小心,慢慢说道,没辙啊,自己这个上司能言善辩,也是京师闻名的,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要被教育。

    杨善听了这话,脚下的步子就是一顿,鸿胪寺掌着四夷朝觐这块儿的,就是这个张炳安在负责,所以他能够拿到兵部那边的奏报,也是合情合理的,相比之下,自己这个稳坐中枢的鸿胪寺卿,反而对这些小数据不甚清楚。

    然后就听张炳安继续说道:“下官告个罪儿,这东南的倭寇,实际上便是这东南士族的内耗,故此大明立国至今,历朝多有征剿,却是野火烧枯草,烧之不尽。前些年焦侍郎南下备倭,也没有个好办法,只能以备倭都司应付,却是换汤不换药。”

    焦宏现在是朝廷里的大拿,张炳安搁这儿说他的闲话,要是被知道了,肯定是要吃挂落的,但是这话只有杨善听到了,就没什么问题了,毕竟他们是“自己人”。

    眼看着杨善的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这张炳安继续说道:“虽说杀人的是魏国公的嫡子,可是这做主官的,却是他杨戬杨尚荆,土生土长的福建人啊,今时今日尚不见杨尚荆收手,保不齐……这建安杨氏已经算是说通了某些个士族,默许了他这行径的。”

    张炳安根本就没说战绩的事儿,战绩这东西最特么不靠谱了,有良心的加上几百个脑袋,没良心的翻一番,胆大包天的直接就是几倍的往上加,不过这也有个度,就是肯定是打了胜仗,而且真的剁了不少脑袋。

    杨善顿住了脚步,点了点头:“炳安所言甚是,老夫险些忘了这一茬。你我虽是京师之人,可这东南的情势,到底也是了解些的,那还上真倭寇能有几个?斩杀个三千,便算是斩草除根了,如今绞杀了如此之多,可贼势依旧,只能说……他杨尚荆得了东南士族的默许,开始清理一些小股的假倭寇了。”

    这个年代,南方士族的力量还是碾压北方的,虽然说科举有个分南北两卷的规矩,然而吧,师资力量、家族积累等等一系列的差距摆在那,没有闻一知十的能耐,北方人还是要差一些的,毕竟你连个卷子都做不好,谁还敢指望你能干成什么大事儿?

    既然杨尚荆已经得了东南士族的支持,最次也是默许了,他杨善在这儿拦人家一下,那不是平白地遭人怨恨么?前一阵外朝传出风声了,打算给他这个鸿胪寺卿弄个礼部左侍郎,从正四品升到正三品,以表彰他这么多年在外交战线上的功劳,这个时候再出昏招,这个风声可就真的容易变成风啊。

    所以他笑着点点头,拍了拍张炳安的肩膀:“炳安所言甚是,老夫险些误了大事啊。”

第四零零章 一番计较() 
    第四零零章

    照例防个盗……多担待

    因为害怕鸿胪寺、礼部里面有小瘪三捣乱,杨尚荆的信是写了两份的不说,还给胡濙写了一封私信。

    毕竟吧,胡濙和杨荣一样,都是宣宗皇帝的托孤重臣,一个战壕里的老弟兄了,而且吧,他和杨荣当年还是同年,都是永乐二年高中的进士,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和他通个气儿都是很有必要的。

    杨荣现在留下来的遗泽,能用就用吧,正所谓有人不用过期作废,别到时候菜市口咔嚓一刀的时候,他还想着谁谁谁那儿还有杨荣的人情呢。

    所以,就在杨善杨思敬加了个班,写了个奏疏给通政司送过去的时候,胡濙出了礼部,直接奔着内阁去了。

    因为杨尚荆在信里提了一句“据所俘倭寇交代,日本盛产金银铜等物,戬不敢擅专,特下令封口,进报宗伯知晓”。

    他胡濙老家是武进的,正宗的南人,不说出身什么对江南士族在海上的勾当不说一清二楚吧,也比出身京师大兴的杨善清楚多了,他很知道日本金银铜这些个贵金属特别多的消息,对于第三九三章

    大朝会上,浙江都察御史黄英异常贱格地站出班来,就给大家讲了个故事,故事的内容简洁明了,颇有一点儿儿歌的风味:浙江有座委羽山,山上有座太清观,观里有个老道士,他吃了熊心豹子胆,把文昌帝君的塑像造成了本县县令的模样。

    这简直太自不量力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生不开宗,死后成神”的规矩,哪怕是说谁谁谁天神下凡,那也是老百姓嘴上传一传,官方是不承认的,而且吧,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官方也是无视的,你看看那些道教的神仙,什么星君啊、太岁啊,哪个不是死后朝廷给追封的?再看看这个教派、哪个教派,哪个不是假托神仙之名开创的?

    别的不说吧,就说祖天师,汉留侯张良九世孙,这出身溜得一匹,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的大汉子民,但是他还是不能直接称宗道祖,哪怕他是秉承着汉朝整个朝廷的意志,或者说整个中原世家的意志,去给巴蜀给信奉巫蛊的野蛮人“开门,送教化”,他的天师道也没敢说自己做祖师。

    他的道统,是汉顺帝汉安元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太上老君传给他的,天师道的开派祖师,在官方上来说,实际上就是太上老君。

    再说同样溜得一匹的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他开宗立派的时候也没敢直接打出自己的旗号来,假借的是吕洞宾、汉钟离的名号,打的是“钟吕门下”的旗号,这特么还是宋末乱世里面。

    因为皇帝是“天子”,是“神”,如果突然蹦出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