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7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蜀王尉迟迥,原配是魏国的金明公主元氏,生下尉迟谊、尉迟宽、尉迟顺三兄弟,如今活着的,就只有尉迟顺,也就是宇文温的岳父。

    元氏病故,尉迟迥续弦,新妇王氏生下尉迟惇、尉迟佑耆两兄弟,按照人们的普遍看法来说,续弦虽然也是正妻,但却不是嫡妻,也就是说,尉迟惇的嫡子,在大象二年以后,就应该只有尉迟顺一人。

    嫡子继承家业理所当然,奈何尉迟迥家事处理不当,王氏的地位和嫡妻无异,也就是出现了“两嫡妻”的情况,导致续弦所生之子,也成了嫡子。

    当然在这个时代,两嫡妻、续弦之子亦成嫡子是常见的事情,但往往到了最后导致兄弟反目成仇,父子形同路人。

    也许是尉迟迥宠爱王氏,也许考虑到王氏的娘家因素,也许是因为大象二年后,有数年时间尉迟顺滞留山南,而尉迟迥身边都是尉迟惇在主持事务,所以到了后来,是老四尉迟惇挤掉了老三尉迟顺,继承了蜀王王位。

    实际上尉迟迥的宾朋故旧里,许多人是认同尉迟顺继蜀王位的,但既然尉迟迥已经做出决定,大家也就认了,毕竟尉迟惇也有本事,而尉迟顺没有儿子。

    尉迟惇年富力强,又代替尉迟迥指挥军队作战许多年,所以即便有争议但也确实能撑住场面,尉迟家的权力交接,算是平稳过渡。

    然而只要他一死,一个致命的矛盾便会出现:尉迟惇之子年幼不堪重任,所以能够接任蜀王位的只能是尉迟顺或尉迟佑耆,然而蜀太妃王氏,绝不会让尉迟顺继位。

    王氏偏袒亲子,成日里在尉迟迥耳边吹风,导致尉迟迥诸子之间关系恶劣,这在当年的长安权贵圈里已不是秘密,当时的蜀国公之位,王氏都不择手段,更别说现在。

    尉迟家距离权力巅峰只差一步,天子宝座唾手可得,新的王朝即将诞生,王氏怎么会把本该属于自己亲儿子的宝座给别的女人所生之子?

    然而只要老幺尉迟佑耆挤掉尉迟顺继蜀王位,就会导致许多人不满,这些人之中,肯定包括故蜀王尉迟迥的侄子尉迟勤、尉迟敬。

    这两兄弟同样手握大权,和尉迟顺的关系不错,更别说尉迟顺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们没理由与自己关系疏远的尉迟五郎。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父亲把位置传给弟弟,弟弟不幸去世,那么家业本该还到兄长手上,毕竟这个兄长深得家族人心。

    三十多年前,尉迟顺便跟着尉迟迥南征北战,随着大军平定蜀地,那时的尉迟惇恐怕还是小孩子,而尉迟佑耆甚至还未出生,在尉迟家的老部下、部曲们看来,三郎君可比五郎君亲得多。

    尉迟顺没儿子,这倒也好解决,只要过继一个侄子即可,他的已故亲兄尉迟谊,就留下几个年幼的儿子。

    所以尉迟惇一死,于情于理都该由尉迟顺继蜀王位,然而按蜀太妃王氏一贯的行事作风看,这不可能,因为女人一旦偏执起来,是没有理智可言的。

    所以,只要干掉尉迟惇,就有极大的几率让尉迟家内讧,因为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理是这么个理,可怎么实现就是让人头痛的事情,宇文温实际上已经将刺杀尉迟惇的想法付诸实施,但难度太大,根本就没办法成功。

    蜀王府层层设防,外面有士兵,府里有护卫,被围得水泄不通,宇文温派出的刺客,花了许多时间却连府里的结构都弄不清楚,更别说潜进去行刺。

    而王府仆人们都是尉迟家的家生子,很难收买。

    尉迟惇出行时都有数百甚至上千的甲士随行,即便是接见官员、将领时,身边左右都有甲士虎视眈眈,宇文温派出的刺客根本就没机会靠近,更别说行刺。

    即便尉迟惇是入宫面见天子,身边时刻都有护卫,宇文温琢磨这位身上应该还穿着环锁铠,除非用轰天雷近距离来个“轰隆隆”,但根本就没有接近的机会。

    王頍说得对,要接近尉迟惇并且有出手的机会,只有他这个岭南道行军元帅几率大些,班师回朝、献俘太庙这种大场面,丞相必然出席,那么。。。

    那么即便宇文温行刺成功,恐怕也会当场被一拥而上的护卫乱刀砍死,实际就是和尉迟惇同归于尽。

    这样的结果,他其实并不排斥,因为宇文温觉得只要能赢,拼个鱼死网破又如何?

    就像当初他要行刺杨坚那样,既然形势极度恶劣,那就愿意用自己的命,换来家人风风光光过完余生,这笔买卖,宇文温认为划得来。

    然而,他要守护的妻儿,恐怕享受不到了:若宇文家胜,尉迟炽繁及其儿子,会被当做尉迟余孽铲除。

    如果宇文温活着还能顶着压力护妻儿周全,可他那时已经死了,尉迟炽繁和两个儿子无依无靠,只能任人宰割,杞王宇文亮也许会有承诺,可宇文温不敢相信,因为政治是龌龊的。

    别的不说,原本历史里,大隋乐平公主杨丽华,临终前恳求弟弟杨广照顾好她唯一女儿宇文娥英,可后来呢?想杀,还是杀了。

    若尉迟家胜,尉迟炽繁能活下来,可宇文温的儿子一个也活不下来,尉迟炽繁为宇文温所生的两个儿子,是宇文家的余孽,同样必须铲除。

    所以王頍说得对,西阳王妃是西阳王的软肋,刺杀尉迟惇、与其同归于尽的决心,宇文温恐怕最后还是下不了。

    “总是倾向同归于尽,先是杨坚,然后是尉迟惇。。。莫非我潜意识里,有暴戾人格?”

    宇文温自言自语着,随后笑了笑,他手上的,可比当年多了许多,没必要采用形同飞蛾扑火的手段,然而即便想通这一问题,他依旧辗转反侧睡不着。

    傍晚时,有信使从番禹赶来宋寿,将“”战报送到他手上,概括起来很简单,就是官军在江南的战事不利,目前仍与陈军对峙中。

    这是“”的消息,但实际上考虑到路程因素,恐怕是大半个月前的旧闻,宇文温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因为陈军居然连败周军,导致本该唾手可得的建康,成了块又臭又硬的石头。

    蒋山一战,周军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后来连吃几场败仗,本来就让人恼火,可雨季来临,连绵阴雨导致战事愈发不顺起来,此时的建康,依旧被陈军牢牢守着。

    宇文温觉得有些不对劲,按说以陈国皇帝陈叔宝那超级猪队长的属性,建康城早该易主,结果陈军却打得有声有色,硬是把战事拖进雨季,这样一来,恐怕周军取胜的难度会陡然增加。

    魂淡,是哪个毒奶在奶周军啊!!

第二十八章 权衡利弊()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附身陈国天子陈叔宝,北朝大军已兵临城下,对方不是身穿黄色戎服的隋军,而是如同黑潮般的周军。

    隋国已经灭亡,本该灭亡的周国却延续下来,和原本的历史有些不一样,这是个被穿越者改变了的时代,该怎么办?

    看着身边貌若天仙的张丽华,看着烟雨迷蒙的十里秦淮,他,决定逆天改命。

    数日之内造出跨时代的武器,装备了前膛枪、前膛炮的陈军,将来犯周军打得望风而逃,他率领全面火器化的北伐军,一路高歌猛进,最后抵达江北黄州西阳城外。

    在他面前出现一支奇特军队,这军队的武器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每个士兵头戴防毒面具,手持后装线膛枪,配备后装步兵炮和毒气弹。

    那个男人,站在一辆过顶式履带坦克顶部,居高临下看着他,满眼俱是怜悯和嘲讽:“你,来晚了!”

    雄心壮志瞬间风消云散,在氯气毒雾即将笼罩自己那一刻,他悲愤的仰天长啸:“这不科学!”

    “咳咳咳咳!”宇文温咳嗽起来,他做了一个古里古怪的梦,梦的荒诞不经人哭笑不得,以至于被自己口水呛醒。

    睁开眼,引入眼帘的是蚊帐,上面血迹斑斑,一只只蚊子的残骸连同血迹印在白色的蚊帐之上,宇文温摸了摸有些发痒的面颊,上面已有几个大包。

    神智渐渐恢复,他想起来昨晚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得知周军在建康城外连续吃败仗,他实在想不通,所以翻来覆去睡姿不雅,无意间踢开蚊帐一些蚊子溜了进来。

    结果被叮得满身包,宇文温打了不知道多久的蚊子才再度昏昏睡去。

    “啪”的一声,宇文温又打死一只蚊子,将手掌摊开,只见一片血红,这蚊子吸血吸得大腹便便,差点都飞不动了。

    被蚊子咬成这样,宇文温担心自己莫非染病才导致脑袋当机做梦,摸了摸额头,发现一片冰凉没有发热的情况,稍微放了心。

    朦胧的阳光透过窗户映在房内地面上,看样子已经是清晨,宇文温索性起来,到院子里转了一圈用冷水洗洗脸,转回房里就着晨曦看起一份总结。

    这份总结,是王昨日傍晚交到他手上的,总结是王这段时间调查的结果,全是关于安州宁氏的情况分析。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概而言之,王给安州宁氏下的定义是“有野心”,建议宇文温有所保留的对方。

    王何以说宁氏有野心呢?

    管中窥豹,他是将一些琐碎的细节,连接成线,最后得出结论。

    首先,安州州治宋寿,不过是一个小城,其规模之小看上去不像是个城池,而是一个大族的坞堡,而且比起中原豪族的坞堡,不过是稀松寻常的规模。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氏在城外的坞堡,规模大得多,如果没人事先说明,很容易让初来乍到的人误以为宁氏坞堡是宋寿城,而宋寿城是宁氏坞堡。

    另一点,是宋寿在册的户籍数只有千余户,看纸面数据十分可怜,甚至连中原一个大村都比不上,但王这几日明里暗里观察,光是宋寿周围耕作农田的农民,户数恐怕都远超于此。

    隐户,是这个时代司空见惯的事情,宁氏作为当地豪族,大规模隐瞒名下户籍也很正常,但隐瞒的户数逾两万,那就不正常了。

    这个数字,王是如何估算出来的?

    很简单,盐。

    安州濒海,州治宋寿城东南郊有钦水,钦水南流入海,形成了一个宽阔的海湾,宇文温本不太清楚安州在后世是什么地方,不过钦水给了他提示。

    岭表安州,大概就是后世的广西钦州,而钦水入海口处的海湾应该就是钦州湾,所谓靠海吃海,海边有一种的特产,就是海盐。

    这个时代海盐的制作靠“煮”,就是煮干海水得到剩下的盐,王观察到钦州湾有许多灶户,只是粗略观察便可知道灶户为数不少,他漫不经心的向宁氏打听煮盐业的情况,借此估算大概有多少灶户。

    有了灶户的大概数量,然后以每户每月的煮盐量,粗略估算出盐产量,然后根据宁氏透露出的口风,反推出海盐在安州本地的大概消耗量。

    因为盐是每家每户必须的东西,而每户每年消耗的盐数量很稳定,所以王借此推算安州当地大概有多少户。

    估算结果是不少于两万户,但州衙在册的户籍,不过千余户,当然宁氏给出的灶户数肯定不是真实数目,估算法误差很大,但至少能估算个大概数量。

    可即便如此,也能看出来安州隐瞒的户数很庞大,这说明安州宁氏的实力,可不是如宁猛力所说那般可怜,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