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5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之所以有地狱,就是为你这种人准备的!”

    其实就是诅咒对方死后下地狱。

    能说出这种话,可见当时萧瑀有多愤怒,然而辩论辩不倒对方,就只能放狠话,实际上有些失体统。

    不过尉迟炽繁觉得萧瑀这句话说得好,说得解恨,但光靠诅咒没用,事情没那么简单。

    无风不起浪,之前默默无闻的太史丞傅奕,忽然跳出来请求罢佛,必然是揣摩上意,所以甘为马前卒。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宇文温,是宇文温又开始“搞事”了。

    前不久,史官编撰《梁书》、《陈书》、《北齐书》完毕,将初稿上呈御览,宇文温看过之后,忽然有感而发,在不同场合向不同官员感慨,说为何梁武帝那么崇佛,却落得如此下场。

    皇帝质疑梁武帝萧衍崇佛却没得好下场,言下之意就是对佛教颇为不满和,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尉迟炽繁知道太史丞傅奕不会是唯一一个跳出来请求朝廷罢佛的人。

    尉迟炽繁陪伴宇文温三十多年,当然知道这位不信佛,甚至对于佛教有些负面看法,以至于平日里说起佛教,经常说一些轻佻的笑话。

    什么“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还经常调侃,说某些寺庙之所以能让女信徒求子如愿,无非是和尚们亲自肉身布施。

    虽说确实有某些败类败坏佛门清誉,但尉迟炽繁觉得这是极个别现象,正如不能说黄州有人作奸犯科,就把黄州所有人都说成人渣那样,几个败类做坏事,怎么就能扯到佛教祸国殃民呢?

    然而她可说服不了宇文温,现在宇文温一旦对佛教又产生敌意,真要做出灭佛之事,谁也拦不住。

    尉迟炽繁信佛,所以害怕夫君得罪佛祖,导致出现意外,她之前就听过流言,说当年武帝(周武帝宇文邕)之所以会英年早逝,就是因为灭佛导致佛祖震怒。

    所以流言说武帝死后下地狱,为生前所作所为赎罪。

    她不想宇文温出意外,更不希望宇文温死后下地狱,所以不希望灭佛一事重演,然而她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夫君。

    正纠结间,一个人影宛若鬼一般无声无息“飘”了进来,之所以说“飘”,是因为那人双脚明明不动,身体却能够移动。

    如此诡异情景,惊得尉迟炽繁脑袋一片空白。

    定睛一看,却是宇文温来了,因为穿着制作精良的滑轮鞋,所以才能做到无声无息的“飘进来”。

    以为自己白日见鬼、吓得心都要停跳的尉迟炽繁气得不行,却见一个小小的身影跟了进来,再仔细一看,却是孙子宇文旭。

    原来是宇文温带着孙子玩轮滑,爷孙玩得高兴,直接就从外面“溜”进殿里,尉迟炽繁见着孙子激动万分的模样,哪里还气得出来。

    宇文温认为小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所以他的儿子们都有快乐的童年,现在轮到孙子,也该快乐起来。

    所以宇文旭玩滑轮鞋玩得及其娴熟,跟着祖父在殿内转来转去,动作灵活,如同一只小鸟欢快的穿梭在林间一般。

    两人和尉迟炽繁打了招呼,很快便“溜”出殿外,即便是门槛,也无法减缓两人移动的速度。

    尉迟炽繁见着宇文温离去的身影,忽然眼睛有些湿润。

    她不想宇文温得罪佛祖,以至于英年早逝。

    地狱,是为罪大恶极之人所设,宇文温不该在其中。

第五百三十四章 地狱所设,正为是人(续)() 
翌日,皇后尉迟炽繁在行宫召见英国公杨济,杨济因为如今领了差遣,负责美洲作物果玉米的栽培工作,所以人称“玉米使”。

    其实杨济一开始被人讹传为“御米使”,后来经过解释,大家都知道了“玉米”一词。

    然而因为带回来的美洲玉米其“真容”过于磕碜,许多人都不看好这一作物在中原的栽培前景。

    尉迟炽繁知道玉米,其实她对玉米不感兴趣,今日之所以召见杨济,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先是大概问了一下玉米的情况,得知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耐旱,又能在山地种植,做惊讶状。

    又问起有司如何选育玉米,以及选育玉米的成果最快多少年能够看到,一番感慨之后,话锋一转:“英国公,不知佛家典籍里,是否记载着玉米这种作物?”

    杨济即便不是人精,也和人精差不多,听到这里,当然知道皇后想说什么,但他不好装聋作哑,必须做出正面回应。

    “回殿下,微臣不才,平生所见佛学典籍,其中未见玉米或类似作物的记载。”

    “况且,此物自古未见于中原、西域、天竺、南洋,想来和佛家并无瓜葛,若轻易和佛家典故联系,恐怕会惹来陛下诘难。”

    尉迟炽繁听到这里,明知故问:“哦?为何英国公如此说?”

    “殿下,陛下当年治理地方,常见佛门败类以佛学术语欺诈百姓,所以素来厌恶把什么东西都和佛门扯上关系。”

    尉迟炽繁做不平状:“唉,天下间确实有些许败类玷污佛门清誉,然而这不过是极少数人的恶行,如何能说佛门藏污纳垢呢?”

    “殿下说的是,臣也以为如此,而陛下,也时常这么说。”

    “嗯?英公曾听陛下这么说?”

    “是的,陛下常言‘瑕不掩瑜’,佛门出了败类,那就把败类清除即可,若以此为由要灭佛,那就过了。”

    尉迟炽繁怀疑杨济是在糊弄她,却不好说破,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可是,为何陛下看了《梁书》之后,忽然有感而发?”

    “殿下,梁武帝不顾民生疾苦佞佛,又宠溺宗室,使得国内隐患重重,后来引狼入室,为太清之难(侯景之乱)发生的原因,陛下想来是要发人深省,故有感慨。”

    尉迟炽繁反复暗示:“可是,陛下似乎对佛门多有不满。。。”

    “殿下,微臣以为,人生艰辛,多有不如意的时候,无论是佛也罢、道也罢,百姓总要有个由头,到庙里焚香祷告,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家人,陛下不至于连这点需求都要禁掉。。。”

    杨济觉得这种对话很累,皇后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也是如此,然后双方说一些绕来绕去的话,真是累得慌。

    皇后无端端召他入宫,不问别的却问玉米,又扯到佛学典籍,其实都是为了之前太史丞傅奕上表奏请罢佛一事。

    皇后现在求助于他,杨济不好装傻,又不想介入,两难之际,就只能旁敲侧击,尽可能化解皇后心中的忧虑。

    很明显,当今天子不信佛,甚至对于佛教有些负面看法,这种看法一是源自其本人的好恶,其次是源自一国之君的本能反应。

    历尽历史的杨济,当然知道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也知道出现这种事的根本原因在于佛教过度发展(佞佛)之后,对国家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僧人数量剧增、大量寺庙出现,信徒不断向寺庙捐赠田产,无数铜料被铸造成佛像,直接导致国力衰退。

    加上确实有败类败坏佛门清誉,所以不出事才怪。

    杨济是佛门信徒,当然不想看到灭佛一事重现,但他根据种种迹象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宇文温不太可能灭佛,最多就是时不时敲打一下。

    现在,就是借题发挥的时候,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收手,所以,皇后没必要心急如焚。

    杨济知道皇后是想动员他去劝谏皇帝,但杨济觉得皇帝既然不打算灭佛,他又如何阻止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不好就这么直接说,只能想办法“暗示”皇后自己去劝皇帝,这种事实际上是夫妻俩之间的事,一个外人多嘴的话,反倒会起反作用。

    眼见着皇后装糊涂、不依不饶一定要他表态,杨济有些无奈,硬着头皮说:“殿下,可曾听说过以柔克刚?”

    。。。。。。

    夜,宇文温和尉迟炽繁对坐,相对无言,良久,他看着“誓死卫教”的“佛门女护法”,无奈揉了揉太阳穴,直接问:“谁跟你说,我要灭佛的?”

    见对方泪眼汪汪的不吭声,宇文温“啪”的一声拍在书案上:“梁武帝诚心礼佛,即便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佛祖也该只让他一人受报应,不该对千千万万江南百姓生灵涂炭袖手旁观!”

    “侯景乱梁,江南生灵涂炭,那么多平日里虔诚诵经礼佛的百姓,死于兵荒马乱之中,未得佛祖庇佑,总不能说是这些人前世作孽了,活该今生遭此大难!”

    “朝廷向百姓收保护费。。。收税赋,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义务,兴修水利、架桥铺路、保一方平安,关键时候该赈灾赈灾、该抵御外敌就要抵御外敌,如果做不到,就是改朝换代的下场。”

    “收钱就得办事!凭什么佛门反倒可以随心所欲?“

    “哦,平日里收香油钱收得手发软,关键时刻轻飘飘说一句‘前世作孽,今世报应’就能置身事外?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事情没完,必须有个说法!”

    尉迟炽繁只是啜泣,泪眼朦胧扯着宇文温的袖子。

    此即绝世神功:以柔克刚。

    然而宇文温不吃这一套。

    佛教自南北朝期间在中原快速发展,其势已成,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之后,才把佛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他绝不能掉以轻心。

    三武一宗的第一个“武“,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宗,是后周的周世宗郭荣(柴荣),四次灭佛,前后跨度近五百年,可见这一时期佛教的生命力之顽强。

    他知道灭佛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生活里,人们需要精神依托,而佛教恰逢其时。

    但是,他想尝试实现中原佛教的“世俗化”,让后世中原佛教的世俗形态提前出现。

    所以,就是要趁着《梁书》初稿完成这一契机来“搞事”。

    收钱不办事是不对的,他要问问天下高僧,一心向佛、数次出家的梁武帝到底做错了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虔诚礼佛的江南百姓,宁可自己日子过得苦都要供奉佛像,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要经历侯景之乱,坠入人间地狱。

    这些问题,如果高僧们答不上来,或者无法亡羊补牢,那么。。。

    地狱所设,正为是人。

第五百三十五章 是,或不是()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倒春寒的天气让人极易生病,差点因为昼夜温差大而着凉染病的杨济,一边喝着汤药,一边看报纸。

    报纸上刊载着各类新闻,如今已是邺城常见的印刷品和消息载体,人们通过看报纸,可以知道许多时事,所以成了有钱人家的必备读物。

    自去年年末到现在的数月时间,邺城报纸的发行量大涨,原因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朝廷是否应该罢佛。

    这一切,源自去年年底,《梁书》初稿完成、天子读过之后,对梁武帝不得善终,以及江南百姓在侯景之乱伤亡惨重之事颇为感慨。

    于是,有官员上表称崇佛祸国殃民,奏请天子罢佛。

    上表的官员不止一个,而反驳的官员也不止一个,双方就此话题展开多次辩论,朝廷又召集各地高僧齐聚京城,让这些高僧对“佛教乱梁”的质问进行正面回答。

    高僧前往邺城需要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