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水行周-第1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河南出现新式农场之前,没人想到农业能这么经营,而兼并(租用)了大量土地进行耕作的商社,自己有销售渠道,可以将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卖出好价钱。

    新式农场里种出来的小麦,可以磨面、酿麦酒,卖出不错的价钱;还可以种植紫草、蓝草等染料作物,种多少都不愁卖;还可以种植油菜榨油,同样不愁卖。

    能够租用土地经营新式农场的商社们,已是一个巨大销售体系中的一员,即便面对超低的粮价,依旧可以通过种植经济作物,从土地里获取大量利润。

    这些利润,那些世家大族、豪强大户能赚到么?

    不能。

    商社本来就有商路,如今自己租地办农场,农场仿佛工场,少量雇工用高效的耕作方式,“生产”商社即将出售的“商品”,这样的经营模式,一般的庄园哪里做得到。

    既然做不到,这些大小庄园,凭什么和商社的新式农场竞争?

    对于农户来说,持续多年的低粮价,让他们难以承受,与其投靠大户人家做隐户,把自己的地转出去,还不如出租给实力雄厚的商社,至少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在自己手中。

    农民将土地转租给商社,自己每年有一笔稳定收入,然后还可去打工赚钱,不需要面对天灾,不需要面对奸滑的胥吏,急用钱时,还可以找日兴昌等柜坊救急,不怕沾上高利贷。

    同样是土地兼并,商社兼并土地(租入土地),不会影响朝廷的税收(租庸调),那么朝廷会支持哪一种兼并,不言而喻。

    这就是天子的手段,不仅仅搞倾销、以工代赈,还推广新式农场,将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赶”到工商业,连带着打压大小庄园主,王越和其他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正如天子所说旧地主的时代,就要过去了,跟不上趟的人,除了破产,没有第二条路。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与狼谋皮() 
贝州清河郡北部,永济渠西,一处村庄外沿,村头大树下聚集着许多村民,男女老少围成一圈,见证本村民孙万全与兴禾商社签订土地租让契约。

    孙万全夫妇育有二子,上有高堂老母,一家五口,靠着耕种自家田地自给自足,但如今粮价连年走低,孙万全一家和其他农户一样深受影响。

    一家人的主要收入,就是地里种出的粮食和麻,结果粮价、布价大跌,孙万全一家种地的收入,渐渐无法应付日常开支。

    而两个半大小子正是长个头、饭量大增的时候,家中口粮紧张,作为顶梁柱的孙万全左右为难。

    虽然连年都是风调雨顺,虽然连年丰收,但他已经快撑不下去了,于是权衡利弊之后,和同村许多人那样,将家中土地租让给兴禾商社。

    从此,孙万全家的地里种什么作物,都由兴禾商社说了算,而商社每年会支付地租,其中一部分是粮食,按季支付,确保他一家的基本口粮。

    把地租给了商社,孙万全不需要承担自家的租庸调,官府有任何劳役,也不会征发到他一家。

    不用种地的孙万全一家,若仅靠着租地的地租过日子,日子会过得紧张,所以他和妻子要去做工、帮佣,挣工钱来养活自己一家人。

    而夫妇俩的雇主,是兴禾商社。

    兴禾商社雇佣孙万全夫妇种地,种的地,就是商社在本村租的地,其中就包括孙万全家的地。

    自己把地租出去,然后受对方雇佣为对方做工,种自己的地,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十分可笑,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其他将土地租给兴禾商社的村民,基本上都到运河边上的码头做工,孙万全因为上有行动不便的老母,下有半大不大的小子,必须顾家,所以商社为了尽早租到他手中的地,便有了如此安排。

    虽然同样是种田,作为兴禾商社的雇工,孙万全夫妇种田的方式要变,譬如耕地,方式从牛耕变成马耕。

    耕地的犁不是常见的样式,而是带着铁轮的轮犁,这种分量十足的铁犁,用四匹马拖曳,犁起地来飞快,熟练工在一天时间里,能犁出比用牛犁地多三倍的地。

    前提是犁旱田,但这不是问题,因为兴禾商社在这片地区拿下的田全都是旱田,连接成片、平平整整,靠着马耕,只需要很少的人手,就能打理大片田地。

    孙万全一家,可以靠着租让土地,然后给兴禾商社做工,获得足够的收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

    而他把地租出去后,无论年景如何,都有一笔稳定的收入,确保基本的口粮,又不怕官府征发服劳役,被胥吏弄得家破人亡。

    与此同时,作为商社租地的“地主”,孙万全能以很便宜的价格,从商社那里购买各种日用品,包括针、线、布匹、盐甚至铁锅。

    当然,为了防止“地主”借着这样的优惠条件,大量低价购入日用品然后转卖以此赚差价,商社给孙万全一家的优惠是有数量限定的,能够确保五口之家的日常所需,却不会明显过剩。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优惠的条件,孙万全才和本村其他村民那样,将自己的土地租给兴禾商社。

    按照规定,百姓和商社签订这种租地契约,必须在官府的见证下进行,因为商社租了农户的地之后,要承担这户人家的租、调及劳役,这约定必须得到官府确认,以便做好“交接”。

    与此同时,官府充当公证人,确保农户和商社签订契约时,不会因为不识字而被骗。

    定契约,要写字,百姓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哪里看得懂契约文书上写的什么内容,所以契约的签订必须有公证人见证,官府的吏员是其一,当地里长是其二。

    大周新制,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里设里长,协助官府收税、征发劳役,里长多为德高望重、受百姓信赖之人担任,所以农户和商社签订契约时,里长也要在场作为见证。

    至于其他村民,纯粹是围观而已,因为他们大字不识一个,看不懂契约内容,只能听,然后作为集体见证,证明村中某户与某商社于某年某月某日,签订了租地契约。

    日后若有纠纷,大家也好帮个腔。

    孙万全今日和兴禾商社签订租地签约,因为之前有了大量先例,所以很快便完事,契约一式三份,孙万全和兴禾商社各执一份,还有一份,在官府存档。

    孙万全在契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之后,心忽然变得空荡荡的。

    他的地,租出去了,从今年起,连续十年,地里种什么东西、如何种,都和他无关。

    这种感觉就像“嫁妻”,把妻子“嫁”(租)给别人,租期内,妻子被别人睡,给别人生儿育女,都和自己无关。

    如果有得选,孙万全宁愿自己辛苦些种地,都不想把地租出去,但如今的粮价太低了,他自己种田,根本就维持不了生计。

    然而看着商社运来的粮食,还有各种日用品,看着笑眯眯的儿子,还有如释重负的妻子,孙万全心中又颇为高兴,若商社确实履行契约,他家的日子,肯定要比之前好过。

    面色纠结的孙万全,见着商社的人将粮食和日用品往家里送,却没有跟上去,看着手中契约良久,叹了口气,将其小心收起来。

    肩膀上一沉,孙万全转头一看,却是里长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孙,怎么了?不放心么?”

    里长平日行事公正,有担当,孙万全和其他村民都对里长信任不已,如今见着里长问话,他勉强笑了笑“签都签了,不想那么多了。”

    “是啊,签都签了,莫要想那么多,好好过日子。”

    孙万全闻言点点头,又叹了口气,向家里走去。

    今天是个好日子,生活有保障了,妻儿还有母亲都笑眯眯的,他苦着个脸,想什么话哟。

    里长目送孙万全离去,看着对方的背影,若有所思,忽然耳边传来声音“窦里长?”

    里长窦建德转身,看向说话之人“马掌柜有何见教?”

    兴禾商社贝州掌柜马靖,看着眼前浓眉大眼的汉子,看这个不肯将名下土地租让的人,笑眯眯的说“窦里长,鄙社租地,条件优惠,窦里长真的不考虑么?”

    窦建德闻言,做纠结状“这件事,请容窦某再想想。”

    “那好,马某恭候窦里长佳音。”

    马靖告辞,窦建德送对方离开后,回到空无一人的大树下,看看已经升起袅袅炊烟的村庄,转头看看村外田地,呆立良久,面上平静,心中却波涛汹涌。

    这几年来,你们故意压低粮价,逼得种田的百姓无以为继,如今趁火打劫来租地,反倒成了大善人

    话说得好听,什么十年租期一到,不租也行呵呵,到时候,还由得百姓不租?

    把地租给你们,怕是与狼谋皮,空有地契,却再也拿不回来了!

    想着想着,窦建德却长叹一声,向自家走去。

    这个道理,他无法向村民解释,因为租地的好处实实在在,大家是看得到的,不租地,日子就过不下去。

    窦建德世代务农,尚豪侠,平日多行善事,故而为乡里敬重,得任里长,但面对如此局面,他就算有心救济,又如何救济那么多人。

    窦建德想着想着,有些无奈所以即便觉得哪里不对劲,却依旧心甘情愿租地,这就是所谓阳谋么?

    。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进退两难() 
上午,永济渠畔津口,码头边上的“商业街”内人声喧嚣,邻近地区的小商贩来到这里,购入大量穆伟价廉的日用品,然后销往周边地区。

    永济渠是年初才全线通航,但在那之前,当运河开自南开凿到贝州地界之后,就已经有行商沿着运河北上,沿途设立草市,收购或者贩卖货物。

    运河沿岸地区的小商贩们,对这些草市十分熟悉,如今草市正规化,变成“商业街”后,更多的商家入驻,极大的方便了小商贩们做买卖。

    许多邸店在做买卖的同时,还会兼营住宿,为住宿的商旅提供饮食,但如今“商业街”内出现了专营食宿的“客栈”,使得往来南北的商旅获得了更大的便利。

    官府亦派人在此值守,维持治安,打击不法行为,使得津口人流虽多,却井然有序。

    自古水陆交界之处,就容易聚集人气,又加上有人特意引导,所以永济渠沿岸的一座座新生的津口,不过短短时间,很快就热闹起来。

    特地赶来这处津口长见识的里长窦建德,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只觉自己仿佛置身一处小城之中,比他上次来看到的情景更繁华热闹了一些。

    永济渠的开凿和通航,确实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正是因为永济渠,外地的行商才运来大量粮食,低价销售,直接导致本地粮价连年下跌。

    正是因为有了津口,许多商家入驻,使得周边百姓有了谋生的另一条出路,即便不到这里做工,挑着蔬菜瓜果、带着鸡鸭鹅猪羊来出售,同样可以获利、

    所以粮价持续走低,对于不种地却有能力赚钱的人来说不错,只要市面上粮食不缺,那即便只是帮佣、做工,家里就不愁吃。

    又因为布价也很便宜,所以不愁穿。

    窦建德听有学问的人说过,说“谷贵伤民”、“谷贱伤农”,为了为了保民又保农,官府需设“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