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股氐馈
接替杨彪任司徒的王允,黄琬、杨彪等诸多重臣,皇帝刘协、侍中甄俨等都想东归洛阳,派刘虞之子侍中刘和逃出长安,趁乱迁移时人员流动大,悄悄通过武关逃出关中,去请幽州牧刘虞率兵前来相迎。
刘和经过南阳、汝南,出示诏书,并将此事告知盟军、后将军袁术。
袁术、袁绍本就支持的是少帝刘辩,因为董卓废立而仕途中断,逃出雒阳,怎会愿意刘虞来收拾局面,黄雀在后?
袁术召集谋士略加商量,决定扣押刘和,让刘和给刘虞写信,声称:幽州太远,董卓太强大,刘幽州虽有幽州和乌桓的骑兵,势单力孤,恐怕也非对手。不如请刘虞派骑兵给袁术,之后袁术从南面,刘虞从北面,一起进取长安!
刘和的逃亡,起初并未引起董卓重视,同期逃亡之人太多,身在雒阳对峙的董卓也没时间、也没办法关心几百里远的长安。对于董卓的替手董旻而言,数十万人的搬迁是太过巨大的大项目,他关心的是整体不要大乱子,而且长安钱财、粮食都匮乏,少一个官吏就少一份俸禄支出,董旻根本无心挽留。
。。。
袁术的使者很快到达幽州请求援兵,刘虞于是拟派遣涿郡祖茂、右北平程普等帅骑兵二千前往。公孙瓒本就与刘虞在对鲜卑或剿或抚的政策上相左,严重不合,原本考虑到刘虞是流官,总要走的,到时候幽州还是幽州人的天下,捏着鼻子暂时忍了。
可要是刘和成功到达幽州,就会摊薄原本属于公孙瓒的权力,甚至刘虞、刘和父子把流官坐成一家世袭也未可知。公孙瓒等主战派都深深地戒惧,于是坚决制止刘虞派出幽州突骑、乌桓骑兵。
刘虞爱子心切,心意无法挽留,一意孤行,为此宁可背离支持大汉中央的一贯立场。
此时袁家有很大影响力,公孙瓒既担心袁术、袁绍知道后恨他,又担心上司刘虞给他小鞋穿,更想制止刘和来幽州。于是向刘虞谎称想通了,派堂弟公孙越、骁将韩当等率千余骑兵,加入到祖茂、程普的队伍当中。
公孙越到南阳、汝南,与袁术一拍即合,一起剥夺刘和的指挥权,同时给祖茂明升暗降职务,将二千多骑兵纳入公孙越、韩当属下,余下一千骑则由袁术指派纪灵、程普统领。
。。。
袁术遣人前往幽州的同时,也没忘记给兄长兼并盟主袁绍知会一声。袁绍大喜过望,想出一出妙计:与冀州牧韩馥、故钜鹿太守张导、兖州刺史部刘岱、青州刺史臧洪等共推刘虞皇帝,暂都于邺城。
“先帝有子,岂能背主!”刘虞坚决拒绝了张导。
袁绍在对待何进上出尔反尔的过往表现,让刘虞十分犹豫和警惕,害怕被架空,害怕像何进一般被坑死。刘虞也不是完全没这个心思,让属下张逸私下与张导试探,暂设都城于幽州广阳蓟县!
身为冀州人的张导,当然希望定都冀州,就建议暂都光武帝初登皇位的高邑。谨慎的刘虞依然拒绝,理由还更上次一样,只是语气稍微和缓了些。
废立事大,袁绍不可能不征求州郡意见以图统一思想,使者在袁绍、刘虞、袁术、刘岱、焦和等人之间往来,很是耽误一些时间。
袁术自有心思,建议立年龄幼小、血脉近亲的宗室子弟为帝,而且豫州、兖州、南阳籍贯为佳,以便于控制,而这几个地方,多郭皇后后裔。
兖州刺刘岱是青州人,妹子嫁给袁绍做了续弦,两家亲如一家,建议选择青州、兖州的光武子弟为佳。
张邈、张超兄弟、臧洪等认为当今皇帝幼小,本无过错,击败董卓后,应该继续拥立他,以光复汉室、安定国家。
曹操写了数封信,坚决反对袁绍立刘虞为帝,表面原因当然是刘虞太有威望,不容易限制,不利于袁绍的“大事”,实际上却有更深层次的隐秘顾虑。
第443章 袁术孙坚之腾飞()
刘虞乃被废的郭圣通皇后之后裔、废太子东海王刘强之后;而曹操的刘夫人、卞夫人等妾室都来自于琅琊王刘邈,长子曹昂即刘夫人所生,琅琊王刘邈、当今天子刘协属于光武帝皇后阴丽华后裔。曹操担任济南相时,曾经以废除淫祀的名义,把西汉城阳景王刘章祠、东汉东海王刘强祠堂、济南王刘康(亦郭皇后之后)等人在民间的祭祀、庙宇一并毁掉。
沛国名士刘阳,郭皇后之子、沛献王刘辅之后,曾经担任琅琊国莒令,联络郭皇后一脉的光武子孙、包括刘虞在内,一起反对曹操,使曹操丢官去职,不得不回家读书。之后刘阳还想除掉曹操,非但未成功,还被曹家反杀,三十岁就去世了。
之后,曹操家族愈发与阴皇后一脉、尤其是琅琊王刘邈相善,与郭皇后一脉矛盾越来越深。
在给袁绍书信最后,曹操写道:要是车骑将军一意孤行,将刘幽州推上帝位,属下只有东入海,南奔越,西涉流沙,逃亡海外。
袁绍起初并未料到众人的反应差异如此巨大,立刘虞为帝当然不符合他的雄心和本意,而是基于关东盟军屡次战败的现实考量。
首先,造反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在长安,他的亲叔父、太傅袁隗、同父异母亲兄长、太仆袁基两家除了幼童婴儿,五十余口人被尽数斩杀,消息传到关东,六军俱缟素、士人皆恸哭。
袁绍发誓报仇,挥师向西,以王匡为前部,立寨黄河之北孟津,与雒阳隔河水相望。他多么想打一个胜仗。然而哀兵必胜的典故成了笑话,结果是河内之战、敖仓水战两次大败。
在军事上屡战屡败,军队、士人的痛哭,就不止因为袁家而悲痛,更是对死亡的恐惧,士气低落,人心思归。
袁绍急需提振士气,既然军事上不行,就改到政治上,因此有了拥立刘虞之议。
这是十段高手袁绍的一次试探,他迅速发现压力不仅来自于外部,也来自于内部。
冀州牧韩馥性格儒弱,且本就是董卓等提议任命,起兵之前就很犹豫,如今袁隗的死让他更加犹豫,担心斗下去和袁隗一个结果。
颍川之败、李旻被烹,袁隗被杀,使得吹枯生春、口若悬河的豫州刺史孔伷吓破了胆,整顿兵马后不敢向前,从颍川郡一直后退到汝南郡和陈国,并且一病不起,颍川这一路数万兵马、大批钱粮便宜了他的“好”弟弟袁术。
更让袁绍难受的是,袁术的好运不止这点。
。。。
当初
荆州刺史王睿,曾与长沙太守孙坚共击零陵、桂阳两郡乱军,王睿对孙坚不经州中允许,跨郡、跨州击贼的行为十分冒火,认为乱民是疥癣之疾、违反规矩是滔天之祸,在大小场合经常狠批评孙坚,并多次上书弹劾孙坚。
事实不久就证明了王睿目光敏锐,可他却轻视了人心险恶。
关东盟军讨董,武陵太守曹寅乃曹操族人,长沙太守孙坚乃袁门故吏,皆起兵讨董,王睿也声称讨董卓,在江陵大聚士卒,实际却有观望、自守之心,并扬言将惩处曹寅等不服之人,以逼迫他们逃亡。
曹寅、孙坚两人都被身负监察职责的刺史王睿弹劾过,怀恨在心,遂联合起来,在荆南各郡军队集中江陵之时,由孙坚率部假扮成要饷、闹事的士卒,在王睿安抚巡查军队过程中,将毫无防备的王睿袭杀,尽收其兵丁、辎重、财货。
孙坚因此兵力大盛,众数万。
南阳太守张咨此时亦持两端以观望,并聚众自守,抵挡东面的袁术,不论是袁术,还是董卓要粮草、钱财,张咨都给一些,两边不得罪。
南阳极富庶,有县级城市37个,虽然经历了黄巾之乱,依然有户约40万,人口约200万,而且出产铁、煤、木材、丝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冶铁业尤其发达。袁术一直想要而不得。
其实,汝南郡的资源不比南阳少,只是袁术是世家豪族代表人物,不好意思违背“三互法”,虽然控制汝南,却不敢担任汝南太守,袁术也怕被支持自己的豫州百姓戳脊梁骨,不敢恣意收取勒索钱粮物资、供应军需。而颍川郡是讨董前线,已被打烂,人民流散,意义不大,旁边的陈国为陈王刘宠所坚守,于是富庶的南阳就成了袁术一直以来的首要目标。
孙坚到襄阳,得到袁术的来信,提出袁术攻其东,孙坚袭其西。
孙坚的属下桓阶、黄盖、朱治等商量出一出大胆的妙计,首先给南阳太守去函,说明孙坚只是借道路过,降低其防范之心,并重金派人贿赂张咨身边官吏。然后孙坚亲自带上贵重的礼物,以很低的姿态前去南阳郡治宛城拜见张咨,席间对张咨多加吹捧,张咨于是大悦,之后孙坚提出求些粮草。
张咨以尚未秋收为名,只答应给少量粮草,于是孙坚多次带贵重的礼物前来求见或派人赠送礼物,有一天亲自带着一头熟牛、大批酒、若干钱财、书画前来会面,并且表示愿意为南阳郡剿灭盗匪。牛酒之礼几是当时最高的礼遇,张咨是个注重道德的谦谦君子,觉得很不好意思,加上先前被重金贿赂的几名南阳郡官吏都提出“礼尚往来”,张咨于是也备上礼物回访孙坚。
孙坚在营地里宴请张咨,酒酣,属下桓阶、孙贲、朱治、黄盖等人即上前指明张咨罪状:“南阳太守堵塞道路,不备军资,使义兵不得行,使贼不及时讨,请收出之以军法从事!”
可怜张咨一位天下名士、精通经学的大家,做梦都没想到孙坚如此脸厚心黑,面笑手狠,他的哭泣声,冤枉声,惨叫声响彻四野,直到军门口戛然而止,身首异处。孙坚使其部下押着来访的张咨属吏,顺利进入宛城府衙。
袁术大喜,而张咨像被杀猪一样杀掉,让整个南阳的官僚、世家豪族都极为惧怕,袁术很容易就控制了大半个南阳郡。
为了表彰孙坚的功绩,袁术收孔伷之印绶给孙坚,表孙坚破虏将军、领预州刺史,而自以后将军领南阳太守,在南阳郡鲁阳誓师讨伐董卓。
。。。
在袁绍原本计划的盟军战略中,是以河内、酸枣、颍川三路为攻击雒阳的主力,而袁术据南阳的目的本应是从武关威胁长安。
袁术既统领豫州刺史、汝南郡、南阳郡、以及颍川郡南部,又得了特别能战斗的盟友兼属下孙坚,势力明显超过袁绍,自以为“天将降大任”,就背弃原本战略,将颍川这一路揽入自身计划,对武关只封锁:许进不许出。
立新帝一事,引起了关东盟军内部巨大政治分歧,埋下了之后倾轧的祸根。
而袁术集团力量的爆发性增强,又扩大了与袁绍的分歧,使袁术有底气坚决要求立豫州、南阳宗室为新帝,寸步不让,以此为契机逐步与袁绍分庭抗礼,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中心!
而袁绍也通过关东诸将在立刘虞一事上的态度,将他们分为属下、朋友盟友、对手,利用党人和自己庞大的幕僚团队开始未雨绸缪。
关东盟军的内斗,刚刚才开始。
第444章 小人物于禁()
政治上的渐行渐远,需要时间把裂缝化为鸿沟。军事上,拟立刘虞却立即给关东盟军带来新的巨大转机。
刘虞虽然用一直声称不欲当皇帝,却用行动争取盟军诸将的支持,除袁术得到了最精锐的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