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耳曼涅盘-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为自身家族的发展提供理想的扶助。

    经过一番考虑,方彦最终认定现在还不是谋反的时机。这不仅在于希特勒此时正处在他个人声望的最高点,遭受重挫的密谋分子根本无力将其推翻,更在于当前的德国还有众多的外部威胁,需要举国一致共同御敌。在这种情况下,方彦只能暂时这份意念深埋心底,他现在要做的,是让德国海军做好全面的战争准备。

    11月20日,重型装甲航母齐柏林号正式竣工服役;一支超过三千人的配属队伍登上了这艘巨舰,并在舰长舒伯特上校的指挥下,航向波罗的海深处进行人员与设备的磨合训练。对于家底薄弱的德国海军而言,每一艘大型军舰加入战斗序列,都是自身实力迈上新台阶的跃升式的体现。仅仅旬月之后,她的姊妹舰里希特霍芬号也完成了最后的建造;这使得德国海军的现役航母数量提升至5艘,成为纸面阵容仅次于英国、与美日平齐的欧陆最强舰载航空力量!

    等到大半年后,两艘齐柏林级航母就将形成完整的战斗力;到那时,凭借航母本身和舰载机的硬件优势,德国海军就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舰队,只有两洋合一的美国海军差可比拟。握有如此雄厚的力量,方彦也开始研究起将它们运用到战争中去的具体方法。昔年帝国海军只顾打造军舰、却完全忽略了进行战争的致命缺陷,如今已然不可能再在新海军的身上重演。与提尔皮茨打造风险舰队的初衷不同,投身海军的方彦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或者说奢求能与英国和平共处;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战斗,彻底将这个国家掀下海洋霸主的宝座!

    寒风凛冽,霜雪飘飞,在整个流冰浮沉的1938到1939年的冬季里,没有出海任务的方彦,都在潜心制定他私人的对英作战计划。为了尽可能将计划做到严谨和完善,方彦还在自己并不精擅的领域虚心请教了众多资深人士。这其中既有邓尼茨、马沙尔这样的一线将领,也有长年在北海谋生的普通老渔夫。渐渐的,一份完整的计划在方彦手中成型;而不到一个月后,这份计划就迎来了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瞩目时刻。

    事情起源于德国在1939年初春,对残存的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清算。

    慕尼黑会议结束之后,割让了苏台德地区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经是苟延残喘,新成立的亲德政府对希特勒百般讨好,期望能保全剩下的这点残山剩水。然而,矢志消灭这个国家的希特勒,却是丝毫没有要放对方一马的念头。他又使出了自己过去百试不爽的绝招,即从民族自由的角度下手,在这个问题本就是一团乱麻的东欧地区挑起事端,从而让自己获得直接干预其中的正当借口。

    不过这一次,希特勒却是没有再亲自上阵。他巧妙地通过历史遗留问题借力打力,在短短5个月内,就再度把捷克政府逼到了绝境。

    这回,充当希特勒马前卒的,是位于捷克东南方的匈牙利人。这个曾经是奥匈帝国主人翁之一的王国,在20年前被迫割给了捷克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造成100万匈牙利人与布达佩斯首都失去了联系。此番,匈牙利人见希特勒不发一枪,就把苏台德区“接回”到了柏林的掌控之中;这无疑使他们大为振奋,并意识到自己收复国土的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机!

    在德国的暗中支持下,匈牙利人挥舞起了久违的大棒,叫嚣卢西尼亚地区应当仿效苏台德之故事,重新回归到布达佩斯的怀抱。与此同时,斯洛伐克的民族领袖也受到了希特勒的热情接见,而前者在回国后,便立即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独立运动。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发酵,捷克境内的局势已然陷入一片混乱:卢西尼亚脱离了布拉格的控制,斯洛伐克更是在1939年3月14日自行宣布独立。由于捷克平乱军队的镇压,后者当即向柏林发电,请求得到德国武装力量的“保护”。

    面对空前严峻的形势,捷克政府在经过前后将近一年的痛苦摧残后,终于坚持不住了。患有心脏衰竭的捷克总统哈查在3月15日凌晨谒见希特勒,并在后者软硬兼施的折磨下,于极端憔悴的精神状态中满足了对方的全部要求。少顷,双方联合发表的公报声称:“为了保全中欧这片土地的安宁、秩序、与和平,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已经满怀信心的,把人民和国家的命运交到德国元首的手中。”

    3月15日清晨,德国军队大举进入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他们一点抵抗都没有遇到。不到24小时,捷克斯洛伐克就彻底不复存在了。

    对于德国来说,吞并这个昔日世界第八工业国所得到的好处,甚至超过了他们原本的预估。在捷克军队的手中和仓库里,德军一共缴获了足够武装35个现代化师的大量装备,包括上万挺机枪和两千多门大炮。捷克陆军的近400辆坦克也被德军完好接收,其中的300多辆都是近几年才被制造出来、完全能够执行闪击任务的35t和38t战车。举世闻名的斯柯达军工厂也成为了德国的企业,而它的倾力加盟,无疑使得德国陆军的装备研发和生产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希特勒的这一次征服,却是再没有像以往那样得到外界的纵容。

    曾经在慕尼黑会议中对希特勒予取予求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前者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之后两天的3月17日,突然因为国内的强烈抗议声而大梦初醒。他终于看到希特勒欺骗了他。在下院的演说中,张伯伦以前所未有的凌厉姿态对希特勒进行了谴责。他重新举出了希特勒的历次保证:后者曾经说过,苏台德区是他在欧洲最后的领土要求,他不想要一个捷克人。而现在希特勒却食言背信了——“他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人”。

    “现在他们告诉我们,并吞这块土地,是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纷扰的局面逼出来的。如果那里有动乱的活,难道不是从外部煽动起来的吗?这到底是一场老的侵略的结束呢,还是一场新的侵略的开始呢?这到底是最后一次对一个小国的进攻呢,还是会有别的进攻继之而来呢?是不是这在事实上只是想以武力征服世界的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呢?”张伯伦的声音宛若金石鸣击,将希特勒的谋划和野心,都毫无保留的尽数揭露在了世界的面前。

    而对于英国今后的政策,张伯伦也向希特勒发出了严重警告:“如果有谁以为,我国由于认定战争是一件无谓而残酷的事情,因而已失尽血性,以至在受到挑战的时候也不会尽其全力来同其他国家一起予以抵抗,那就是大错而特错了。”

    这一次,张伯伦再没有了往日的逡巡犹豫,而是真的要将自己的意志付诸实行。他毫不费力的就看到,哪个小国是希特勒“时间表”上的下一个目标。3月31日,张伯伦在下院中宣称:“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的独立、而且波兰政府认为必须尽全力予以抵抗的行动,英王政府将认为自己有责任立即给予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它已经给予了波兰政府与此相同的保证。”

第151章 突袭计划() 
英国在3月末向波兰做出的这番保证,对希特勒来说无异于是一记晴天霹雳。

    根据希特勒原本的计划,波兰将成为他下一个将要铲除的对象。这不仅在于他个人狭隘偏激的民族理论,认为和斯拉夫人同样劣等的波兰人应当被消灭;更在于一战后的波兰夺走了原属于德国的大片西里西亚土地,将现代德国发祥地的东普鲁士,割裂成了孤悬海外的一块飞地。

    由于在这些前帝国的故土上生活着众多的日耳曼人,且在重获自由的波兰人的报复下处在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希特勒早已打定主意:一俟时机成熟,就用波兰境内的日耳曼少数民族受压迫做文章,通过第二个慕尼黑会议,建立起真正金瓯无缺的大德意志。

    然而现在,张伯伦那陡然直转强硬的态度,却是使得希特勒再无法在波兰人身上施展他过去的伎俩。不仅如此,张伯伦的行动看起来是在欧洲形成反德同盟的第一个认真的步骤。这个同盟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对付的话,就很可能再次形成自从俾斯麦时代以来,德国所一直深深恐惧的东西方包围圈!

    尽管希特勒早就把英国列为德国在崛起的道路上所必须要击败的对象,同时他也深知自己在欧洲大陆上不断推行的冒险扩张政策,势必会导致当前原本良好的英德关系的破裂,但他却没有料到,张伯伦这个在慕尼黑会议中软弱可欺的对手,竟然会如此迅速的转变了态度。现在局面已经渐趋明显了,英德之间的关系已经从昔日的准盟友再度转变成了潜在敌,德国必须做好一切与之交战的准备!

    在这种背景下,方彦便将他那份谋划已久的作战方案,通过自己上司伯梅之手传递到海军高层去了。胸有成竹的他丝毫不担心自己的这份计划会流产,它的大胆和缜密都能牢牢吸引住参阅者的眼球。两天之后,方彦就收到了意料之中的回复:海军要求他动身前往柏林总部,以便对他的计划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云海茫茫,晨曦灿烂夺目,搭乘JU…52运输机的方彦很快就跨越数百公里距离,再度走进了位于柏林市中心的那幢肃穆庄重的巍峨建筑。刚刚晋升为元帅的雷德尔在办公室中接见了他的这名忘年故友,言谈之间充满了对后者的鼓励和赞誉。少顷,他准时将方彦带进了一间会议室内;而包括海军总参谋长施温尼格上将在内的司令部成员,几乎都已经在长桌两侧坐定了。

    “约纳斯中校的这份作战计划我已经读过了。坦白的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份集新颖、大胆、和缜密于一体的惊人作品。”雷德尔的话语依旧是直奔主题,没有任何官僚作风的拖泥带水。他微微一顿,锐利如昔的眼眸锁定住了面前的青年,再度说道:“不过,正是由于这份方案超出了现有的体系,与常规战法完全相悖,因此我才需要约纳斯你在今天,把你心中的企划全部向我们告知出来。”

    方彦看着眼前几名高层将领,一丝细微的骄傲之意悄然在他的心中升起。他略微整理思绪,随即用清朗磁性的声音接过了雷德尔的话语:“今天,虽然德国海军的敌人,已经从法国变成了更加强大的英国舰队,但我们所奉行的远洋进攻、以破坏敌方对海洋的使用权为核心的宏观战略,却是不会出现任何的改变。相比于法国,英国对海上运输线更是有着绝对的依赖,毁掉他们对海洋的使用权就等于赢得了战争。因此,这份作战计划的一切,就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

    施温尼格等几人没有说话,对方彦的这份观点给予了充分的默认。早在1926年,还是少年的方彦,就在他那本震惊业内的《公海舰队兴衰启示录》中,为昔日的德国海军进行了战略上的纠正。如果仅仅是击败英国舰队,是无法彻底战胜拥有海峡之险、兼具世界输血的敌人的;唯有从其“海权”层面上着手,通过掐断英国海上交通线这一釜底抽薪的方式,才能真正迫使这个国家屈膝求和。

    方彦脑中一片澄澈通明,言语间逐渐呈现出流畅自信的飞扬神采:“不过,由于地缘位置的先天劣势,德意志只有在英国舰队被大幅削弱的前提下,才能展开行之有效的远洋破交、而不用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