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才可以在海上航行无阻。
这次从青州召集来的造船工匠,都没有走陆路,直接就从青州胶东成山上船,横渡黄海,直抵三韩。从海路走,至少要比走陆路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同时也证明了现在的造船水平,完全可以适应渡海作战的需求。
三韩地区多山,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这显然为造船提供了便利,限于交通运输的不便,古代造船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三韩和辽东气候条件相近,树种也大体相同,松树、柏树、榆树、杉树样样不缺,这也为造船提供了便利。
人多自然是好办事,刘胤目前麾下有着汉军的十余万人马,有着夫余国的军队五万人,有高句丽的降军五万人,再加上随时可以调动的三韩民夫,劳动力那是绝对富裕的,整整一个冬天进山伐木,堆集在釜山港口上的木材简直就要一座小山还雄伟。
而从幽州青州调集来的数千工匠,更是昼夜不停地打造船只,按刘胤的要求,此次建造的船只为大中小三等,大船宽有三丈,长达十余丈,可以用来运输马匹和大型的器械,中等战船宽约一丈,长五六丈,小型战船宽七尺,长三四丈,皆是用来载兵的。
总体数量上,刘胤并没有要求多多益善,而是根据需求发建造,按刘胤的要求,一次渡海,只需能载万人即可,象大型战船一次可载三五百人,中型战船可载百十人,小型战船可载五六十人。所以大型战船的只建了十余艘,中型战船和小型战船各分别建造了五十艘和八十艘,这些战船基本上就能满足汉军的渡海所需了。
比战船更重要的是后勤补给,跨海作战,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本身远征倭国,就已经是创造了后勤补给最长距离的记录,而且横渡对马海峡,对后勤运输而言就如同是瓶颈一般,试想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大军渡海登陆之后,所有粮草辎重补给都将需要通过对马海峡来进行,如果赶上风平浪静的季节还好点,可是一旦战争拖延下去,进入到了台风多发的季节,再想要通过对马海峡来运输物资的话,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任何军事行动都必须首先要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打造战船的同时,刘胤将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筹措粮草物资,保证后勤供应上来。
有着朝廷的全力支持,从冀州并州青州幽州调拨的粮草和物资源源不断地向着三韩地区涌去。夫余国这次不光派兵五万随同刘胤出征,而且还资助了大量的粮草和物资。刘胤在乐浪郡和带方郡以及三韩地区也募集到了不少的粮草,经过一个冬天的筹备,运送到前线的粮草物资已经可以满足所有大军半年的度支了。
随着寒冬的过去,肆虐了一个冬天的海风终于减弱了,汉军出征倭国的最后准备事宜已经是接近了尾声,在釜山港口,已经打造完成的战船也已经是陆续地下水,初具海军规模。
由于刘胤的步骑军以及高句丽军夫余军基本上都是旱鸭子,把这些陆军训练成水军的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刘胤也就没有在这方面去费力气,而是从青州招募到了上千渔民来充当水手。
这些渔民都有很丰富的出海经验,就算是汉军打造的战船要比他们平时所使用的渔船略大一些,但其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经过一个冬天的操练,这些新募来的水手已经可以熟练地操纵汉军各个型号的战船了。
这些战船其实都属于登陆型运输船,只需要将汉军步骑兵运送到对面倭国的九州岛进行登陆即可,根本就无需进行海战,这无形之中也就降低了水军的训练要求。这些水军只要掌握好如何来操控船只,其余的事基本上就与他们无关了。
这次登陆作战的军队,事先也进行了筛选,毕竟海上风浪较大,那些晕船的士兵将不会出现在第一轮攻击波中。
第一攻击梯队都是尽可能挑选熟悉水性的士兵,完全可以胜任水陆两栖的攻击任务,第一波攻击要抢占滩头阵地,为续地部队提供登陆的通道,所以是最为汉军之中最为精锐的步兵来担任的。
第1280章 抢滩登陆()
第1280章 抢滩登陆
不管是海战还是水战,都是刘胤的弱项,驰骋疆场十几年,刘胤打的全部都陆战,偶尔为数不多的水战也不过是渡河渡江作战,再宽的江河,从东岸也能望到西岸,基本是一览无余的。
可这一次的渡海作战,完全是在苍茫的大海进行作战,不管是刘胤,还是汉军的诸多将领,那怕是吴国的降将,都称得是平生的第一次,那怕是孙子兵法吴起兵法之,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去寻。
刘胤任命严询为伐倭都督,孙秀为副都督。为了指挥水军作战,刘胤特意地把孙秀从洛阳调来,毕竟孙秀曾经在东吴指挥过水师,对水军战法还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用他来给严询做副手,可以更好地指挥战船渡海。
孙秀归降季汉之后,挂着伏波将军印信却是闲居洛阳,基本无事可做,孙秀他也清楚,象他们这般的降将,基本不会再有掌兵的机会了,挂一份闲职,拿一份傣禄,颐养天年,直到终老,也许是他们最后的归宿了。
但孙秀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被起用之时,接到刘胤征倭副都督的任命之后,孙秀热情重燃,他很快地赶到了三韩,与刘胤的大军汇合,整个冬季的水军操练,全部是由孙秀来指挥的。
至于严询担任征倭都督一职,则是刘胤看重了严询的统帅能力和对三韩及倭国地理熟知的缘故,纵观整个的汉军将领之,征倭都督一职,也是非严询莫属了。
第一拨的攻击梯队,是刘胤精心麟选出来的,其汉人士兵占据了六成,高句丽和夫余人则是占据了四成的例。
说起高句丽,前者在白崖山之战兵败投降的高句丽王子高斯由做了俘虏,但刘胤并没有杀他,只是将他软禁起来。后来高句丽王美川王被鲜卑人所杀之后,刘胤将高斯由传到釜山,问他愿不愿意戴罪立功。
高斯由迫不及待地同意了,那种被软禁的日子,他简直是受够了。
刘胤从汉军之挑选了六千人,从高句丽人和扶余人之,挑选了四千人,组成了特混编队,担任第一轮攻击兵团。
季汉兴国四年三月,征倭大军在都督严询,副都督孙秀的率领之下,从釜山港扬帆启航,踏了东渡征程。
其时海面风平浪静,征倭大军经过两天的航行,终于抵达了倭国九州岛外海。
九州岛这个时候的名称叫做筑紫岛,邪马台国在女王卑弥呼统治之时,一度强盛,崛起于筑紫岛的东北部,后来不断地扩张,兼并了三四十个小国,成为筑紫岛北部最为强大的王国。
不过在筑紫岛的南部,一国为狗奴国,素来与邪马台国不和,狗奴国兼并南部二十余国,与邪马台国形成了南北对立之局面。自从卑弥呼死了之后,邪马台国的扩张势头也得到了遏制,在紫筑岛,双方处于一种均势之。
不过这种均势却很快被打破了,汉军平定三韩之后,在釜山大建战船,准备东渡伐倭的消息,也很快地传入了倭国,立刻是引起了诸国的震动。
刘胤在釜山大建战船原本是动静很大,很难瞒人,所以刘胤也没有刻意地封锁消息,顺其自然。这样的消息,传到了倭国之后,很难不让人不关注。
这时候邪马台的女王是卑弥呼的女儿台与在位,台与女王听到消息之后,十分地震怒,在她看来,卑弥呼女王曾两次向原王朝进贡称臣,被魏国皇帝亲赐金印紫绶,邪马台国对原王朝的态度极为恭顺,却不知何故,这回原王朝却兴兵准备讨伐,让台与女王气愤不已,这些原王朝的人,也委实太过分了。
其实台与女王并不清楚,当年敕封卑弥呼的魏国朝廷早已是烟消云散,连继承魏国衣钵的晋国,也已经被灭掉了,现在的原王朝,早已是改朝换代了,台与女王不明理,还以为是原王朝背信弃义,东渡来攻了。
愤怒归愤怒,但为了对伉汉军,台与女王下令征召其附属国的军队,一齐赶往与三韩相邻的筑紫岛西部,对汉军可能登陆的地点,进行构筑坚固的防线,以阻挡汉军的登陆。
台与女王除了积极地备战之外,也还有心思与南面的狗奴国修好罢战,以谋求共同来抵御外敌的入侵。
此的利害狗奴国自然是不可能不知晓的,如果被汉军攻破邪马台国,那么狗奴国的命运会沦为和邪马台国一样了,唇忘齿寒,不得不让狗奴国国王多井心怀疑虑,于是狗奴国也与邪马台国暂时地停战了,并且派兵到自己国境的西部地区,做进一步地防御。
其实筑紫岛虽然四面环海,但也只有一些较平缓的沙滩可以供汉军登陆,其余的地段,大部分都是悬崖绝避,根本无法攀登,所以真正需要防守的地段并不太多。
汉军的进攻自然选择在了距离釜山港最近的一处沙滩,严询在旗舰瞧得分明,倭人果然在这一处沙滩建立起了一段长墙,准备以此为防御工事,以阻挡汉军抢滩登陆。
严询晒然一笑,倭人想得也太简单了,要知道此次他带来的特混编队,堪称是精锐之的精锐,战力非凡,绝不是邪马台或者是狗奴国的力量所能抗衡的。
汉军的战船停泊在外海,他们无法再往前了,毕竟汉军的战船有大船和小船只之分,大型的战船很容易地搁浅,想要发起进攻,必须是要乘坐小船或者是徒步涉水,向驻守在海岸线的倭国军队发起攻击。
想要在海滩立足,必须要站立起来一个纵深很大的滩头阵地,这样的话,汉军的后续部队可以不断地涌筑紫岛,形成兵力的优势。所以现在他们的任务,并不是急于攻破倭人的防御阵地,而是要完全抢滩登陆,建立一个可攻可守的滩头阵地。
/bk
第1281章 抢滩登陆(续)()
严询和孙秀分工明确,孙秀负责指挥渡海的船只,而严询则负责指挥登陆作战。
登陆作战最大的难度就是整个海滩完全是一片开阔地,倭人可以躲藏在石墙的后面,利用弓箭进行射击,这一片区域几乎是无遮无拦的。
倭人的石墙,就建在沙滩上比较略高一些位置上,这个位置基本上能保证即使涨潮,石墙也不会被海水淹没。
如果汉军选择进攻的时机,那肯定得在涨潮的时候,这个时候的登陆点距离石墙比较近,如果在落潮的时候,登陆点会往后推移好几里的距离,那松软的沙滩和漫长的距离,无疑让人有一种噩梦般的感觉。
所以登陆作战的时机是比较苛刻的,必须要选择在海水涨潮的时候,但是从涨潮到落潮,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两个时辰,退潮的时候,那些战船就必须要跟着潮水后退,否则就有搁浅危险。
能不能在这一两个时辰以内攻破倭人的防御,抢占一个滩头阵地,是登陆作战能否成功的关键,否则在海水退潮战船撤走的时候,滞留在沙滩上的汉军将会陷入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所以严询的船队到达了对马岛之后,并没有急于地发起进攻,而是派出侦察的小船,对筑紫岛周围的情况进行了实地的勘察,对潮汐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地了解,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