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的三国-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周旨抬头看向文鸯,神色凄惶地道:“文刺史救我!”

    文鸯上前道:“周将军,你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究竟是何缘故。”

    周旨叹了一口气,向文鸯具述详情。

    原来司马骏退回信都之后,变得喜怒无常,他没有从自身总结这次惨败的原因,反而是迁怒于大量的晋军将领,凡是在安国之战中畏惧怯战,没有作为的将领,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斩首处决,有好几位在一线上指挥作战的将领被司马骏给处决了,整个晋军之中,是人心惶惶。

    周旨倒是没有担心,毕竟救援司马骏的消息,是他最先传递出去的,论功行赏,周旨自然是有功无过。不过,很快有人向司马骏检举揭发,说周旨包藏祸心,故意地隐瞒和拖延消息,将中路军被围的消息延迟了一天才送出去的,正是这一天的时间,让司马骏差点就没有命了,让晋军折损了大半的人马。

    司马骏盛怒之下,立刻将周旨抓了起来,派人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按规定周旨的运粮队必须两天向中路军提供一次粮草辎重,也就是说如果周旨按时运送粮草的话,是完全有可能早一天得到中路军被围的消息,然而事实上却是周旨未能及时地将粮草送出,耽搁了一天的时间,也致使中路军被围的消息晚了一天才传递到左右两路军之中。

    在这救兵如救火的宝贵时刻,一天的意思那可是非同凡响的,司马骏大怒,欲治周旨的延误之罪。

    周旨赶紧辩解,称运粮之所以耽搁,那是因为在过漳河浮桥的时候,浮桥突然地断裂,导致粮草落水,所以才耽搁了一天的时间,这一点,负责浮桥的偏将何均可以证明。

    当司马骏传唤何均到场之后,何均却矢口否认浮桥曾出现断裂的情况,只是说当时由于辎重营的负载过重,浮桥出了一点小状况,但很快就得到了修复,一点也没有耽搁辎重营的过河。

    司马骏接连处决了多名将领让何均心里直发毛,赶紧地推卸责任,如果被司马骏怪罪到他的头上,那他的人头可真就保不住了,尽管这样做周旨难逃一死,但别人死终归好过自己死,何均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是昧了良心了。

    本来司马骏就对羊祜的这些旧将心怀芥蒂,这下罪名坐实了,周旨百口莫辩,司马骏毫不客气地就下令将周旨推出府门斩首,以泄心头之恨。

    文鸯听来,不禁是大皱眉头,周旨可是晋军中少有的猛将,冲锋陷阵可是一把好手,现在司马骏听信何均之言,怒斩周旨,简直就是自毁长城。

    “你们切莫动手,某自去向汝阴王求情。”文鸯向那几名亲卫道。

    鉴于文鸯的地位,那几位亲卫自然得答应下来,周旨的一颗项上人头,暂保无虞,但最终能不能保住,还得看司马骏的态度了。

    文鸯径直入内,拜见司马骏。

    “文将军回来了。”司马骏态度很是冷淡,当然这也是看在文鸯接到消息之后,积极主动救援的份上,否则的话,司马骏又怎么会纵容文鸯坐到这里来。

    文鸯也没有过多地关注司马骏的态度,直接了当地道:“汝阴王欲斩周旨,不知他所犯何之罪?”

    司马骏冷哼一声,道:“周旨故意地隐匿军情,构陷本王,如此罪大恶极,依律当诛。”

    文鸯道:“据末将所知,周旨并非是有意地隐瞒军情,而是由于浮桥断裂导致耽搁,更何况周旨在得到大王被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即向末将及马将军传达急报,依末将看来,周旨非但无过而且有功,希望汝阴王可以收回成命。”

    司马骏冷笑道:“本王得以生还,不过是侥幸而已,可惜五万大晋儿郎,却没有本王的运气,全部战死在了疆场,这一切皆是盖因周旨贻误军机所致,如果周旨能早一日传递军情的话,何至于是今日之局?假如本王不诛周旨,何以平民愤?如何对得起死难的五万大晋儿郎?”(未完待续。)。

    a

第947章 处决() 
文鸯道:“周旨传信延迟,确系另有原因,汝阴王不可听信何均一面之辞,可以传唤当时在场之人,进行对质,孰是孰非,自然清楚的很。”

    司马骏冷漠地道:“不必了,就算何均之言略有出入,周旨身为押粮官,却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粮草运抵,已经是失职了,本王按军法处治,并无不妥。”

    文鸯脸色白,看来司马骏要杀周旨之心非常地坚决,这也不难理解,晋军此次如此重大的失败,必须有人要站出来承担责任,司马骏不想担全责,自然得寻找一个替罪羊,这个时候,选周旨来背锅,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周旨在军前颇有战功,乃我军不可夺得的一位猛将,此时乃是用人之际,还请大王念在周旨往日功劳的份上,恕他一死,许他在阵前戴罪立功。”文鸯言徉恳切地求情道。

    司马骏迟疑了一下,晋军这次确实是损失惨重,大将陈元等数十位将领殁于阵前,司马骏回信都之后,盛怒之下,也处决了不少的将领,但象周旨这样的高级将领倒是没有,毕竟接下来的仗还得打,损失的大将越多,仗肯定越难打。

    司马骏向身边的马隆看了一眼,似乎有意向他征询一下意见。

    马隆此前一直没有开口,此刻淡然地道:“赏罚不明,令行不止,乃主帅之大忌也,大王如要服众,又岂可偏私?”

    司马骏哈哈大笑,道:“孝兴之言,深得我心,周旨纵然有功,却也无法掩其罪。来人,立刻将周旨斩,人头悬于信都城上,示众三日,以慰安国阵亡将士之英魂。”

    文鸯深深地看了马隆一眼,按理说马隆和周旨并无过节,而且以前两人也从未有过交集,但此刻马隆的一句话,却将周旨陷入死地,文鸯不知道马隆是如何想的,不过看马隆一脸平静淡定的模样,似乎周旨的生死与他浑然无关。

    文鸯默然地叹了一口气,他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但对依然无法挽回周旨的性命,不禁让他觉得有些愧对羊祜,周旨不仅是羊祜的心腹爱将,而且还是羊祜的姑舅兄弟,而文鸯当年深受羊祜的提携之恩才坐到了如今的这个位置上,没想到居然无法保全周旨的性命,不知将来再见到羊祜之时,又如何面对?

    司马骏既斩周旨,心情大好,乃上表司马炎,将安国战败的责任都推卸到了周旨及那几位被杀的将领身上,对于自己应付的责任,却以几句偏听妄信,用人失察的理由搪塞敷衍过去了。

    司马炎得到禀报之后,虽然哀叹于安国的惨败,但也无意追究司马骏的责任,只是下令司马骏退守信都邺城,秣兵厉马,积极备战,准备来年再战。

    安国之战结束之后,已经是临近数九寒天了,冀州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滴水成冰,这样的气侯条件下,已经是无法再用兵了,只能暂时地休战,等到来年春天再行交兵。

    ┄┄┄┄┄┄┄┄┄┄┄┄┄┄┄┄┄┄┄┄┄┄┄┄┄┄┄┄┄┄┄┄

    安国之战后,蜀军则是趁胜收复了乐成、南皮和下曲阳,重新地控制了冀北地区。

    此役蜀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共歼敌五万余人,其中俘虏和投诚的晋军就达到了两万余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让司马骏给逃了,如果能将司马骏生擒或击杀,那么这一战便堪称是完美之战。

    对此,刘胤只是付之一笑,其实擒不擒杀司马骏并不打紧,对于这样一位二世祖,刘胤还是很欢迎的,最起码在他领军统兵的时候,是晋军最好对付的时候,如果司马骏战死,晋军统帅换一个精明强悍的人,未必能让刘胤有安国之战这样的大收获。

    接下来的冬歇期,刘胤可没有歇着,除了每日的操练之外,筹备粮饷,修缮兵甲,补充兵员,安抚百姓等等事务,还是忙得刘胤焦头烂额。

    冀州和并州地区饱经战乱,十室九空,虽然战乱平息,大部分的百姓又可以从深山老林之中迁回旧日的家园,但饱受蹂躏的这些百姓民生凋蔽,困苦不堪,刘胤非但无法向这些百姓征税,还得拿出一部分的钱粮救赈他们。

    现在蜀军所需的军粮,大部分是从关中运来的,千里迢迢,消耗甚大,不过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或许过一两年并州冀州局势稳定,生产恢复之后,蜀军的粮草可以实现自给,那时候,这条千里运输线才会结束它的使命。

    兵员的补充倒是比较充足,晋军投诚和归降的俘虏,冀州本地招募来的壮丁以及关中运送来的兵源,基本上可以保证辊军的需求。

    为了应付下一阶段战争的需求,蜀军的规模也是相应地扩大了,虽然原有的三个军团十三个军的大编制依然保持未动,但每军下辖营的数量却有所不同,比如虎骑军就下设有三个营,而青龙军则只有两个营,此次的扩编,将两个营的军都扩充到了三个营的编制,仅此一项,蜀军就增加了六、七万人,总兵力近二十万人。

    刘胤一直以来都奉行的是精兵路线,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如果军队过于的冗杂,战斗力并不一定会提高多少,反而给后勤保障带来极大的困难,毕竟人越多,要张的嘴也多,刘胤感到,能支应二十万大的后勤保障,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继续地无限度的增加兵力,关中后方必将会不堪重负。

    安国之战让晋军损失惨重,但却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冬季歇兵之后,可以预贝多芬的是晋军的报复将来来得更加地猛烈。

    所以备战是蜀军的头等目标大事,是压到一切的重中之重,刘胤及全体蜀将皆不敢有所懈怠,充分地利用冬歇期的每一天,做好战备任务。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战火也随之重燃,不过战争的重心却从冀州移向了并州。(未完待续。)8

第948章 再起波澜的晋阳城() 
自从平定匈奴之乱后,晋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依照晋蜀两国达成的协议,晋阳城被一分为二,城东由晋军来控制,城西由蜀军来控制,双方的分界线就是晋阳城的中轴线唐明街。

    唐明街是一条贯穿于南门和北门之间的大街,为了便于管理,晋阳城只留了东门和西门,方便晋蜀两军各自进出,南门和北门,则被完全地用沙袋土包给封死了。

    进入晋阳城驻防的晋兵和蜀兵并不多,每方只有一千人,整整的一千人,既没有多一个,也没有少一个,这个数目是经过刘胤和当时的晋军大都督羊祜口头上商榷的。

    一部的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维持城内的治安是绰绰有余的,但如果交兵打仗的话,却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晋蜀两国的主力大军进军冀州之后,晋阳这边倒是平静了下来,双方各自守着自己的地盘,倒也没有什么交集,一直以来相安无事。

    统帅蜀军这一千人马的是别部司马王庆,王庆雍凉人,出身于金城郡,当年蜀军在金城募兵时,将王庆招入了军中,王庆弓马纯熟,武艺不错,后来积功升至别部司马,被调到晋阳担任守备。

    履职一年多来,王庆的任务相当地轻松,每天就是在城中巡游一番,各处走动走动,基本上没有别的什么事。

    唐明大街是王庆每日必来之所,这一条长达数里的大街是晋蜀两军的分界线,处于敌对双方的晋兵和蜀兵临街而立,各自守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