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在向刘胤道贺,这一役,刘胤是居功至伟。
刘胤只是谦逊地欠身还礼,在他看来,拿下长安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魏失关中之地,也不过是十指失其一指而已,接下来的较量,才是真正残酷的开始,只有顶得住魏国的全力反扑,才能算是拿这长安这颗胜利之果。
由于攻陷长安的过程进行的很快,长安城的守军大多选择了投降,四万守军之中,两万多人主动地缴械投降,城中的粮草、物资、军械、辎重大多地落入到了蜀军手中,这些原本是应该运往益州给钟会的物资最后都便宜了刘胤。
刘胤下令出榜安民,严肃军纪,对长安城的老百姓是秋毫无犯。从长安城陷落之后,长安百姓一度处于惶恐的状态之中,刘胤的安民告示宛如一剂安心针,老百姓奔走相告,长安的局势很快就平稳了下来。
姓魏姓汉对于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意义,平民百姓只是日求两餐夜求一宿,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简单到了极致,只要官府和军队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对于他们而言,的确已经是很万幸的事了。
蜀军军纪严整,三万羌骑在姚弋康的约束之下也变得循规蹈矩,没有给刘胤制造大的麻烦,这倒让刘胤比较放心,不过供应给三万羌兵的粮草辎重一向都有保证,有吃有喝的,羌兵们主动滋事的也就变得很少了。(未完待续。)
第434章 回师汉中()
ps:正版读者请稍后再看,谢谢理解
在取得了街亭大捷之后,刘胤并没有回兵天水,而是在街亭附近扎下营来,他的目光,已经不再关注身后的陇右,而是投向了苍茫的三辅地区。
虽然说这一仗打的痛快淋漓,但刘胤的头脑很清醒,现在还不是欢呼胜利的时刻,司马望八万大军全身而退,整个关中还是铁板一块,想要拿下来并不会很轻松。
更何况益州的钟会始终是刘胤的心腹大患,如果钟会回兵来援,那怕就派出一部分的军队,刘胤就必须要承受两面作战的困境,这一点,刘胤是必须要防范的。
但现在情况还好,汉中传过来的消息,证明钟会的军队此刻还在益州,而且暂时看不到撤军的迹象。
刘胤不知道司马昭是怎么想的,整个关陇的形势已经是芨芨可危,可司马昭却一直按着钟会的兵不动,也许是既得利益不肯放手,也许是司马昭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做对手,认为自己不可能在关陇掀起多大的风浪来。
刘胤不得不承认,同司马昭这样的大鳄比起来,自己只能算是无名小卒,司马昭看不起自己,也是很正常的事。做为坐拥天下十州之地,心怀一统四海之志的司马昭来说,陇西发生的事,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小小的意外,绝对不足以动摇司马昭王霸之志。
任何人都会犯错,轻视自己必将是司马昭这辈子最大的错误。而这也无疑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只要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长安,拿下整个的关中,就等于是掐死了钟会的退路,整个天下的局势将会为之大变。司马昭也必将会为他自己的自大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迟则生变!形势的发展就注定了刘胤必须在关中要速胜,否则等司马昭将天下各地州郡和钟会甚至是攻打吴国的军队调来,自己就没有丝毫的机会了。
而现在整个关中只有司马望的八万军队,经过街亭之战,魏军的军心必然也是萎靡不振,士气也是跌落到最低。这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也许就再也没有了。
所以刘胤派没有回兵陇右,更没有开庆功宴,全部的军队在街亭广魏一线严阵以待,伺机而动。
但蜀军在街亭大胜的消息却是不胫而走,很快地就传遍了整个的陇右诸郡。
马家坞堡之内此刻又是宾客盈门,各地的士绅豪族纷纷地赶来,问计于马老爷子。
马老爷子也是处于深深的震撼之中。他万万没有想到刘胤这一仗竟然是赢得如此干脆利落,魏军十万大军乘兴而来,却是败兴而走。马老爷子也是庆幸自己的决择,只是作壁上观,并没有选择与刘胤为敌,否则马家的下场,很可能同覆败的魏军一样,再无翻身的机会。
“看来这蜀汉镇北将军刘胤果非池中之物啊。”马老爷子眯着眼睛。微抚白髯,悠然地道。他明白。此役之后,刘胤已经在陇右牢牢地站稳了脚跟,马家以及整个陇右士家是时候做出选择了。
马老爷子与陇右诸士家的家主交换了一下意见,几乎是众口一辞地表示愿意支持刘胤。刘胤初到陇右,诸士家都在观望,那个时候没人相信刘胤可以挡得住魏军的反扑。诸士家都不敢冒着得罪魏国的风险而交好刘胤。而此时此刻,诸士家都看到了刘胤的强势,谁都明白,这个时候再不出手的话,恐怕就分不到什么羹了。
很快地陇右诸士家达成了共识。愿意全力支持刘胤。当下共推马老爷子和李、杨、梁三大士家的家主为代表,置办牛酒,前往街亭蜀军大营去犒劳诸军。
刘胤当然明白四大士家的来意,他当日就马家坞堡就同马老爷子达成过默契,虽然双方并没有落实到书面上的东西,但却是彼此心照不宣,只要刘胤能击退魏国的来犯之兵在陇右站稳腿跟,包括马家在内的陇右诸士家将会全力支持刘胤。
现在的天下,就是以士家为基础的,士家经济几乎把持着天下,刘胤想要称雄天下,士家终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而无论何州何郡的士家,骨子里都没有什么忠君爱国的观念,在他们的心目中,士家的利益才是大过天的。
这无疑也给了刘胤一个契机,在陇右,只要能得到以马家为首的陇右四大士家的支持,便可以在陇右牢牢地站稳脚跟。
当然,有收获必然需要有付出,在得到陇右诸士家的支持之后,也需得分润一部分的权力给这些士家,这一点上,刘胤也并不吝啬,其实这就是一种等价交换。
刘胤当初入主陇西之时,并未得到陇右诸士家的拥戴,那时他并没有让人信服的实力,如今挫败了魏国的反击,让陇右诸士家为之侧目,同时他们也明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道理,如果继续地作壁上观,那么很可能就会让他们的势力边缘化,想要在陇右保持他们各大士家的地位不变,自然得有所付出才是。
此次诸士家馈送牛酒来犒劳蜀军,同时也给刘胤带来了利好的消息,陇右诸士家将全力以赴地支持于他,出人出力,出粮出钱。
这一次,陇右诸士兵家也是下了血本的,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们把宝都押到了刘胤的身上。
当然,回报也是非常的现实,刘胤同意现有陇右诸郡的各级官吏保持不动,这些官吏十之七八都是出身士家豪门,他们一直把持着中低层的官吏职位,这也是士家赖以生存的根本。
刘胤这一举措是惠而不费,他原本就没有清理中下层吏治的打算,毕竟想要保持陇右政局的稳定,吏治这层面的东西,还是不可碰的,尤其是中下层的吏目,更不可轻动。
陇右士家此次做出了选择,选择站在刘胤的一边,让算是让刘胤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在接下来的关中大战中,他就可以(未完待续。)
第435章 分兵()
此前曾有人向刘胤提议挟关中之胜出兵潼关直取洛阳,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陇西和关中大捷之后,蜀军内部的情绪普遍地高涨起来,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充斥在每个人的头脑中。
前进!前进!再前进!几乎成为了现在蜀军高喊的口号,压抑了多少年的情怀在此刻迸发,北伐中原,兴复汉室,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目标,循着这个方向,蜀国几代人的梦想就可以变为现实。
蜀军的将士在长安之战结束之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兴之所至,意气纷发。这样的情绪不但在低层的士兵之中弥漫着,就连高层的将领也深受鼓舞,胜利似乎冲昏了人们的头脑,许多人甚至觉得曹魏势力已经是不堪一击,现在蜀军只要乘势东进,便可以直捣洛阳,席卷天下。
对此刘胤却是深感忧虑,拿下长安,拿下关中,只不过是北伐征程之中迈出的第一步而已,敌我力量的对比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强大的曹魏势力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接下来蜀军面临的困境或许才是真正前所未有的。
乐观主义对提升和鼓舞士气的确有着好处,但盲目的乐观主义却无疑是有害的,现在蜀军还处于弱势地位,冒险突进只能是自取灭亡。
一鼓作气拿下洛阳,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且不说洛阳附近曹魏布署着大量的禁卫军严阵以待,就说蜀军刚刚打下关中。还没有巩固根据地。便出兵东进。将战线拉长到洛阳,这完全是不明智的做法。益州的钟会虎视眈眈,很可能会挥师北进,蜀军东进,就等于把空虚的侧翼暴露给钟会的大军,蜀军很可能有倾覆之危。
所以拿下长安之后,首要的问题并不是什么东进洛阳的问题,而是解决汉中的后顾之忧的问题。只有成功地收复汉中,阻挡住钟会大军的北退之路,长安才可能会高枕无忧。
所以临行之前,刘胤特别地将傅佥、黄崇、牵弘等三人招之帐下,千般叮咛,万般嘱咐,务必要他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现阶段依然是魏强蜀弱的格局,而且很可能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样的格局会一直保持下去。不要因为打了几个胜仗,就沾沾自喜。认为曹魏势力已经是不堪一击,冰消瓦解,这样的情绪是万万要不得的。
不论是潼关、武关还是蒲坂津,这些地域都是关东进入关中的要隘之地,只有守得住这些要隘,才可保长安无虞。刘胤告诫他们,不要因为关中的大胜而盲目乐观,更不要因为魏军现在没有前来反攻而滋生轻敌之念,到达指定区域之后,切不可擅自行动,要积极地修缮工事,加强防御力量,确保御敌于关中之外。
潼关、武关、蒲坂津,看似孤立的三个据点,但却是整个关中防御体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三者失其一,关中必不可保,所以刘胤要求傅佥、黄崇、牵弘三人务必不可懈怠,更不可存侥幸之心理,无论有多困难,必须要坚守得住。
傅佥、黄崇、牵弘三将神情凝重,自知肩上的担子份量沉重,慷然领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当日便各引兵马,分别赶赴潼关、蒲坂津和武关道。
刘胤也在整点兵马,准备向汉中进军,虽在现在关中蜀军号称十万,但处处人手紧缺,各处防务那个地方也少不得人,现在刘胤所能调动的机动兵力,也只有中军的虎步左右营、虎骑左右营四个营的兵力两万人马。
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刘胤从魏军降兵之中挑选了一部精壮之士,再加上从关中士家这儿征辟来的兵员,首先补充了各军各营的缺员,剩余的兵员则新编为一营,准备随同中军南下汉中。
虽然新编一营在战斗力方面有些欠缺,但无论是魏军降兵还是士家私兵,都是行过军打过仗的,不完全是新瓜蛋子,个人的基本素质还是不错的,所欠缺的就是整个的作战能力。现在也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刘胤只能是将新编营直接地投入到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