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炮兵师那数十门各类口径的火炮,也早已在昨天就被推到了预定阵地。在吃完早饭后,炮兵师的炮兵们,纷纷进去预定阵地,来到自己所负责的那门火炮面前,拉开覆盖在火炮上面的布匹,露出了一门门峥嵘的重炮。
最多的是75mm的野炮,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不少的122mm和152mm的重型榴弹炮。
这些炮兵便迅速的检查火炮情况,旁边的那些没有弹药的弹箱也都整齐地放在那里,至于那些炮弹早已被为了省事的炮兵们给堆在了地上。
。。。。。。
潼关对面的黄河风陵渡渡口,这里暂时是被日军所控制。风陵渡位于陕、晋、豫三省交界处,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以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重要渡口,数不尽的人从这里通过来往于秦晋大地。
抗战前这里的渡船来往十分的频繁,这个时候黄河上可没有几座跨河大桥什么的,来往两岸大都是通过渡船,特别是山西前往陕西,要么是坐船,要么是走浮桥。
金人赵子贞的题风陵渡中,就有几句描写风陵渡的,即‘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抗战后,因为位于中条山区域,所以也就属于中央军管辖。由于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中央军也在这里修建了一些工事,不过后面随着中条山惨败,这些地方就被日军所占领。
由于风陵渡地区,黄河水面最窄的时候只有两、三百米,也就意味着步枪从河这边就能打到河那边,可见之窄。之前日军也想过从风陵渡进攻潼关,并在还付诸了行动,不过最后被八路军被打退了。失败了几次之后,日军也就放弃了主动进攻潼关等地,只是时不时从北岸发射一些炮弹到南岸,给八路军制造点恐慌。
不过后面随着八路军在潼关等地投入了不少新式战斗机之后,日双方的就处于一个诡异的和平状态:八路军和日军都互不进攻,而是隔着黄河对峙。
随着局势的发展,日军也怕八路军趁机渡过黄河,就在风陵渡附近修建了一些还算那么回事的防御工事。并派了一个步兵联队长期在这驻扎,37师团的炮兵部队也在轮流驻扎在这里。
驻扎在风陵渡的是日军37师团的225步兵联队,联队长是高桥信义大佐,一个30几岁的小个男子。
本来225联队的联队部在5公里外的风陵渡镇的镇上,包括其中一个步兵大队。不过前几天,日军情报人员发现,潼关地区有着八路军大部队集结,数量不详。
出于谨慎,日军37师团的师团长长野佑一郎中将就让一个炮兵大队调到了风陵渡,使这里有着两个炮兵大队,加上225联队本身的那个炮兵中队,就有30门75mm口径的山炮以及野炮。除此之外,长野佑一郎还把驻扎在运城的周边的一个步兵联队调到了风陵渡以北20公里永济县,以防万一。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早上起床后,日军225步兵联队联队长,高桥信义大佐心里很是烦躁。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觉得心里莫名的烦躁,很压抑,有点风雨欲来的感觉。
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八路军的异动,高桥信义就骑着马来到了风陵渡前线,视察视察前线的防御,顺便散散心。
“大佐阁下,你怎么来了?”风陵渡的防御工事后面,看着骑着马而来的高桥信义,驻扎在风陵渡的一个步兵大队队长伊东少佐很是疑惑的问道。
“我心觉得哪里不对劲,想着这两天八路军的异动,我不太放心,就过来看看!这两天对面的八路军没有什么情况吧?”在伊东少佐的帮助下,高桥大佐用着娴熟的技巧,从马上跃了下来,并一脸凝重的说道。
“报告大佐阁下,八路军并没有太过的异常行为,整个防御阵地仍然跟平时一样的平静。再说这么冷的天气,八路军不可能在这种天气打仗吧。”伊东少佐不以为然的说道。
他在这里待了快一年,刚开始的几个月,双方还偶尔有交战行为,但是最近大半年,双方只是在空中爆发的战斗比较多,地面上基本都是很平静的一个状态。这就让他,心里也出现了懈怠之意。
“八嘎,八路军现在是帝国的一大威胁,作为帝国军人应该时刻保持戒备状态,岂能靠猜测行事!”本来高桥心里就很烦躁,听到自己部下如此不在乎,便有点生气,不禁责备道。
“嗨!我一定会抓好这里的防务,有数千帝国勇士在,八路军是无法跃过黄河天险的!”虽然伊东少佐心里还是不以为然,但是表面上却很恭敬地回答道。
看到部下的态度诚恳的认错,高桥大佐也就没有再责骂,而是来到一处高地上,用着望远镜观看着黄河对岸的情况。此时高桥等人所在的位置,并不在黄河边上,而是离黄河边有着数百米,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整个日军的阵地都是纵深修建的,在渡口附近就有各种碉堡、炮楼数百个。两个日军大队以及一个炮兵大队,加上一个皇协军旅,一共6000来人就分布在这风陵渡长长的防线里面。
由于天气冷,大多数执勤的士兵都在碉堡内休息,只有那些流动巡逻的人在各个防御工事之间来回走动巡逻。
通过望远镜,高桥看见黄河对面并没有什么八路军,由于天气太冷,加上又是危险地带,黄河边连个行人都看不见。只有远处的跟风陵渡镇隔河相望的秦东镇里有着一缕缕青烟袅袅升起,应该是那些百姓在做着早饭。
看着一切平静的黄河对面,高桥大佐也不禁怀疑是不自己想错了,八路军根本没有要发起进攻的意思。
“大佐阁下,你是担心八路军会发起进攻吗?”旁边的伊东少佐试探地问道。
“是有这个感觉,所以我才来看看,不过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高桥大佐淡淡地说道。
“想来是大佐阁下最近太过劳累了,所以有点心神不定!我们这里离着八路军很近,对方只要一有风吹草动,我们就能发现。”伊东少佐劝慰道。
“或许是吧!走,我们去其他地方看看,既然来了,我就得把整个防御的情况了解一下。”高桥放下望远镜,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黄河对岸,就转过身吩咐道。
咚咚咚
就在高桥大佐准备下坡时,突然身后传来阵阵颤抖声,犹如滚雷一般,高桥大佐被这么一刺激差点摔跤,好在被人扶住了。
“大佐阁下,你没事吧?”旁边的赶忙问道。
“没事,刚才那是什么声音?”
就当高桥大佐站稳后,对着眼前手下询问时,就看见面对着自己的那十几个官兵都傻傻的望着对面,高桥大佐也好奇的转过身去。随后他们就看见了难以置信的一幕,一个个都傻眼了。
只见在刚才那让人觉得心慌的声音传来后,就看见近百个亮光从黄河对岸射来,待近了之后,他们才看见那是一枚枚口径各异的炮弹。
“大佐,小心炮弹!”看着急速飞来的炮弹,旁边的日军军官连忙扑倒了高桥大佐,那些军官自己也很快的趴在地上,丝毫顾不上会把自己的军装给弄脏。
就在他们刚趴下的时候,天空中的炮弹就落了下来。
轰轰
大量的炮弹像冰雹一样,疯狂地从天空中落了下来。75mm、122mm、152mm,短短的几分钟,整个风陵渡阵地都被成片闪耀的火光所淹没,一个个重要的地方防御工事附近都升起了沉厚的烟云,肆无忌惮的扩张,摧毁一切能摧毁的东西,不管是碉堡、炮楼还是士兵。
第四百八十章 渡河战役(三)()
“八嘎,八路军果然进攻了!”此时的风陵渡的一个小山坡北面,之前死死趴在地上的高桥大佐,抬起头来,生气地骂道。
“大佐阁下,八路军出动了重炮,而且数量不下于20门重炮,现在我们怎么办?”
“马上派人去把消息传到镇上,并给师团部发报,我们需要增援!”高桥大佐厉声吩咐道,声音特别的大,不然旁边的人根本听不见。
“嗨!”
此时的风陵渡,不断有炮弹落在这长达数公里的阵地上,日军修建的那些防御工事,在这么密集的火炮下,根本不值得一提,一枚122mm的炮弹落下去,一个碉堡瞬间就被炸没了,威力之大,这让那些活着的人都很震惊。
由于炮击还在继续,鬼子高桥大佐等人,便没有立即撤退,而是慢慢的爬到山坡上,俯伏在地上用着望远镜观察着一切,他还是没看见重炮的具体情况,只是得知了其大概位置。
但就在他准备撤退的时候,他看见了更让人震惊的一幕,只见在八路军的重炮以及野战榴弹炮的掩护下,八路军的山炮部队被八路军士兵推着出现在黄河边上。分成两排,整整齐齐地停在了黄河边上。
而天上,远处也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机群,高桥大佐等人知道这里不是久待之地,便立即掩护撤退。就在他们撤退没几分钟,一百多门75mm山炮的炮弹开始落在日军的阵地里面。
相比于重炮以及野战榴弹炮等的射速较低,山炮的射速可就高了不少,每分钟近七八发炮弹的射速,直接让日军的阵地陷入了弹雨之中。日军压根没有想到八路军的火炮会这么猛,除了大量的山炮,还有数量可观的重炮,这让日军一下子被打蒙了。
他们何曾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以前都是他们去炮轰中国军队,但现在似乎一下子转变过来了。
要知道八路军此时接受过换装的这些部队,每个步兵师(人数比日军一个甲种师团还多)拥有了一个单独的36门山炮以及野炮的炮兵团,其中山炮、野炮各18门。
除此之外,每个团也有4门仿日本九二步兵炮连,每个旅还有一个6门的75mm山炮营。不算九二步兵炮,换完装的八路军一个师就54门75mm口径的山炮以及野炮,其中山炮36门,野炮18门,比日军没有重炮的四单位师团(即拥有四个步兵联队的师团,也就是甲种或者乙种师团)火力稍微弱点。
没有重炮的日军甲种师团75mm口径的火炮一共也才在在60门到68门的样子,至于三单位的丙种师团也才54门75mm口径的山炮。
虽然八路军一个师在人数上还超过日军一个四单位师团,但是火炮配置却只跟三单位师团持平。不过八路军有着人数优势,一个师不好打的话,两个师、三个师的加入,结果就不一样了。
这次对晋东南的战斗中,八路军八个步兵师中,有六个步兵师是换完装的,而日军只有两个三单位师团,以及一个火力差劲的独立混成旅团,这差距就出来了。
高桥信义也是参加过不少战斗的,打了几年的仗,自然知道这是八路军进攻前的无差别的掩护炮击。这种炮击不是针对一个阵地,而是把整个日军阵地作为攻击目标,并杀伤日军的抵抗力量,掩护八路军部队的进攻。
不过即便高桥知道也只能在那里不断地咒骂,根本无法采取有效的反击行动。在这么猛烈的炮击下,阵地的日伪军只能躲在阵地里,双手捂着耳朵蹲在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
那些小口径火炮还好点,那些超过100mm的重炮,那一发炮弹下来,掀起的气浪就能把一个人吹飞,这让这些日伪军士兵根本不敢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