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三沈少奕就回神机营去了,这一段时间,奸细的事情依然没有任何的消息。但显然对于突然间宣赞等几家子人都被接到行宫去暂住的消息,有心人肯定也是知道了,至于具体他们会去怎么想,沈少奕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因为他正忙着在这短短的十余日时间里,再让神机营的将士们对火枪和火炮多熟悉一些。
阵型的使用,如何配合掩护,如何建立信任等等,都有够沈少奕取忙的。而初步的效果早已经显现出来了,去年年底的最后一次实战军演,神机营获得了大胜,成为太子军中当之无愧的第一。
而火枪队如今已经有了八十几把火枪了,沈少奕的目标是在出征之前让这个数量达到一百五十把,这自然有赖于火炮工场在这十余日里开足马力,全力赶工了。而目前,这些火枪就只能轮流着使用了,反正每个神机营的将士,除了要会使用火枪以外,对火枪的保养、火药的填充,火药弹的置入等等辅助的事情,那都要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够完成的。
这些别看是小事,事实上到了战场,可能细微的一点问题,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就比如火药填充的数量,那是有严格规定的,相差不能太大了。要是填充得少了,火药燃烧爆炸时的推力不足,火药弹难以达到射程。而要是火药填充得太多了,则可能让火枪的枪管发生炸膛,伤到了自己。
沈少奕当然是亲自在两千将士的面前试过多填充火药的后果,用长长的引线点燃的火药,在燃爆声中,将整根枪管炸得四分五裂,放在旁边挡者的几块木板也都被震裂了。这当然是为了引起神机营将士的足够重视了,是为了告诉他们,一旦失误造成的后果,不仅仅伤不到敌人,反而会伤到自己,甚至于伤到日夜相处的战友。
正月十五的下午,太子军再次给了半天的时间让将士们回家去团聚,因为十六日祭天之后,太子军就将挥军北上了。
而这一段时间,四面八方的厢军越聚越多,却都保持着镇静,没有谁敢于独自向泉漳二地进攻。至于郭进的大军,前锋已经快到丽州了,距离建州也不过就是五六日的路程罢了。
对于厢军没有进攻,楚轻仇曾经开玩笑的说过,这是慑于林仁肇百战百胜的威名,那些厢军自然是如同老鼠见了猫,哪里还敢随意进攻呢?他这样说,倒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赵光义给的旨意是让各地厢军包围泉漳二州,伺机进攻,但谁又会不要命了呢?
更何况,泉州火炮的研制成功,消息也早就传了出去,听说威力巨大无比,谁又会不爱惜自己的性命,愿意第一个送到炮口上来呢?
当然了,这也和大宋一向都不重视厢军有关,各地厢军除了要自筹军粮之外,甚至如今连饷银都要自筹三成,由各州府负责,这自然导致了大多数厢军将领的不满,出工不出力也就不奇怪了。
第326章 阵前小酌()
八万大军隆隆北上,沈少奕和林仁肇商量之后,还是决定了只带八万太子军,有火炮和火枪的助力,并不一定是人越多越好的。余下的大军就分驻泉漳二地各处险要的关隘,又配备有火炮,相信只是厢军的话,将很难攻破这些关隘。
而沈少奕除了带着一百五十把火枪之外,也只是带了四门吓尿炮,余下的便都留了下来,协助驻军防患厢军的进攻,毕竟包围泉漳二地的厢军数量,如今已经超过了三十万,单从数量上来说,那也是个极大的威胁。
转运使杨克让头很大,他陆陆续续的召集了五万厢军,就驻守在福州。由于钱粮的关系,他可不想让自己手下的将士和辖地的百姓们连饭都没得吃,本就因为去年的黄河水患,调拨了不少的粮食进汴梁了,这个冬天都已经在节衣缩食了,大军调动,钱粮消耗更大了,若不是福州本就有三万厢军,他可能会更加的苦恼。
一边是皇帝,另一边是先帝的儿女,这让杨克让很是纠结,他都已经年过花甲了,实在不想年纪这么大了还这般的左右为难,所以,他早就决定了,就左右都不为难吧!只是听说了太子军火炮的威力如何如何,他倒是想要见识一下的,也好让自己有一个借口顺利的放太子军北上。
至于和太子军对阵,打上一场,他可没这么傻,不要说对方有火炮了,甚至于听说都有另外的一种利器火枪了,光是林仁肇的威名,就足够让他退缩了。泉州是陪都,地位仅次于京城汴梁,先帝曾明令泉州可以建制禁军。禁军可不同于厢军,那是全国军队中的精锐,又有林仁肇这员虎将平日不懈操练,恐怕如今的战力已经胜过了京城禁军了。
杨克让当然知道厢军的作战力了,如果论单兵对战,三个厢军大概能够抵御一个禁军。可是如果是千人以上的对战,恐怕一千禁军就足以冲击一万的厢军,还能全身而退,两千禁军则完全有把握击溃一万厢军。
他杨克让肯定不会去干这种拿鸡蛋去碰石头的事情,否则也不会在福州两个多月了,一点动静也没有。他就站在城头,等待着太子军的到来,等待那个可以让自己有借口休兵罢战,闭门不出的借口。
“云清,你说这一路上为何连个探子都没有?杨克让莫非真的想要龟缩不出?”
“当然不会,这样他交不了差,赵光义会问罪于他的。”赵瑾当先迈上了甲板,向着靠福州的那一边走去,对面犹自是一片荒野,只有一条官道沿着古岭山下,蜿蜒向着福州城而去。
太子军兵分两路北上,沈少奕作为前锋,除了神机营之外,便是两万太子军了。他一路北上,并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到得建阳溪边,从海路走的两万太子军将士,已经将海船沿着建阳溪溯江而上,停靠在岸边等着他们了。
这两万将士走海路,同时还带着太子军大部分的军粮和辎重。如今的大宋虽然也有水军,但大多只是能在内河行走的官船,对经过改装,船身贴满了铁甲的这些泉州海船,根本就无能为力,将粮草辎重放在船上,自然也是最为安全的地方了。
身后二十几里外,便是林仁肇带着的四万大军了,估计要到中午才能到这里,海船自然会留下等着他们。
太子军的战马实在是不多,也就八百多匹罢了,除了刘远良那不成军的马军分到了五百匹之外,余下的便都是用来拉一些必需的辎重,还有几门火炮,大军就只能步行前进了。
两万太子军急行军半个多时辰,在中午前赶到了福州城下,远远的只见城门紧闭,城墙上站满了厢军。
沈少奕正不知是不是要直接从城下过去,或是去和杨克让打声招呼再走,却是远远的看见城墙上一人挥舞着大旗,高声呼喊着。这么远又听不清喊些什么,沈少奕便让周玉林骑着马上前去看看。
不久,周玉林策马返回,原话禀告:“我们转运使大人说了,既然是公主殿下和驸马爷来了,那就等两位吃饱了饭再来对阵,免得说我杨克让不知好歹,败了大宋的威名。”
“他真是这么喊的?”
“侯爷,正是!而且末将还看见杨大人就坐在城门楼上吃着饭呢!侯爷说这会不会是杨大人的奸计呢?”
“不会!不过也不能太过轻信于他,下令让火枪队的人一半阵前列阵,另一半随全军就在此埋锅造饭,等吃饱了再到城外去会一会他!”
“是,侯爷!”
周玉林高声发布着命令,两万多人都是迅速的动了起来,很快就有炊烟升起,阵阵饭香随风飘来,将士们纷纷席地而坐,吃了起来。而至于火枪队的那一半人,自然是要等到另外一半吃完之后再统一进食了。
沈少奕与赵瑾,自是与将士们坐在了一起,城墙上的杨克让,此刻却是喝起了小酒,这初春的天气,建阳溪上的冷风,一阵阵的刮过来,实在是太冷了,他这把老骨头,可禁不住冻。若不是城外如今有太子军大军压境,杨克让宁愿此刻好好的龟缩在衙门里,烤着炭火,过过逍遥自在的日子。
只是他作为主官,却又不得不上到这毫无遮挡的城墙上来,偏偏为了能够观察城下的形势,他又不能躲在城门楼里,只好让人搬了张桌子,就在城门楼前的城墙上,吃着喝着。他是个文官,年纪又实在是大了,手下的将士却也都知道他身子骨不好,看他喝酒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听说他这天冷的时候在阵前喝酒,还是赵匡胤特批的,就是体恤他身子骨不是很好,让他可以暖暖身子的。只是,他酒量之大,听说赵匡胤认为三个自己都不是对手的,喝一点还真的从未出过什么大事。
当然了,他也从来不会认为今天会出什么大事,反正这城门就是不开,你太子军要借道的话,那就好好的配合我老头一番,让我可以有个交代,要从哪里过,你太子军就随便吧!
第327章 夫妻同往()
“老爷,这太子军竟然如此狂妄,还真的在城下吃起来了。您怎么不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冲杀他一番,也好为朝廷立下头功啊!”
“滚蛋!放你的狗臭屁!”对于这个不开眼的亲兵队长,杨克让直接开骂了,“没看见那一排站着的啊?你以为他们手上拿着的是烧火棍吗?那他娘的叫做火枪,砰地一声就能要了你的小命。”
亲兵队长也是无奈,赶紧低着头不再说话,一副恭顺的样子,他可不想再去触怒了自家的老爷,被臭骂一顿还是事小,万一被拉下去打一顿军棍,那可是丢了面子的事情,反正自己家老爷也没少这么干过。
真不知道你们是自大呢?还是自信呢?竟然还真有这个胆色,就在城外吃起来了,果然不愧是先帝的女儿女婿啊!
杨克让也是颇为的佩服,他抬头看了一下太子军,发现太子军造饭的地方,正好就是离着城墙一箭之地,最多也就是在射程之外十丈左右。他本就跟随着赵匡胤南征北战过,又岂会不了解这简单的道理,太子军就是要让自己干看着,即使是想要从城墙上射箭攻击,那也是白费力气。
而那一排应该就是火枪兵没错了,前几日听说这火枪的射程比起箭矢来还要远,却还真的没有见识过。不过,这样的机会,自然是留给别人去见识了,自己老骨头一把,见识的还少吗?能够少见识一点,那就少见识一点吧!
至于那四门带着轮子的火炮,早就有初略的外形图到了杨克让的手上了,他又怎么会不认得这几个正直直对着城门楼的大家伙呢?据闻这样的大家伙,只要来上几次,就足以把这城门楼夷为平地了。
他倒是不怕,因为太子军的檄文里早就说了,只要不为难太子军,太子军过境,自然会秋毫不犯的。他现在担心的是公主殿下和驸马爷年轻,不明白自己的用意,也不想让自己见识一下这火炮的厉害,就此扬长而去。
这样一来,他就真的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了!打了,那可是先帝的长公主,最为宠爱的女儿。而要是不打,就这样放任太子军从自己的门口过去,那估计自己被贬回家去种田都是小事了,可能临老了,还要得一个畏敌不前的罪名,挨上那一刀,白发苍苍的脑袋要落地。
想了想,他还是觉得应该主动的挑衅一下,至少不能让手下的这些将士看出自己的心思来,这种不能明着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