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诸位也不用担心本候会假公济私,因为本候早就想到了一个方法来保证科举的公平,那就是所有考生的卷子,都要糊住卷头之后,由考官评定,谁也不要想因为关系得到不该他得到的东西!”
沈少奕这样说,可谓是让人震惊无比了,众人无不惊讶的抬起头来看着沈少奕,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大宋如今的科举,延续着前朝的方式,考官在评定的时候,是可以看到考生的名字籍贯的。而像这样把卷头糊住,就表示着考官再也不知道手中的卷子到底是哪位考生的,想要带有私心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而沈少奕说的利益受损最大的,自然也如他所言,是从金陵前来的周家和韩家两个世家大族了。而林家自不必说,如今的林家财大势大,族人更是有三四百人之多,说是泉州的第一世家也不足为过了。
“本候不妨告诉诸位,如今泉州大学和泉州工程学院马上就要合二为一了,往后泉州大学会面向泉州所有人招收学生,不管家里是什么出身的,都照样可以进入泉州大学读书。说一句大话,本候要让泉州所有人都能读得起书。不用多久,泉州就将会多出无数的读书人来,和诸位一样。”
“所以,本候早就向皇子殿下请示过了,不仅仅泉州大学要扩建,本候还要出钱,在泉州各地办起县学、乡学,让泉州的孩子们都能够读得起书。”
第307章 流芳百世()
沈少奕感觉到自己的形象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起来,其实他只不过是提过修缮县学的事情,具体要怎么做并没有想过,只是如今为了应付这些人,干脆就多出点血了。他如今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了,从乡学、县学,再到大学,这简直就是一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了。
不,不行,现在还做不到完全的义务教育,这学费还是要收的,只不过该减免的减免,实在交不起学费的,那就吃亏一点了,最好也让眼前的这些人也出出血,薅羊毛也不好老是在自己这一头羊的身上薅。
至于这些,那是往后的事情了,眼前还是先将这些人完全搞定的好,“其实,诸位同不同意都没关系了,很快泉州就会有无数的布衣百姓变成了读书人,到时候许多事情就由不得诸位了,诸位总不至于强行阻止这些人参加科考吧?如果激起了民变,恐怕诸位也难以独善其身了。”
“所以,本候给诸位一个建议,趁着如今优势还在,抓紧让诸位家中的子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沈少奕把自己小时候课堂上的口号都说出来了,“等到了科考的时候,诸位若是让家中子弟选择去京城科考,那是最好。可若是在泉州科考的话,到时候也好占些上风,不至于会一无所获。”
“当然了,诸位最好也约束一下家中的子弟,平日不要在仗势欺人,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情,否则对诸位来说,一定是极大的损失,因为关于泉州科考会有一个硬性的规定,那就是曾经犯过事,在衙门有记录的,都将直接剥夺科考资格,那就只能到京城去参加科考了。”
“这···侯爷,这不大好吧!”
“蔡老先生,您在担心什么?好像之前蔡家子弟在衙门有犯事记录的应该没有吧?”
“这···这······”
“蔡老先生,还有诸位都是家大业大,家中难免都会出现一两个纨绔子弟,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家中子弟做出犯法之事,毕竟是有辱诸位的家风,还是要多加约束一下才是。”沈少奕轻咳两声,继续说道:“另外,乡学和县学之事,只是本候一人来办恐怕就有些不妥了,本候可不想被人在背后骂本候在收买人心。看各位也都是书香门第,想必也都会支持本候办学吧?”
“当然了,办学是肯定要花一些银子的,诸位都是泉州的乡贤,自然也是时候表示一下对父老乡亲的支持了。明日开始,衙门会贴出告示,向泉州的父老乡亲进行募捐,善款自然是用来办学了。”
“当然了,本候会在泉州大学门口立三块石碑,也来一个金榜题名,用以登录善举之乡贤名录,让这些乡贤可以流芳百世,千百年后,泉州的百姓依然会记得这些乡贤的名字,感怀乡贤们的功德。若是捐银一千贯以上者,名录铜榜;捐银一万贯以上者,名录银榜;捐银五万贯以上者,名录金榜。至于这三块碑刻字所需,镀名所需的金银铜箔,自然是由本候一力承担了。”
那十个被推举进来的都快哭了,没想到这一回前来,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而要往外掏银子了,可以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了。这位清源候爷都这样说了,一边还坐着林仁肇将军,留绍錤、留绍鎡两位大人,自己总不能说不捐吧?
再说了,若是别人都捐了,而自己却没有捐,这个事情一旦传出去,被人笑话事小,得罪了泉州的父老乡亲可就事大了。百姓们要是在这三块碑面前指指点点的,说某某老爷怎么没有捐款,榜上看不见谁谁谁的名字,那往后出门都不敢抬头了!
这一场劝说,倒是没有费了沈少奕的多少唇舌,尤其是当他说了要办乡学和县学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知道不可逆转了,毕竟这种事情是好事,历来都是各地倡导的事情,他们哪里敢公开反对呢?
可是还要往外掏银子,这就足以让众人感到郁闷了,想要上榜,那可是最少要一千贯啊!可是谁不想上金榜呢?光是那金榜题名四个字,说出去就是无上的荣光啊!这可是恩泽子孙后代的大事啊!
只是,五万贯可不是谁都能掏得出来的,那就只能各自回去想办法了,反正这铜榜,要点面子的是无论如何不能上的,那倒不如不上。至于金榜,实在不行就别想了,混个银榜也就是了。
看着垂头丧气而去的一群人,林仁肇不由得笑出了声来,“小子,本来是要来看你怎么被批斗的,没想到你是捞银子来了啊!”
“林叔叔说哪里话,什么捞钱不捞钱的?也太难听了。奕儿这是给他们一个流芳百世的机会,等回到家里,他们暗地里还不知道要怎么感谢奕儿呢!”
林仁肇大笑不已,一旁留绍錤兄弟二人也跟着大笑,总觉得这些日子以来,就是今天最为的开心了。
“好了,也该回去吃饭了,公主殿下想必都等急了!”
天都已经黑透了,早就过了饭点了,沈少奕便跟留绍錤简单说了一下,请他劳苦一下,晚上拟好了告示,明日一早便张贴出去。这点小事自然是难不倒留绍錤了,当即答应了下来,便将沈少奕和林仁肇从侧门送了出去,这个时候走正门,光听那喧闹的人声,还有刚刚那欢呼声,就知道还有许多人没有离去。
蔡从汝带着人垂头丧气的走出了节度使司衙门,人群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来,即使这里面的读书人少,但也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一定是清源候爷大获全胜呢?至于与蔡从汝一起来的那二三十人,拉着他们,想要问个清楚,几人当然不好就在这里说,这下更将他们给惹急了,硬是拉拉扯扯的挤开了人群,私下找地方去说清楚了。
沈少奕当然不会想到,仅仅半个月之后,因为他这突发奇想,足足坑了这些所谓的乡贤将近两百万贯,其中还不包括他自己代表沈、周、韩、林四家出的四十万贯,已经林家拿出来的十五万贯。
这已经是大宋半年的赋税了,让沈少奕也不禁感叹,原来泉州竟然有这么多的土财主。
第308章 禁军南下()
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沈少奕便一直都在军营里操练着,每日和将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整个人都是黑了许多。他许久未曾有这般强度的锻炼了,刚开始几天也是累得一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觉,好在随着日子的推移,总算是好了许多了。
“放肆!混蛋!老子要撕了他!”
赵光义直接将那檄文给撕碎了,扬起漫天的纸屑来,底下已是跪倒了一片了,却都是身子发抖,没人敢于出声,毕竟谁都未曾见过这般愤怒的赵光义,这个时候万一不小心惹到了他,平白的来一个人头落地也不一定。
“怎么?都哑巴了?”赵光义环视着大殿中跪倒的这些臣子,却是看见一个抬头的都没有,“卢多逊,这里属你官最大,你说!”
你说?这是要让自己说什么啊?卢多逊额头都是见汗了,实在是不该接这相位,自己那位大舅子一个装病不朝,赵光义硬是让他顶上了这个位置。原本这若是在太平盛世那也罢了,他毕竟是以不到四旬的年纪坐上的这个位置,比起那个病而不死的大舅子还要年轻,自然还能风光风光。
只是如今北有辽国,南有太子军,这实在就有些为难他卢多逊了,相比起老奸巨猾的赵普来说,他显然还缺少一些历练了,这等军国大事,实在是有些难为于他了。只是他身为宰相,此刻皇帝问起,却又不得不开口了。
“臣请皇上御驾亲征,以正视听!”
“哼!”赵光义一声冷哼,吓得文武大臣更是噤若寒蝉,“御驾亲征?你说的倒是轻巧,不知道北方有辽军大兵压境吗?你让朕御驾亲征,是要亲征的哪里?”
“这···这······”卢多逊可真是难受极了,这了半天,都不敢抬头去看赵光义,但总算是说了出来了,“坊间传闻,这辽军是因为辽太后为了沈少奕才发兵的,如今已然将近两月过去,并无进攻的迹象,想必此事为真。而沈少奕也说了,这是大宋皇家的事情,他自然也不敢让辽太后真的入侵我大宋,否则的话,那岂不是他沈少奕打了自己的嘴巴了,将无法取信大宋百姓。所以,臣以为辽军只是做做样子罢了,斗胆请皇上御驾亲征泉州,只要杀了沈少奕,那辽兵畏惧皇上天威,自然不战而退。”
“糊涂!你要让京城兵力空虚吗?等朕出了汴梁,这京城是你来守着吗?”赵光义真的是头大了,曹彬带着十万北上驻守边疆,此刻京城里却是只有十五万的禁军,如果御驾亲征的话,最少也要带十万禁军,再从各地厢军中抽调个二十万才像话。
只是这样一来,留守京城的不过五万禁军,他初登大宝,如何会不担心自己这前脚刚一走,后脚这皇位就成了别人的呢?所以,他一定不会御驾亲征的,宁可就在这京城等着沈少奕,他也不愿意随意离开。
他看了一眼颤抖着不敢再说话的卢多逊,不禁也是悲从中来,如今四处风言风语,赵匡胤的那些老兄弟他又不信任,现在还在途中,尚未返回京城的潘美,因为潘惟固的原因,他自然也是不敢轻信。
当然了,真正能够说话的还有赵普,只是赵普这个硬骨头,如今装病在家,肯定是不会再次出山的。而且就算他为赵光义出谋划策,赵光义也没有这个胆量去相信他,毕竟赵普可是赵匡胤的第一近臣,能真心帮着他赵光义吗?
赵光义有时候真的想要杀了赵普,可赵普偏偏又是个不怕死的人,此刻妄杀赵普这样的开国功臣,也实在不是时候,恐怕那一刀下去,这满朝文武便会有一大半与他赵光义离心离德了。
“老臣有话要说!”
赵光义正自烦恼着,心中暗骂卢多逊中看不中用,却是在这一刻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顿时大喜,抬头一看,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