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英雄-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也只能远走他乡过深山离隐居的生活了,可没有建州卫那样的本事。我们习武还有打造些火器之类不过是为了再着逐渐混乱的世道下暂时自保而已。”

    郝元离开了张宅之后心思久久不定。他本是锦衣卫的百户,京师联香教分舵中的一个卧底,原本对于朝廷信赖有佳。张家这神一般的预料实在是太过于奇怪,大明果真会在今后的进剿中战败么?

    回到河间府之后郝元把在张家的见闻一五一十的向上级副千户讲了。

    “听起来这张家不过是因为对辽事有所了解才做此预料罢了。我们对这张家只需密切关注即可,凭他们在盐山现有的势力还掀不起多大风浪来。顶多不过是当年山东张国柱第二而已。”河间府的副千户对于张家之事早就有所了解,思考再三还是不觉得这户既没有在四乡传教也没有大规模的编练乡勇的寻常武人之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

第27章 神箭初成() 
自万历四十六年春后金反明起兵之时起,接下来的几年大明似乎衰运不断。

    先是大明统一中原以来似乎是前所未有的萨尔浒之败,四大总兵十余万明军主力被后金各个击破接连战败。然后是代替杨镐的辽东熊廷弼支持了不到一年又赶上万历架崩改朝换代宫内斗争接连不断。新的辽东经略袁应泰上任不到数月,在后金短暂的修养生息之后又趁机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中辽东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辽阳沦陷、关东沦陷、天下震动。

    “唉,我大明二十年前还扬威于朝鲜,怎么不过一代人就如此不堪一击?集天下之精兵还对付不了区区一个东虏?难道靖康之变又要上演?”张海的父亲**并非士林出身,而是与士林向来不对付的江湖出身。可朝廷败于东虏却是包括他这样不少平民百姓江湖人物也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这时代没有西方概念的民族意识,华夷之防做为粗浅的概念做为经常要防秋防贼的北方之地的民众还是多多少少有些认识的。

    “海儿,娘问你!你曾经对弟子们讲的那些话可是属实?”杨秋霞趁张海回主宅一起吃饭的时候也问道。

    “靖康之变的时候金国已经彻底征服了辽东诸部并且击败了辽军,还能够号令草原。那时候的大宋对朝鲜也没有救国之恩,同现在的形势大不一样。如今的东虏三面压力之下要真正的搞定关外还需要数年的时日。”张海前世不是精研历史的,但好歹是个资讯发达时代的普通军事历史爱好者,似乎不记得后金在天启年的时候曾经大规模入关过,更别说什么翻版靖康之变。

    张海洪亮已似成人的声音让**和杨秋霞都宽慰不少。

    “对了,这些年因为忙练武教课的事平日里来主宅的时候都很少,自家人倒是还没有见识过我与弟子们的演武吧?”张海忽然想起了什么,有些期待的问道。

    如今张海已过了十五岁,身高足有这时代的一般工尺五尺六寸,折古尺八尺二寸约莫一米九的样子。几乎没有多少废肉的情况下体重也多达一百五十斤折合一百八十市斤,在青春期之后全身的健子肉也已初步长成,即便放在后世也算是体型不差的彪形大汉了。

    张海清楚,一般男子在这个年纪身材已经大致成形,至成年后身高增加最多也不过几厘米。力量至青年或许还会有些提高,但大致的水平已经定位了。

    如今的哪怕是依据自己的臂长和身材加大了两成的一石五斗弓对于自己来说已经算是极为轻松,约莫两分种的时间里就可以把一壶箭射出去,在抛射的末端也有很大几率破甲摧锋。

    自己究竟能不能拉开三石强弓?三石强弓在张家独有的反曲弓型与自己的身材之下又将有何种威力呢?自几年前以来,张家的大部分弓匠乃至那些做为帮手的学塾弟子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火器和弹药的备制上,直到最近张海到了身材已经不会再有多大增长的年纪才让师傅们去制作三十个力的特号强弓。

    “孩子,如果觉得费力,就不要勉强自己。”**还是有些忧虑,箭匠出身的他当年在江湖上见多了因为追求拉开强弓而左臂脱臼受伤的人。到了一定水准以上的人,肌肉力量已经不再成为开弓的主要限制,而人的左臂骨骼关节才是根本上的限制,许多注意不到这一点的人就在没有感觉费多大力量的时候就因为脱臼而导致伤残。

    弓本来是一件没有多重的兵器,三十个力的强弓也让普通人都能看到那宽而粗厚的弓身,还有同双手刀剑般沉甸甸的重量。

    站在院墙内的靶场上,张海也没有万分不受伤的把握。但如果自己不能拉开三石的强弓,无疑在弟子中的威信上是有一定局限的。

    带好防止箭折的左臂护手,望好六十步外死物与活物相结合的厚重标靶,张海深呼出一口气。在吸气的同步以均匀的力量拉弓抬弓并逐步加大力量直到将三十个力的弓身拉满,没有犹豫多久便松开了右手的连手板指。

    足有三两的重箭挂着隐隐的风声在一瞬间如同强弩射出的轻小疾矢一般离开了弓弦,迅速的在标靶的方向消失在视线之中。

    从柳香、张万勇还有张海的父母等家人,到两旁的弟子们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三十个力的强弓放一次箭虽然有些费力,当张海似乎感觉那还不是自己肌肉力量的上限。可他不敢再谋求更强的弓用自己的关节做赌注了。不过对于这从哲别到岳武穆都据说曾经有过经历的三石弓,张海在第一次放箭之后还是有了些把握。紧接着又是十余箭将那些重箭一一射完才算罢休。

    因为担忧张海受伤,从弟子到家人的注意力大多不在靶子的方向上而在于张海本人。

    可当人们来到标靶近前的时候虽然有所心理准备还是有由的为之震惊。

    优等的弓形与拉力曲线外加张海的身材可以发挥出超出常人近两成的拉距,使得三石弓的威力怕不下从未有过的四石强弓或**石强弩的威力。四分粗的箭身不但击穿了一层铁锅和半尺厚的厚重木板,还把相当于大型橹盾之后的整只羊射了个对穿!

    如果有对兵事有所了解的人再场恐怕将更能明白这神箭的含义:恐怕在二百步以内的有效射程范围内,不再有任何防护装具能够抵御的住这样的强箭!若是对付进攻中普通的披甲持盾的敌兵,一箭下去没入敌群至少要杀伤两个人或者更多吧。

    对于自己的这种成就,其实张海早也有所预料。真正让他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多年以来的苦功之下同样进步巨大。不过十三四岁刚刚青春发育的年纪大部分人就都可以拉开一石二斗的强弓。

    虽然他们似乎同自己一样在掌握了正确的开弓方式之后显得有所余力,但张海并不愿意让这些孩子过早的去冒险开更强的弓,因为无数的实践证明:世上的绝大多数人经过训练在达到一石二斗的极限就已经极容易发生支撑臂的伤残事故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自己一样拥有这样的天赋。

    可即便如此,这样的力量下的有效射击也使弟子们摆脱了对火器的过度依赖,成为真正成为在战场上对于进攻中的敌群“开弓即命中,命中即杀伤”的精锐之士。

    。。。

第28章 板条盾甲() 
万历四十三年秋那场变局逐步让张家从明哲保身走上了自强之路。虽然天下似乎越来越不太平,但六年张海与孩子们类似成人般的身材初步长成,成为沧州一带乃至直隶山东两地江湖上都小有闻名的人家。

    六年来转箭匠为铁匠的张家作坊积累的拳铳、精制箭铳等轻型火器武备也多达近千件,还有上万发铅弹及相应的几百斤火药。还在逐渐形成土围的围墙四角修建了更利于防守的小堡楼,同主宅的屋顶工事相互配合,俨然已不逊色其他地方上的很多豪强。

    可张海的心里还是觉得准备并不充分,印象中联香教起事不是天启元年就是天启二年的五月。今年上半年山东直隶等地并无大规模民变的消息,那么就很可能意味着在明年春末夏初的时候民变就会爆发,那个时候跟着起事劝服乡里的难度就要低的多。这就意味着今年冬天要准备的事情就更多了。

    **还有杨秋霞等家人对于张海并不安分的志向早就有所了解,最初不论是父母还是大哥或妹妹都对此时持反对态度的,只是不好意思明着坚决反驳和阻挠张海所做的那些事。

    可几年前以来辽东的很多事情竟然神奇的被神奇的预言所应验,这不由的使家人对张海的态度大为改变。

    “这大明,当真能够被民变所推翻么?”**在冬闲刚来的时候郑重的问。

    “世上没有轻而易举的事,在原本的历史上七年后的大规模民变也用了十数年的时间几经起落才得已打到京师占领北方大部。我们习武之家虽然不像那些饥民一样在最初起事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依仗和准备,至少也不会比楚汉之争花的时间少。朝廷拥兵百万之众,堪战的兵力不会比十数万更多,考虑到后金的威胁乃至边陲的镇守,可以用以对内镇压的精兵不过三万,这是民变之后能够以流动作战甚至就地隐蔽而谋求生存的基础。”张海害怕自己编的瞎话穿帮,所以对自己的亲人索性按照记忆中的大致历史直说。

    最终思考了很久,**才终究在张海的劝说下初步定决心:“这样也好,不过我们明年也没有必要急着跟风举事,先看看联香教那些人的动向在决定吧。你觉得我张家还有哪些方面准备的不够周详?”

    多年以来,**逐渐也认识到自己这位极有天赋的孩子在天帝指导下某些方面的见识实不比自己要差了。

    “我和弟子们现在已经不在是孩子了,我家现在已经不缺少武艺精湛的核心。就现有的人手而言,同样也不缺乏火器和弹药。可要脱离张家这些防御的依托在野外作战,盾牌铠甲等防护装具却是必不可少的。”

    不论是外国的传教士还是一般的江湖人物,所能在那些集贸市镇上见到的明军不但大多为一些杂役之类的。而且使用的多是寻常刀棒枪弓等普通冷兵器。很少见到手持火器或者以火器操演的人们。明军步营车营等正规军的编制在此时算是绝秘一类的东西了。张海对此却有所印象:明军中从鸟枪三眼铳到百虎齐奔箭乃至轻炮等远射兵器一应俱全,至少省镇营兵和边军等精锐主力应该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兵器对于缺乏防护装具的游牧民和普通民变的农民军效能要比唐宋时期的弓弩更强,防护装具的意义就更有必要。

    自从冬闲的时候开始,张家大院内的打铁之声此起彼浮,就连学塾的上百弟子也有不少人帮忙来张家干活了。

    张海起初的打算是给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弟子及家人都至少普及上类似现在荷兰葡萄牙等殖民地军队那种胸甲和铁盔。全身甲因为关节部分有难度的话,整体式胸甲总是没有问题的吧?总不会比头盔或铁锅更难。

    可经过仅仅经过工匠们三班倒连续一周的努力后张海却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铁锅如农具一般是铸造的生铁,本身也没有切和人体的曲线要求。

    而要把数公斤重大块儿的碳炼铁锻打成切合人体的曲面则非得有大型的水力锻锤不可。而水力锻锤涉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