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1章 纠结的李洪国()
天已经蒙蒙亮了,山林树梢上,薄薄的笼罩着一层淡薄的轻雾,衬托得山林的树木更加的苍翠欲滴。799高地上,马旭宾抱着枪,赤膊披着件军大衣,斜倚在战壕里,目光在四处扫视着。他在伤愈归队后,被提拔为红军连二排排长,再次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战场。
忽然,马旭宾的目光停止了扫视,定格在阵地右前方的那条山隙。一个军绿色的木箱子,在那里露了出来,并且还在一点点的上升。
“连长,连长,有情况!”
马旭宾一个健步窜进一旁的坑道,向副连长徐晓军汇报。
“靠,这是什么鬼?通知大家,准备战斗!”
闻声提着枪钻出坑道的徐晓军,看着还在升高的木箱,也是莫名其妙。但他还是本能的拉枪栓子弹上膛,并下达了战斗命令。
在木箱露出大约半米高的时候,终于一个人的脑袋露了出来。
“不许开枪!”
徐晓军在那人脑袋完全露出的一瞬间,立刻就认出了这个人是柏卫国。马上下了不准开枪的命令。
“排长?”
马旭宾也跟着叫了起来。
“柏排长!”
毕竟是柏卫国的老连队,虽然现在又补充了不少新兵来填补战损的缺口,还是有不少的老兵,他们也认出来了。
“徐大头!特么的,看见是我也不过来帮帮忙?”
柏卫国从山隙那里一冒头,就看见不远处阵地堑壕里,有近十双眼睛正盯着自己。但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徐晓军也在这些双眼睛中,禁不住破口大骂。
听到柏卫国的骂声,徐晓军有些尴尬。“徐大头”是他们这些大院子弟私下的绰号,自从参军后,当年的小伙伴们星散到了全国各地的军校,自然也就没人叫了。现在冷不丁的让柏卫国在他的部下面前叫出来,让他一时间有些无措。
还好,听到柏卫国的声音,不等徐晓军发话,马旭宾已经带着几个战士,猫着腰跃出了堑壕,向柏卫国跑了过去,七手八脚的把他拉了上来,还帮他卸下了背着的木箱,飞快的抬回了掩体后面。
“小心点,别磕着了。”
柏卫国跟在后面,不住的提醒着。
“你这是搞到什么宝贝了?你小队的其它人呢?”
徐晓军迎着柏卫国走了过来。他看见箱子是个装武器的包装箱,再看了看柏卫国身上穿的敌人军装,还以为这是柏卫国这次出去执行任务搞回来的什么好东西。
只是让他有点疑惑的是,柏卫国出发时,是个十二人的小队,现在怎么回来时,就他孤身一人?
“这是我的战友高远,你也认识的,突击965高地,我那支突击队的高队长。”
柏卫国没有瞒着徐晓军,在跳进堑壕后,一边忙不迭的去帮着稳住箱子,一面对徐晓军说。
战友?大家看着密封的木箱,立刻就明白了。这是牺牲烈士的遗体!
在这一瞬间,几个抬着箱子的战士,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板,没抬箱子的战士,也在徐晓军的带领下,对着箱子立正敬礼。
将高远的遗体暂时安放在坑道里,徐晓军第一时间通过电台向已经升任营长的李保田做了报告,并请求营长李保田派人来护送柏卫国和高远的遗体撤下阵地。
等到徐晓军汇报完毕,回头想和柏卫国说话时,愕然发现柏卫国已经靠在坑道墙壁上睡着了。
柏卫国实在是太累了,体力已经严重的透支。
他从清水公安屯背起盛敛着高远遗体的木箱,还没走过桥,他就再次发现了问题。整个箱子的重量超过了一百五十斤,而从清水公安屯回到距离他最近的四中队的驻地,要走直线距离超过五公里的山路,实际距离或许会超过十公里,期间还要穿越敌人的防线,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抬头看到桥对面的公路,他想起来在公安屯里,停着一辆敌人的卡车。或许,可以利用卡车装着箱子走上一段路,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体力。问题是,想要开车冲过敌人的防线,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这时候,他想起了他带着渗透小分队出发时,从徐晓军驻守的799高地那里,山隙下面,往外走五百米,就是敌人的公路。也就是说,他可以把车开到那个山隙那里,这样的话,他只需要背着箱子走五百米,然后爬山那面大约二十多米高的山崖,就能到达徐晓军的阵地。
最重要的是,那条山隙里埋设的地雷,都是经他们小分队重新埋设过的,而他对那些埋雷的大概位置非常清楚。即便是黑夜,他也有把握在不触发那些地雷的情况下通过。
不过他低估了那座约二十多米高的山崖。背着一个比自己体重还重的箱子,徒手攀崖,所耗费的体力,远超他的估计。他现在的负重,可比日常训练时的背负的背囊武器等负重重太多了。
只是他在攀爬过程中,清楚他绝对不能失败,失败的话,他背负的高远会被摔得粉碎。所以他咬着牙坚持着,一寸一寸的往上爬。这才有了之前,马旭宾在看到木箱露头,到他叫来副连长徐晓军,然后在徐晓军的指挥下,大家都进入了阵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柏卫国才堪堪爬上半米的距离。
在同一时刻,侦察大队的司令部里,李洪国也走出了司令部。
整整一个晚上,他都守在司令部里,时刻准备着从电话或是电台中,听到有关柏卫国的消息,并为他提供支援。可每一个电话,每一份电文,都不是他希望的结果。
他抬手看了看表,已经六点了。再有大约三个小时,高崇山军长以及前指的首长们就要到了,可涉及柏卫国的问题该怎么汇报,却还无法得出一个结果。
现在,还有三个小时,他就必须拿出决断了!
之前,政委刘湘山提出的“等柏卫国的行动最终结果出来,再决定以什么样的口径报告”的提议得到了他的认可,是源于他判断已经渗透过了敌人防线的柏卫国,到了晚上必定会采取行动,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前指首长和高远家属们到来之前,获得最后的结果。
不管是一线的监视和电讯监听得到的情报来看,似乎在昨晚,柏卫国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个结果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直接把他逼到了墙角。
因为这个决定不好做!如果他据实汇报,万一柏卫国最终牺牲了,他会觉得亏待了重情重义的柏卫国。可如果隐瞒实情,那最终柏卫国平安归来,就会把柏卫国捧成一个神话。
一个野战部队里的战斗英雄,在到了侦察大队之后,不仅带队深入敌后,搅得敌人后方一团糟,还在执行完这个任务回来后,再次单枪匹马的深入敌营去夺回烈士高远的遗体。不说别的,光是杀敌数量,恐怕都是这些年来,南疆前线杀敌数量最多的个人了。
这样一来,直接的后果就是,严重违反军纪的柏卫国,不仅不会受到任何处罚,反而会因此获得巨大的荣誉。这样的结果显然违背了他们的初衷,也违背了他李洪国一贯的做人原则。
作为一名军人,一位指挥官,向上级隐瞒柏卫国严重违反军纪的事实,这已经突破了他的一贯原则和底线。可柏卫国是因此牺牲的情况下,出于对柏卫国重情重义的认可,这种对原则和底线的突破,在良心上讲他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这就是所谓的法理不外乎人情的具体体现。
问题就在于,万一柏卫国能安然回归,并借此获益的话,就是他无法接受的了。这种情与理之间的矛盾,让李洪国心里格外的纠结。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一支烟从后面递了过来。李洪国只听脚步声,就知道来到他身后的是刘湘山。
“老刘,你说首长们会不会在这事上,和我们有一样的想法?”
李洪国接过烟,掏出打火机点燃,狠狠的吸了一口,看着喷出的烟雾在空中飘荡变幻,头也不回的问道。
“你心里知道答案的。”
刘湘山没有正面回答李洪国的问题。他清楚李洪国在纠结什么,此刻,他心里也同样在纠结。
上级首长们会不会产生和他们一样的想法?答案是会。但他们也只会在心里想想,而不会付诸行动。下级向上级的汇报,最终是要提交文字报告的,特别是这种严重违反军纪的事件。
有了白纸黑字的记录,谁会再出声为柏卫国说话?你的党性呢?你的原则呢?所以,即便他们心里会对柏卫国的行为做出肯定,但在嘴上是不会说的。一定要他们说,他们也只会说一切按规定来。
按照规定来,那么根据白纸黑字的记录,柏卫国的行为就是违反军纪。那怕他死在与敌人的战斗中,他也不会被认可为烈士,甚至可能连那几百块的抚恤金都不会有。
私自离开部队,几乎等同于逃兵。有谁听说过给一个逃兵评烈士称号还发抚恤金的?
第52章 高远回家()
上午九点,十余辆212吉普车鱼贯驶入了侦察大队的驻地。前指轮值的总指挥章太行将军亲自率领前指在家的主要领导,陪同高崇山军长及其家人一齐来到了侦察大队的驻地。
章太行将军之所以会亲自陪同前来,倒不是因为高崇山军长的身份,毕竟无论从职务还是级别来说,他都比高崇山要高一些。无论官场还是军队,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对等接待,对于高崇山的到来,他只需派一个与高崇山职务级别相当的人陪同就行了。
不过,章太行将军还是亲自来了。
一方面,他没有把高崇山视作军长,而是把他看成了烈士高远的家属。接待烈士家属,作为一线的总指挥官,给予再高的接待规格也不为过,这是对为国捐躯的烈士,表达的最高的敬意。
另一方面,他也想趁机来瞧瞧侦察大队那位据说还没满二十岁,却已名声鹊起的小家伙。当时,李洪国带着小家伙策划的行动方案来前指向他报告的时候,他虽然对计划予以了批准,可在心里其实是并不看好的。只是以当时的情况,似乎也并没有其它更合适的方案。
可随着事情的发展,章太行将军惊讶的发现,制定了这个让他轻视的方案的小家伙,在带队执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出人意表的战果,在行动中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果决,让他大为欣赏。
自古英雄出少年啊!这是他的感叹。
双方简单的寒暄之后,政委刘湘山先带着高崇山军长以及高远的妻子俞虹,七岁的女儿高映凝,先去安顿住处去了。他们还要在侦察大队呆几天,吃住肯定要先安排好。
总指挥章太行一行人,则在大队长李洪国和参谋长覃建华的陪同下,进了司令部的大帐篷。
“柏卫国那个小鬼在那?把他叫来,让我看看。”
一进司令部,章太行开口的第一句话,不出所料的真就点了柏卫国的名。
在大队驻地门口等待首长们的车队到来的时候,他和刘湘山再次就如何报告柏卫国擅自离队的事情做了沟通,竟然在情急之下,让他们想出了一个比较赖皮的办法。
既然前指首长们在斟酌给柏卫国再次申报荣誉称号,那么说明首长们对柏卫国获得的战绩也是比较赞赏的。那么他们就把这件事先私下向首长做单独汇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