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界脱离政府,之后就是农民、工人。军政一家,农民、工人、商人各自一家有各自的秩序,各自建造的政府,和军政政府对立,四界分离,互相制约,这样才能让社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更加安定。
至此以后,就会迎来理想的乌托邦。农工商三界彻底摆脱军政界羔羊命运。
霍婷跟严不闻解释自己心中的乌托邦,不同于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在承认一个政府情况下,将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开。而霍婷的想法,则是想在军政政府下形成自己一个商界小政府,相当于一拖三的局面,一个军政政府,下面农民、工人、商人三个小政府,当然现在只有商界能完全实现霍婷的梦想。这样商界获得的权力,比单纯在政府之下总商会操纵的要大很多。而且商界如果形成一个联盟,也就有了和政府扳手腕的力量,到时候能争取到更多的商界利益,按照这么发展,经济必然迅速膨胀,超英赶美指日可待。
严不闻听霍婷说完,疯狂的想法让严不闻也十分震撼,霍婷如此聪明,这种想法本质上没有错,很对,或许按照霍婷的想法,经济才能受到刺激,迅猛发展。但她只是算漏了一点。
那就是……人性!
第二十六章 黄埔第四期毕业典礼()
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四虎。只要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存在,必然不会允许其他政府的出现。
霍婷见严不闻并不反驳,以为他赞同了自己的观点,于是伸出手拉住严不闻的右手,道:“以后,我们会有共事的机会。”
“还有,朵老板眼光不错,她的东西,我这次抢定了。”
将霍婷送走,过了两三天,严不闻就被邀请参加黄埔军校毕业生典礼,此为第四期,将星云集,拟定于10月毕业的第四期学院,刚一毕业就被派往军队,随军北伐。长洲岛上走出的前4期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们一起,大多成为高车驷马、出将入相的民国政要或沙场名将,影响中国政局数十年,民国历史的星空也因之格外闪烁。
今早正好是第四期学院毕业典礼,严不闻等一些商界人士也被邀请参加,位于黄浦区长洲岛校舍,未进门前就能看到上面白牌黑字写着“军事政治学校”,此次也是这次广州之行的终点,但随行的商人已经留存不了多少,原本的132位,经过之前两轮的筛选,现在已经只剩下67位,不想捐钱的早已经离开,剩下67位商人进入学校后,就被安排在一处雅座,可以坐下看看远处第四期校军的毕业受训。
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开办不过3年,从24年6月到27年4月,共招收6期学生(第六期学生于1926年10月入学),前三期早已毕业,第四期今天也要毕业。期间入校的第五期,和最近入校的第六两期学生未毕业而军校已物是人非。
说到底,于明年四月后,因为四一二事件,黄埔军校已经名存实亡,之后常校长又在南京重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公开组织筹备委员会,并以正宗“黄埔军校”自居起,这所闻名的军事学校从本质上已经变了。
只有潮州分校是个例外,是黄埔校军东征陈炯明时,为使随军出征的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能补习课程而筹划创办的,与黄埔本校的领导机构、教职官员大体相同,于26年底结束,存在一年。
因此,它与黄埔本校存在的历史条件基本一样。这是后来那些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黄埔军校分校无法比拟的。
之后挂名的“军校”和分校,基本上是徒有虚名。时过境迁,造就英雄的时势已去,其师生的建树及历史地位,与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师生不可同日而语。
黄埔军校就是一件黄马褂,凡人一与之挂钩便身价百倍。之后严不闻还听说过,有自称是黄埔军校毕业的抗战老兵,但除了能受到大家的同情或是惊叹,并不代表什么。若是真正的军校前六期学生毕业,活着没死,起码也是少将军衔,哪能是光杆老兵。
等到了40年代,黄埔学生在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6期学生,最为风光的还是前4期。他们前后界限分明,好比军队官阶,高一期压死人。
能让人们津津乐道、悠然神往地也正是这一时期长洲岛上,短时间内便能迅速将前6期学生变草根为精英,化平庸为神奇的黄埔军校。
黄埔学生以第1至第4期学生成就最大。如同洪秀全亲热地称自己长征南京的广西太平军为“广西老兄弟”,那么黄埔军校前4期学生便是常校长的“广州老兄弟”。
这几期的黄埔学生,无论信仰如何,在北伐这几年内,如果在常公嫡系部队以外的地方“混”得不够好,甚至流离失所,没多大事,机会之门仍然给他们留着。只要他们前往南京找“黄埔同学会”登记,表示要重新追随校长,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第5期以后的学生,失去了这种与未发达之前的校长、教官们“患难与共”的机会,能够发达的人便微乎其微了。
第5期于26年1至3月入学,还能见见一些大人物,第6期就非常惨了(26年7月到10月入学),自己入学的时候第4期已经快毕业,而且校长和多数教官已经离开军校,开赴北方前线,基本上没有了与他们结识从而获得重用的机会。
作为三期生的叶老侄儿方珏,看来也是前途无量,现在就已经是中校,今明两年再立点战功,肯定能升任少将。而此次的四期生毕业典礼上,也有之前三期的学校学长前来祝贺,大多数还是来拉人的,想让这些学弟们投入自己麾下。多数黄埔学生们还是投入第一军,少部分例外。方珏就是例外的那种,在第四军李济深“中央军”麾下。(现在校长的部队还是被成为“校军”或者“黄埔军”。因为老七军中其余六人都是革命元老,名望颇高,而校长作为后起之秀,能以黄埔校军为基础,成功跻身七派首领之一,是十分不易的)
按照方珏黄埔生的地位,改投“中央军”,以严不闻的理解,可能是因为第四军战力最强,也可能是有别的目的。在此次四期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教练部,政治部、教授部,一众教官尽皆出席。一时间一批后世影响了中华几十年的大佬云集在这处校舍中。
校长讲话后,紧接着就是政治部主任周……,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总教官何应钦讲话。此外还有各教官发表讲话。方珏一批前三期的学员也都恭敬的站在一旁,最前方是讲台,中间则是第四期学院围坐的空场,周围都是前三期学员,和一众邀请来围观的政商界代表,还有严不闻这类被邀请过来的其他地方商界人士。
方珏等中途休息的空场,从人群中退出,然后悄悄的走到一边,之后在一群商人中找到了严不闻的身影,走过来笑道:“不闻兄,又见面了,想必你已经考虑好,协助我们完成此事。”方珏也不寒暄,过来就是这句话。
“啥?”严不闻莫名其妙,方珏笑着,人畜无害的表情在严不闻看来却非常阴险。
方珏道:“这次来广州的商人,到现在还剩下67位,这些人,校长都给予了众望。相信,你们在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协助校长,校长今后也定然不会亏待你们。这次如能顺利完成任务,干掉金桐,不闻兄功劳甚大,到时候有我保举,不闻兄定然可以成为上海新商会的主席。”
第二十七章 狼羊之分()
“新商会的主席吗?还挺诱人的,如果我不答应呢?”严不闻思量着。
方珏道:“不闻兄肯定会答应,现在的军阀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快则一年,慢则两年,定能消灭他们。所以而言,如果杀掉金桐,后庭不保,让孙传芳顾前顾后,我们北伐军也能减少损失,加快他的灭亡。就算不密谋杀掉金桐,我们也顶多是费点事,孙传芳还是在劫难逃。两面权衡之下,不闻兄如此聪明,知道轻重。”
“帮了我们,无论成不成,那可就是雪中送炭。若等我们消灭孙传芳军,再见风使舵,那可是锦上添花,没什么用了。”
严不闻纳然,接着道:“上海来了不止我一位商人,你可以选择他们,我本质上还是挺怕死的,若事情不成,反而搭了这条小命,就有点划不来了。”
方珏笑道:“不闻兄真是实在人,比那些说着不怕死,实际上蛇鼠两端的人强多了。不错,上海是来了十位商人,但其中我只认识你呀,也最了解你,我不找你找谁呢?”
方珏后面这句说的可是大实话,这种密谋之事,如果泄露那可就麻烦了,所以考虑之下,得找个非常靠谱的人。在上海这十位商人中,只有严不闻他有所耳闻,也是自己舅舅的朋友,品行不错,所以方珏才能如此毫无顾虑的像说一件非常寻常的事情说出来。
严不闻不由得笑道:“你这话说得好,只认识我,当然找我。不过我觉得你们的计划还是得从长计议,破绽太多,容易出事。”
严不闻思索了一下,上次在方珏的住所,和那位黑狼商讨出的刺杀办法。无非就是趁着金桐举行宴会的时候,让严不闻参加,之后寻找接触的机会,下毒!或者他们混进大帅府,找机会暗杀!
方法倒是很直接,但容错率小,一个环节不到位,就全盘皆输。
方珏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这只是提出了一种方案,到时候随机应变。”
“你们倒是自信的很?我听说过,前两个月,金大帅娶了第十三房姨太太,一位来自北方的小花旦,不知道我们可不可能从她入手?”严不闻道。
方珏喜道:“那不闻兄,你是答应了?”
严不闻道:“我还有拒绝的余地吗?”
方珏道:“我相信我舅舅的眼光,也相信不闻兄的见识。如能顺利干掉金桐,驻淞沪的五万金军立马分崩离析,加之遇上孙传芳溃败的消息,极有可能举旗易帜。如若如此,双方可避免大规模交火,死亡人数也会减少几千,到时候不闻兄可就是大英雄。”
“英雄不敢当。”严不闻摆摆手,自己也只是为自己考虑而已。
之后,严不闻和方珏谈到这第十三房姨太太身上。方珏道:“你说这小花月靠得住吗?”
严不闻道:“我听说而言,是梅兰芳的弟子,如果能让梅兰芳旁敲侧击,小花月答应也未尝不会。”
“梅兰芳,就是那位唱戏的吗?好,最近他也会去广州唱几出戏,这件事可以跟他明说。”方珏听说过梅兰芳,此人也是有点见识的,直接说应该无碍。
“如果这小花月能协助,凭借他和金桐的关系,比我们亲自动手要强得多。”严不闻想到,现在金桐和小花月才刚成婚,如胶似漆,相恩相爱,恨不得两个人长在一起。
方珏道:“希望他有这个见识。”此次冒险刺杀金桐也是无奈之举,北伐军虽然人心所向,但人太少,加之军费不足,能减少伤亡自然要减少。
此事尘埃落定,在方珏心中,严不闻帮他们就是帮自己,因为没有一个商人会拒绝这样的机会。而在严不闻的想法中,则是责任多了一点,在其位谋其政,自己是报社经理则必然要考虑报社存亡,员工生活问题。严不闻无论干什么事,都会干到最好,干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