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仁和胡玉昆见援兵赶到,精神为之一震,随即指挥部下乘胜追击,将黑石炭部赶出墙外。蒙奴军心以乱,只顾得逃命竟无人敢返身阻挡。丁、胡二人痛打落水狗,斩获颇丰。
追赶了一阵后,见蒙奴已经逃远,我方连番苦战以是人人带伤。两人决定见好就收,命众人止住了脚步,开始救助受伤的将士,同时分出人手打扫战场。
一番清点下来,此战斩获首级五十余颗。不过一场苦战下来,胡玉昆手下的兵丁又折去了近百人,其中死伤各半。加上先前一战的损失,两场恶战下来,胡守备带来的兵马中还能动弹的以不足百人。见自己苦心经营的这点老底几乎拼光,胡胖子一时满脸愁容。
见胡玉昆手下折损了近七成,子仁一时过意不去,上前好言安抚道:“今日一战幸得胡兄领兵驰援,镇远堡人马居功至伟。蒙奴留下的兵器、甲胄、马匹尽归大人所有,首级方面大人留下一百颗,如果还有多的就赏给小弟如何?”
这几日连战激战,胡玉昆和丁守明二人合力,斩获蒙奴首级一百五十有余,其中不下半数都葬送在子仁一行操持的火器之下。听出了子仁这是有意想让,胡玉昆顿时心情好转,暗自盘算着如何向上官请功。
孙守廉麾下骑兵战力强悍,不多时便杀散了黑石炭兵马,领兵来到阵前。胡玉昆和子仁不敢怠慢,匆匆率众上前接待。子仁刚走出没几步,就见援兵中有人翻身下马,朝自己飞奔而来。
为了提防对方发难,子仁赶忙摸刀戒备。发现腰间空空如野,这才猛然想起随身携带的戚刀早已折断。来人这时以近到身前,子仁提眼一敲这才放下心来。
来人乃是老相识,金州卫的水师总旗官金冠。金冠跑上前后一边拉住子仁的手,一边转身对孙守廉说道:“姐夫,这就是我之前和你提起过的江南举子丁守明。这小子不光是个才子,而且善用火器,前几日随我一同率兵剿灭海匪,战场之上对我助力不小。”
原来金冠乃是这孙守廉的小舅子,子仁与其同船大破海匪时。正值孙守廉与参将李宁,为了这副总兵的职位争得不可开胶。二人都乃是李成梁的亲信,论官职、功绩、资历不分伯仲。
孙守廉正好借提发挥,把此战美化成自己运筹为握,金冠领兵出海百里突袭海匪营地。除了拿出斩获的首级和沙船为证外,还倒贴出不少钱粮,说是从海匪营地中缴获而来。
辽海道兵备杨稿与其交好,知道孙守廉的心意,为他和金冠一同请功。一番运作下来,终于如愿以偿得了这副总兵的位置。金冠也因而得以升迁,调任孙守廉麾下奇兵营火器把总。
金冠一见子仁便着急上前,正是担心其在众人面前说漏了嘴。乍一见面便抢先搭话,同时挤眉弄眼的对子仁示意。会意后子仁也不作争辩,赶忙将其和孙守廉等人请进营来。
子仁将援兵一行请进营后,马上拉着胡玉昆商议起来。二人觉得孙守廉身居高位,而且孙氏一族在辽东势力不小,与其交好日后也辽东地面上可以多个人照应。两人便从自己战功中,各自拿出了十颗首级交给金冠,同时还私下塞给金冠一些银两,托其在孙守廉面前美言几句。
孙守廉本就打算借着救援有功的名头,逼迫子仁和胡玉昆交出一些首级,好在巡抚顾养谦表功。但听金冠这么一说,知道子仁无意中助自己得了这副总兵之位,碍于情面只得作罢。见子仁和胡玉昆主动示好,心中大喜二人甚是满意。
其余几路明军此时也以击退了围攻营地四周的蒙奴。沈有容派人来请子仁、胡玉昆,王仁三人去中军议事,同时吩咐几人整顿好仪容,准备迎接李成梁和顾养谦两位上官。
子仁见我方援兵四面齐发像是准备已久,本就心生怀疑。听闻李成梁和顾养谦二人同时抵达,更加觉的事有蹊跷。唯恐火器营和标兵营被他人当成了弃子,故意做事不救消耗蒙奴锐气,旁人好趁蒙奴不备领兵坐收渔翁之利。正好在中军撞见了李得全,立刻将其拉到一旁询问。
原来李得全连夜赶往广宁城向李成梁求援之前,领兵出援的李平胡、查大受、黑云龙三人就派人传回消息,发觉蒙奴突然撤军往东面去了。从李得全口中得知沈有容、杨绍勋兵困羊肠河后,李成梁凭借多年战场经验感到,蒙奴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所图不小。急招李平胡、查大受、黑云龙三人速速领兵回城与自己汇合,同时点齐城中留守兵马,准备天亮后出城救援。
李成梁担心蒙奴设有伏兵,一面派出夜不收打谈蒙奴虚实,一面派出哨骑去寻找顾养谦一行的下落。顾养谦这时正领着人马在盘山驿一带驻扎,从子仁派出的求援兵丁口中得知羊肠河一带的战况。也开始整顿兵马准备领兵去救,同时哨骑邀李成梁一同出兵。
二人通过哨骑取得联系后一拍即合,约定好时辰同时从盘山驿和广宁城发兵解围。怎奈两地相隔二十余里,全靠哨骑联系颇为不便,导致出兵时间有所延误。
李成梁、顾养谦二人领兵到达后,正撞见蒙奴在举柴焚墙,二人当即决定分兵。李成梁率麾下健儿李平胡、查大受、黑云龙领兵一万,攻打蒙奴西面和北面。顾养谦领着祖承训、孙守廉、李宁三营人马,从东面和南面发起攻击。这才大破蒙奴。
听完李得全所言,子仁这才打消了几分疑虑。正巧此刻有人来报,李成梁、顾养谦两位大人以到营外,子仁急忙跟着众将出门迎接。
(求推荐,求收藏,求打赏;建了个qq群:252170746。群名:血染的日月旗。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
第五十三章 重返镇远堡()
众人匆匆来到营门口,按照各自所属营伍分列营门两旁。胡玉昆和李得全见火器营这边人丁稀少而且同子仁相熟,也带着手下站到了火器营一边。
子仁观察了一下站立两旁的众将官,心中暗自感叹,今日一战标兵、火器两营算是打残了。两营百总、队总以上的军官都以列队完毕后,人数尚不及出兵时三分之一。
火器营原有的三正队总(百总)此战两死一伤,活着的那位这时还在昏迷之中,沈有容身后就只剩下子仁、王仁和另外两名试百总,要不是胡玉昆和李得全二人带着手下一同入列,火器营一面都战不满十人。
标兵营这边也是损兵折将,三名千总之中只有杨元一人还囫囵个站着,余下两人一死一伤,活下来那人也缺了条胳膊。好在把总,百总一级还有三成左右幸存,看上去还有个二十来人。
这时辽东巡抚顾养谦、总兵李成梁两位大人也骑马并行来到营门口。身后跟着杨镐、祖承训、孙守廉等文武大员。
巡抚一词最早见于洪武二十四年懿文太子巡抚陕西,初是系临时差遣。永乐十九年,蹇义等人分巡各省,产生早期巡抚制度不过非定制。宣德五年,于谦、周忱等六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
宣德、正统间为了节制巡抚,朝廷一面向各地派遣巡抚,一面又渐次派驻镇守中官(宦官)。因而在边关地区形成了总兵、中官、文臣三镇守并立,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后随着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武人集团逐渐失势,总兵地位下降。嘉靖以后镇守中官又被撤回,边镇虽时而复设中官镇守,但在权势和地位为以大不如前。
到了万历年间,总兵和中官名义上仍与巡抚是平级关系,但以无力牵制巡抚,巡抚成为地方大员,掌控军政大权。总兵也受其节制,所以出行时总兵往往要随在巡抚身后。万历十五年,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引得参政王学书不满,出言却之,二人语不相下,几攘臂。如松此举还引来御史弹劾,惊动了圣驾。
不过辽东镇战事频繁,总兵李成梁屡立奇功,万历六年又被加封为了宁远伯,乃是从嘉靖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百余年,臣僚以军功封爵者,仅此一人。李家门生家将又遍布辽东拥兵自重,顾养谦无奈之下只得依仗其兵势,李成梁才得以和顾养谦并列而行。
见两位上官到来,沈有容和杨绍勋急忙上前拜见。顾养谦见两位爱将安然无视,这才放下心来,见人身后将官凋零,心知二人此战损失不小。连忙下马命众人起身,听其二人汇报这几日的战况。
沈、杨久居官场,自然懂得先喜后忧的道理。报告此番出援,二营合力与蒙奴连战多场,斩获首级不下五百余颗,首级之中有七成乃是这两日被蒙奴围攻时所得。还顺路剿灭蒙奴部落一处,解了镇远堡只围。不过多日苦战下来,两营人马合计战死近千人,还有千余官兵重伤,真可谓一场惨胜。
顾养谦听完觉得二人此战不易,好言安抚了二人几句,让二人将此战立功之人一一登记在册,承诺上书为众人请功。子仁官微言轻,几位上官说话一时也无从插嘴。
李成梁此时也下马来到李得全和胡玉昆二人身前,听二人此次出战也收获不小,合力斩下一百三十多枚首级。尤其是这胡玉昆斩获近百,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随后见天色已晚,两位大人决定率兵先行返回广宁城驻扎。沈有容和杨绍勋将阵亡将士的尸骨稍作收敛,便随着顾养谦一同赶往广宁城。
唯有胡玉昆要将部下的尸首送回镇远堡安葬,没有于大军同行。子仁将所获首级交于沈有容后,就向营中告假,为的是亲自将这马桂的尸首送还镇远堡。
镇远堡内不过三百余户人家,胡玉昆带出来的二百五十余人中战死进七十人,加上前几日蒙奴攻打和出援马家墩的损失超过百人。胡守备和子仁领兵回返后,几乎是家家披缟,哭声不绝于耳。
马正飞见长子惨死后,和老伴两人也是几乎昏厥。子仁未免二人伤心特地送上了三十两抚恤银,从金额上看超出定额十倍。根据万历朝鲜之役恤金发放量,将官、指挥,每员银十两。千总每员银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军丁每名银三两。
马正飞夫妻二人收下银子后稍微振作精神,央求子仁为儿子做法超度。马正飞亲眼见过子仁施法火烧旱魃,觉得有其超度能让儿子走的安心。子仁随不擅长此道,二老刚刚丧子又不忍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
谁知胡玉昆不知从哪听到了风声,为了节省请和尚、道士作法的银两,拉着子仁帮堡内阵亡将士一同超度。
子仁无奈,沐浴更衣后来到阵亡众将士遗体身前,念诵起了以前背过《太上灵宝施食科仪》:
大罗元始天尊号,广演三乘教。讲仙道,大赐长生永不老。礼拜罪业消,稽首皈依道。罪业消,稽首皈依道。
…………
光明满月天人象,道宝名无量。称赞扬,初分天地立阴阳。礼拜度存亡,脱化在人天上。
…………。
施食,也叫“焰口”,在道教中的含义就是超度冥界诸鬼,使他们得以开喉进食,免罪消灾,皈依三宝,得受九戒,超出苦海,脱化人天。一番忙碌下来到了半夜,子仁才得以上床休息。
子仁刚睡下没多久,朦胧中听到耳边厢想起阵阵敲门声。急忙站起身来问了几句,门外却无人答话,只是这敲门声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