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此人以清流议政,主张严整纲纪,清明政治,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对外来侵略能坚持抗战,反对屈辱求和,一向表示为官一任,上要无愧于祖宗社稷,下要对得起黎民百姓,也算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脊梁了。
以他为内阁总理,冯云山还是较为放心的。只是,此人目前只是监察部长,之前在满清为官最大也才仅仅做到河南学政而已,没有主政一方的经历,这让冯云山又很是犹豫。
其三,便是江苏巡抚李鸿章了。
冯云山也是受到后世的那些史书和网上愤青们的影响。刚开始众多的人都说李鸿章是个大卖国贼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但在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李鸿章鸣冤了,说李鸿章是满清时代的不可多得的精英,是东方的俾斯麦。
但无论是谁,都不可否认,李鸿章的才干和能力,毕竟当时他出任着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这满清的最高品级的官员顶峰,谁也不能抹杀。包括在李鸿章参加中华帝国的科举考试,由冯云山亲自评定,认为其才华仅次于罗泽南,点为榜眼,要说没有才能,冯云山是不相信的。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李鸿章的确算是开明进步的官员,算是极为有才干的了。唯一可惜的是他处于即将沉没的满清王朝这艘破船上,个人能力再强,又如何能挽天之倾。正如后世梁启超对他的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在冯云山看来,李鸿章此人便是如同曾国藩那样的人一样,只是曾国藩似乎比他更为忠心满清。李鸿章就是一个很好的现代职业经理人,只不过掌管满清王朝这样的注定要倒闭的家族企业,一身的才华也无从施展。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满清皇权体制下,不可能完全实现其抱负,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也很是时代的悲哀。
不过,正如后世历史上那样,冯云山其实内心看重李鸿章的,是他的外交才能和能开眼看世界、发动洋务运动,兴办海军和新式军队的那种眼光。因此,冯云山才主动将其放在江苏巡抚的位置上锻炼一番。也许当时,就存有一种培养、观察的心思在里面。更加不可否认的是,冯云山的名人效应又发作了。也是,如今整个东方,整个中华帝国,只有自己可以让亿万臣民效忠,又何必在意他到底是什么身份了,即便他不是太平天国老人,即便他是满清降臣曾与自己作对过,到了如今这个局势,谁还能不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命?
这样一想,冯云山一下愣住了,或许,自己潜意识之中,已经有了答案!名人效应啊,真的是名人效应。
冯云山苦笑着。
只是,真的将刚刚才满四十岁的李鸿章一下从江苏巡抚提到内阁总理的位置上来吗,这样会不会让内阁各部的大臣们不服,甚至,让李鸿章自己也惊吓得不知所措?
不过,冯云山似乎听说李鸿章在江苏巡抚的位置上干得还不错,江苏从原本的太平天国与满清之间的战乱之中迅速恢复了过来,并且在这几年的工业化发展中迈的步子很大,一切都发展得很好。甚至在教育方面,李鸿章抓得比自己要求的还要高,让江苏的识字率提升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当然,这也只是冯云山偶尔知晓的,他并没有特意去过多的关注,加上近来冯云山对朝政的惰政,因此,对李鸿章在江苏的情况了解得并不是太多。
对了,自己还是先将此事放一放,回头先仔细问清楚李鸿章近些年在江苏的政务再决定吧。如今还是先处理这条环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的事情。
。
第1211章 冯云山退让()
曾观澜哪里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引出皇帝如此多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没必要去投入巨资新建一条铁路,尽管这个决定是皇帝冯云山所作出的,但出于对皇帝的忠心,他觉得不妥,便直言不讳地劝谏。当然,他也知道肯定不会是12亿一次性投入进去,但一旦启动项目,就必须跟进资金和人力投入,万一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变故,很可能还要追加投入,到时候可就是12亿圣元都不止了。
他相信,若是财税部长阎敬铭在这里,必定也会出言阻止。而他不在,自己作为内阁总理,便应当提醒皇帝,好铁用在刀刃上,如今中华帝国正面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期,即将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按照他对皇帝的了解,第三个五年计划必定比前面两个五年计划更加的宏伟,更加的庞大。而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到如今,已经将中华帝国的国库给掏得差不多了,余下的一些,还是他和财税部长阎敬铭拼命卡扣节省,才滞留下来的,以备不时之需。
在他看来,与其投在基本上没有回报的西伯利亚上面,还不如放在国内修筑铁路等工程上,同样的12亿圣元,在国内至少能修建超过2万公里的铁路,还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西伯利亚,除了军事一途之外,几乎没其他的作用,很可能每年还要付出巨大的维护成本,铁定要亏本。因此,他得提醒陛下。
冯云山看向旁边的左宗棠和吴如孝等人,问道“你们呢?也觉得西伯利亚短期内不应该修筑铁路吗?”
吴如孝沉默了。但他的沉默,无疑是有不赞成的意思在里面,否则一句陛下英明早就脱口而出了。
左宗棠稍稍一犹豫,才小心地开口道“陛下,微臣认为应该修建!
我听说美国那边原本一直在讨论要修建一条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只是被美国内战已经如今因为河西地区被我们中华帝国掌握所打断了计划。由此可见,修筑横跨大陆的铁路,并不是我们中华帝国一家的想法。我相信,一旦真的修建完成这条铁路,会给整个西伯利亚乃至西疆地区极大的发展,方便帝国的移民,尤其是可以极大地提升帝国对这些新占地区的治理。
微臣猜测,陛下急于修建这条环西伯利亚大铁路,根本目的必定是在于彻底稳固帝国对这块新占领地的统治。可以料到,若是有了铁路,一旦开战,帝国能迅速集结兵力到边疆地区,后勤补给也都能及时送达,就不惧任何敌人的入侵或是当地人的反叛了。”
冯云山一听,脸色好看了许多,心中暗道还是左宗棠懂自己。
左宗棠接着道“另外,庞大的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宽广的哈萨克草原,肯定有不少我们还未勘探还未发现的矿产,而修筑了铁路,便可以沿途勘探开发了。同时,对于移民来说,则是极为有利的。从一方面说,越早修筑好铁路,对于当地的开发约为有利。
但陛下,从刚才程大人和曾大人的口中,微臣知道了这条铁路的巨大建设成本和代价。微臣以为,也不得不考虑一下。
就算投入不是一次性就要都投入进去,但若是要加快修建进度的话,按照分这条环线分为数段实施,每段都要进行投入,帝国财政应不知道能支撑得多久,毕竟一旦投入就不能再暂停了,那样反而会造成巨大损失。而若是不分成数段来实施,就暂时修建一条线的一端没多少区别。
这样的话,微臣的建议是,暂时只以军事目的为主,先不考虑开发的因素,暂时只修建从兰州至乌噜木齐、伊犁、喀什葛尔、浩罕、布哈尔,经过咸海城抵达奥伦堡,先只修建这一段,后期再修筑从奥伦堡至叶卡捷琳堡。至于另外的北面那段铁路线,暂时可以不去修建。毕竟只要占据了奥伦堡和叶卡捷琳堡,外敌,也就是沙俄,无法绕过这两座城堡镇守的乌拉尔山脉到西伯利亚地区。没有军事威胁的北线铁路暂时可以后缓。
这样的话,里程数就只有6000公里不到,而本身从甘肃的兰州到新疆伊犁乃至浩罕、布哈尔这段铁路,本身就是陛下上次就已经制订好计划准备修建的,如今也已经开工修建到了凉州城。省去这一段的3600公里,就只有2000多公里的距离了。
这样一算,陛下,微臣建议还是暂时只修建这一段铁路为好,既达到了军事用途,可以将军队和作战物资及时运达浩罕汗国、咸海以及奥伦堡,又开发了这块西部地区,彻底稳固这块新占的领土。毕竟,这条线路上,从古时候就是我华族的丝绸之路,加上前些年从内地迁移了不少汉族百姓抵达新疆,特别是伊犁和喀什葛尔等一带,修筑了铁路,对于他们的发展和回乡探亲都极为有利。
而且,西伯利亚目前几乎没有人烟,修筑铁路纯粹是为了军事用途,暂时没有移民的需求。而这条线路不一样,除了新疆的移民和畏兀儿人之外,对于原来的浩罕汗国和布哈尔汗国这两地,既然我们中华帝国已经决定直接统治,便需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子民来对待,修筑铁路加强对其控制,让其再没有再反叛的可能!同时也对哈萨克汗国一种警醒,逼迫其不得不乖乖侍奉我中华帝国,不敢有任何异动之心。”
左宗棠这样一说,曾观澜立刻附和“陛下,左大人所说言之有理,微臣正是这个意思,附议。”
冯云山喝道“你是这个意思吗?你刚才是想让朕撤回修建这条西伯利亚铁路的旨意吧?”说着,又转向其他的吴如孝和范汝增等人“怎么,你们都不说话?”
罗大纲、吴如孝和范汝增连忙应道“禀陛下,微臣等都附议左大人。”
冯云山只得朝左宗棠道“好你个左宗棠,变着法地劝朕不要建西伯利亚铁路对吧?”
左宗棠不敢应声。最边上的程恒生欲言又止,但他身旁的范汝增却轻轻用手拉了他一下,似乎让他不要开口,只不过没人看见。
冯云山无奈地叹息一声,道“罢了,罢了!就像众位爱卿说的那样,可能是朕操之过急吧。西伯利亚太过荒凉,不适合百姓居住,暂时不开发也好,留给后世吧。
左爱卿的这个主意还不错,既给朕留了面子,又解决了根本的西北边疆的军事隐患,又帮国库减少了开支。
程爱卿,就按这个意思来办吧。”
罗大纲和曾观澜、左宗棠等人连忙席地而跪道“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云山挥挥手“英明个鬼,还不是被你们摆了一道。不过说来,朕还是很欣慰,众爱卿能认为朕也有不妥的时候,帮助纠正朕的考虑不周之处,十分难得,日后要继续发扬。”
冯云山的一句玩笑,让众人神情都变得轻松起来,现场一下气氛缓和多了,冯云山将此次原本不太好收拾的风波彻底化解。
。
第1212章 钢材紧俏()
不过程恒生却很不识趣,看大家都放松下来,突地来了一句“陛下,微臣刚刚想起来一事,现在才来得及说。就是我们中华帝国如今就算想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暂时可能也修建不成。原因就是钢轨完全不够!
除非工务部那边能短时期内提供一大批钢材制造钢轨,或是商务部的外贸局能立刻尽快采购大批钢材甚至钢轨,总共125万吨钢轨,就算如今只修建修建6000公里,也要60万吨钢轨。
如今铁道司那边早就没了多少钢轨库存了。这些年,几乎除了像克虏伯火炮和铁甲舰等军舰以及一些机器设备的制造之外,其余的工务部下属的各大钢铁厂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钢材,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