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知清妖主动来攻,李文茂一边派人再去仔细打听清妖的兵力数量和领兵将领,一方面寻思着应对办法。这时,一直跟随他的范汝增建议道“大头领,清妖出城来攻,我义军可以在其必经之地,设下埋伏,等他路过,便突然杀出,清妖轻敌,必大败。”
李文茂一听有理,便寻找了一个名叫牛栏岗的山梁,命前营义军在此处埋伏,其余各营散开,以扇行分散在四周,等待清妖前来入伏。
两个时辰后,一大队清妖果然出现在牛栏岗,足足有三千余人。据探子报,乃是一名副将统领,还有一名游击协助统带。
待清兵一大半进入山岗后,李文茂大喝一声“杀!”众义军势如饿狼下山,冲向清兵。清兵一阵慌乱,不过,在一名副将和游击将军的组织下,很快又安定下来。摆开阵势,架设火炮和鸟枪,朝冲过去的义军开火。
一时间,冲锋的义军死伤惨重,短短百余步,待义军冲到清兵面前,已经死伤一千余人!不过,义军人数众多,千余人的损失,对李文茂率领的六万义军来说,并未减少多少战力。
冲到清兵面前的第一排义军,已经挥动手中长刀,劈砍过去。清兵连忙一边抬起藤盾抵挡,一边用长刀刺出。正面攻打的义军丝毫占不到便宜,但义军人数实在太多,众人踩着同伴的尸身,奋勇而上,慢慢地,突破了清兵的第一列刀盾兵,清兵开始伤亡。
这时,侧面喊杀声震动山梁般响起,埋伏在两侧的义军也冲杀过来。刚刚镇定下来的清兵,立马又变得慌乱起来,并且开始有后排的清兵往一边逃窜。
那名统领的副将拼命大喊,还连连斩了两名逃窜的清兵,但还是未能止住清军的慌乱,逃窜的清兵越发多了起来。那游击将军更是悄悄脱掉武将衣服,换上普通号褂,混入兵勇之中,不知去向。此时,那名副将自己也开始心慌起来。
造反的义军实在是太多了,六万人伏击三千人,哪怕清军的武器强上许多,可鸟枪射速有限,开了一、两枪后,就再没机会开枪了。众义军一拥而上,将三千清军堵在山梁上。一场混战开始,数名义军合攻一两名清兵,手持刀枪的清兵并未比手持棍棒的义军强到哪去,而且,被打死打伤的清兵手中的武器,又被义军拣走,和清兵对攻的义军手中也是越来越多的刀矛。
那名副将见情况不对,便率领身边的亲兵,想杀出重围,但潮水般的义军还在不断往山梁上冲去,里外十余层包围圈,又怎么可能能冲杀出去?不一会,那名副将和游击便被义军冲击,和身边的亲兵分散,没多久,两人均被义军乱棒打死。
缴获了三千清军武器的义军,战力更强,一鼓作气,攻占了广州城外的北郊的一座武器库,更加分得大量刀矛等废旧兵器,武力进一步增强。
李文茂率领洪兵在牛栏岗全歼三千清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广州府。受此鼓舞,广州城四周再度兴起诸多义军,纷纷举旗,起兵反清。
周春在广州城北郊,紧挨着佛岭的旁边,也正式起兵。陈显良亦在广州城东建立新造大营。三水的陈金缸也在离广州城不远的范湖镇竖旗起义。林光隆也在番禹起兵。一时间,广州城四周全是天地会义军,再加上李文茂和甘先率领的洪兵,竟然有二十余万。
率先攻打广州城的李文茂趁机振臂一呼,号令广州四周的各路义军一起攻打广州城,各路义军纷纷响应。
。。。。。。。。。。。。
带着成都回三国,这书好脑洞啊!
第117章 厂东天地会起义(五)()
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李文茂不等和何禄约定的十一月中旬的时间,便下令广州城郊的各路义军,随他一起攻占广州城。
二十万义军被李文茂分为三路李文茂亲领本部六万,从西路进攻,攻打青龙桥至大西门甘先率领的四万义军居北路,经三元里夺城北炮台,再进攻北二门陈显良率五万义军居东路,自燕塘攻东关林光隆领义军四万,在隔江声援。
近二十万义军声势浩大的出击,并未让范汝增有过多的欣喜。他身在义军当中,看到大部分的义军仍然是以木棒、锄头、铁叉、菜刀之类的为武器,不由心生忧虑这样的武器装备,即便人数众多,能攻下防守严密、城高墙厚的广州城吗?
要知道,先前在牛栏岗,是因为清兵人数太少,而且义军又是伏击,清兵陷入重围没有任何防御工事可以凭借,所以才会让义军冲到跟前进行肉搏战。可是现在有了城墙的阻挡,义军纵然人数再多,也飞不进城内,情急之下,又无大型的攻城武器,靠云梯登城作战和巨木冲击城门,无疑被城头的清兵当成靶子,只怕要损失惨重。
范汝增略微一思索,便将跟随身边的数名细作营圣兵派了出去,分头向西江上的圣王、北江上的罗大纲等人传递消息,说明情况有变,义军已经提前发动攻城,请求圣军尽早赶到广州。同时,将打探到的广州城内清军情况一并带回去。
此时的范汝增知道,凭他小小旅帅的身份,是无法劝阻李文茂,但他还是要去做下努力。
他找到李文茂,劝说义军再稍等几天,等广州府周边的何禄、陈开等义军一并抵达广州城后,再一起攻城,更有胜算。因为到时候,太平圣军也差不多可以抵达广州,布置妥当。
果然,李文茂摇摇头拒绝了。他已经通过潜伏在城内的探子查探到,广州城内满清兵力空虚,布置守城的清兵并不多,八旗兵5000多人,绿营兵近万人。在牛栏岗全歼出城的清兵后,广州城内清军便紧守城楼。
是攻打广州城的时候了!李文茂暗想。要是自己等何禄等人的义军到达城下,再一起攻城,便会让手下兄弟认为自己是遵从了他的号令,自己大头领的威望将大为降低,并且,即便攻下广州城,后人也会认为是在何禄的率领下攻占的。
人都是有点私心的。这样一想,李文茂便心急起来,加上牛栏岗的大胜,他觉得自己率领20万义军,怎么样也能占领二万清兵不到的广州城。
李文茂亲领的义军率先占领了青龙桥,但从桥上过西护城河时,大西门城楼上的清兵火炮和鸟枪齐发,义军在青龙桥上被打死上千人,尸体将桥面都堵塞起来。李文茂红着眼睛,咬牙切齿地下令将桥面堆积的尸体扔入河内,继续往前冲杀。
与此同时,甘先的四万义冲过了三元里,开始攻夺城北的越秀山梁上清军炮台。城北是满清按察使沈棣辉亲自督军守城,他率三千绿营清兵守卫在北城两个城楼之间,护卫着中间山梁上的城北炮台。义军顶着山上火炮轰击,朝上冲杀数次,但一靠近炮台和城楼便被躲藏在垛口后面的清军鸟枪手打散,伤亡遍野,短短半日,便有五千余人的死伤。甘先眼见攻城无望,只得收兵退回至三元里驻扎。
陈显良的五万义军从燕塘出兵,想夺取东关,也就是东濠涌上的大东门桥,以便过桥攻打大东门。但东关地势重要,护城的东濠涌,将城外街道与东郊分隔开来,清兵在关口架设好火炮和抬枪,将义军死死堵在关门外。损失数千义军后,陈显良意识到单靠义军的硬冲根本不可能攻下关口,便当即下令停止攻城,就地在东郊扎营。同时派人送信给李文茂,商议对策。
李文茂得知三处攻城均陷入困境,犹不死心。分析各处城门,认为是护城河挡住义军进攻的道路,才攻城困难,而北路城墙并未封闭,而是依着越秀山而建的炮台替代了城墙,或许集中兵力从山梁进攻,也不用抢占炮台,只需冲上山梁,进入城内,便能破城。于是,他下令东西两路义军各调三万义军支援北路,由甘先亲自统领,率兵十万从从越秀山进攻北城。
甘先当即一马当先,率领前锋在三四路长的山梁上全线押上,搭设爬梯攀登悬崖陡坡攻山。按察使沈棣辉又从城中其他地方调集二千清兵协守北城,并用命城中的民夫、团勇烧制沸水、滚油和铁水,从城楼和炮台山崖上洒下,一时间山下义军皮开肉绽,沾上滚油和铁水的义兵们呼哭喊惨叫,闹声不绝,本就都挤在山梁下的义军,被滚油铁水一浇,伤亡巨大。几个时辰不到,便被清军的滚油铁水烫死四千余人,烫伤一万五千余众。
甘先不甘心失败,便身先士卒,率义军继续猛冲,也被一瓢铁水从头浇下,当即毙命,毛骨不存。统兵的甘先一死,义军迅速溃败,纷纷逃回三元里大营。幸好城内清兵都集中在上梁炮台处,无法下山追击,义军才不致被清兵全歼。但也损失惨重,仅城北越秀山一役,便折损义军二万多人。
城北攻城惨败、甘先战死的消息传到青龙桥外义军大营。
“什么?你说什么?!”李文茂听到信使带来的噩耗,当场失声痛哭“悔不该,不听劝告,害死甘兄弟和众位义军弟兄!是我李文茂的错,都是我的错!”
哭泣良久,李文茂擦干眼泪,将范汝增请到他的大帐。
“范兄弟,悔恨当初不听你劝,眼下,攻城受阻,你看又该如何?”李文茂红着眼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低声问道。
“大头领,汝增还是那个建议。等待!眼下,我义军士气已泄,无力再攻。只需保持围而不攻,再紧急派人去请番禹的何禄、佛山的陈开和其他各路义军前来,合兵一处后再一起围攻广州城。”
“另外,汝增已派人请求我太平圣军加快行军速度,不再攻略沿途市镇,直奔广州城。”范汝增犹豫了下,接着说道。
“原来范兄弟早就料到有今天的局面。”李文茂叹息一声,只怪自己过于心急,不但害死众多的义军,还害死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眼下,只能按照范汝增所说的,等待太平圣军到来,联络城外的各路义军一同攻城。
接着,李文茂听从范汝增建议,下令停止攻城。封锁道路交通,严防清兵细作进出。各路义军在广州城外挖沟,构筑防守工事,防止城内兵勇出城袭击。又派出信使,奔赴各路义军求援。
第118章 攻夺广州城(一)()
感谢第一近卫坦克旅、梦中的西岚、立刻就看三位大大的打赏!谢谢!
农历十一月初四这天,广州城外,旌旗遍野。
李文茂盼望已久的援军,终于到达广州城外。
何禄率八万义军,其中包含三万水师乘坐千余艘船只,水路并进,从番禹县境抵达广州城东郊,与陈显良义军顺利会师。
而从南海出发的陈开、邝能和尚等率领八万义军,也在与陆顺德等各路义军汇合后,近十五万义军连绵十余里,五万余人乘坐船只从水路直接逼近广州城南,扎营据守,伺机进攻。又将搜集来的数千木帆渔船等凑成四万义军水师,击溃沿江的零星清军水师,封锁各条出入广州城的江面。其余绕道至城西北,支援李文茂。
广州城彻底被义军团团围住,消息传递也中断。
而广州府四周,三水、新会、顺德、香山、惠州府等地还不断有数千上万的义军起兵,联合一起向广州城进发。
广州城内,巡抚署。
署理巡抚柏贵一脸着急地来回走着,不时问问门房“洋人那边的有消息了吗?”
“抚台大人,洋人还未有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