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次次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立宋-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书眨眨眼,这句话他每天都能听到那陀智说一遍。

    “一下,没有问题的,一定能坚持下来。”那陀智重复着,把铁盔抱在腰间,单手提着刀,向山腰处走去。不少宋兵正在那里点燃火炬,夜里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蒙古人喜欢玩点阴的,夜袭是他们常常搞的活动,这七天里都不下三次了,火炬可以照亮山腰前沿,让趁黑摸上来的敌人无所遁形。

    那陀智走过去,逐个的与他们勉励,拍拍这个的肩,摸摸那个的头,把受伤的人包扎的地方看一看,又检查趁着作战间歇派人下去捡回来的箭矢堪不堪用,最后还甩开膀子,跟士兵们一起抓紧时间开沟抬石,为下次战斗做准备。

    铁山很高,从最高点的巅峰上可以极目四方,那条在月光下宛如玉带的白河绕着青泥岭转了一圈,又流向东方,仿若一只温柔包裹青泥岭的巨手,轻轻的将这片山岭护在怀中。

    夜色的阴影里,在月光照不到的河畔一侧,一溜的木筏正沿着河道,缓缓的行进,长长的竹篙点在水中,发出压抑的哗哗声,木筏上伏低了身子的人群,如同一群黑暗中伺机而动的豹子,正刻意隐藏着锋利的爪牙,等待着暴起的时机。

    四川制置使王夔的心腹将领张钰,就是其中最为强壮的一只豹子。

    他带领的一万四川援兵,就在这个临界点上,长途跋涉到了青泥岭下。

第392章 绝地() 
汪良臣作为巩州汪家年轻一代的杰出人物,虽然不及哥哥汪德臣那么出名,但本事却极为不凡,无论作战行军,还是御下之道,都很有章法,这一点从蒙古军营盘的整齐规制上可以窥见一斑。

    青泥岭之战久拖不决,设在岭外十五里地开外的蒙军大营,也就迟迟不能挪窝,那一片若大的营盘,依山旁水建在白河河道旁边,天天人喊马嘶,宛如一座城镇一样热闹。

    大营以木栅为墙,以深壕为障,两百步一箭楼,五百步一刁斗,内中人马分开,营帐连天,各色旗号一面连着一面,如彩云招展,遮天蔽日。

    每逢清晨傍晚,蒙军放马出栏归圈时,景象最为壮观,成千上万匹骏马奔腾而出,马蹄踏地,如雷鸣震于九天,健壮的蒙古兵策马奔驰于左右,长鞭响亮,朵朵鞭花炸开在空中,人如龙马如虎,叱咤天地间。

    铁山上的宋兵,远远的瞭望着这一幕,目光中透露出来的,是羡慕与沉默,那陀智冷峻的脸上,也压抑不住心里的渴求,盯着马群奔腾而一直涌上半空的烟尘出神,久久不肯离去。

    不过到了夜间,马儿也要睡觉,蒙古兵攻山夜袭也不需要马匹,汪良臣同样要靠两条腿来爬山。

    这一天夜袭,他亲自带的兵,而且毫不避讳的大张灯火,连绵的火把将青泥岭照得如同白昼,大批军马排成方阵,一块一块的列队岭下,威武的军阵在月光与火光中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寒芒,林立的刀枪箭矢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鼓点号角声里散发着迫人的杀气。

    汪良臣一脸寒霜的站在阵前,骑着他最喜爱的乌骓马,顶盔掼甲,挎着那把不知砍了多少人头的长刀。

    八都鲁头上包着布条站在他的后面,布条上隐隐有血渍渗出来,把这个白胡子老头衬托得很悲壮。伤是下午弄的,一块大如磨盘一样的石头从铁山上蹦蹦跳跳的砸下下来,擦着八都鲁的额头飞过去,呼啸声中八都鲁拿出了久经沙场的老将本领,沉腰下马,在千钧一发之际躲了过去,只是擦破了头,却捡回了一条命。

    没有例外的,八都鲁退了下来,汪良臣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现在只能垂头丧气的讪讪站在后头。

    一个蒙古将领把头凑过去,略带疲意的低声向八都鲁道:“老大人,汪帅这是要拼命了吗?白天攻了许久,晚上也不消停,照这个方法,如果今晚拿不下青泥岭,明日是不是还要接着攻?”

    八都鲁苦笑一下,砸着嘴道:“看样子是这样,汪帅头一回独立带兵,却被挡在了这里,这是他的父兄从未有过的事情,传回去他脸上无光。前几天还压着性子,今日气血上头,怕是要和山上的宋人不死不休了。”

    那蒙古将领抬头朝火光冲天的铁岭上看了一眼,恨恨道:“山上的宋人也是吃了秤砣了,这么些天居然都坚持了下来,往日里我们过来,从未遇到这样顽强的宋人,会不会是从南方调来的精锐?”

    “有可能。”八都鲁摸了摸头,伤处有些痛:“不过再厉害的精锐,也架不住我们这样的打法。西征路上我们碰到的精锐还少吗?不都被我们一一灭掉了,这些个宋人早晚也会崩散,到时候一个也不能留。”

    “只是儿郎们损失大呀。”蒙古将领有些肉痛:“今晚上汪帅要我们把最强壮的勇士都派上去,现在山上的都是自家人,当初西征打的那么多城池,艰难的也有,却从未遇到野战中这般费劲的,这几天下来死在这里的都不下千人了。”

    八都鲁看了看前面一动不动宛如石雕的汪良臣,摇摇头:“不要计较儿郎了,明日天亮还上不去,汪帅恐怕要亲自抽刀子上了,你有担忧儿郎的心,还不如让他们把刀磨快一点,汪帅用的车轮战法,等下轮到你的人上去时,博个斩旗之功。”

    那蒙古将领笑道:“斩将夺旗当然是个大功,不过须得用命去博,这份功劳,不容易得啊。”

    两人在后面低语,山上却是喊杀声遍地,站在山脚都能听到火光满山的战场上的厮杀吼叫,狼烟如柱刀光闪耀,远远看去如一个个芝麻大小黑点的人群正为了生存拼死相斗。

    半山腰的防线终于被突破了,充作前锋的色目兵一人抱了一捆柴草,即可以当做巨大的盾牌,又能够填壕。虽然下午的战斗结束后宋兵抓紧时间把壕沟又挖深了几分,但架不住蒙古兵人多势众,壕沟很轻松的被填出来好几处足以踏过的坦途。

    而壕沟后的矮矮土墙,在几次拉锯般的血拼后,被付出巨大代价的蒙古军突破了。

    那陀智已经把仅剩的千把人,全都收缩到铁山主峰下面,死死的扼守住那条沾满了鲜血的官道。

    “都帅,已经攻上去了!”一个满身是汗的千户长胸襟上全是血的从山上下来,在汪良臣的马前抱拳振声道:“宋兵已经顶不住我们的攻势,在凭借山顶最后的屏障苦苦支撑,并不足虑,在天亮之前,都帅就能站在铁山顶上看日出!”

    汪良臣瞳孔都缩了一下,脸皮抽搐,狠狠的朝空气里挥了一下拳头:“登顶之后,山上不留一个活口!宋人的将帅,全都剥皮示众!”

    千户长狰狞的笑起来,拱着手正想答应。却突然发现,脚下的土地,开始微微的抖动起来。

    作为草原上长大的汉子来说,这样的震动并不出奇,仅凭脚底板他就能感觉出来,这是上万匹骏马奔腾时产生的大地共鸣。

    “都帅见青泥岭攻破在即,开始发动骑兵作最后的攻击了吗?”千户长嘴角上浮,愉悦的想道。

    不止是他这么想,在场的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

    蒙古将领们纷纷回头朝自家大营的方向望去,眼神里都是诧异,因为他们都没有听说,除了站在这里的人之外,汪良臣还调动了大营里的余兵出来。

    纵马上山,是要抓住最后的机会扬威?还是汪良臣的脑子被驴踢了,想出骑兵山地战的蠢主意。

    汪良臣当然不会这么蠢的,他性格偏执,却一点也不笨。

    他同样的用孤疑的目光,扭头回去瞧。

    远处的大营,隐在苍茫的夜色里,隔着十来里的路,从蒙古攻山军阵的方位,是看不到的。

    看不到,自然就不知道大营里发生了什么。

    唯有脚下的土地,把越来越强烈的颤动传递过来,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们,无论如何,大队的马,真的朝这边过来了。

第393章 打架() 
离青泥岭千里之外,襄阳繁华依旧。

    绕城而走的汉水河上,舟船千帆,万商云集。沿着汉水河道,北面樊城,南面襄阳,两岸形成了六七里长的河街,三十余座各类码头间差其间,大大小小的船只停泊其中,一艘挨着一艘,密密麻麻,如两道夹岸相对的木头墙,白的黑的乌的各色船帆和悬挂在船头的五彩旗帜迎风飘扬。新到的船只从船墙之间的河水中驶过,船上的水手和岸上的客商彼此吆喝,熙熙攘攘,把重镇襄阳渲染得如一副盛世水墨画一样壮美。

    人多了,什么样的都有,就像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样。

    襄阳作为一处重要的货物中转站,各地各色人物汇聚,南方茶叶北运,北方皮货南贩,天南海北的各式口音在大街上此起彼落,驴马与骆驼比肩,大褂和青衫同路,文化撞击、习俗相饽的景象比比皆是。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难免有些相互嗤笑,北方的看不惯南边的人小鸡肚肠,南方的看不惯北方人粗枝大叶,一般来说,暗中笑笑也就是了,但碰上脾性不好的,一言不合邻桌相斗的,也属于常事。

    此刻临河街襄阳一侧,一处盐码头上,正上演着一出群架大戏。

    一般来说,码头都是是非之地,商贾云集的地方意味着财富巨大,闻着金钱的味儿寻过来的,都是想发财的人,其中有老实本分的,也有穷凶极恶的。

    帮派人物,黑道狠手,三教九流频繁出没,为了利益瓜葛、抽成取财,三天两头的有人在这边大打出手,靠着这些码头吃饭的人成千上万,一座码头的控制权基本上都是用人血泡出来的,襄阳府的巡捕差役们对此习以为常,毫不觉得奇怪。

    捕头赵四带着自己的一帮兄弟,腰悬铁尺、手拿锁链,正迈着不急不慢的步伐,朝打架的盐码头赶去。

    跟在他身边的,一个面目青涩的年轻人看上去有些忐忑不安,他身材瘦削,那身黑色圆领衫穿在他身上有些不大合身,偏大,跑起来袖口和下摆一扇一扇的,配合上头顶一抖一抖的交脚幞头,令他整个人看上去有些滑稽。

    这个形象令赵四有些不满,他回头看了一眼,眉头皱起来。

    “小子,拿出点精神来!”他呵斥道:“你老爹要不是跟我过命的交情,我才不会让你个小愣子穿上这套衣裳。既然穿上了,就得拿出我们襄阳府的派头来,别穿着龙袍不像太子,没出息!”

    年轻人唯唯诺诺,连声答应,另一个一脸油滑像的差役讪笑道:“这不头一天上差吗?张小哥定然有些紧张,前面打架的听说又是契丹人,凶悍异常,这就更让他害怕了。”

    “怕个鸟!”赵四嘴皮撇一撇,满不在乎:“在襄阳府的地头上,除了知府老爷,就数我们最大!十里八乡的外来客,管他契丹人还是色目人,都得给我服帖着!不然爷爷的铁尺可不认人!等下到了地头,都把胸膛挺起来,谁不听招呼先收拾一顿,不论是哪边的,都得认我们手里的兵刃!”

    “是!听赵头的!”

    后头簇拥着他的一群差役七嘴八舌的答应着,哄哄然从街上一拥而过。街上的人听到声响,发现是襄阳府的官差,纷纷慌不迭的让到路边,也有街头闲汉,眼见大队官差奔码头河街方向跑去,知道一定有热闹可看,嬉笑着远远的坠在后面,等赵四等人跑到河街时,后面竟然汇聚了一两百人的看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